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个谷子品种在汾阳市的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9个谷子品种在汾阳市进行品比试验,筛选出适宜汾阳市种植的高产优质谷子品种。[方法]以种晋谷54为对照,对19个参试谷子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出谷率进行了比较。[结果]产量最高的品种为晋谷59,达6 456.30 kg/hm~2,该品种株高172.0 cm、穗长23.9 cm,且穗码紧实,较对照增产12.97%;产量第二的品种为晋谷40,株高为179.9 cm,穗长为22.3 cm,产量达6 355.05 kg/hm~2,较对照增产11.20%;第三为长生08,株高为170.3 cm,穗长为23.5 cm,产量为6 137.55 kg/hm2,较对照增产7.39%;第四长农41的株高为174.1 cm,穗长为22.7 cm,产量为6 077.55 kg/hm~2,较对照增产6.34%。[结论]晋谷59、晋谷40、长生08、长农41较对照增产明显,且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高产谷子品种在汾阳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西北春谷早熟区谷子品种十五年变化趋势及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对过去15年西北春谷早熟区区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明晰了该区15年来谷子育种进展,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该区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1—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西北春谷早熟区的数据,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进行比较与分析,同时对通过鉴定的18个品种进行了抗逆性分析。【结果】2001—2015年西北春播早熟区共有85个新品系参加国家区试,12个常规品种和6个杂交种达到新品种鉴定标准通过鉴定,新育成品种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种有3个,其中,常规品种1个为大同32,杂交种2个分别为张杂谷1号和张杂谷15号。参试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平均数在年度间表现了较大差异,但总体趋势表现为产量潜力水平的提高。参试品种穗长和千粒重年度间差异不显著,穗长基本稳定在23—27 cm,千粒重稳定在3—3.4 g,但参试品种的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年度间差异大,株高、单穗重、单穗粒重随年份有增加的趋势。通过鉴定的18个品种有13个生育期长于对照,5个短于对照,同时伴随着株高的增加,单穗重和穗粒重的提升,说明新育成品种生育期的延长和单株产量性状的提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决定了产量81.43%的变异,产量与穗粒重和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株高、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对通过鉴定品种的抗逆性分析表明,这15年该区主要病害有红叶病和白发病,不同年份间不同品种都有一定发生,通过鉴定品种的抗倒性、抗旱性呈现下降趋势。【结论】2001—2015年春谷早熟区选育的品种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单穗重和穗粒重,其次为株高、生育期,育种中应注意提高品种的综合性和各性状之间的协调性。生育期延长、株高增加、抗倒性降低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早熟区品种产量的突破,同时也不利于谷子机械化生产的发展。早熟区品种选育应以中矮秆、抗倒性强、结实率高、品质优、适合机械化收获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陕北旱地谷子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品种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差异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晋谷29品种相比其余供试品种得分最高,且彼此差异极显著,具有较高的种植优势;综合考虑,晋谷29、黄旗皇和汾选3号产量较高,其中晋谷29,生育期155 d、株高133.8 cm、穗长27.48 cm、穗粗22.79 mm、单穗重38 g、穗粒重21 g、千粒重3.41 g,在10个品种中产量最高为4 006.8 kg·hm-2,建议该品种可在榆林干旱地区进行大面积的生产和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生产主推品种晋谷21号为对照,研究了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和长杂2号在太谷地区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Duncan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谷子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晋谷21号,增幅为7.3%~55.7%;除长杂2号外,其他杂交谷子品种株高均明显低于对照晋谷21号,但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晋谷21号;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穗质量、穗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质量与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谷子主要性状间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夏谷 2号、红腿谷、九根齐、双绿谷、大同 14、黄软谷、晋谷 2 0、晋谷 2 1、晋谷 2 2、晋谷 2 7、晋谷 32、晋谷33、晋谷 35、豫谷 9号、大粒谷共 1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 ,研究分析了谷子主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谷子营养生长期、穗粒重、倒三叶叶面积、穗重、倒二叶叶面积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 ;穗重、穗粗、倒二叶和倒三叶叶面积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穗粗、倒二叶叶面积、生育期、营养生长期、倒三叶叶面积与穗重呈显著正相关 ,但穗长与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各生物学性状除株高外 ,其它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性。因此在谷子育种时宜选倒二叶叶面积大、生育期长、穗粒重高、穗短而粗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神木市常规栽培的地方谷子品种晋谷29为材料,设不同密度、不同留苗方式处理,对其整个生长期进行追踪观察,考究生育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得出在陕西省神木市最优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旨在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和小型机械化播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密度及留苗方式不同对晋谷29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很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呈降低趋势,进而影响产量增加。因此,从高产栽培方面考虑,晋谷29在神木市山旱地种植,每穴留苗2株,密度达到180 00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5 050.25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来自不同春夏谷区的60份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夏播,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的平均表现不同,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进行。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谷子单株产量相关的各农艺性状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直径、主穗长、主穗直径、单株穗重、生物学产量、出苗—抽穗期天数、生育期等与产量性状呈正相关。其中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78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不同谷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谷子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施肥对不同品种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参试谷子品种的穗长、穗粗、单穗重和穗粒重均增加,且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参试品种的株高和千粒重均提高,但部分品种与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正常施肥处理各品种的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太选12增产最多,达140.28%,龙爪酒谷增产最少,仅增产33.73%。  相似文献   

9.
对谷子品种"长农39"在5个试验点的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株高、穗粒重、穗重的变异系数较大;穗重与产量、穗粒重相关系数呈正相关显著水平,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水平;穗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均最大,出谷率次之。谷子田间高产栽培技术应主要针对穗重、穗粒重、出谷率、株高采取措施;主攻穗重,兼顾穗粒重、出谷率及其他农艺性状间的关系,适当调控株高的生长,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杂交谷子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主推常规品种晋谷21号为对照,对5个杂交谷子品种在太谷地区的产量表现及粗蛋白和总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杂交谷子品种的产量比对照晋谷21号增产32.08%~55.72%,且差异显著,;对照晋谷21号的品质优于参试的杂交谷子品种;穗质量、平均分蘖、产量、穗粗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茎粗和总淀粉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平均分蘖、穗长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粗蛋白与株高呈正相关;总淀粉与穗质量和株高呈正相关;主成分1,2,3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6.003 0%。  相似文献   

11.
谷子新品种"晋谷27号"产量性状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1993-1995年山西省晚熟区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主效应值,变异系数(CV),标准差(S),高稳系数(HSC),回归系数(b)及决定系数(r^2)等多种方法对谷子新品种“晋谷27号”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是一个丰产性好,稳产性强,适于在山西省中南部,辽宁,北京等无霜期150d以上的平川及丘陵旱地种植的谷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不同谷子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晋北地区的生态及生产条件下,研究了23个谷子品种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生育表现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23个参试品种中,除济谷15和长生08外,其余品种均可以在本生态区正常成熟,但与本试验区同属于一个生态区即春谷早熟区的参试品种适应性更好,表现出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的特性。张杂谷5号、张杂谷3号、赤10、张杂谷10号、张杂谷6号产量较高;晋谷23的的千粒重最高,达到3.8g;赤谷10号穗粒重最大,为32.3g,同时穗也最长,为34.3cm。一些品种产量虽不高,但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性状,如秦谷1号的出谷率最高,为85.3%;红谷子、沁州黄品质好;石指根、子目齐、疙生黄、狼尾巴谷抗谷瘟病能力强。这些均可以作为优势性状在谷子遗传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谷子的种植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对"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于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亚硒酸钠,测定其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株高、穗长、穗粗、茎粗、叶片数、节数等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0.113kg·hm-2的处理对谷子的穗重和穗粒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0.113kg·hm-2亚硒酸钠处理对谷子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为谷子大田产量的提高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98~2000年国家西北七省区(晚熟区)联合区域试验结果,对晋谷34号和对照品种(晋谷16号)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及营养品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晋谷34号具有优质、高产、抗病、绿叶成熟和适应性广的特点,其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优于对照品种。该品种品质优良,为国家一级优质米,是比较理想的高产谷子新品种。2004年被山西省种子管理站定为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区试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冬小麦新品种灵台3号是从冬小麦品种烟D27的变异单株中经过多年连续选择选育而成,株高90.75cm,穗长6.80 cm,千粒重36 g,容重811 g/L,生育期280 d,属中早熟品种。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18.5 g/kg,赖氨酸(干基)0.46%,湿面筋19.0%,沉降值35.4 mL,灰分(干基)1.4%,属...  相似文献   

16.
晋谷42号(原名太选3号)是山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以中间材料960011作母本、优质品种晋谷21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连续定向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07年通过山西省谷子新品种认定,2008年通过国家谷子新品种鉴定。该品种优质高产、抗病抗倒、稳产性好,后期不早衰,绿叶成熟。适宜在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以及陕西、甘肃、河北、北京等无霜期150 d以上的丘陵山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晋谷51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谷51号(太选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晋谷30号为母本、品谷2号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病等特点。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2,011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合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及我国西北丘陵山区无霜期150 d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春谷新品种“晋谷30号”的选育经过、试验结果、主要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要点。1994-1999年参加各类生产试验。“晋谷30号”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强,抗旱、抗倒性强,适于在山西省中南部、辽宁、北京等无霜期150d以上的平川及丘陵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青贮玉米以其特有的优势居于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系统分析了 2003-2019年累计394个参加国家玉米品种区域试验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为未来中国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①2003-2019年参试青贮玉米组合(品种)的生育期平均为111.8 d,春播组合(品种...  相似文献   

20.
晋谷52号(太选10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晋谷30号为母本、晋谷36号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和抗谷子主要病害等特点。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适合在山西省谷子中晚熟区无霜期150 d以上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