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Cd菌株的筛选及其对Cd的去除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Cd含量的闪锌矿土样中进行了抗Cd并富集Cd菌株的筛选,并对高效菌株的吸附和去除Cd特性作了分析。结果得到一株对Cd具有很强抗性和富集能力的茎点霉菌F2,该菌可在2000mg·L-1的Cd浓度下存活,在液体培养下对培养基中Cd尤其是高浓度Cd具有较好的去除作用,菌体Cd含量可达28%。F2干菌体对重蒸水中Cd的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同时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冷冻干燥菌体对Cd的吸附能力远大于烘干菌体,并在较大Cd浓度范围和pH值范围内对Cd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耐镉菌株的筛选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能高度抗镉和吸附镉的菌株S-1,经初步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液体细菌培养基中耐镉(Cd)浓度高达600 mg/L;菌株S-1对Cd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高达75.4%。  相似文献   

3.
部分中国野生双孢蘑菇的DNA鉴定和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1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的中国野生双孢蘑菇菌株及作为对照的8株国内外栽培菌株和14株国外野生菌株进行基因组DNA的SRAP和ISSR分析,并对部分菌株进行ITS序列的扩增与序列比对.结果发现中国野生双孢蘑菇与对照菌株的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为它们的进一步鉴定提供了DNA水平的依据,也表明同工酶鉴定和ITS序列...  相似文献   

4.
比较香菇在高棚层架和露地畦床式栽培条件下,镉(Cd)在香菇内的积累数量,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Cd浓度较高时,以高棚层架栽培方式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比露地畦床式栽培方式Cd含量提高16.21%;当培养基中Cd含量不高时,以露地畦床式栽培方式对Cd的富集能力较强,比高棚层架栽培方式Cd含量提高3.58%。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菌株TLSF2是1株新发现的耐重金属真菌,为深入了解该菌株对水中Cu、Cd的吸附机理,借助原子分光光度法,通过吸附试验探讨了菌体对Cu、Cd的吸附能力,用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Cd在黑曲霉菌体中的化学形态及其Cu、Cd含量,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黑曲霉菌体的亚细胞结构并测定其各组分Cu、Cd含量,并对Cu、Cd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株TLSF2的细胞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Cd浓度保持50 mg/L条件下,Cu浓度为200 mg/L时,菌株TLSF2对Cu的吸附量最大,达到17.76 mg/g;Cu浓度保持200 mg/L条件下,Cd浓度为50 mg/L时,菌株TLSF2对Cd的吸附量最大,达5.19 mg/g,表明该菌株对Cu、Cd有很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并且证实细胞壁是菌株TLSF2富集Cu、Cd的主要部位,Cu、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菌株TLSF2吸附Cu的化学基团主要涉及羧基、氨基和羟基等,吸附Cd的化学基团主要包括酰胺基、氨基、羧基、羟基以及磷酸基等。  相似文献   

6.
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铅(Pb)、镉(Cd)、汞(Hg)、砷(As)栽培黑木耳,研究黑木耳子实体对Pb、Cd、Hg、As 4种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特性,提出安全限量值。结果表明:黑木耳子实体对Cd、Hg有强富集作用,对Pb富集作用很弱;在无人为添加重金属时,黑木耳子实体中Pb、Cd、Hg、As的含量都很低,符合无公害食品及绿色食品标准要求。提出黑木耳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要求下培养料中Pb、Cd、Hg、As的限量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研究了土壤中Cd2 胁迫对饭豆(Vignaumbellate L.)根瘤菌JMC1402G腐生存活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Cd2 胁迫对其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YMA培养基平板培养时,Cd2 对JMC1402G的LC50为8.15μg·mL-1.不管土壤灭菌与否,当土壤中Cd2 添加量为3 mg·kg-1时,向土壤接种的37 d内对JMC1402G的腐生存活无影响,当Cd2 添加量为20mg·kg-1时,土壤中JMC1402G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随着Cd2 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大,土壤中JMC1402G的数量迅速落于104cfu·g-1以下.饭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Cd2 添加量在0~20 mg·kg-1范围内对JMC1402G共生固氮能力的影响不大,当土壤中Cd2 添加量达到50 mg·kg-1时,对JMC1402G产生较明显的生理毒性,当Cd2 添加量达到100 mg·kg-1,饭豆根瘤菌-饭豆体系失去结瘤能力.JMC1402G质粒快检结果表明,JMC1402G在Cd2 添加量为0、3、20、50、100 mg·kg-1的土壤中营腐生生活37 d,未出现质粒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Cr污染土壤为菌源样品,富集培养与菌株分离后,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从中筛选Cr吸附菌株,共筛选分离出4株高效吸附重金属Cr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对4株菌株进行了种属鉴定,初步鉴定4株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相似文献   

9.
镉对龙葵幼苗生长的影响及镉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Cd胁迫对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幼苗株高、最长根长、干物质量、叶片色素、根系形态和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 μmol·L-1)对龙葵幼苗株高、最长根长、干物质量、根系形态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对某些参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叶片色素含量和Cd富集量的影响显著.高浓度Cd(>50 μmol·L-1)对龙葵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都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抑制).10μmol·L-1Cd处理下,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色素遭到进一步破坏,相比之下,Cd对叶绿素b的破坏较叶绿素a更为严重.龙葵幼苗根、茎、叶中Cd的积累量与Cd处理浓度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61、0.964.P<0.05),且其富集Cd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0.
一株分离自矿区土壤的酵母菌富集Cd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H2S熏蒸法从矿区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对Cd有强富集能力的酵母菌(Y11),研究了菌体对Cd的富集与时间、菌量及pH的关系。结果表明,对48.1mg·L-1浓度的Cd溶液中菌体加入量为6g·L-1时,Cd的去除率最大,达到95.6%。菌体中富集的Cd99%在细胞壁中,富集的Cd大部分可在低pH条件下被解吸,中性偏高的pH能显著提高菌体吸收Cd的能力,pH对富集和解吸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耐碱微生物的耐碱机制,自CCBAU根瘤菌菌库中筛选得到一株耐受pH11.5的根瘤菌,编号为CCBAU81024。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DNAG Cmol%测定以及DNA-DNA杂交,鉴定其为Sinorhizobiummeliloti。为进一步的研究根瘤菌的耐碱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马粪、牛粪等材料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3个微生物菌群,其中高温细菌1株(a1),中温分解菌2株(b3,c1)。在稻草培养基中,a1菌群的纤维素酶活力为5.33 mg/(g.h),b3菌群的纤维素酶活力为6.43 mg/(g.h),c1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为4.42 mg/(g.h),稻草经a1,b3,c1分解后,其中的粗纤维含量分别降至6.87%,6.47%和8.51%。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耐碱微生物的耐碱机制,自CCBAU根瘤菌菌库中筛选得到一株耐受pH11.5的根瘤菌,编号为CCBAU81024。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DNAG Cmol%测定以及DNA-DNA杂交,鉴定其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为进一步研究根瘤菌的耐碱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4.
萘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雪义  刘秀红  余海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48-2249,2253
[目的]研究降解菌株对萘的降解能力,以期应用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水源等的生物修复。[方法]以多环芳香烃中含2个苯环结构的萘为材料,从襄樊市郊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富集、筛选和分离能降解萘的微生物,通过生理生化试验,观察菌落及菌体形态。[结果]从土壤样和废油样中分离得到31个能以萘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其中4个在平板上菌落较大,且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分别命名为L1、L8、L15和L19。其中,L1菌株对萘的降解能力最好,在初始萘浓度为100 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40 h,萘降解率为92%,且培养液中残留萘最少,仅有8 mg/L。菌L1菌株初步鉴定为微杆菌属。[结论]驯化条件是优势菌株筛选的重要制约因素,以萘为唯一碳源可驯化筛选出对萘具有较好降解效果的降解菌。  相似文献   

15.
虾夷扇贝“象牙白”品系与普通品系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化方法,对“象牙白”虾夷扇贝与普通虾夷扇贝(对照组)的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量,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就一般营养成分而言,“象牙白”组闭壳肌中的水分含量、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粗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外套膜中除水分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均高于对照组。就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而言,“象牙白”组闭壳肌中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呈味氨基酸总量(DAA)、必须氨基酸指数(EAAI)均高于对照组。就脂肪酸组成而言,“象牙白”组中各部位的脂肪酸量(TFA)、不饱和脂肪酸量(UFA)、单不饱和脂肪酸量(M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量(HUFA)大多低于对照组,而DHA和EPA含量略高于对照组。总之,“象牙白”虾夷扇贝已表现出分化,在一些重要营养成分上高于对照组,这为“象牙白”虾夷扇贝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筛选产N-羟基异戊巴比妥(N-Hydroxy Amobarbital)的芽胞杆菌菌株。通过分析73株芽胞杆菌菌株发酵液中胞外化合物成分,筛选出合成N-Hydroxy Amobarbital的4株芽胞杆菌,为栗褐芽胞杆菌Bacillus plakortidis(FJAT-8757)、内生芽胞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FJAT-10010)、米氏解硫胺素芽胞杆菌Aneurinibacillus migulanus(FJAT-14205)和休闲地芽胞杆菌Bacillus novalis(FJAT-14227),该成分在发酵液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04%、4.85%、1.61%和1.61%,ATPA与色谱库检索得分(Score)分别为96.25、94.33、96.72和94.91。  相似文献   

17.
黄原胶降解菌的筛选及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原胶是由某些黄单胞菌(Xanthmonas spp.)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外多糖,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研究从土样中筛选分离到52株放线菌菌株,其中可降解黄原胶的有25株,筛选其中降解作用强的5株进行不同时间的紫外诱变,提高其降解黄原胶的活性,最终选育到5株可高效降解黄原胶的放线菌突变菌株,其摇瓶发酵液完全降解黄原胶的时间由出发菌株的12 d缩短到8 d,并初步确定了菌株的摇瓶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苯胺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富集培养法从高阳印染厂排污口土壤中分离得到209株微生物,定向筛选获得2株能够高效降解苯胺的细菌(菌株Ani-4-15和菌株Ani-5-61)。这2株细菌在苯胺浓度为400mg·L-1的培养液中培养30h后,培养液中苯胺的降解率均可达到85%以上;在苯胺浓度为1000mg·L-1的培养液中培养30h后,培养液中苯胺的降解率达70%左右。通过浊度测定法对菌株Ani-4-15和Ani-5-61在苯胺选择性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菌株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15h和18h,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最适生长pH值分别为7.0和6.0,对苯胺的耐受浓度范围在100~3200mg·L-1之间。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在灭菌土中分别接入一定量的苯胺(苯胺含量分别为400、600、800和1000mg·kg-1)和苯胺降解菌(106个菌体·g-1土),48h时菌株Ani-4-15和Ani-5-61对苯胺的降解率分别高达93.4%和96.6%。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法明确了两株细菌均为假单胞菌属,利用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系统(API20NE)进一步鉴定到种,菌株Ani-4-15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Ani-5-61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  相似文献   

20.
产弹性蛋白酶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屠宰场,牛奶场和啤酒厂附近采集的土样和污水中,通过弹性蛋白平板筛选获得209株产弹性蛋白酶的细菌菌株,将弹性蛋白水解圈和菌落直径之比(HC)比值较大的83株菌通过摇瓶复筛后得到一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CEL01,产酶活性达到33 u/mL。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