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铁锌互作对苹果锌、铁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锌在苹果营养器官之间的分配特性以及锌铁交互关系,解释锌铁吸收和分配机制,指导合理施用锌铁肥料。【方法】测定了盛果期‘红富’士苹果缺锌小叶病树和正常树夏季不同器官的锌铁浓度;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案、通过溶液培养法培养幼苗,分析不同锌铁供应水平下营养器官的锌铁分配特性及其锌铁交互作用关系。【结果】夏季,缺锌小叶病树各器官锌浓度低于正常树,铁浓度高于正常树。水培试验中,锌铁供应水平提高,‘平邑甜茶’幼苗各器官锌铁累积均显著升高,其变化幅度依次是根>茎>叶;锌铁交互对根、茎、叶锌、铁浓度影响的显著性逐渐降低,缺锌时各器官转运系数均高于1.00;在中、低锌水平下,根部锌、铁呈正相关,与大田结果一致,高锌处理则呈负相关;叶锌、铁均呈负相关。高铁水平下,根中锌铁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在苹果树中,根系是锌的调节库,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树体的锌铁平衡;锌促进了铁在根系的累积,高铁对缓解锌的毒害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锌与铁在叶中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2.
将30羽罗曼蛋鸡随机分成3组,即试验Ⅰ组、Ⅱ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锌、铁,饲喂8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血浆锌含量,蛋黄锌含量,以及血浆铁含量,蛋黄铁含量,肝铁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而蛋白锌含量未发现变化。相关性检验表明,日粮锌与血浆锌、蛋黄锌及肝锌,血浆锌与蛋黄锌及肝锌,日粮铁与血浆铁、肝铁及蛋黄铁,血浆铁与肝铁、蛋黄铁,均呈强正相关。这些结果提示,通过高锌高发可以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3.
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采用DTPA与M3提取的比较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山西省晋南不同肥力的土样分别采取DTPA与M3提取,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的有效铜、锌、铁、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3提取剂提取土壤有效铜、锌、铁、锰测定值的重现性好、稳定性强。经相关分析,铜、锌、铁的提取测定值与DTPA提取测定值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用换算值代替常规分析值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可加快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平邑甜茶锌铁浓度处理下磷、钾和钙的分配特性及相互关系,解释苹果树在锌铁处理下矿质元素间的平衡规律。【方法】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案,通过溶液培养法培养幼苗,分析了不同锌铁供应水平下营养器官磷、钾和钙的浓度差异、转运系数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缺锌导致根中磷、钾和钙的浓度显著降低;茎和叶中钾浓度降低,磷和钙的浓度显著升高。高锌对磷、钾和钙在各器官中的浓度影响不显著。在铁处理中,高铁和低铁均使根系钙和磷的浓度降低,低铁使地上部的钙浓度升高。转运系数显示,低锌降低了钾向地上部的转运,高铁和低铁均降低钾向地上部的转运;提高铁处理浓度对磷向地上部转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中锌浓度与磷、钾、钙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磷和钙与锌在茎和叶中均呈负相关。【结论】低锌条件下,降低了钾向地上部的分配,促进磷和钙在地上部的累积;在根中磷、钾和钙的浓度降低。中锌和高锌处理下,提高铁的处理浓度,导致各器官钙浓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同步检测了126例对正常产妇及其产生儿,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红细胞铁、锌、铜含量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和红细胞铁。结果:(1)血清铁蛋白≥14μg/L的产妇,其婴儿脐血清铁蛋白高于母亲血清蛋白〈14μg/L的婴儿,但两组婴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铁,红细胞的及红细胞铁蛋白含量相近。(2)婴儿脐血清锌高于母血,而红细胞锌则低于母血;(3)婴儿脐血清铜显著低于母血,而红细胞铅则高于母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中国居民因铁、锌等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引发的营养不良问题,开展大豆核心种质籽粒铁、锌含量的精准鉴定。方法 以国内外来源不同的163份大豆核心种质为材料,2019—2020年种植于华南农业大学试验教学基地,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籽粒铁和锌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含量在年份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籽粒铁质量分数为71.02~159.92 mg·kg-1,平均为107.09 mg·kg-1;籽粒锌质量分数为36.32~53.11 mg·kg-1,平均为42.80 mg·kg-1。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年份间籽粒铁与锌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这2个元素在大豆籽粒吸收中存在较强的相互促进关系。利用概率分级法将163份大豆种质籽粒铁、锌元素含量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综合分析筛选出4份高铁含量、4份高锌含量、5份低铁含量、6份低锌含量和2份铁锌含量双高的大豆种质。结论 鉴定出多份不同来源的高/低铁、锌含量的大豆种质,可用于富铁、锌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创新,同时也为营养功能型新品种遗传基础解析提供基础材料,加快推动大豆核心种质在华南地区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对江西省广丰县5个乡镇的马家柚果园的叶片和果实矿质养分含量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运用WPS和SPSS软件对数据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马家柚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叶片养分和果实矿质养分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果园土壤、叶片、果实矿质养分及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叶片、果实矿质养分与果实品质间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多元分析结果表明,马家柚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土壤有效铜呈正相关,与叶片中的磷、钾和果实中的锰、锌呈负相关;可滴定酸与土壤有效锰、叶片中的镁、果实中的铁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Vc与果实中的铜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效铁、叶片中的磷呈负相关;总糖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效铁、叶片中的钾、果实中的锰呈负相关;与单果质量呈负相关的有土壤有效锌、叶片中的氮、锌、果实中的铜;果皮厚度与叶片中的锌、果实中的铜呈负相关;出汁率与土壤p H、有效铜、叶片中的氮、果实中的铁呈正相关,与果实中的锌呈负相关。综合采用土壤、叶片、果实矿质分析可较好地反映马家柚果实品质;将土壤p H调节至5.5~6.5,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锌肥、钙肥,对于生产高糖低酸,Vc含量丰富的马家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体重、胎次、产犊日期与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5头,随机分成7组,补饲不同水平的铜、铁、锌,分别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日粮中铁和锌浓度分别为336.30和50.15mg·kg-1、日粮铜含量为31.50mg·kg-1时可以提高奶牛血铜、血铁含量、血清CPL和Cu-Zn-SOD的活性、血红蛋白含量。在日粮铜和锌浓度分别为21.50和50.15mg·kg-1时,日粮中铁含量达到336.30mg·kg-1时,奶牛血铜、血铁、血锌浓度、血清CPL和Cu-Zn-SOD的活性、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在日粮中铜、镁含量分别为21.50、336.30mg·kg-1时,血锌浓度随日粮中锌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基础日粮铁(336.30mg·kg-1)、锌(50.15mg·kg-1)含量已经满足营养需求,生产中不宜再添加铁、锌制剂;在基础日粮铁锌水平较高时,铜浓度应提高到31.50mg·kg-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超声骨密度测定影响低骨量婴幼儿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低骨量患儿在中山北部地区的干预方案.方法 选取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儿童体检室作常规健康体检的6~36个月婴幼儿211例.所有研究对象测定骨超声传导速度(SOS),同时抽血查血钙、磷、铁、锌和碱性磷酸酶(ALP),将超声骨密度Z值低于均数2个标准差的小儿编为低骨量组,将骨密度Z值在均数士2个标准差间的小儿编为正常组,分别比较两组血液检测结果.对低骨量组患儿予补充维生素D(Vit D)、钙剂和补充相应微量元素,并对饮食结构、日光浴等做干预性行为指导.于3、6、12个月后分别复查SOS,三次复查结果分别与前一次结果比较.结果 低骨量组血钙、磷、锌、铁均降低.正常组与低骨量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AL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低骨量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个月的SOS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第3个月与第6个月的SOS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第6个月与第12个月的SOS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①婴幼儿低骨量与血钙、血磷、血锌、血铁相关.②对饮食结构、日光浴等行为指导及加强对Vit D、钙剂、磷、铁、锌等元素的补充,可提高远期骨量.  相似文献   

10.
在黄淮海平原盐渍土低产区对冬小麦喷施硼、锌、铁肥的试验结果表明,硼锌铁肥的浓度配比与冬小麦的籽实产量呈显著复相关关系。在适宜的浓度配比范围内喷施硼锌铁混合肥,可促使冬小麦根系生长。植株地上部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率得到提高,作物根系对土壤中氮磷养分的吸收和利用得到改善,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126对正常产妇及其新生儿红细胞锌、铜含量。结果表明:母血红细胞锌高于脐血,而红细胞铜低于脐血,差异显著;母婴间红细胞锌、铜均呈显著正相关;新生儿红细胞锌、铜含量与母亲血清锌钢浓度无直线相关。认为红细胞锌、铜在母婴间锌、铜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稳定,更能准确反映体内的锌、铜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监测了我省部分县(市)土壤、饲料、饮水、猪体组织锌、铜含量;并通过增加日粮中锌含量或增加日粮中钙含量,进一步检测其组织中锌、铜含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猪体组织中锌含量和日粮中锌含量在一定条件下呈正相关;饲料中锌含量又取决于土壤中锌合量。猪体组织中锌含量主要决定于土壤、饲料、饮水中锌含量。结果还表明,我省大部分地区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偏低,平均为0.91±0.5μg/kg;铜含量属中等平均为0.84±0.24μg/kg。饲料、饮水中锌、铜含量都比较低。锌、铜广泛存在于猪体内各种组织,且含量较高。锌、铜含量随地区、饲料、品种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浓度铜具有促进猪生长的作用机理,我们采用不同浓度(125—220ppm)高铜日粮,饲喂大约克×山西黑F1代猪,对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一些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是:高浓度(150ppm)铜日粮对红血球数量无明显的影响;当提高饲料铜含量达220ppm时,10~30kg和60~90kg阶段的猪血液中血红蛋白明显下降(p<0.01);随铜摄入量的不断增加,血清铜含量明显增加,但无线性关系;高铜试验组血清α2—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铜蓄积量随饲料含铜量的增加而有提高的趋势,但可以通过其它元素的平衡而保持肝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4.
实验结果表明:鸡饲料中添加的铜越多,向胆汁排泄的铜越多,肝脏对铜并无显著的积累作用。当鸡饲料中补充锌以后,可以诱导肠粘膜浆液中金属硫蛋白(MT)结合更多的铜。但若先以锌诱导MT合成,然后再同时补充铜时,与MT结合的铜并无明显增多,胆汁中排出的铜还略有下降,肝脏中亦无过多铜的积累作用。因而提示锌有占位性结合在肠粘膜浆液中MT上,妨碍了它进一步与铜结合。并减少铜的真性吸收。  相似文献   

15.
饲粮低锌(29ppm)和高锌(1029ppm)虽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都随饲粮锌水平提高而升高。饲粮高钙(1.36%)对体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饲粮高锌使肾脏重(P0.05)。  相似文献   

16.
24头50~57日龄杜长本杂交断乳仔猪分为3组,用Ca∶Zn为60∶1、330∶1和516∶1的三种日粮分别饲喂3组仔猪120天。对各组猪的临床表现、部份血液学及血液生化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饲喂Ca∶Zn为60∶1日粮猪无异常表现,发育健康;用Ca∶Zn为33O∶1和516∶1的日粮可成功地复制猪缺锌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总蛋白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白细胞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均发生下降,但以日粮Ca∶Zn为516∶1组下降最为明显,且与其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白细胞数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下降对猪缺锌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和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I- 10 0 0 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 7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130例、急性肝炎35例、重型肝炎38例、肝炎肝硬化70例)及4 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镁、铁、铜、锌的水平。结果: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锌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除急性肝炎组外,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镁、铜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血清中镁、铜、锌水平以重型肝炎组最低。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铁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 .0 1) ,以重型肝炎组最高。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微量元素,对了解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锌沉积率、组织中锌浓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锌化合物(硫酸锌(标准)、氧化锌、氯化锌、硝酸锌、乙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对雏鸡的生物学效价和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锌的生物学效价不仅与锌的化合态有关,而且受饲粮纤维水平影响很大。不同的测定方法和不同的组织之间所得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饼肥用量对烤烟品种K326中部叶微量矿质元素Fe、Cu、B、Mn和Zn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烟叶中微量元素铁、硼、锰和锌的含量,在处理A和处理E之间、处理B和处理E之间、处理C和处理E之间都表现出显著差异;全部五种微量元素含量在处理D和处理E之间差异不显著。烟叶中所含的铁、硼、锰,都是在40d叶龄时达到最大值,锌在50d叶龄达到最大值,但与40d叶龄差异不大;铁和锌变化都是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硼和锰含量变化是呈现先增加再稍有降低,再增到最大,然后再降低的趋势。铜的变化与之相反,表现出先降低再增加,后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氮素形态对营养液pH值及磷锌和磷铁间颉颃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培小麦幼苗为试材,研究了氮素形态对营养液pH值及磷锌、磷铁颉颃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仅以NO-3为氮源的营养液,其pH值才升高。氮素形态改变了营养液的pH值,因而氮素形态会影响小麦对锌、铁的吸收及运转。在各氮素形态配比下,磷与锌、铁之间均存在颉颃作用,且表现为高磷抑制锌、铁向小麦叶片的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