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绵竹市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使地处龙门山断裂带,距震中仅30 km,与汶川一山之隔的绵竹市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境内森林植被、林业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共有27 667.10 hm2林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本试验针对适合本地区灾后生态修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中日绿化合作四川省绵竹市地震灾后重建紧急造林项目,在地震灾后的局部治山、乔灌草植被的选择、灾害地不同部位植被恢复方式等造林技术方面取得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四川德阳市林业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林地受灾面积45133 hm2,森林覆盖率下降了2.4%,林业系统直接经济损失21.994亿元。德阳市始终将林业可持续发展、低碳重建的理念贯穿到林业灾后重建的各个环节,把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发展农家生态旅游、农村新能源、特色林产业等低碳经济,实施森林生态补偿,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林业自身发展能力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3.
阿坝州汶川特大地震林业损失及灾后重建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5.12”汶川特大地震对阿坝州森林资源、生态系统、重点工程、林业产业、基础设施等方面造成的损失,据此提出了认真编制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精心组织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推进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林业产业水平等·七项灾后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加拿大卑诗省政府与联邦政府于2008年6月联合宣布了价值600万加元的灾后重建项目,帮助被地震损毁的地区恢复原貌.卑诗省政府以及加拿大联邦政府共同与中国国家民政部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以共同执行此木结构重建项目,支持中国灾后重建工作.所有的重建建筑都将采用加拿大最先进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以期达到最好的抗震和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经过两年的灾后重建,震区的生态环境已得到一定改善。但地震灾后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四川地震灾区生态问题依然严峻,还有大量的、长期的生态修复任务。本研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分析了我国两年多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生态恢...  相似文献   

6.
映秀镇视野区地震灾后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2”汶川大地震使处于震中的映秀镇城镇视野区1681.7hm^2林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造成511.3hm^2林地毁损,542.7hm^2林地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森林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降低,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本文针对映秀镇视野区生态植被毁损实际情况,提出了生态植被恢复原则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崩塌(滑坡)体绿化等生态植被恢复重建措施,以期加快映秀镇生态植被恢复重建,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灾区森林植被恢复问题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对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基础上,总结了震后3年来在森林植被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灾后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土绿化》2011,(8):34-34
作为2008年“5·12”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四川省汶川I县灾后对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进行了整体重建。汶川县委、县政府对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将地震前的汶川县威州小学、威州镇中心校、七盘沟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3校(部)合并,组建了新的汶川I第一小学。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分析“5·12”汶川地震后小寨子沟和片口两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受损情况和立地条件,结合现有植被恢复技术手段,本研究选择了18种植物作为北川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被恢复的主要树草种,设计20个恢复模型用于地震受损恢复工程,提出了大熊猫栖息地恢复过程中采取多部门协作、项目整合、重点走廊建设、加强施工管理、加大主食竹研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冰冻灾害在南方是一种不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其往往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通过对武汉及周边地区城市森林在2024年2月遭遇的严重冻雨冰雪灾害情况的初步调查,从灾后森林的受灾表现探讨此次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对森林植被的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方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植被和土壤生态系统等产生的影响,认为林木受灾、珍稀濒危植物和名木古树受损、动物栖息地破坏和土壤生态系统受损等雪灾引发的生态问题影响巨大而长远。探讨了灾后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措施:开展植被与生态环境受损情况监测与调查,受损生境及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受损植物物种的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恢复与完善,以及灾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防灾减灾对策制定等。  相似文献   

12.
岷江上游地震灾后受损植被状况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难之一,其对于自然生态系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地震往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尤其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本文分析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与植被特征,阐明了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山地景观等方面的影响,针对汶川地震对岷江上游植被影响程度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生态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灾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地震对区域环境的干扰强烈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灾区灾害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专家打分法,构建了汶川地震区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样地法,对汶川地震区具有代表性的9个县典型损毁林地群落恢复特征、生物量恢复特征以及土壤恢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地震形成的不同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类型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针对各自然地理区的不同灾害类型、不同程度损毁林地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植被恢复是灾后重建的重要部分,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对保护城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隆阳区"呢喃山"森林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隆阳区"呢喃山"火灾后植被恢复的技术措施。以期促进隆阳区的生态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四川龙门山区域林业受损情况及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分析,揭示了林业在四川龙门山区域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经济地位,林业恢复重建是龙门山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和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了关于龙门山区域林业恢复重建的七项对策:分区施策、因地制宜地制定林业恢复重建规划,调整森林资源管理办法,科学修复灾损植被,减小生态保护区受到的干扰,建立发展建设公益林的稳定长效投资机制,开展生态旅游及特色森林旅游,建立发展建设商品林的投资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影响深远。以地震极重灾区平武县洪溪河流域2008—2018年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森林资源分布,对震后10年间灾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服务功能价值损失在2008年高达1.81亿;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除2018年极端降雨导致损失较前1年显著增大外,由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整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若不加以人工干预,预计研究区每年由滑坡泥石流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将保持在5 000万~6 000万元之间;研究区震后10年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损失达12.44亿元,年平均损失约为1.13亿元,其中,保育土壤价值损失和固碳释氧价值损失占75.9%。汶川极重灾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仍需长期和系统性治理。  相似文献   

17.
雅安"4·20"地震发生后,给四川带来巨大的损失,灾难过后的重建是四川人民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全国瞩目。为了更好恢复重建的需要,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地震案例进行了全面收集,尤其是日本"3·11"大地震和我国汶川大地震震后重建的经验和教训加以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经济领域灾后重建的经验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的对策建议,以供雅安灾后重建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迭部林区冰雪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雪灾给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在灾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冰冻灾害给林区生态带来的影响及存在问题,提出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南岭遭遇百年一遏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林区海拔500~600m的树木园内林木折断、倒伏及包括昆虫在内的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其中眼蝶科灾后(2008年)种数比灾前2年(2006-2007年)的平均值降低50%、个数降低67.12%。灾后采取及时清理枯落物等恢复措施,有利于地面新生植物的萌生、预防森林火灾和可能引发的次生病虫害。经过5a的恢复期,林分及其生物多样性同步获得恢复。冰灾后形成的林窗萌生各种植物后,改善了林分结构,使森林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重建,也使植物种类比冰灾前更为丰富,生长势旺盛;眼蝶科种数比冰灾当年增加62.5%,个数比冰灾当年增加266.67%。可见,虽然冰冻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只要恢复措施得当,灾后的生态系统会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业》2008,(5):1-1
“要总结受害基本规律,在恢复森林时,不仅要促进生态系统尽快恢复,更要把提高生态系统质量作为重要指导原则,从遵循科学规律的角度,合理调整森林群落结构,建立抗逆性强的森林生态系统。”对遭遇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后,北京林业大学专家组形成这样的共识,并合力为林业灾后重建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