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淳安县南賦乡支建农业社社員姜梅生,創造了一架木制脚踏横桶茶叶揉捻机,經过春茶季生产实踐証明有三大优点:首先是大大节省劳力,足踏横桶揉捻机容量大,效率高,每桶可揉80—100斤青叶,每次只需20分撞左右,比單桶手推揉捻机提高效率4倍;其次,提高茶叶品質:橫桶揉捻机的兩块揉盤反相轉动,茶叶翻动均匀,因而条索紧結,質量一致,今年該社春茶价格比去年提高17.13%;第三,降低成本:采用新式工具后能够达到集中制茶,从而使工具燃料及人工等大大节省。脚踏横桶揉捻机的構造:將直桶改成横桶,桶  相似文献   

2.
硒是茶叶中微量元素之一,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实验以安徽省富硒地区石台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绿茶,分别设置了不同的鲜叶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杀青方式、投叶量和揉捻时间等参数,研究加工工艺对绿茶主要理化成分特别是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杀青程度加重、揉捻压力加重,绿茶酚氨比降低,但同时会造成硒含量、水浸出物含量降低;随着摊放时间延长,绿茶酚氨比降低、水浸出物含量上升,但硒含量降低;采用滚筒杀青的绿茶比微波杀青的酚氨比低、硒含量高,但水浸出物含量低;揉捻中度投叶量(8kg)的绿茶酚氨比低、硒含量较高、水浸出物含量高,揉捻较长时间(30min)的绿茶酚氨比较低、硒含量高、水浸出物含量高。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摊放时间、杀青程度、揉捻投叶量、揉捻时间、揉捻压力等工艺,可以有效增加绿茶中的硒含量,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大力实行工具改革”的偉大号召推动下,在佛子乡將加生产区党政領导同志、茶厂同志及木匠师傅的热情支持下,繼1956年我們在將加試制成功第一架水力自动揉茶机之后,今年4月,我們又完成了全县第一架紅茶解块篩分联合机的試制造工作。經投入生产实驗,效果良好。比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10倍,它每一分鏡可完成生茶50斤的  相似文献   

4.
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芒市茶叶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优质绿茶加工提出关键技术措施:更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清洁化生产;鲜叶适度萎凋,轻度发酵;高温恒温匀速杀青;安装揉捻机无端变速器,控制揉盘转速,提高揉捻质量;恒温均匀烘培。结果表明:茶叶品质得到提高,为芒市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制茶的“叶细胞组织破坏”很重视,因为叶细胞组织的破坏主要是通过揉(切)捻机械来完成的,在六大茶类中除白茶和绿茶、黄茶中有些不要揉捻外,一般都要揉捻。揉捻方法,除了著名的绿茶采用手揉外,大多是采用机揉;尤其是红茶,采用各种揉捻  相似文献   

6.
我們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設計的,并按改变部分結構規格的意見进行仿制的連續杀青机,曾在临安公社上东茶厂作生产試驗,从連續五天的日夜生产情况来看,发現其用来初烘綠茶的揉捻叶,效果比杀青更好,而且品質稳定,容易掌握,工效与品質都大大超过了原来用烘籠初烘的方法,經初步鑑定后,我们認为这种机器可作为烘青茶的初烘,或炒青茶的做二青等。  相似文献   

7.
青茶的包揉技术是整理青茶外形的重要工序。促进和形成青茶外形条索的紧结、沉实和弯曲。同时弥补、辅助揉捻和做色的不足。即经包揉技术处理后,不仅外形符合青茶的要求。而且有助于青茶类的茶汤较醇厚和耐泡,这一技术环节。按传统技术制法:闽南是手工小袋布包揉(每包约2~3斤干茶),闽北是人工人袋布包揉(脚踩包揉每袋约8~10斤干茶)。82年闽南革新出6CB23型卧式包揉机,该机适用闽南小袋包揉。闽北引进试用后,由于多种原因致不能适用:(1)、产量较集中,习惯大袋包揉以达到一定功效。适  相似文献   

8.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相似文献   

9.
一座土法上馬的水力运輸自动茶叶初制厂,已在不倚大队这个偏僻的山区建成。不倚大队制造的是銷往香港、南洋一帶的侨銷六堡茶,其制造过程是:杀青→揉捻→解块分篩→发酵→复揉→解块分篩→干燥。生叶經过驗收过称后,由驗收室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业合作化的迅速发展,农民对于技术改进的要求也愈来愈迫切。本站几年来示范推广水力揉捻机,筹建水力红茶初制厂进行示范,并积累经验,为今后全面推广树立榜样。一、水力机械红茶初制所的建立一九五六年,在福安县坦洋乡建立以装置八架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12.
6CRL—445型揉捻机是参照皖—45型单桶揉捻机的某些工作参故,并对其机械结构作了重大改进后研制成功的,是能自动加压和连续作业的揉捻机,是《6CL—80型炒青初制小型连续化成套设备》中的一个主要作业机《6CL—80型炒青初制小型连续化成套设备》已于八二年通过省级鉴定,现已在省内推广使川。现就6CRL—445型连续揉捻机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在传统杀青技术成熟的前提下,如何保持针形类名优绿茶滴水岩云雾的形与色、香、味的统一,以揉捻和理条工艺为核心开展了成形与保色增香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解放以来,在红(工夫红茶)绿茶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揉捻机,均为揉捻原理相同而且只能进行间歇作业的桶盘结构的揉捻机,它对发展我国茶叶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此种揉捻机,在人们长期的生产使用中,发现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即在生产同一批茶叶过程中,很难做到投叶量、揉捻时间和加压重量基本相等,再加上其他一些人为的因素,因此,揉捻质量难以保持前后一致,甚至差别很大,从而影响毛茶质量。为克服这些弊病,自70年代后期,国内一些科研单位,相继开始进行多种原理(拓板式、转子式、链板式  相似文献   

15.
四、揉捻作用没有呼吸作用分折揉捻的概念与实质,就可知与呼吸作用的概念与实质毫无共同之处。前者是“死”的静态,后者是“活”的动态,一死一活,何能说是“揉捻、发酵也有呼吸作用,就是同是呼吸到发酵的转化”呢?  相似文献   

16.
陈学林 《茶业通报》2003,25(1):36-36
近年来,一些主要银杏叶产地,纷纷仿照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即运用杀青、揉捻、烘炒等工艺流程进行初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的外部特征、主要内含成分、酶类等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其特点,探索出合理的杀青工艺,生产出色、香、味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银杏叶茶,是笔者开展该项研究的目的所在。1试验材料及机械设备1.1试验材料马铃种嫩叶,含1芽2叶初展,叶形大小为成熟叶面积1/4左右,含水率为76%。1.2机械设备110型筒式杀青机,转速25r/min。5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筒体长度3000mm,两炉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介了宣州区名优茶塔泉云雾的采制技术,主要加工流程为鲜叶采摘和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初烘、摊凉、复烘、干茶捡剔、分级包装等。  相似文献   

18.
信阳毛尖茶生产线配套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信阳毛尖的生产能力与茶叶的品质,以决定信阳毛尖茶品质的杀青、揉捻、理条、烘干等4个关键工艺参数的确定为对象,对信阳毛尖茶流水线作业的配套加工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杀青时,滚筒进叶口35 cm处空气温度115~120℃,杀青时间2 min;高、中、低档鲜叶原料揉捻时间6~8 min、15~18 min、25 min;理条时间5 min,投叶量0.75~1.0 kg,温度90℃;初烘温度115~120℃,时间6~8 min、复烘温度70~80℃,时间25~30 min,上述条件下生产的信阳毛尖茶感官评审得分最高,外形和内质俱佳。本研究集成了一套信阳毛尖茶生产线加工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按照绿茶加工基本工艺流程,综述了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工艺对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技术参数的研究现状,以期对贵州绿茶的生产加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6CRK—40自动揉捻机,以不同品种原料和初揉、复揉工艺为试验因素,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比较分析其对揉捻叶、成品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茶等小叶种原料自动揉捻工艺组合为"Z1+F1"号工艺;福鼎等中叶种原料自动揉捻工艺组合为"Z2+F3"号工艺;蜀永2号等大叶种原料自动揉捻工艺组合为"Z1+F3"号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