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性成熟绵羊睾丸组织于四季进行定量组织学测定,以各级生精细胞及其总数的数密度来衡量精子发生水平,以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的数密度和曲细精管的体积密度来评价其生精机能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与非繁殖季节间,绵羊睾丸无论是在生精程度上还是在机能上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繁殖季节牦牛睾丸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牦牛睾丸的定位与表达变化,为牦牛繁殖季节性调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特殊染色结合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学特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HR在牦牛睾丸组织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光镜观察表明,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生精上皮及间质PAS阳性表达明显,AB主要在生精小管基膜阳性表达,PAS及AB均为繁殖期表达强于繁殖间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HR在繁殖期牦牛睾丸leydig细胞及生精上皮均为弱阳性分布,而在繁殖间期仅强表达于leydig细胞.【结论】高原地区牦牛睾丸组织繁殖间期以酸性粘多糖为主,繁殖活动增强主要与中性粘蛋白关系密切,LHR参与了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功能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在非繁殖季节,用电刺激采精法获取5只公羊的精液,对比了其鲜精、冻精与睾丸大小在激素短期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公羊经激素短期处理后,鲜精各指标有了显著(P〈0.05)提高,睾丸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冻后精子的活力比处理前的提高了0.11,顶体完整率提高了6%,均有了显著性(P〈0.05)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睾丸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LN在不同繁殖季节蓝狐睾丸中的分布及变化特点.【方法】采用H.E染色法、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技术结合IPP形态计量比较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繁殖间期与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小管内部结构有明显不同,繁殖期蓝狐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层数明显多于繁殖间期,精子发育良好,繁殖间期生精小管内无成熟精子.免疫组织化学密度表明,LN在蓝狐不同繁殖期睾丸间质细胞,小血管壁均呈强阳性表达,管周肌样细胞中等表达,阴性对照无表达.免疫荧光表达显示,LN主要表达于间质细胞及管周肌样细胞,平均吸光度统计结果表明,繁殖期较繁殖间期表达显著增高.【结论】蓝狐睾丸LN在生精小管基膜的表达在不同繁殖期变化不明显,但在间质细胞及支持细胞的表达差异显著与季节性繁殖有一定关系,提示LN可能参与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羊场不规范的引种、配种、粗放的饲养管理使得公羊繁殖障碍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性欲低下,交配困难,射精量少,精子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畸形精子多,少精或无精等。1引起公羊繁殖障碍的原因1.1遗传遗传因素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主要有隐睾和睾丸发育不全。隐睾指公畜出生后睾丸未下降到阴囊内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受损。单侧隐睾时,虽另一侧睾丸能正常生精,但精子密度低;双侧隐睾时基本没有生育能力。隐睾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种公羊发病率约为0.6%,虽不高但要控制隐睾基因在羊群中的传播,因此,隐睾的公羊及其亲属均不作种用。  相似文献   

6.
从睾丸的体积、重量、曲细精管直径、生精上皮高度、单位面积上曲细精管和间质组织的比例、曲细精管与间质的体积比、单位面积上间质细胞数量及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的直径等 11项指标进行了四个季节的测量和分析 ,并从生精过程的内分泌调节和绵羊的睾丸结构及结构功能上论述了睾丸组织、性活动和精液品质发生季节性变化的物质基础。另外 ,从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等方面探讨了提高家畜繁殖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山羊秋季配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羊季节性繁殖的特点表现虽不很明显,但以秋季9、10月份日照变短时性活动较强烈,表现为母羊发情普旺盛,公羊性欲强,再加上秋季天气凉爽,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羊的膘情好,秋季所配种的母羊冬季产羔,体质比其他季节产的羔好.所以秋季是山羊最佳配种季节.其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8.
利用发育的精子细胞顶体形态变化的分类法对不同季节绵羊睾丸中曲细精管横切面上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细胞进行生物学统计,并对生殖细胞的比率和精子发生的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绵羊精子发生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山羊季节性繁殖的特点表现虽不很明显,但以秋季9、10月份时性活动最为强烈,表现为母羊发情普遍旺盛,公羊性欲强;再加上秋季天气凉爽,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羊的膘情好,秋季所配种的母羊冬季产羔,体质比其他季节产的羔好。所以,秋季是山羊的最佳配种季节。其具体措施是:  相似文献   

10.
山羊季节性繁殖的特点表现虽不很明显,但以秋季9、10月份日照变短时性活动较强烈,表现为母羊发情普遍旺盛,公羊性欲强,再加上秋季天气凉爽,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羊的膘情好,秋季所配种的母羊冬季产羔,体质比其他季节的羔好。所以秋季是山羊的最佳配种季节。1.加强营养水平秋季,养羊户除了加强适配母羊的饲养管理,使之具有良好种用体况外,要特别注意种公羊的营养。因为这期间种公羊配种任务重,体力消耗大,仅靠放牧,营养跟不上,不仅会影响种公羊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降低配种率和受胎率。因此,除加强放牧外,种公羊的日…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权重栖息地模型的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6-2014年春季(8月~10月)、夏季(11月~翌年1月)、秋季(2月~4月)、冬季(5月~7月)秘鲁外海茎柔鱼渔获数据,结合3个关键海洋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SSH)和净初级生产量(NPP)的数据,利用不同权重方案的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来分析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利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SST、SSH和NPP建立适应性指数(SI)模型,采用算术加权法建立综合适应性指数(HSI)模型,依据捕捞量和努力量的比重来比较不同权重的HSI模型,选择不同季度下的最优模型,并用2015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茎柔鱼CPUE 和渔场纬度重心(LATG)呈现显著的年际和季节变化。不同季节茎柔鱼最优栖息地模型中的权重方案不同,其中春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案例9,权重比例最高的环境因子是SST;夏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案例7,SST、SSH和NPP所占的权重比例均等;秋季最优模型权重方案为案例3,权重比例最高的是SSH;冬季与春季相同。研究表明,影响秘鲁外海茎柔鱼栖息地分布的环境因子随季节具有显著差异,春冬季节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是SST。此外,建立茎柔鱼的栖息地预测模型需考虑环境因子权重以区分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本溪市近60年气候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赵雷  孙雪  吉奇  黄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06-6408,6422
利用本溪和丹东市195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方法,对近60年本溪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气候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本溪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0.17℃/10a;各季气温均呈变暖趋势,温度增幅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年降水量和各季(除春季外)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变化。综合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本溪气候呈暖干化变化趋势;本溪市气温与降水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韩云芳  严平  陈琛  张功  武强 《安徽农学通报》2013,(22):82-83,110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安徽寿县冬小麦/水稻农田碳通量进行连续观测,结果显示:日变化呈典型的u型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1:00左右;CO2的月均日变化差异显著,6、10月以正值为主,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源,4、8月对CO2的吸收最为强烈;春、夏季CO2通量的日变化也呈现出典型的u型曲线,但是秋、冬季的碳通量日较差较小。COz通量各季的日总量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四季均为碳汇,春夏两季的碳汇能力明显强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14.
张玉洁  高林  苑文华  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38-15340
利用德州市气象局PWD20能见度仪观测的2009年的资料,分析了德州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年能见度日均值为8.55 km,最低值出现在07:00,最高值出现在16:00;四季能见度日变化总体趋势比较明显,冬季能见度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是夏季最差,秋季次之,春季最好。低能见度主要发生在后半夜至凌晨,10:00以后出现概率明显减少,16:00以后又开始增加;低能见度日在夏、秋季出现较多,春季最少;夏、秋季以低能见度持续6 h以下的次数最多,冬季以持续8 h以上最多。  相似文献   

15.
谢爱琼  伍星  余江华 《北京农业》2012,(30):128-129
利用近30年(1981~2010年)开平市霾日的年、季、月和年距平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开平市霾日呈上升趋势,霾日的年际变化较大;霾日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从多到少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各月霾日变化是当年10月至次年1月最多,5~8月最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宣城市GPS站点2016年至2018年的逐日小时水汽资料,进行相关数理统计,对宣城降水过程中的PWV时间变化规律作了分析。结果表明:PWV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最大、春秋次之、冬季最小,月内变化幅度9月份在一年最大。通过对降水过程中的GPS水汽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几乎每一次降水发生前,PWV 都有明显的大幅度急升。在降水过程频繁的时段,也对应PWV的高值短期,表明足够的水汽是降水的必要条件,当PWV从一个谷点持续上升并超过一定值时,将有降水发生,因此PWV对降水预报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新郑市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分别对气温的月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用EOF法对50年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的季节贡献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新郑市年内最热月份出现在7月,最冷月份出现在1月;50年来年平均气温从20世纪60—80年代持续降低,最冷期出现在80年代,90年代开始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春季和秋季呈逐年升高趋势,夏季则呈降低趋势;冬季主要的增温趋势是主导1961—2010年年平均增温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辽宁CIMISS获取大连气象站2004-2017年浅层(5cm 、10cm、15cm、20cm)土层温度,根据月值获取季值和年值,对年、季、月进行数值统计分析,获取相应的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气象站近14年不同深度土层温度变化规律如下:年分布规律先降低后升高确实,2010年是拐点年,且不同深度土层浅层地温变化趋势一致。月分布变化规律如下:月变化跟个月太阳辐射强度有很大关系,具体1-7逐月升高,8-12月逐月降低过程趋势,土层深度跟太阳辐射呈负相关性,各月温度变化率在5度左右。季分布变化规律如下:季变化跟月变化符合一致,土层深度和土层温度在冬季、春季和夏季是呈负相关,秋季呈正相关。各个季节均值和季节太阳辐射强度一致,夏季辐射强度最大,所以平均地温值最高,冬季辐射强度最低,所以平均地温值最低。  相似文献   

19.
近40年新宾气温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畅  吴佳丽  张鹏  于浩  刘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42-16243,16250
利用新宾1971~2010年气温资料对新宾县气温的年际、年代、四季、作物生长季等时段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生长季平均气温20世纪80年代变化显著,夏季平均气温各年代变化幅度不大,秋、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云南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1-2015年MODIS中国植被指数合成产品Tiff遥感图像,通过Arcgis软件对遥感图像进行分区统计,得到研究区域各年每月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当地的生长季与种植制度,分析研究区域植被指数的年际、季节及月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在2001-2015年,云南省植被指数有增加的趋势,表明在2001-2015年云南省植被覆盖度基本保持稳定或略有增加的趋势;2001-2015年云南省春季和冬季的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冬季的增速大于春季,夏季NDVI整体呈减少趋势,而秋季处于平稳状态,说明云南省2001-2015年春、冬两季植被覆盖度不断增加;云南省NDVI月变化差异较为明显,与当地生长季和种植制度密切相关,说明植被指数的月变化特征主要受种植作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