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荔波县油菜开花盛期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荔波县气象站1981-2010年的油菜花期数据和逐日气温资料,分析气温对油菜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盛花期与上年12月1日到平均盛花期活动积温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活动积温越大,温度积累越足,油菜花盛花期越早;反之盛花期越晚;盛花期与上年12月至当年2月逐旬平均、逐旬最高、逐旬最低气温因子呈负相关关系。利用SPSS统计软件,将上年12月至当年2月上旬逐旬平均、逐旬最高、逐旬最低气温因子及上年12月1日到平均盛花期的活动积温作为备选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建立油菜盛花期预报模型,再利用建立的预报模型进行拟合,发现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库尔勒香梨盛花期预报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李新建  吉春容  吴新国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211-1213,1225
根据库尔勒市1981—2012年地面观测资料和香梨花期物候资料,分析库尔勒香梨盛花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确立对香梨盛花期作用显著的气象因素,建立香梨盛花期最优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香梨盛花期的最优势相关气象因子是3月平均最高气温、4月至始花期平均气温与4月至始花期合计日照时数,利用所建模型对1981—2007年以及2008—2012年香梨盛花期进行回代和预报检验,效果均较好,此结果可用于指导库尔勒市香梨盛花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山东省菏泽市1964-2015年早熟品种始花日期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筛选与始花期相关性较好的要素,采用膨化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并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将膨化后的备选因子和牡丹花期建立统计预报模型,构建菏泽牡丹花期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牡丹始花期受积温、平均气温、地温等温度要素影响显著,与降水和日照时数关系不大,利用积温、平均气温及地温膨化要素构建的预报模型,预报效果较好,通过对随机预报结果验证表明模型能够反映牡丹花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该方法构建的模型可以用来模拟预测牡丹花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固定模型仅能在固定时间对牡丹花期进行预报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4.
牡丹花期仅为7~10 d,且花期时段相对比较集中。由于每年气象条件不同,牡丹开花期可能提前或推迟。为了解决临夏牡丹文化节与盛花期不相吻合的问题,选取紫斑牡丹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夏市春季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牡丹开花期,选取气温、积温、日照和空气湿度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对花期相关性影响小的因子,最终选取气温和积温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牡丹花期进行预报预测,为牡丹文化节组委会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牡丹盛花期与当地稳定通过3℃的首日至盛花期间的气温和该段时间内的有效积温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过往年份牡丹花期进行模拟预测,花期预报最多相差4 d,花期预报与实际花期相差2 d内的准确率达到77.8%,相差3 d内的准确率为88.9%,与之前的花期预报模型相比,准确率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基于气象条件下的牡丹花期预报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丹花期仅为7~10 d,且花期时段相对比较集中。由于每年气象条件不同,牡丹开花期可能提前或推迟。为了解决临夏牡丹文化节与盛花期不相吻合的问题,选取紫斑牡丹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夏市春季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牡丹开花期,选取气温、积温、日照和空气湿度气象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对花期相关性影响小的因子,最终选取气温和积温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牡丹花期进行预报预测,为牡丹文化节组委会提供决策依据。结果显示:牡丹盛花期与当地稳定通过3℃的首日至盛花期间的气温和该段时间内的有效积温有显著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过往年份牡丹花期进行模拟预测,花期预报最多相差4 d,花期预报与实际花期相差2 d内的准确率达到77.8%,相差3 d内的准确率为88.9%,与之前的花期预报模型相比,准确率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采用2011—2019年咸宁市葛仙山景区野生樱花9年的花期调查资料和临近区域气象站同期的观测资料,根据作物发育积温基本恒定的理论,利用阶段积温法则、双尺度递推及离散系数统计等方法,分析研究葛仙山景区原生态樱花群落的花期特征及其积温预报指标。结果表明,葛仙山景区樱花的始花期、盛花期的平均日期分别为3月11—12日、3月15—16日,始花期-盛花期的平均间隔为4~5 d。阶段积温方法预报景区樱花的始花期和盛花期的指标为从1月11日起,≥1.1℃的阶段积温分别为316.8、369.7℃,该指标预报花期误差平均为2~3 d。  相似文献   

7.
桃花花期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根据北京市植物园1983~1992年气温资料和同期桃花开花的物候期,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桃花的始花期与花前2~3旬的平均旬积温和平均最高旬积温关系非常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0.9405,-0.9231,-0.916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桃花花期预报模式,经检验拟合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该年3月份温度情况,采用相应的花期预报模式进行开花始期的计算。  相似文献   

8.
阳信鸭梨初花期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阳信县物候资料及春季气候特点,选用榆树(Ulmus pumila)的花期为起点,统计榆树花期与其它各种树木花期≥0℃的间隔积温263.1℃作为物候预报基本资料,预报鸭梨初花期;根据花前生育期特点,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求花前不同时段气温与开花日期之间相关系数,对开花前的温度、降水、日照等29种气象要素进行逐步回归筛选,从大量相关系数普查中找出与花期早晚相关最密切时段。以此时段的因子作回归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即花期预报模式,经检验效果良好,方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东北地区中部开展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温度变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利用分期播种资料,根据积温学说和玉米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建立了春玉米主要生长发育期评估和预报模式。经过资料验证,证明评估和预报方法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当地玉米发育期预报或评估。  相似文献   

10.
桂花盛花期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炫柯  段毅强  李家文  刘永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82-8482,8484
利用柳州市近10 a(1995~2005年)9月上、中、下旬的平均温度、降水量,降雨日数、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湿度以及桂花盛花期的物候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各气象因子对桂花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桂花盛花期的主要气象因子是9月中旬平均气温9、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与9月上旬平均最低气温,建立桂花盛花期预测模型,并对1995~2005年桂花盛花期出现日期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回测准确率高,可用于指导柳州市桂花花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11.
桃树始花期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及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13-4515
利用1991~2010年卫辉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桃树始花期的观测资料,对影响桃树始花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卫辉市桃树始花期有明显的提前趋势;始花期与气温稳定通过5℃到3月底的积温、2月下旬~3月底日照总时数、3月下旬5 cm地温累计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建立了当地桃树始花期预报模型,并进行校正,通过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可为桃树始花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韩艳凤  何军  康晓玉 《农学学报》2023,13(11):81-87
南果梨是辽宁地理标志产品,花期观赏是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开展花期预报服务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利用2000—2022年鞍山气象资料和南果梨花期物候资料,基于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相关气候因子建立始花期预报模型。结果表明:3月份气温是影响始花期主要因素,降水次之,光照影响不显著。鞍山南果梨始花期出现在4月中—下旬,当3月中旬平均气温<4.0℃、平均最高气温<9.0℃、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6.0℃、平均最低气温<2.0℃时,始花期出现在4月下旬,反之在4月上旬;并且,气温每升高1℃,始花期提前2~3 d。通过逐步回归筛选出3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3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3月下旬—4月上旬降水量等6个因子,建立的始花期预报模型准确率为84.8%。运用相关指标和逐步回归模型,可预测鞍山南果梨开花始期,此方法可纳入专项气象预报服务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积温的文冠果开花物候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文冠果物候模型,为文冠果的经营活动和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文冠果3个遗传类型:白花类型及“金冠霞帔”“匀冠锦霞”两个文冠果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了花期表型调查与物候的观测,结合全国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8个省份15个地点白花文冠果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观测数据,应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共享气象数据,对花性状与3个开花物候期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结果(1)3个不同花色遗传类型开花先后顺序为白花类型、“金冠霞帔”“匀冠锦霞”,物候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花序生长随0、3、5、7、10 ℃积温的变化与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较好;花朵数随时间和积温的变化与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2)各个地区之间同一积温指数各物候期所需积温相差不大,不同积温指数所需积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积温指数和不同物候时期都对物候所需积温影响差异极显著,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差异极显著;(3)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与物候期日序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花期预测;(4)白花类型文冠果3个物候期5 ℃积温的日序与经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各观测地点日序的回归模拟值与观测值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该回归模型可用于花期预测;(5)用克里金插值法,采用上述预测模型,绘制白花文冠果3个开花物候期的时空分布图。结论基于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建立的积温模型可用于文冠果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洛阳牡丹花期与牡丹花会开幕时间不相吻合这一现象,通过研究洛阳高山种植区1992-2010年迎日红、洛阳红和首案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大气温度、地温、有效积温等与牡丹花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洛阳高山种植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积温与牡丹花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晚花品种构建模型预测误差范围在-2.375 2~2.456 5d,误差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桂林市桂花开花规律,预测桂花开花时间,为桂林市开展桂花观赏旅游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普查和定期观测法,记录1999~2011年桂林市桂花的花期,并与桂林市历年的温度、湿度、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桂花花期预测模型.[结果]桂花花期与部分月份的降水、水气压、日照、雨日、最高温度等相关度较高,其中9月最高温度(x1)对桂林市桂花花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2月中旬雨日(x2).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桂林市桂花花期的预报模型为:y=-166.680+6.546x1-0.184x2.利用模型对桂花开花日期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误差在0~3 d.[结论]花前温度是影响桂林市桂花开花的关键因素,花前温度越高,开花越晚;在桂花春梢萌发时期,雨日对桂花花期影响也显著,雨日越多,越有利于春梢生长,桂花开花越早.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三门峡红富士苹果始花期预测水平和花期冻害防御能力,本研究分析了气象因子与苹果始花期之间的关系,依据不同数据组合,利用回归法建立了4种始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3月中旬平均气温、下旬平均气温、3月平均气温、≥0℃积温、≥3℃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5℃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的负相关;<0℃积温与始花期呈明显正相关。降水量、日照时数与始花期之间相关性差。通过模型检验,基于≥3℃活动积温和<0℃积温模型作为最优始花期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为当地苹果花节气象服务及指导花期冻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潇河流域51 a的径流量资料,选择每月之前的12个月径流量作为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枯水期径流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月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枯水期月径流量预测模型,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包含的自变量不超过5个,每个预测模型中均包含前一个月的径流量,均没有常数项,可用于实际作业预报;模型的预测精度随月径流量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其中12月份到翌年4月份的预测模型精度可以达到甲等,10月份、11月份和5月份可以达到乙等。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气象动态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73—1998年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为研究对象,用地面气象因子、500hPa高空环流因子和北太平洋海温场因子,选取相关系数较高且稳定性好的预测因子,然后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基础上,集成建立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的动态预测模式。模式的起报时间分别为上年的11月下旬、当年的2月下旬和4月中旬。预测模式对1973—1998年的历史拟合和1999至2004年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中新  宋云 《农学学报》2021,11(4):68-73
根据收集到的猕猴桃果实生长后期采集的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检测数据资料,使用前期气象资料设计并计算猕猴桃成熟熵。选取猕猴桃当年末花期次日至检测日前一日≥0℃积温和累计日照时数作为计算猕猴桃成熟熵的气象因子,按其与猕猴桃可固含量的回归系数权重加权求和,得到成熟熵指数(H)的计算公式为:H=0.28ΣT+0.72ΣS,对猕猴桃成熟熵与可溶性固形物检测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可溶性固形物检测含量与猕猴桃成熟熵回归方程:G=-3.9875+0.0060H。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值(G)与检测值最小误差0.03%,最大误差-0.96%,平均误差0.083%。参照猕猴桃成熟要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0%标准,计算得到猕猴桃所需成熟熵为1949.06,预报2017—2019年猕猴桃成熟期与实况误差-1~2天,平均误差0.7天(偏迟)。运用本方法可根据气象因子计算当期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合后期气象要素预报,可提前计算预报猕猴桃成熟期,籍此可以摆脱对折光分析检测仪器的依赖,又能提前预报猕猴桃成熟期和上市期,为避免早采而造成对猕猴桃品牌形象的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