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军  张士义  刘国宇 《蔬菜》2005,(12):10-11
小姬菇春秋2号菌株是笔者2002年6月在韩国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期间引进的。通过2002年秋季和2003年春秋两季栽培试验表明,该菌株长柄小盖,颜色灰中带白,转化率高,深受国内外市场喜欢,特别适宜盐渍出口。目前,尚未发现优于此菌株特性的国内品种。为加速该品种的推广,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年,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通过市土产外贸部门,获得了一批从日本引进的香菇菌株。经过系统的品比试验和定向选育,从一批种菇中,用组织分离法选得了一个编号为“8065”的中高温型香菇菌株。一九八三年以来,对8065菌株进行了深入试验研究,并在生产上作了试验应用。我们了解了该菌株的特征特性,掌握了该菌株的栽培技术要点。现将有关研究和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家季  刘振国 《食用菌》1995,17(3):10-10
平菇CCEF89是我研究所1990年从国外引进的几个品种中,经驯化选育出的一个优良菌株。几年试验和推广表明,该菌株的抗杂菌特性、菇的质量和产量均名列前茅。目前该品种已遍布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十几个省市。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牛保辰  阴筱然 《食用菌》2003,25(6):15-15
姬容二号为我厂2000年选育的姬菇优良菌株,该菌株与姬容一号菇体形态有所不同,更适应市场销售,经两年栽培表明:该菌株抗杂能力强,适应多种原料,口感细腻,商品性状优良。现将该菌株生物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曹辉  王峰 《北方园艺》2012,(3):136-137
于2010年4~6月份对中华寿桃霉心病病果进行分离、接种、再分离得到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链格孢Alteraaria.sp,经对中华寿桃进行接种试验,刺伤和非刺伤均可发病,室内测定速克灵和扑海因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沙洲28号蘑菇菌株,是1982年10月从ME 菌株(美国)中采用孢子分离培养获得。经1983年秋至1986年春在省内外多点品比和较大面积栽培试验表明,该菌株产量高,一般平均单产可达9公斤/米~2以上;菇质好,符合制罐要求;菌种性状稳定,适应性强。已于1986年5月通过了技术鉴定。现将该菌  相似文献   

7.
平菇玉林5号是1995年在大别山金刚台枯死栎木上采集的一丛野生平菇.分离后经多年驯化栽培选育成功的高产菌株,该菌株鉴定为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经三年中试和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抗逆性强,出菇温度适应性广.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对细菌性病害(铁锈病、软腐病)表现出很强的抗性.1998年夏在63个菌株品比中,是一个集高产、稳产、抗病三者兼而得之的优良菌株,明显优于所有传统品种.  相似文献   

8.
林杰 《中国食用菌》1995,14(5):17-18
茯苓新菌株“川杰一号”特性的研究林杰(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福州350005)无需断根茯苓Poriacocos菌株─—“川杰1号”是由闽苓中经人工诱蛮、多次定向选育而来。该菌株筛选于1980年4月。经14年来的栽培,发现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黑 2 9”是我所 1994年从黑龙江省尚志地区采集 ,经耳片分离的野生黑木耳菌株。在 5 6个菌株比较试验中 ,栽培性状及商品性状优势明显 ,适于东北地区代料及木段栽培。具有品质优良 ,产量高 ,抗逆性强 ,商品价值高等优点。经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区 6年木段和代料生产 ,经济效益显著。“黑 2 9”菌株于 2 0 0 1年 2月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和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的审定 ,并获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该菌株的生物特性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该菌株在CPDA培养基上菌丝洁白 ,浓密 ,气生菌丝较长 ,呈绒毛状…  相似文献   

10.
香菇"庆花6号"是本所于1996年以自然选育法选育出的菌株。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表明,该菌株种性稳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品质优,产量高,易形成洁白的上等花菇,是目前代料栽培的高产高效、优质稳产的香菇良种。2007年,该菌株经浙江省农业厅审定为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的香菇品种[(浙)菌种生经许字(2007)第009号]。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和栽  相似文献   

11.
武香1号香菇菌株的品种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焱  郭美英 《食用菌》1998,20(5):13-14
为了我国小平原、低海拔、半山区的夏秋季高温高湿地区发展香菇栽培,我们于1990年11月开始进行高温香菇菌株的选育。经过几年的研究,已选出武香1号香菇新菌株,并于1993年开始从武义县发展到磐安、缙云、永康和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北京等省市。现将该菌株的品种特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真姬菇真02菌株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02菌株,是我所从国内外收集的8个真姬菇菌株中筛选出的优良菌株,编号真02。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条件、产量等作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真02菌株适宜生长发育温度在13~18℃,在栽培过程不易发生病虫害,并且采后的菌袋也不像杏仁鲍鱼菇易为绿色木霉等杂菌侵害。真02菌株在形态、色泽、口感、产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丰产和品质优势。为使该品种菌株在其它省区得到推广应用,现将其特性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银耳段木栽培高产菌株“T9486”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耳段木栽培高产菌株“T9486”的选育研究周玉麟(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室武汉430070)为适应当前对银耳菌种的迫切需求,笔者将广为收集的野生和栽培菌株进行筛选和提纯,从中选出86号菌株,并定名为“9486”。1995年该菌株在湖北、四川、安徽...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野生的北冬虫夏草虫体和子实体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筛选得到北冬虫夏草纯菌株,并对该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北冬虫夏草的优良菌株,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栽培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83年笔者从本地许多野生菌株中,筛选出广温型平菇新菌株—8301。经连续三年试验观察,该菌株适应温度范围广,四季皆能出菇,生物效率稳定在100—120%。现将其经济性状和栽培特点介绍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 8301(采于本地一林场混交林地一枫杨树蔸上)、  相似文献   

16.
厦门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南区,气温较高且温差较小,使用目前的一些香菇菌株栽培,产量不高。为此笔者于1991年开始进行香菇菌株选育工作。经多次分离筛选,获得一个较好香菇菌株,定名为香菇厦1。现将该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五月上海市食用菌菌种站接受国际友人馈赠的香菇新菌株。通过出菇试验,从中选出了一批种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一个编号为L-8450(8517)的新菌株。经过对该菌株的反复测试,发现该菌株比上海郊区目前生产上采用的中低温型香菇当家品种7402有较明显优势。目前试种面积已达三十万平方尺左右;经济效益显著,受到广大菇农欢迎。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供试菌株 L-8450(8517),以下简称8450,以7402为对照。 (二)制种和栽培方法 1.母种采用  相似文献   

18.
紫孢褐平菇     
紫孢褐平菇(Pleurotus sapidus),俗称褐平菇或黑平菇。1981年初,南京食用菌菌种站在紫孢白平菇栽培床上,发现并分离了一个变异菌株,编号为南京P1.8101。该菌株经省内外几十个单位一年多的试种,结果初步表明,其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与其它平菇菌株有所不同。现将这个菌株的初步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美英 《食用菌》1989,(4):9-10
金针菇杂交19号菌株,是以日本信浓二号和三明一号为亲本进行孢子杂交选育出来的,已于1988年底通过鉴定,是国产的一个优良杂交菌株。该菌株的选育及栽培试验情况,笔者在1988年第3期《食用菌》上已作了报道,现将其品种特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玉木耳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夏季,三明真菌研究所科技人员在仙游县九里湖地区采集到一个野生木耳菌株,经鉴定为木耳属(Auricularia)琥珀褐木耳(Auuicularia fuscosuccinea)。笔者对该菌株进行驯化栽培。在驯化过程中获得一个该菌株的纯白色变异株。经多年栽培,证实该白色变异株的白色性状能稳定遗传,依据其颜色特征命名为玉木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