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吡·苄·丙草胺SE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苄·丙草胺系三元复配除草剂,于水稻移栽后5 d甩施,对稗草、球花碱草的防除效果优良,对难除的野荸荠亦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每1 hm~2用320 g/L吡·苄·丙草胺SE 2 250~2700 mL,对混生杂草的总体株防效稳定在9 0%以上,鲜重防效在8 8%以上,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无任何不良影响,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是防除移栽水稻田混生杂草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水稻螟虫群体变化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旱育稀植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预计,今后大螟、三化螟将显著回升,二化螟仍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防治上,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化学综防为重点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7.5%金马水乳剂是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替代骠马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为验证该药在本地区对小麦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我们于2004年春季进行了不同用量及不同时间的用药试验,以期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4年秋播江苏省建湖县因稻田套播麦面积占三麦面积的80%以上,麦田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造成2005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冬后调查,越冬代灰飞虱麦田平均16.05万头/667m^2,5月中旬普查,一代虫量4.9万-2094万头/667m^2,平均304.4万头/667m^2;测定带毒率,冬前五代为41%,冬后越冬代为46%,一代为48%-54%。感病品种武育粳3号秧田期条纹叶枯病自然病株率38%,剔除病株后移栽大田,7月中旬自然病株率100%,全部死苗。露天旱秧秧田用药防治,条纹叶枯病和秧苗矮缩病大田期徐稻3号病株率分别为0.67%和1.9%,扬粳9538分别为0.89%和2.8%,武育粳3号分别为2.53%和1.97%。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目前在农作物上应用具有代表性的 4种生化制剂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方法 ,对大麦种子进行播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 :拌种处理后能够有效促进生育中前期根系的发育和冬前分蘖的形成 ,有效提高成穗数 ,争得足穗 ,提高产量。能够提高抗冻、倒、衰等灾害能力 ,特殊年份尤为明显。但对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速度慢、出苗率低 ,增产效果均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6.
建湖县以稻麦连作为主。进入 90年代 ,随着以武育粳品种为主体的高产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以及稻田无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 ,单季中稻纹枯病的发生呈加剧趋势。近几年来每年都呈中等偏重以上发生。作者根据当地纹枯发生为害的新特点 ,对改进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 ,并在大面积防治的试验示范中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近年纹枯病发生为害新特点1 )以粳代籼拉长了纹枯病的发病历程。多年田间调查看出 ,中粳稻纹枯病的见病期一般在 7月 5日左右。病程从水稻分蘖期延续至乳熟期 ,9月上、中旬病情稳定 ,整个病程历时 60d以上。中籼稻纹枯病…  相似文献   
7.
50%稻丰散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50稻丰散乳油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稻丰散乳油1800ml/hm2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田间防治效果。药后10d保叶效果、杀虫效果超过了5氟虫腈悬浮剂750ml/hm2,但防治成本明显低于5氟虫腈悬浮剂。由于其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一般,在目前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时期,不宜推荐用于防治灰飞虱。稻丰散乳油可与多种药剂复配,田间可运用50稻丰散乳油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氟虫腈、噻嗪酮等进行复配防治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以提高控制效果,延长药效期,延缓害虫对稻丰散产生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药剂,进行了12.5%欧博(氟环唑)悬浮剂防治2种病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抽穗安全,对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效较好,推荐用量为750mL/hm2。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的抗性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在自然条件下,不同水稻品种间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有显著差异,"淮稻5号"最感病,"镇稻99"、"淮病8号"抗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