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依靠近红外光谱技术对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快速判别。对 91 份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年份和不同等级的白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并采集白茶近红外光谱图,运用 TQ analyst 8.0 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最终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白茶总黄酮含量的定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总黄酮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 77,校正均方根差为 0.043 5,验证均方根差为 0.180,验证集平均相对误差为 2.89%。该模型预测结果较好,能够准确、快速、无损地对白茶总黄酮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沉香(Aquilaria sp.)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在950~1 650 nm的光谱范围内,使用DA7200 NIRS分析仪收集了64个沉香样本的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回归模型,并选择最佳预处理方法和最佳主成分数,建立沉香含油量近红外光谱模型。结果表明,采用卷积平滑法(S-G)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且当最佳主成分数为7时,可达到最优模型,其校正集相关系数(RC)和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0.980 9和0.958 9,交互验证集相关系数(RV)和交互验证集均方根误差(RMSEV)分别为0.697 4、1.029 0。说明预测值与测量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该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高,可以满足对沉香结香品质进行快速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快速高效测定大麦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ATR-MIR)和近红外(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光谱技术,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预处理,建立大麦样品的抗性淀粉含量快速测定红外模型,通过不同预处理预测模型的校正和内部交叉验证结果的比较,依据决定系数(r)和均方根误差(RMSE)筛选出基于ATR-MIR和NIR光谱的最佳预测模型,再对最佳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经基线位移校正+范围归一化(BOC+RN)预处理后的PLS模型为最佳ATR-MIR预测模型;经标准正态变换+Savitzky-Golay法一阶求导(SNV+1thD)的预处理模型为最佳NIR预测模型。用验证集材料对BOC+RN和SNV+1thD最佳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外部验证,光谱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测定;ATR-MIR光谱比NIR光谱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无效变量消除法在油菜籽芥酸近红外无损速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改善油菜籽芥酸近红外预测模型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方法,利用无效变量消除法(UVE),对135个油菜籽样品近红外光谱信号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后的光谱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结果表明,UVE法筛选变量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速度显著优于全波长参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散射校正加一阶导数对光谱预处理,UVE法筛选变量,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建立的校正模型效果最好,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2,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2.2。因此,用UVE进行波长选择后建立的近红外模型,能准确快速地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快速、简便、无损、高效的棕色彩棉品质的检测方法,提出了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快速无损检测棕色彩棉品质指标的方法。利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651份新疆不同收获年份、不同品种的棕色彩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选取1 300~1 670 nm和1 870~2 430 nm组合波段为建模波段,采用Savitzky-Golay平滑+Savitzky-Golay一阶导数光谱预处理方法和PLS法分别建立棕色彩棉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该定量校正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能够应用于棕色彩棉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的无损快速预测。 关键词:天然棕色彩棉;近红外光谱;马克隆值;断裂伸长率;定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产地、不同类型及不同年份的白茶的感官滋味品质特征、滋味特征属性进行深入剖析及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滋味属性预测评价研究。研究显示甘甜度与醇爽度是白茶滋味品质特征表现的必要评价指标,相同原料及前期工艺条件下陈化度提高可显著提升滋味甘甜度及醇爽度。利用NIRS-PLS法对滋味特征总分、甘甜度、醇爽度及陈化度分别建模,模型定标集校正相关系数Rc为0.837~0.987,预测相关系数Rp为0.748~0.888,均具有较高预测能力,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白茶感官滋味特征属性的快速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快速、高效、准确地测定苎麻叶中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Cd含量,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扫描光谱结合苎麻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Cd含量的化学测定值,基于化学定量学方法,采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法(QPLS),运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对比各模型性能参数,筛选出最优定标模型并用检验集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Cd建立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 9838、0. 9810、0. 9882、0. 9874。半纤维素绝对误差均在1以下,误差较小;Cd的预测值和化学值的绝对误差在0. 04以下,误差小,故可选择该模型对苎麻叶半纤维素和Cd含量进行快速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8.
        油菜机械化收获的油菜籽叶绿素含量不一致,直接影响其加工成本和菜籽油品质,亟需建立成熟期油菜籽中叶绿素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450份代表性油菜籽样品中叶绿素含量,并采集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一阶导数、标准正态变量变换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进行波长选择,建立了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交互检验结果显示,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预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为0.9446,交叉检验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36mg/kg。研究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油菜籽中叶绿素含量,为油菜籽品质快速监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快速测定苎麻中纤维紊含量的可行性.以80个样品组成校正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纤维素含量之间的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726.利用该模型对22个样品的纤维素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7%.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预测模型可以快速测定苎麻纤维素含量,对苎麻育种和优质资源的筛选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水稻土全氮含量的可行性,利用Nicolet公司生产的傅里叶变换近红外透射光谱仪测定129个水稻土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值,通过几种不同的光谱前处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把测得的水稻土光谱值与实验室法测得的全氮数值拟合建立定标模型,经分析得出利用标准化处理的光谱数据与全氮含量之间建立的模型稳定性最好,模型相关参数为:预测标准差SEP=0.010 9,校正相关系数RCAL=0.98,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VAL=0.86,校正标准差SEE=0.031 6。结果表明:近红外法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快速、无损、准确地测定水稻土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与儿茶素类物质对茶叶感官品质和生物活性起重要作用,因此建立一种茶叶中总黄酮(包括黄酮类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测定方法很有必要.采用70%甲醇提取茶样,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溶液显色,在510 nm下测定吸光度,建立测定茶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应用该法测定了绿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4个茶类15个茶样中总黄酮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其茶多酚含量,并比较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芦丁质量浓度在0.2~1.0 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2465X+0.0074(R2=0.9997).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吸光度RSD为1.17%、2.92%和6.0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35%(RSD=4.15%).15个茶样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5%~10%,总黄酮含量规律为:绿茶、白茶>乌龙茶>红茶.福林酚比色法测得茶多酚含量范围为7%~15%.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总黄酮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达0.874.由此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重复性与稳定性好,可用于茶叶总黄酮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摇青和揉捻工艺对白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高香型白茶产品,本研究以黄观音茶树品种驻芽小开面三、四叶为原料,以传统白茶工艺为对照(CK),以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引入摇青(YQ)、揉捻(RN)、摇青加揉捻(YQ+RN)为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工艺对黄观音白茶香气物质的含量与组成、生化成分含量及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观音茶树品种鲜叶内含物质比较丰富、组成比较合理;各处理成茶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丰富:种类在101~106个之间、相对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78.10%~ 84.26%,与CK相比,处理组对白茶主要香气成分的总量和种类,以及香气成分的构成影响显著;各处理之间,成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茶多酚等10个生化成分以CK含量最高,茶黄素等3个生化成分以YQ最高,黄酮类等3个生化成分以RN最高,茶褐素以YQ+RN最高;成茶感官品质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YQ>YQ+RN>CK>RN,且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YQ所制白茶品质优异,具有花香型白茶的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五指山水满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本研究对五指山水满茶及其他6种茶(普洱茶、白毛茶、白沙绿茶、西湖龙井、兰贵人和碧螺春)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其茶多酚、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种茶的75%乙醇提取液的抗氧化效果最好,且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样品浓度成正比关系,整体热稳定性比较好。在7种茶中,水满茶清除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最强,且在测试浓度范围内清除能力均与样品浓度表现出量效关系,但水满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弱;还原能力是白毛茶最强,其次是白沙绿茶和水满茶。7种茶的总黄酮和茶多酚含量分别在3.06%~5.4%和14.6%~18.1%之间,其中,水满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但总黄酮含量却最高。因此,五指山水满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4.
对白茶连续化加温萎凋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随加工进程出现升降的动态变化,其变化幅度在各萎凋时间段之间存在差异;与鲜叶相比,毛茶含水率、水浸出物、茶多酚分别降低了71.10%、5.12%、5.96%,而咖啡碱、氨基酸和黄酮含量则分别增加了0.25%、1.70%、1.97mg/g;连续化生产线白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工艺白茶(P0.05),但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传统工艺白茶(P0.01)。毛茶感官品审评结果表明,连续化加温萎凋与传统工艺白茶,品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1984年和2014年生产的茯砖茶为材料,分别对其感官品质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糖、总黄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年茯砖茶与2014年的茯砖茶相比,茶多酚、水浸出物和茶红素含量均显著减少,降幅达30%以上;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和茶黄素下降幅度在18.80%~26.75%;可溶性总糖和茶多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未达显著水平;而茶褐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增幅35.6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984年的茯砖茶汤色红棕,陈香显著,滋味醇和。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云南白茶与福鼎白茶的化学物质差异,以9个云南白茶茶样和6个福鼎白茶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的代谢组学方法并结合感官审评分析对其非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本研究共鉴定出109个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黄酮糖苷类(黄酮-O-糖苷和黄酮-C-糖苷)、N-乙基-2-吡咯烷酮取代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脂质类等。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热图分析表明,云南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共得到46个具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P<0.05),其中表型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山柰酚-3-半乳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等)、酚酸类、有机酸类、脂类等化合物在云南白茶中含量较高;非表型儿茶素类、部分黄酮糖苷类(槲皮素-3-半乳糖苷、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氨基酸类、生物碱类化合物在福鼎白茶中含量相对较高,推测主要受茶树品种和干燥工艺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全面了解和认识两地白茶的化学物质基础和风味品质差异及其产地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铝对茶叶主要化学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茶树中铝的含量和分布、茶树对铝的吸收和运输,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铝对茶叶中茶多酚、儿茶素类物质、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可溶性总糖、香气和叶绿素等主要化学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以下建议:应在茶树耐铝、抗铝机制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对铝在茶树体内的跟踪研究;对主要化学品质成分构成的微观再现研究;对不同茶类引起铝作用差异的研究;茶叶中铝对人体影响恰当的安全性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勐海不同产区晒青秋毛茶品质差异,以布朗山、西定乡、南糯山、勐混镇、格朗和乡等五个产区秋季一芽三叶茶鲜叶加工晒青毛茶,对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内含化学成分分析。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表明:勐海不同产区晒青秋毛茶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上存在着差异性,临近产地之间品质也各有差异;其中产于布朗山的晒青毛茶水浸出物(42.38%)和茶多酚(35.42%)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均值最高的则为南糯山(4.45%);10个茶样中,儿茶素类含量最高的是布朗山新龙晒青毛茶(88.83 mg/g),咖啡碱及酚酸含量最高的是南糯山拔玛一号晒青毛茶(35.72 mg/g),黄酮及黄酮醇类含量最高的是西定乡南因晒青毛茶(9.07 mg/g)。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布朗山和南糯山产区的晒青毛茶滋味醇和,香气浓郁、持久,品质较优。试验结果可为勐海不同产区晒青秋毛茶的利用和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