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浸种、秧田期及本田拔节前都没有使用对灰飞虱及条纹叶枯病有防治效果的药剂的情况下,南粳42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秧田期病株率为0.81%,大田期调查均未见条纹叶枯病。因此,对于常规水育秧田移栽稻,单就水稻的条纹叶枯病抗病性而言,南粳42可以作为常规移栽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
于2008年进行了早稻条纹叶枯病最终病情与灰飞虱虫口密度的定量关系及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期病株率(Y1)、病情指数(Y2)与5月底早稻大田一代灰飞虱虫口密度(X)均呈极显著正相关,Y1=5.25 364+0.06 906X,Y2=1.37 985+0.04 701X;不同早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病情差异较大,浙辐203、浙辐001、Z04-113、Z04-309、Z5317较为感病,Z7333、YK19、中香1号、Z7332、嘉籼442较为耐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运粳23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从育秧到收割全程的综合性状评价研究了武运粳23号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武运粳23号虽然在秧田期承载的灰飞虱成虫量高,但对条纹叶枯病菌表现出较强抗性,整个生育期基本未见条纹叶枯病病株,也未发生黑条矮缩病,并且对后期褐飞虱具有一定的抗性.[结论]在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年份,武运粳23号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灰飞虱成虫带毒率39.4%的基础上,对水稻品种武粳15和武运粳7号进行了罩笼接虫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与灰飞虱接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另外,灰飞虱接虫量与水稻的有效穗、结实率和产量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武运粳7号和武粳15,灰飞虱虫量(x)与产量损失率(y)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699+2.81x、y=0.2648+1.84x。由此建立了这两个水稻品种上灰飞虱虫量的防治指标:对于武粳15,防治指标为16900头/667 m^2,对于武运粳7号,防治指标为11400头/667 m^2。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研究成果及各地防治实践,因地制宜,采取“抗、避、断、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危害的关键。即在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的基础上,坚持“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防治策略,在灰飞虱传毒前狠治灰飞虱,综合控制条纹叶枯病危害。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水稻灰飞虱对晚稻的危害加重。由它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单季稻上有流行的趋势。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明确了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和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叶病的特点及主要时期:通过试验探索形成了一套以秧苗期治虱(或避虱)防病、抗(耐)病良种推广与播种期调整为核心,农田生态改善、穗期“达标”防治与“精、准”施药技术相互协调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加强领导、建立示范区、广泛宣传发动,加强技术培训,加速综防配套技术的全面实施。条纹叶枯病控制在较低水平,穗期灰飞虱种群数量得到有效遏制。水稻产量损失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7.
2004年秋播江苏省建湖县因稻田套播麦面积占三麦面积的80%以上,麦田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造成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冬后调查,越冬代灰飞虱麦田平均16.05万头/667m^2,5月中旬普查,一代虫量4.9万-2094万头/667m^2,平均304.4万头/667m^2;测定带毒率,冬前五代为41%,冬后越冬代为46%,一代为48%-54%。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秧田期条纹叶枯病自然病株率38%,剔除病株后移栽大田,7月中旬自然病株率100%,全部死苗。露天旱秧秧田用药防治,条纹叶枯病和秧苗矮缩病大田期徐稻3号病株率分别为0.67%和1.9%,扬粳9538分别为0.89%和2.8%,武育粳3号分别为2.53%和1.97%。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毁灭性水稻病毒病,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水稻产量。通过研究发现:暖冬造成灰飞虱种群基数大、灰飞虱带毒率持高不下、感病品种种植比例高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可以采用开展灰飞虱的虫情监测与适期播种避病、推广高效抗病品种、改免耕直播为翻耕直播、适期进行化学防治压低灰飞虱基数等综合措施来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水稻条纹叶枯病已成为水稻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不但使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受害,而且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威胁,一般发生田块减产10%~30%,严重发生田块减产50%~ 70%,个别田块甚至绝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在生产上强调推广抗耐病品种、采取各种措施推迟水稻播栽期而避过一代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期、做好灰飞虱的防治工作达到治虫控病以及采用病毒钝化剂来延缓病情,减轻发病程度.为探索不同病毒钝化剂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特在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年份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我市水稻条纹叶枯病传毒媒介--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为历史之最,种植品种又以感病品种“武育粳”系列为主,在如此严峻形势下,我站制订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药剂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全面控制了灰飞虱的发生与危害,最终全市条纹叶枯病病株率平均为1.81%,为上年同期12.54%的14.4%,经大面积测产全市34万亩水稻平均单产达603.04kg,取得了治虫防病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单季晚粳秧苗期避开灰飞虱迁移高峰期,将会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是一项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措施。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研究了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结果表明,单季晚粳播种期对灰飞虱虫口密度、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率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从5月中、下旬推迟到6月上、中旬,田间灰飞虱虫口密度明显下降,水稻条纹叶枯病始病期、发病高峰期明显推迟,发病高峰次数减少,发病率显著降低,水稻有效穗数增加、结实率提高,增产效果明显。结合考虑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移高峰期和水稻安全齐穗期,建议在江淮南部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区,单季晚粳播种期推迟到6月9~14日。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靖江市暴发流行,发病面积达24.69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76.35%,病株率达0.2%~78.3%,平均12.55%,部分早播田及秧田未用药防治灰飞虱的田块发病较重,田间普遍出现死苗现象,严重田块甚至失收。为摸清现有栽培条件下,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我们对本市大量种植的感病品种“9998-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病株率对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以及病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江都市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因子分析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了江都市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消长规律,分析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流行与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量及带毒率、水稻抗病性、不同栽培方式等因子间的关系.提出了在选用抗(耐)病品种基础上,积极实施"切断毒源、治虱防病"的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害流行与危害.  相似文献   

14.
用斑点免疫法鉴定丹东东港市孤山镇灰飞虱带毒率为17.8%。将筛选到的带毒率为100%灰飞虱以群接法接种辽宁水稻条纹叶枯病重发稻区的26个主栽品种,结果显示:对水稻条纹叶枯病高抗的品种占0%;抗病品种占15.38%;中抗品种占11.54%;而表现中感和感病的品种占参试品种的73.08%,表明目前辽宁省大部分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张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144-144,172
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都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发病轻重或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发生数量、带毒率、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而赣榆县麦田灰飞虱虫量高、灰飞虱带毒率高、水稻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水稻易感生育期与一代灰飞虱集中迁移期相吻合。因此,2009年赣榆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将呈大流行趋势,黑条矮缩病呈中等偏重流行态势。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防治应采取“切断毒链,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治思路,实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灰飞虱传水稻病毒病控害减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10多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相继在江苏盐城流行,为此,我们较全面、系统、深入调查研究了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灾变规律和防控技术。摸清了灰飞虱发生、传毒和病毒病的流行致灾规律,明确了一些水稻品种的抗耐病性,以及防虫网阻隔、适当迟播、耕翻灭茬等农业、物理措施在控制灰飞虱发生和传毒的作用,筛选出一批化学农药品种,为有效防治灰飞虱、预防病毒病提供了高效、低毒的对路药剂。集成一套适合本地现行种植方式,易于操作,可持续的灰飞虱传水稻病毒控害减灾技术,供各地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丰市灰飞虱及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通过药剂浸种、防治压低麦田灰飞虱基数、治秧田保大田、大田治虫控制危害、推迟播种和移栽期等防治技术的实施,较好地控制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暴发危害,平均病穴率9.2%,病株率2.09%,水稻产量8 250kg/hm2,全市共计挽回损失63 635t,折合人民币12 091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品种抗性比较及相关药剂防效对比试验,探索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选用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应用吡虫啉等高效制剂适期防治秧田、本田灰飞虱,结合应用抗病毒制剂等,明显提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控制效果,防效达88 9%。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试验,明确了旱育秧和水育秧上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在旱育和水育条件下,秧苗对病原病毒RSV的抗性相同、单位面积灰飞虱的侵入量接近、单位面积灰飞虱数量区别不大、两者病情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旱育秧上平均灰飞虱株虫量低是其条纹叶枯病病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冬春气候变暖、农作物耕作制度的改变及栽培方式的多样性,生态环境有利于水稻灰飞虱种群的生存和越冬,造成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鲁西南水稻种植区连年流行。采用调整抗(耐)病品种、改变栽培方式及生态、化学防治等有效措施将病穴率控制到1%以下。文章阐述了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重发原因,并坚持"治秧田,保大田,治虫控病,治前控后"的技术防治策略,以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