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镇稻11号"是镇江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种,产量潜力大,分蘖力偏强,耐肥抗倒,高抗条纹叶枯病,熟相好,品质优。机插产量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每667m2有效穗22~24万,每穗总粒数125~135粒,结实率94%以上,千粒重27g。应根据其分蘖性好、对肥水反应敏感的特性,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每667m2基本苗4~5万,高峰苗28~30万;每667m2施总氮量20~22kg,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以5.5∶4.5为宜,氮磷钾之比以1∶0.4∶0.6~0.8为好;宜掌握在足穗苗70%~80%时开始搁田。  相似文献   

2.
迟熟中粳淮稻号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4.6~14.3万/667m2,除基本苗5.8万/667m2,产量591.63kg/667m2以外,其他密度单产均达到600kg/667m2以上,基本苗8万/667m2左右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667m2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相似文献   

3.
H优636水稻     
H优636水稻(湘审稻2011033)是湖南农业大学和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中熟晚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8天,株高103厘米,茎秆较细,耐肥抗倒力中等。株型偏松,剑叶中长直立。叶鞘、稃尖均无色.落色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1.4万穗,每穗总粒数116.8粒,结实率81.4%,干粒重28克。高感稻瘟病,耐低温能力强。2009年和2010年2年区试每667平方米产量502.3公斤。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规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程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苏省江都市、扬中市、金坛市3个示范区试验的结论制定。本规程适合于上述各示范区推广常规稻机插秧使用。其他地区可参照本规程执行。1适用品种选用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多、千粒重较高、抗病性较强、品质优良的高产稳产优良品种,如武粳15、武香粳14、武运粳7号、盐稻9号、、宁粳1号、2105等早、中熟单季晚粳稻。2产量及群体质量指标2.1产量指标产量650 kg/667m2以上。以武粳15为例,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20万/667m2,每穗130粒,结实率95%,千粒重27 g,理论产量可达650 kg/667m2以上。2.2壮秧指标2.2.1秧龄秧…  相似文献   

5.
镇稻11是镇江市农科所育成的粳稻新品种,经试验和示范种植表明,70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有效穗数19~20万/667m2,每穗总粒数150粒,结实率93%,千粒重27~28g。该品系具有熟期适中、抗条纹叶枯病、高产稳产、耐肥抗倒、米质优等特点。栽培要点为培育壮秧,优化群体起点,科学肥水运筹,综合防治病虫草等。  相似文献   

6.
粳稻镇稻10号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稻10号产量潜力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秧产量700~75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1万~23万/667m2,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 g。其栽培技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万~5万/667m2,高峰苗28万~30万/667m2。总施氮量20~22 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在达等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正>审定编号豫审稻2010008选育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豫籼9号×特糯2072特征特性"珍珠糯"属中籼、中熟型糯稻品种,全生育期142天;株高114.1厘米,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长势繁茂,叶色浓绿,剑叶中宽斜披;穗层整齐,着粒密,谷粒有长芒;茎秆中粗,抗倒,熟相好;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5.3万穗,每穗粒  相似文献   

8.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44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18~20 kg氮素为宜,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2.4∶3.6∶4.0为宜,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是倒3叶,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9.
镇稻10号原名"镇629",属早熟晚粳品种,由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以镇稻99/镇稻540杂交,于2002年育成,2006年底通过审定。该品种产量潜力大,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水稻700-750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667m^2有效穗21-23万,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g。高产栽培策略应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5万/667m^2,高峰苗28-30万/667m^2。施氮总量20-22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掌握在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粳稻中佳粳21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佳粳21(原名YK2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佳粳21属密穗型,株型紧凑,耐肥抗倒,分蘖力中等偏强,穗型中等,千粒重高,后期熟相好,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稻虱.适宜在杭州及同类生态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正>Y两优7号(湘审稻2008017)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迟熟杂交中籼稻。全生育期133天,秧龄期30天左右。株型松散适中,株高113厘米,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分蘖能力强,生长旺盛,主茎叶片数15.9叶,剑叶直立,叶色浓绿。每667平方米最高苗数30万苗、有效穗18.3万穗。叶鞘稃尖无色,无芒,穗长26.5厘米,每穗总粒数217粒,结实率88%,千粒重27克。抗旱性能强,耐高温,耐肥抗倒,抗叶瘟、稻瘟病。2006年区域试验,每667平方米产量602.1公斤。  相似文献   

12.
1.中早39。中早39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早籼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了浙江省品种审定(审定号:浙审稻2009039)。该品种全生育期109天左右.株型松散度适中.株高85厘米左右.耐肥抗倒能力强,对稻瘟病抗性较好.分蘖力适中,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在20万以上.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95%,千粒重26克.后期熟相好,667平方米产量500公斤。(彩图参见81页图5)  相似文献   

13.
新稻25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4045申请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郑粳9018×镇稻88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黄淮稻区全生育期155.5天,比对照"徐稻3号"短1天;株高103.9厘米,穗长17.5厘米,667平方米有效穗数18.6万穗,穗粒数163.2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3.5克。经鉴定,该品种高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稻瘟。  相似文献   

14.
T优640水稻     
选育单位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审定编号 湘审稻2005014。 特征特性 该组合属三系中熟偏迟杂交中籼稻组合。在湖南省山丘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茎秆坚韧,抗倒力一般。叶色较探,叶耳,叶舌、叶鞘紫色,创叶中长、挺直.叶下禾。稃尖紫色、无芒。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16.1万穗,每穗总粒数167.9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6.0克。抗性鉴定:叶瘟4级,穗颈瘟9级,感稻瘟病,耐寒性中等偏强,耐高温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中粳"2034"具有耐高温性强、抗条纹叶枯病的特点。国庆节前可上市,总叶片数13~14张,伸长节间4~5个,株高80cm左右。全生育期120d左右,每667m2有效穗23万左右,每穗总粒数85粒左右、结实率90%~95%,千粒重29~30g,每667m2产量500kg左右。为促进其推广应用,笔者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武运粳21号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科所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新品种,适宜在淮北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表现为早熟、优质、抗性强、稳产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全生育期151d,成穗285万穗/hm2左右,结实率90%左右,每穗实粒数126粒左右,千粒重26g左右;生产上应注意合理密植,科学肥水,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选育单位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审定编号湘审稻 200400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中熟早籼稻.在湖南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110天.株高88厘米左右,株型紧散适中,耐肥抗倒力中等.生长势旺,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湖南省区试结果:每667平方米有效穗21.7万穗,每穗总粒数102.1粒,结实率81%左右,千粒重27.1克.抗性:叶瘟4级,穗瘟3级,白叶枯病5级.米质:糙米率81.0%,精米率71.2%,整精米率60.5%,长宽比为3.2,垩白粒率73.5%,垩白大小23.8%.  相似文献   

18.
晚粳M3122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中科院等离子所合作,用高子束处理6769/沪选19杂交后代,于1993年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系.199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定名为"皖稻44".该品种株型松散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极强,生长清秀,叶片稍短、挺,叶色淡黄,前期早生快发,光合效率高,后期转色好,灌浆速度快,成熟时秆青籽黄,落粒性易,穗型优,穗型居于散穗型和密穗型之间,米质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经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的自然鉴定,该品种具有高抗稻瘟病和抗白叶枯病,抗稻褐飞虱.无纹枯病.缺素培养表明该品种耐低磷,较耐低钾;熟期适宜,全生育期130天左右,同鄂宜105相仿.其株高85厘米左右,穗长15厘米,平均每穗总粒数90粒左右,结实率88.0%以上,千粒重28克左右,亩有效穗28~30万,单株茎蘖数在4~5个,是一个穗、粒、重三者兼顾的高产、稳产类型优质晚粳新品种.一般6月中下旬播种,于7月底前移栽结束.亩产量55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以淮稻5号和镇稻9424为供试品种,667 m2 基本苗分别设计6万,9万,12万,15万和18万5个处理,研究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6月20日播种的淮稻5号667 m2 基本苗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15万~18万最佳;6月10日播种的镇稻9424 12万~18万产量结构较适宜,在15万左右最佳。直播稻密度对淮稻5号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较大,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小;对镇稻9424的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淮稻5号和镇稻9424的株高递增,穗及穗下节间长占株高的比例递减。  相似文献   

20.
浙粳22(原名ZH222)是由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和杭州市种子技术推广总站合作选育的中熟偏迟晚粳稻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品审委审定。属密穗型中熟晚粳稻,生育期159.8d。株高适中,茎秆粗壮,较耐肥抗倒;分蘖中等,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平均有效穗24.9万/667m^2,每穗111.8粒,千粒重26.9g;2003年省双季粳稻区域产量达454.3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