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越来越被普遍接受。在我国许多集约化猪场,仔猪断奶时间已从传统的60天提早到35天、28天,甚至21天。在实施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过程中,饲养者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抑制”。由于断奶后饲粮的剧变,仔猪在断奶后一段时间内采食量很少,摄入养份不能满足最大生长需要,而处于一种“暂时性营养缺乏”状态。研究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调味剂,可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改善仔猪生长,缓解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抑制。本试验的目的是,比较几种不同饲用调味剂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从中筛选最优调味剂。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普遍接受。仔猪断奶时间已从60天提早到35天、28天或21天。在实施仔猪早期断乳技术过程中,饲养者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抑制”,而处于一种暂时的营养缺乏状态,由于仔猪断奶在生产中往往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母仔全部拆散而使仔猪的心理、生理上遇到双重应激。仔猪断奶后其营养来源——由母乳立即换成  相似文献   

3.
断奶应激导致的仔猪在断奶后出现生长发育迟滞 ,是困扰养猪生产者最常见的问题。实际生产中仔猪哺乳期内 ,在饲养管理良好情况下 ,仔猪表现肤红毛亮、体型健壮圆实。而断奶的第 1~ 2天 ,仔猪几乎不吃饲料或吃得很少 ,第 3天因饥饿而大量采食 ,第 4天出现吃进的饲料不能及时有效地消化吸收 ,发生营养性下痢 ,随后仔猪逐渐消瘦 ,体重不增反减 ,精神不振。断奶后近 1 5天仔猪才能逐渐恢复膘情。我们习惯将这种情况统称为断奶应激所致仔猪生长发育迟滞。了解仔猪断奶前后生理特性 ,掌握断奶仔猪生长发育迟滞的原因 ,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对策 ,是…  相似文献   

4.
岳伟敏 《中国猪业》2011,6(7):50-51
现代养猪生产中已基本普及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而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心理、环境、营养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仔猪腹泻等病理现象。断奶仔猪的腹泻现象发生在断奶后的3~10天,第7天达到高潮,形成粥样或水样  相似文献   

5.
美国和英国科学家研究证明,仔猪在断奶后头7天里采食量不能满足维持需要.美国试验人员研究21日龄断奶仔猪发现,在断奶后第一天,只进食维持需要量的10%,第三天接近维持需要,第一周生长速度从断奶前的250克/天下降到57克/天.采食量的降低是由于仔猪  相似文献   

6.
仔猪饲料添加物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仔猪饲料添加物的合理应用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潘穗华近年来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率,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越来越被普遍接受。在我国许多集约化猪场,仔猪断奶时间已从传统的60天提早到35天、28天、甚至21天。在实施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过程中,饲养者遇到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仔猪保育阶段是指仔猪断奶至10周龄阶段的仔猪,不同猪场仔猪断奶日龄不尽相同,断奶日龄最早有14天的,也有35天的,猪场一般采用28天断奶。仔猪断奶后的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由依附母猪生活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二是由吃温热的液体母乳到吃固体的生干饲料;三是容易受病原  相似文献   

8.
目前 ,有许多养猪户在给仔猪断奶时 ,由于方法不当 ,往往引起仔猪生长发育停滞 ,形成僵猪 ,严重的发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现介绍 4种给仔猪断奶的科学方法。1 逐渐断奶法逐步减少哺乳次数 ,即在仔猪断奶前 4~ 6d ,把母猪赶到离原圈较远的地方 ,然后每天将母猪放回原圈数次 ,逐次减少仔猪哺乳次数 ,第 1天哺乳 4~ 5次 ,第 2天减为 3~ 4次 ,第 3~ 5天断净。这种方法可避免引起母猪乳房炎或仔猪胃肠疾病 ,对母仔均有利。2 分批断奶按仔猪体重轻重、个体大小、采食情况区别对待 ,分批断奶。一般将发育好、食欲强或拟作肥育用的仔猪先断奶…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仔猪在断奶前及断奶后1周内血清生化指标、十二指肠形态结构及空肠中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GLT1)和二肽转运载体1(PepT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试验选取20日龄仔猪55头,断奶前1天屠宰5头,余下50头仔猪在21日龄断奶,并分为5组(圈),每组10头仔猪,分别在断奶后第2、4和8天从每组各挑选1头仔猪屠宰。结果表明:1)与断奶前相比,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断奶后第2天显著降低(P0.05),在断奶后第8天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钾离子含量在断奶后第4和8天显著增加(P0.05),血清尿素氮含量在断奶后第2天极显著增加(P0.01),在断奶后第8天又显著降低(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与断奶前相比,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在断奶后第2天极显著降低(P0.01),断奶后第4天显著降低(P0.05),隐窝深度在断奶后第2和4天均显著增加(P0.05),两者比值在断奶后第2和4天均显著降低(P0.05)。3)与断奶前相比,空肠中SGLT1基因表达量在断奶后均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PepT1基因表达量在断奶后第4和8天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表明,断奶1周内对仔猪生理机能造成了一定的应激;断奶降低了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改变了仔猪十二指肠形态结构,降低了空肠中SGLT1和PepT1基因表达量,以断奶后第2和4天应激最强。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7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粮)和苯甲酸组(基础饲粮+5 000 mg/kg苯甲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试验期42 d,分为3个阶段:第1~14天、第15~28天、第29~42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 000 mg/kg的苯甲酸,1)显著提高仔猪第15天的体重(P0.05),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14天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29~42天、第1~42天的料重比(P0.05);2)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14天、第15~28天、第29~42天以及第1~42天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P0.05);3)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4天回肠、盲肠、结肠芽孢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42天盲肠芽孢杆菌的数量(P0.05);显著降低仔猪断奶后第14天结肠、第42天盲肠和结肠总细菌的数量(P0.05);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42天回肠乳酸杆菌的数量(P0.05),有增加仔猪断奶后第14天回肠乳酸杆菌数量的趋势(P=0.083),有降低仔猪断奶后第42天结肠大肠杆菌数量的趋势(P=0.06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苯甲酸可显著降低仔猪的腹泻率和粪便评分,抑制肠道细菌生长,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1.
早期断奶仔猪在运输之后的行为:季节和断奶体重的影响。在夏季或冬季将两组48头17日龄左右断奶的Cotswold仔猪随机分配予以道路或模拟运输。随后的运输(0、6、12或24h)过程中,通过仔猪断奶重(轻、中、重)分组,每四个一栏。记录仔猪断奶、运输后第1~4天,第7天和第14天的行为。由于运输时间的增加,仔猪的饮水行为增加(P<0.05)。圈养期的前三天没有被运输的仔猪采食量少于运输的仔猪。第二天和第三天有显著差异(P<0.02)。季节运输的实验处理组中,与体重中等和体重轻的仔猪相比,体重相对重的仔猪在第一天更多的时间是在争斗(P<0.005),并且它们前三天很少时间采食。进入断奶栏最初的3天,马路运输组的仔猪(2.4%)比模拟运输组的仔猪(2.9%,P<0.05)花更少的时间采食。与模拟运输组比较,通过公路运输的仔猪花了更多的时间于口鼻发声,尽管这只在第3天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些结果表明,早期断奶仔猪的运输过程中卡车移动带来的如噪音、晃动以及长时间运输(时间>12h)过程中脱水风险这样的附加因素,可能会加剧断奶仔猪的应激。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仔猪断奶1周内补饲液态复合饲料添加剂对其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消化道p H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挑选20日龄仔猪105头,断奶前屠宰5头,其他100头在21日龄断奶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仔猪饲喂教槽料,试验组仔猪在每次饲喂教槽料后补喂液态复合饲料添加剂(主要成分为酸化剂、中药提取物、壳寡糖、复合离子调节剂)。试验从断奶当天至断奶后第8天,共计7 d。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P0.05),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粗蛋白和钙的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试验组仔猪断奶后第2天和第8天胃部p H、断奶后第8天十二指肠p H、断奶后第4天回肠p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奶后第4天氯离子含量、断奶后第2天和第8天球蛋白、断奶后第4天和第8天血清Ig G和Ig 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断奶后第2天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断奶1周内给仔猪补饲液态复合饲料添加剂,可降低消化道p H,提高养分消化率,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仔猪断奶1周内的生长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13.
正仔猪断奶期指的是仔猪从哺乳期转入保育期这段时间,通常是指断奶前2天到断奶后10天。饲养者为了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普遍采取提前断奶缩短母猪非生产间隔。但断奶越早,仔猪在营养、免疫、内分泌方面的发育就越不成熟,对采食、生长和健康的影响就越大。而且仔猪10周龄前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仔猪早期断奶技术逐渐被许多经营者所认识和广为应用,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应用这一技术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1早期断奶的科学性1.1常规断奶一般是指母猪哺育仔猪45-60天后进行断奶,早期断奶则将哺乳期由45-60天缩短到21-35天或更短,目前一些养猪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已成功地实施仔猪14-21天断奶1.2仔猪早期断奶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提高母猪年利用强度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产仔间隔,提高母猪年产仔胎数,从而提高母猪年产仔总数和断奶仔猪头数提高饲料利用效率由于仔猪直接采禽饲料减少了饲料先转化…  相似文献   

15.
仔猪早期断奶的目的在于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仔猪早期断奶有很多好处。(1)能增加母猪的产仔头数。通常仔猪60日龄断奶的母猪年产不足两胎(1.99胎),一个繁殖周期需183.25天;仔猪45日龄断奶的母猪年产超过两胎(2.17胎),一个繁殖周期需168天。若仔猪早期在30—35日龄断奶,其  相似文献   

16.
1断奶不合理农户养猪多采取一次性断奶法.断奶后立即上市出售,使仔猪生活条件突然发生了改变,一时难以适应而影响仔猪增重。应当给仔猪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在断奶前5-6天.逐渐减少仔猪哺乳次数.使仔猪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研究复合肠道调节剂在仔猪断奶1周内对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及肠道结构的影响。挑选20日龄仔猪105头,断奶前屠宰5头,余下10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仔猪喂教槽料,试验组猪在每次喂料后补喂复合肠道调节剂。试验从断奶当天至断奶第8天,共计7 d。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 05),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结肠中乳酸菌数量分别在断奶后第8天和断奶后第2天显著增加(P 0. 05);十二指肠和空肠大肠杆菌数量分别在断奶后第2天、断奶后第8天显著降低(P 0. 05);十二指肠双歧杆菌数量在断奶后第8天、盲肠和结肠双歧杆菌数量在断奶后第2天和第8天均显著增加(P 0. 05)。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V/C在断奶后第2天、4天和8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隐窝深度则在断奶后第4天和8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由此表明,断奶1周内给仔猪补饲复合肠道调节剂,可以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肠道结构,促进肠道健康,从而有效提高仔猪断奶1周内的生产性能,降低仔猪腹泻率。  相似文献   

18.
在断奶仔猪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柠檬酸,可促其快长。试验表明,在仔猪断奶后的25天里,添加柠檬酸的仔猪每天平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猪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仔猪提早断奶亦显得越来越有必要。实践证明:仔猪提早断奶,对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减少母猪病原传给仔猪和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仔猪提前断奶越来越被现代养猪场接受。很多集约化猪场的仔猪断奶日龄正在不断地推前,即从过去的28天断奶逐渐提前到21~23天,个别猪场甚至提前到16~17天。  相似文献   

20.
由于仔猪早期断奶技术能极大地改善生长猪的健康状况和增强母猪的生产性能,提高母猪生产率,因而受到重视。我国大多生产者采用仔猪28~35天断奶,国外先进水平已达14天早期断奶。仔猪断奶除了需要较好饲养环境和管理水平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否提供符合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所需的营养。仔锗消化酶分泌不足、胃酸分泌少、吸收能力低、采食量少、免疫保护能力低下、易产生应激反应。为了养好仔猪,应以此断奶仔猪生理特点为依据,配制断奶仔猪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