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按个体而论,形体多简单,体量也不大,但它们大多以群体组合出现,这成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不同于西方古代园林建筑的特征之一。从古代文献记载和留存下来的实例看,这种园林建筑组合很早就采用了院落的形式,即由单栋建筑四面围合而成院落,主要建筑居中,次要房屋在两边,组成中轴对称的格局。这种建筑组合形式广泛地应用在各地住宅房屋建筑中,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天井院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2.
浅论园林建筑艺术类型及在园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园林建筑是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园林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可构成独特的艺术类型。尤其是中国园林建筑有自己传统的审美和艺术内涵。文中就园林建筑的重要性、园林建筑的规格特征、园林建筑与园林的关系、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我国园林和园林建筑的现状予以阐述;并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建筑艺术也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建筑是从古至今都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人工成就。园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型材料大量涌现。本文将对园林建筑和创造与传统建筑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说明园林建筑材料的分类,然后分析园林建筑中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对未来传统建筑材料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当前部分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在实现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忽略乡村民居的要素内涵,不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应用等,导致了美丽乡村建设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文章提出了将具有较高审美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尝试在总结、演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一套比较完善的,融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与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新民居范式,以期实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多样化,充分体现中国乡村地区的风俗民情,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之美。  相似文献   

5.
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自身特有的内涵丰富,中国古典园林诠释出古代绘画意境与古代绘画美,论述古典园林中的古代绘画美及思想价值和作用,梳理有关古典园林中的古代绘画艺术的研究,全文以古典绘画艺术、美学、园林理论为基础,其中涉及到建筑学、园林景观等相关专业,从调研到理论的顺序展开论证。通过解读园林和山水画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背景的追溯,与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解读古典园林建筑美的形成原因~([1])。  相似文献   

6.
园林建筑是一种艺术,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又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在世界园林建筑艺术上有着一席之位,而且世界处处都有中国园林建筑的存在,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其中一个代名词。西方文化逐渐走入中国,让一部分中国人在西方文化的感染下,逐渐模糊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为了让中国文化能够发扬光大,让中国文化越走越远,现阶段着手于让乡村和城市景观的返璞归真靠拢,使其充分显示中华民族的园林建筑艺术之所在。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具体它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不管是从构图原则上,还是从立体造型上;不管是从表达的情感上,还是从环境的关系上,都显示着它与众不同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何方  张娟娟 《农技服务》2010,27(3):386-386,388
概述了园林建筑在园林中的重要作用、园林建筑类型和园林的关系,以及园林建筑设计风格,并阐述了园林建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瑰宝。古典园林建筑古色古香,其优雅生动的外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造景手法,为后代各类园林建筑提供了参考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增加,于是使得茶文化旅游成为了一个趋势,而茶文化旅游的开展要借助良好的茶园设计。本文就针对茶园设计的现状,引进中国古典造景手法,探讨其在茶园设计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培养具有园林建筑设计能力的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考核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园林建筑小品的定义和内容,以及其功能属性;着重对园林建筑小品从内容上进行了归类划分,通过对有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小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园林中的用途,拟发掘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更广泛用途,创造出以人为本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更富有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的园林建筑小品。  相似文献   

11.
杨雨璇  杨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51-15754
以四川省成都市西部的罨画池为例,以之作为西蜀园林中衙署园林的典范,从山水布局、园林建筑、植物环境以及园林品题方面,对罨画池的造园特征加以分析,提炼并总结出罨画池在西蜀地域语境下所体现的衙署园林的场所特征,认为罨画池作为衙署园林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古代衙署园林引水造园,因水得景的特征。以期为今后的地区园林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徽州古祠堂是徽派园林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文章用对比的方法对徽州祠堂与徽州民居的关系进得了探讨,分析徽州祠堂的园林建筑特点、空间布局特色,兼论及徽州祠堂在装饰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徽州祠堂与徽州传统建筑既一致又有所区别的联系,对当代建筑的区域整体化依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连艳芳  蔡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23-10525
从风水的概论入手,深入研究了风水对中国古代营建活动的影响,指出风水影响了中国古代都邑、村镇、宫宅的选址、规划布局,也影响了中国古代园林的选址和规划布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风水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强调园林规划设计要注意与环境因子相协调,注重人的心理因素,体现"天人合一",尊重场所精神并且因地制宜,以及体现吉祥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渔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造园家,擅长戏曲、小说,其在造园方面之技艺尤为卓越,李渔在学林艺苑中所积累的美学思想在造园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生造园无数,在我国园林史上留下了璀璨的华章。其中芥子园系其继伊园、层园之后中年移居南京时所造住所。芥子园造园技艺之巧妙,反映了李渔精湛、独特的造园思想。  相似文献   

15.
禅宗园林植物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蕾  陈超 《现代农业科学》2009,(4):134-135,149
禅宗既是一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中国化佛学,又是一门探索宇宙身心、透彻人类心性的哲学。从禅宗的传入至鼎盛,其在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禅宗园林,虽源于中国,但成熟于日本。尤其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和“露地庭”深深浸润着禅宗思想。与此同时,相适应的植物景观以古朴、简约的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观。分析禅宗园林的植物景观,有助于人们在物质资源锐减的今天寻求新的园林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今正处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进行更新和改造至关重要。园林建筑的出 现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选择适合的园林植物对园林建筑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园林 植物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园林建筑给出配置园林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10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园林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上进行阐述,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家庭园艺园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慧  夏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24-14925
从家庭园艺园的概念、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它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从景观设计师的角度,对家庭园艺园的综合设计元素进行了初步探讨。肯定了家庭园艺园的建设对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积极意义,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