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猪联合育种中,场间关联率(CR)常作为确定不同种猪群体能否开展联合遗传评估的指标,该指标则依赖于表型和系谱记录。随着猪基因组选择技术(Genomic Selection,GS)在现场育种中的应用和逐步推进,利用全基因组分子标记信息实现遗传背景较为接近的多个种猪群体的跨场联合遗传评估,是加快遗传进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基因组联合遗传评估的基础,不同群体之间遗传联系的评价方法还是主要围绕对联合遗传评估结果的定性评价上。利用基因组信息来更加直接或定量的评价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联系,对参考群体构建及育种目标的选择均会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跨群体遗传联系评价的方法,并分别介绍了其在奶牛和猪联合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为探索更适合联合遗传评估群体间遗传联系评价的方法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韩雪俊 《猪业科学》2017,(10):42-43
<正>世界上一半的猪肉生产在中国,但目前在我国消费市场上,仍有约95%的猪肉的种源来自国外引进的"杜长大"三个洋品种。抓好生猪联合育种工作,对于提高我国生猪自主育种水平,做大做强种猪产业,推动养猪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联合育种是指在一定范围(地区、省、全国)内进行统一规范的生产性能测定联合(跨场)遗传评估,将优良遗传资源(种畜)共享,其中联合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的核心,一定程度的场间关联性是实现联合育种的  相似文献   

3.
瘦肉型猪育种新技术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作为世界养猪第一大国,在加入WTO后面临的国际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未来的竞争将是高新技术与经济实力的综合较量。21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猪育种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检测与定位,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杂种优质预测和利用等,在目前猪育种中已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瘦肉型猪育种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在个体基因型大规模识别基础上,综合利用个体和亲属各种表型和基因型信息进行个体遗传评估,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一些优良个体实现跨场间使用,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资源共享的区域性联合育种,主要形式有两种:有条件的大型种猪企业作为龙头种猪育种公司与所覆盖的中小养猪户形成从育种,养猪生产,屠宰加工到销售的联合体;对于我国广泛分布的中小型养猪户和企业,迫切需要以育种技术为核心的中介服务机构,从性能测定,种猪评估和选择,优良公猪精液,生产管理等提供全方位,及时的技术服务,形成以技术为纽带的松散育种联合体,我国猪育种需要充分利用宝贵的猪种遗传资源,明确未来的猪育种目标,快速培育适合我国国情,具有特殊的新品系和配套系,在激烈的国际种猪市场竞争中保持我国养猪大国的一席之一。  相似文献   

4.
加强联合育种 提高种猪质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提高我国种猪质量 ,逐步减少引种数量 ,制定联合育种方案 ,应用人工授精技术 ,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范围内的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本文针对我国种猪遗传评估现状 ,结合发达国家猪遗传改良方案 ,就通过人工授精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猪联合育种的途径和建立优良种猪基因库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种猪育种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猪育种对我国养猪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尚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种猪企业。完整的性能记录、高效的数据系统和资金投入的缺乏是制约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基因组选择能够增加不同性状遗传评估的育种值准确性,尤其是增加低遗传力性状的准确性。基因组选择在杂交优势、选配和多品种评估方面均具有应用优势。我国种猪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表型和性能数据的收集,制定长期的育种规划。通过区域性的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加速群体的遗传进展,加速提升我国商品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种猪遗传评估是猪育种的中心和常规工作,是决定育种成效的关键。自2007年以来,在全国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推动和支持下,我国的种猪遗传评估工作得到持续稳步的推进,研发建立了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技术体系,包括育种值估计模型、综合选择指数、场间关联性估计和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基于动物模型BLUP的遗传评估技术已在种猪场(尤其是国家核心种猪场)广泛应用。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已积累了226.1万头种猪的生长性能测定数据和94.5万头母猪的繁殖记录,每年所收集数据量、数据的质量和场间关联率均逐年提高,利用这些数据每周为全国核心种猪场进行一次遗传评估。今后需在增强场间遗传联系、增加遗传评估性状、有效利用中心测定站数据和加强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种猪遗传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育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坚持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从而提高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场内种猪选育主要介绍了种猪选育目标及工作规划、选育方法、种猪测定、遗传评估、后备选留、选配、分子育种和健康育种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述人工授精(AI)技术在猪遗传改良中所起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猪AI中心在育种值跨群比较中的突出作用;讨论了在大型猪AI中心引领下形成AI网以及联合组成行业组织的必要性;阐述了对联合育种的理解,建议在着眼于完全实现全国种猪遗传评估的大目标下,先试点推行片区"AI中心 场内测定 跨场评估"联合育种模式,再扩大这种实质上的联合育种的范围;并建议采取实际步骤加强大型AI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3场内测定方案 场内测定方案专为帮助种猪生产者利用系统的方法评估他们的动物而设计.本章介绍的方案将帮助育种者:(1)选择他们育种方案中要使用的公猪及母猪;(2)提供鉴别血缘、品系或品种中优秀个体的方法;(3)提供经过测定的高性能种猪;(4)向养猪业传达使用统一术语和种猪选择指南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3.3.5开展跨行业、跨区域的种猪联合育种近年来,依据养猪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猪遗传育种技术的长足发展和我国已开展种猪测定的基础和经验,具备了开展种猪跨行业、跨区域的种猪联合育种的实施,特别是我国的广东和北京市在全省(市)的大型猪场展开了种猪联合育种的工作。这无疑将促进我国种猪质量的提高。3.4我国的种猪测定与竞卖1985年我国建起了第一个种猪测定机构———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开展接受全国一些较大型种猪场的种猪测定工作,相继广东、北京、四川等省市1995年先后建起了种猪测定站,主要对本省、市的种…  相似文献   

11.
生产性能的测定是种猪遗传育种工作的基础。通过加强政府的监管和扶持,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全省种猪测定信息数据库,进行统一遗传评估,指导各种猪场进行种猪选留,同时开展种猪场间遗传交流,推进福建省种猪育种工作健康规范开展。  相似文献   

12.
2005-2009年河南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对河南省种猪联合育种协作组织的十七家集约化种猪场的大约克种猪进行了巡回现场测定,测定数据利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经GBS种猪遗传评估软件计算评估出每头所测个体的评估成绩,同时结合现场体型外貌鉴定,以此来确认种猪的选留,从而提高全省种猪育种技术水平和猪种质量。  相似文献   

13.
高勤学  侯小亮 《猪业科学》2012,29(11):114-116
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是全国生猪改良计划的重要载体。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了《全国生猪改良计划(2009—2020)》,由农业部畜牧业司领导,全国畜牧总站具体实施,成立全国生猪遗传改良领导小组与办公室、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专家组等实施机构。计划2016年前完成遴选100家左右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20年前建立400家左右公猪站,6~8家核心种公猪站。核心育种场必须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定期提交性能测定数据,根据遗传评估中心计算的评估结  相似文献   

14.
场内种猪选育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细波 《猪业科学》2009,26(5):36-38
育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坚持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从而提高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场内种猪选育主要介绍了种猪选育目标及工作规划、选育方法、种猪测定、遗传评估、后备选留、选配、分子育种和健康育种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科技     
正种猪育种管理系统提高种猪场信息化水平8月6日讯,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和南京丰顿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种猪育种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应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集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开发了猪育种管理系统(GBS软件),并以该软件为核心,建立了北京市种猪遗传评估平台和国家种猪联合育种平台。项目实施途径与措施为: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的不断发展,动物育种方法从传统的数量评估方法,逐渐向全基因组选择法评估育种值转变。全基因组选择是动物育种的一次革命,利用全基因组遗传标记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能大大缩短育种间隔,提高遗传进展,已然成为动物育种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对全基因组选择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展望做一个简述。  相似文献   

17.
正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是世界公认的提高种猪育种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技术,通过对生产性能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种猪育种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猪场生产管理和育种,提高种猪场育种效率和经济效益。我国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多次引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以下简称"杜、长、大")等优良品种猪,对改良我国地方品种猪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种猪育种主要靠引入杜、长、大种猪,进行改良地方猪品种。因此,为缩短和国外育种的差距,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引进的优秀种猪资源,利用分子育种新技术结合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技术,建立适合我国的优良种猪核心群繁育体系。2016—2019年,河北省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的参测种猪场和种猪头数不断增加,累积了大量测定种猪数据,但对性能测定数据还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因此,本文收集2016—2019年,河北省种猪遗传评估网平台中7个主要种猪企业上传的杜、长、大种猪的生产性能测定数据,系统地分析各项测定指标,为今后指导种猪选育选配和开展联合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曾引进大量的国外优质种猪,但由于大部分缺乏系统的选育,致使优良性能逐步退化,不得不重复引种。为了改变对国外种猪的依赖,一方面应由政府或政府参与下的行业协会组织跨场、跨地区的联合育种;另一方面更应规范选育措施、统一技术规程、使种猪场走出单纯引种、繁殖、出售的误区。为此,笔者认为种猪场的育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 科学饲养管理,使优良遗传潜能充分表现11 严格防疫 作为规模猪场,防疫工作的好坏是养猪生产成败的关键。为此,一方面必须切实做好场内消毒、预防注射工作;另一方面在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19.
3.1加拿大的良种繁育体系加拿大在全国实施统一的种猪测定和遗传评估体系,由于BLVP方法允许畜群间可进行遗传对比,因此遍布全国各地的200个专门育种场(其中属于国家控制的核心猪场186个)可实行信息共享、资源共有,组成了拥有核心群种母猪14433头、种公猪2588头的世界上最大的超级核。心群,这个核心群也是开放式的。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CCSI)凭借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体系,操纵全国的猪种改良,以育种场为基地,省或地区中心为纽带,全国种猪改良中。已为核心,三者有机组成种猪管理体系。国家种猪改良中心制定国家标准电括种猪测定…  相似文献   

20.
畜牧     
正农业部取消一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资格因种猪数量减少2016年1月,农业部组织对1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现场核查与上报数据对比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了核心育种场企业资质、种群规模,种猪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遗传交流、数据报送工作开展情况等。阜新原种猪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