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鼠GTH细胞内PKC的改变对LH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是分析大鼠分泌LH的GnRH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将GTH细胞内PKC兴奋或抑制后,用高频GnRH脉冲刺激,再用ELISA法检测其LH分泌量,并与空白组比较。结果表明,细胞PKC活性显著影响LH的分泌。得出结论,PKC-Ca2+是GnRH脉冲刺激引起的LH分泌的GnRH受体后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LH在体外对GnRH脉冲模式的应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摘要:[目的]分析哺乳动物LH表达的受体后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兴奋或抑制GTH细胞内cAMP后,观察LH对高频GnRH脉冲刺激的应答情况。[结果]细胞cAMP含量显著影响LH的应答。[结论]GnRH脉冲频率本身就是一个调控信号,高频GnRH脉冲刺激时,其受体后的信号是通过cAMP-PKA途径转导的,主要引起LHβ的应答。  相似文献   

3.
FSH对体外培养间质细胞睾酮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酶解法结合差速离心分离仔猪睾丸间质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FSH对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间质细胞的分泌功能逐渐开始下降;(2)FSH(20ng/ml)对于d2和d4的间质细胞hCG的结合率,细胞内cAMP浓度均无明显影响;(3)FSH(20ng/ml)对于d2期细胞胆固醇和羟胆固醇的转化也不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表明,无论间质细胞处于何种时期,FSH不能通过调节细胞膜上的受体数量调节睾酮的合成,也不能通过影响胆固醇的转运调节间质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板蓝根多糖,应用蒽酮-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体外培养鸡脾脏淋巴细胞,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蛋白激酶c(PKC)活性,分析板蓝根多糖对鸡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板蓝根多糖组(100mg/ml)与空白对照组的PKC的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板蓝根多糖能引起鸡脾脏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外源GA_3和PBZ处理对黄水蜜桃新梢生长及赤霉素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1年生黄水蜜桃枝条进行外源GA_3和PBZ喷施处理,测定新梢生长量,并利用qRT-PCR对GA合成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中8个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源GA_3处理后新梢净生长量在处理8 d时显著高于对照,G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KO和GA3-ox的表达量呈现出处理前期先升高后降低,处理后期逐渐升高的趋势,而G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DELLA、GID1c、SLY1的表达量呈现出在处理前期受抑制,后期迅速升高的趋势,且在处理后14 d时表达量达到峰值;外源PBZ处理后新梢净生长量在多个时期显著低于对照,并在处理后17 d时达极显著水平,G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KO、GA20-ox、GA2-ox的表达量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呈现出先逐渐升高随后降低的趋势,而GA3-ox基因在处理后整个时期近乎不表达,G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DELLA、GID1c、SLY1、ERF11的表达量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略低于对照,推测PBZ处理在转录水平上通过抑制活性GA的合成进而影响GA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外源GA_3逆转处理能显著解除PBZ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且信号转导相关基因GID1c的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ELLA基因的表达呈现出大多时期被抑制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利用乙烯雌酚(DES)处理23日龄SD大鼠,分离卵巢颗粒细胞(GC)进行无血清培养。结果表明,FSH (50ng/m1) 处理GC,可迅速激活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p38 MAPK),FSH处理5min便可观察到磷酸化的p38 MAPK;FSH处理30min,磷酸化的p38 MAPK水平达到最高;向培养液中加入H89(蛋白激酶A抑制剂,10μM),则显著抑制了FSH对p38 MAPK的激活作用,提示这种激活作用依赖于蛋白激酶A(PKA)。用 SB203580(p38MAPK抑制剂,20μM)抑制p38 MAPK激活,则进一步提高了FSH对孕酮和甾体生成快速调节蛋白(StAR)的诱导作用,同时降低了FSH对雌激素生成的促进作用(p<0.01)。RT-PCR结果显示:抑制p38 MAPK活性后,FSH对StAR mRNA刺激作用明显增强,但对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mRNA的诱导作用却减弱了(p<0.05)。激光共聚焦和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在GC中,StAR蛋白主要分布在线粒体中;与对照组相比,FSH显著提高了StAR的荧光强度和蛋白水平;抑制p38MAPK活性则增强了FSH对StAR蛋白表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耐氨固氮菌浸种对芥蓝抗氧化酶活性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丽烂  区炳庆  温海祥  任吉君 《种子》2004,23(9):12-13,43
采用耐氨固氮菌对芥蓝浸种处理,测定了芥蓝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催芽3 d后芥蓝芽POD活性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PPO活性降低,差异显著(P<0.05);芥蓝幼苗叶和根中SOD、PPO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或差异显著(P<0.05),而根中POD、CAT活性表现出下降随势(P<0.01或P<0.05).这表明浸种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芥蓝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8.
钙与叶锈菌侵染诱导小麦防卫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体注射法将不同浓度的钙信使阻断及激活药物注入小麦叶片,其中阻断药物注射后立即接种叶锈菌,研究了钙信使与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导的防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用Ca2 螯合剂EGTA除去或降低胞外Ca2 浓度,用Ca2 通道阻断剂Verapamil或La3 阻断胞外Ca2 进入胞质,都能部分地抑制叶锈菌诱导的防卫反应,即PAL,POD的活性升高和过敏性反应(HR)的发生。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高。注射Ca2 载体A23187能部分模拟叶锈菌侵染诱导的这3种防卫反应。说明叶锈菌侵染诱导的PAL,POD活性升高和HR的发生,需要胞外Ca2 进入胞内,Ca2 参与了叶锈菌侵染激活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9.
肌醇对玉米幼苗低温胁迫伤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慧  夏凯 《作物杂志》2014,30(4):133
为了探索外源肌醇对玉米幼苗低温胁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机理,以苏玉24玉米为供试材料,测定了常温和低温下肌醇对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的幼苗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根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游离浦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外源施加0.8g/L肌醇后低温胁迫幼苗的MDA,H2O2含量和O2.-产生速率显著降低,SOD,CAT,POD活性、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外源施加肌醇能减轻活性氧积累,增强杭氧化系统活性,从而保护膜结构和功能,最终缓解低温胁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樊艳平  张耀文  赵雪英  张仙红 《作物学报》2017,43(11):1696-1704
以4个抗豆象绿豆品系B18、B20、B24和A22为试材,以感虫绿豆品种晋绿1号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绿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其在高温、酸碱及超声波下绿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稳定性。结果表明,4个抗豆象绿豆品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感虫品种,且均与对照在0.01水平差异极显著,其中B18活性最高,高达70.2TI U g–1,B20和A22活性次之,B24活性最差,但仍高达55.2 TI U g–1。4个抗豆象绿豆品种在不同温度、不同p H和不同振幅超声波下,残余活性均比对照高,且残余活性均随温度升高、温浴时间延长而降低,p H在2~12之间,随p H值的升高,残余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p H值为6~8之间残余活性最高,残余活性也随超声波辐射强度升高、时间延长而降低,且4个抗虫品种中B18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和耐辐射性最强,B20次之,B24的耐高温性、耐酸碱性最差,A22耐辐射性最差,说明在不同温度、p H和超声波处理后,B18、B20是抗豆象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残余活性保存最高的2个品种,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1.
连翘酯苷对内毒素作用下RAW264.7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连翘酯苷(FS)对内毒素(LPS)作用下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吞噬功能的影响。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脂多糖(LPS)以及不同浓度40、80、160 μg/mL的F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RAW 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量,染色法检测细胞吞噬能力。结果表明:低、中剂量FS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而中和高剂量FS可缓解LPS对细胞的刺激作用;与LPS组比较,FS对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分泌NO影响不明显,但中、高剂量FS明显促进RAW 264.7细胞分泌;LPS与FS均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FS对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以及吞噬功能都有影响,结果提示这可能是连翘酯苷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麦基因芯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RT-PCR分析技术,对簇毛麦的抗白粉病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基因芯片杂交试验获得了抗病簇毛麦非诱导叶片、抗病簇毛麦和感病突变体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tici)诱导叶片的基因表达谱。抗病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前后的表达谱及RT-PCR分析结果表明,抗病簇毛麦中乙烯和水杨酸信号途径的部分基因被白粉菌诱导增强表达,参与了白粉病的抗性过程。另外,通过比较诱导的抗病簇毛麦与诱导的簇毛麦感病突变体的表达谱并结合RT-PCR分析,发现感病突变体中乙烯和茉莉酸途径的部分基因被白粉菌诱导表达参与防卫反应,未观察到水杨酸信号途径参与防卫反应的证据。同时对抗、感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不同时间的叶片进行了内源水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簇毛麦经白粉菌诱导后水杨酸含量明显上升,而感病突变体中水杨酸含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由于乙烯信号途径是抗、感簇毛麦中共同的信号途径,而水杨酸途径只在抗病簇毛麦中参与抗病反应,所以在簇毛麦的抗病过程中,水杨酸途径是一种最有效的信号传导途径。还筛选出一批与簇毛麦抗白粉病相关的基因,包括病程相关蛋白基因、防卫反应基因、转录因子、信号传导因子和抗病基因类似物等。  相似文献   

13.
Ca2+对苹果果实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苹果组织为试材,试验结果表明,100mmol/L的高浓度Ca^2 能明显提高苹果果实POD活性,促进其分泌,低浓度Ca^2 的效果不显著;5mmol/L的EGTA促进POD分泌,对POD活性的影响不显著;10mmol/L的LaCl3明显降低POD活性,促进其分泌;0.1mmol/L的Verapamil、0.1mmol/L的CPZ和0.1mmol/L的TFP提高POD活性,但抑制POD分泌。这些说明苹果果实POD活性及其分泌可能受细胞内的Ca^2 和CaM所调控。  相似文献   

14.
铝胁迫条件下小麦根系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俊涛  韩胜芳  柏贵华  肖凯 《作物学报》2007,33(6):1025-1028
利用尼龙膜点阵杂交技术,由耐铝胁迫小麦品系OK91G106根系构建的cDNA差减杂交文库中,鉴定出29个铝胁迫特异诱导基因,包括20个已知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和9个功能未知基因。这20个已知功能基因归属于植物体内细胞信号转导、活性氧清除、维持膜结构稳定、苹果酸分泌和细胞保护等等类别。表明在铝胁迫下,植株体内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感受铝胁迫逆境信号并进行了信号转导,调控了植株对铝胁迫逆境响应的复杂分子生物学过程。Northern印迹对5个铝诱导基因转录本的检测结果与尼龙膜点阵技术获得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鉴定出的铝诱导基因中含有1个苹果酸转运蛋白基因,表明苹果酸分泌量的增加可能是供试小麦响应和抵御铝胁迫逆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金萍  孙果忠  王海波 《作物学报》2017,43(10):1489-1498
以玉米自交系昌7-2为试材,比较了14 d龄幼胚在MS和MSA(MS加活性炭)培养基上离体培养9 d的幼苗生长情况,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2种培养基上的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活性炭可以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与发育。活性炭主要影响地下部基因表达。加入活性炭后,幼苗地下部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612个,下调的基因有530个;幼苗地上部表达上调的基因有69个,下调的基因有78个。GO功能显著性分析表明,地下部差异表达基因(DEGs)主要涉及DNA包装、DNA包装复合体和水解酶活性,地上部DEGs主要涉及脂类代谢、胞外区和过氧化物酶活性。KEGG富集分析表明,地下部DEGs主要涉及能量、碳水化合物、脂类和氨基酸代谢,以及细胞周期和植物激素转导途径;地上部DEGs主要涉及泛醌和其他萜-醌类物质合成途径。活性炭促进细胞周期途径中的关键基因(CYC、CDH1、MCM3、PCNA2和BUBR1)、生长素信号传导基因(Aux/IAA)以及细胞色素基因(CYP450)显著上调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了10个DEGs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证实了转录组数据与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of EtOAc extract from Gastrodia elata on oxidative damage of PC12cells induced by H2O2. [Methods]PC12cells were cultured and exposed to H2O2to establish oxidative damage model.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EtOAc extract was observed by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colorimetric MTT assay,leakage rate of LDH,intracellular ROS level and T-SOD activity. [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EtOAc extract from Gastrodia elata could improve the cells morphology significantly,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14. 7%(P 0. 01),decrease the ROS level(P 0. 01) and the release of LDH(P 0.01) from cells into culture medium,raise intracellular T-SOD activity(P 0.01). [Conclusions]EtOAc extract from Gastrodia elata had obviously antioxidant effect in vitro.  相似文献   

17.
连翘酯苷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连翘酯苷(FS)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56只昆明系小鼠颈椎脱臼致死,无菌操作制备腹腔、骨髓和脾脏巨噬细胞,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连翘酯苷(40、80、160mg.L-1)和脂多糖(LPS),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和Griess法分别检测细胞分泌TNF-α 和NO量,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结果 与LPS组比较,FS组腹腔巨噬细胞和LPS+FS组骨髓巨噬细胞吸光度A值极显著提高,但FS组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以及LPS+FS组腹腔和脾脏巨噬细胞A值明显降低;此外,FS极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注射的小鼠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增值但明显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增殖。FS组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分泌TNF-α 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PS组;FS明显增加LPS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NO分泌量,而脾脏巨噬细胞NO分泌量明显减少,且有显著剂量依赖性,骨髓巨噬细胞NO分泌量变化不明显;FS明显抑制环磷酰胺处理的小鼠脾脏和骨髓巨噬细胞分泌NO但不影响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FS提高了LPS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 结论 连翘酯苷对小鼠不同组织巨噬细胞增殖、TNF-α和NO分泌以及吞噬能力都有影响,这可能是连翘酯苷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SI)对育成期蛋用种公鸡睾丸发育、血浆生殖激素水平以及与睾酮(T)合成相关的酶和蛋白表达的影响。选用108只10周龄的‘京红1号’蛋用公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以玉米-鱼粉型饲料为基础日粮,分别添加不同剂量SI:0、5、10、15、20、25 mg/kg。试验预饲期为1周,正式试验8周。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检测血浆生殖激素(T、LH、FSH和GnRH)浓度。采血后处死,取睾丸组织,称重后检测睾丸组织中与T合成相关的酶(P450scc、3β-HSD)和蛋白(StAR)mRNA的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添加量在5~15 mg/kg范围时,SI对育成期蛋用种公鸡进睾丸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其中添加量为5 mg/kg,睾丸重量和睾丸指数均极显著增加(P<0.01)。添加量在25 mg/kg时,睾丸指数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2)SI添加量为5 mg/kg时,对生殖激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添加量达到25 mg/kg时,各激素分泌水平下降。(3)SI添加量在5~15 mg/kg范围时,StAR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而P450scc和3β-HSD mRNA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SI添加量为5 mg/kg时,能够促进育成期蛋用种公鸡睾丸发育、提高StAR mRNA表达量和生殖激素分泌水平。饲料中SI的安全添加范围为5~2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