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监测灰霉病菌对腐霉利的抗药性,2012 年12 月到2013 年5 月,在山东省内10 个市县,采集灰霉病菌样本150 余份,分离得到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130 株,采用生长速率法对130 株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腐霉利对灰霉病菌的EC50的范围为0.1208~12.486 μg/mL,平均EC50为4.03 μg/mL,抗性频率达到67.69%。其中低抗菌株占52.38%,中抗菌株占19.048%,未检测到高抗菌株。本研究可为灰霉病的防治特别是杀菌剂的轮换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9年分离得到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中随机选取15株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霜脲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甘肃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株对霜脲氰较敏感,其EC50值为0.076 6~0.406 3μg/mL,平均EC50值为0.150 6±0.08 μg/mL,未发现抗性菌株,中间类型占86.7%,敏感菌株占13.3%.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地区采集的苹果轮纹病病果以及大樱桃流胶病枝条木质部中分离纯化得到7株苹果轮纹病菌,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个不同结构类型的杀菌剂对7株轮纹病菌的毒力.结果显示,所试杀菌剂对7个菌株的毒力由大到小依次是咯菌腈、戊唑醇、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嘧霉胺和嘧菌酯.菌株不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不同.所有菌株对咯菌腈、戊唑醇、甲基硫菌灵相对都比较敏感,EC50值均小于1μg/mL,最敏感菌株与耐药性最强的菌株间EG0值分别相差7.5倍、13.67倍、9.14倍.所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稍差,EC50值介于0.51~2.27 μg/mL.嘧霉胺和嘧菌酯对所试的7个菌株均表现较低的毒力,不能作为轮纹病菌的防治药剂.仅菌株1010对嘧霉胺的EC50值=0.02 μg/mL<1 μg/mL,但其回归方程的b值很小,EC95值达到2.95×104 μg/mL,也失去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3—2015年采集来自上海郊区8个区(崇明、金山、奉贤、松江、宝山、嘉定、青浦、浦东)的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spp.) 233株,其中对多菌灵敏感的菌株207株,占总菌株数的88. 84%;抗药性菌株26株,占总菌株数的11. 16%,且均为超高抗药菌株。从分布上看,除奉贤区尚未出现抗药性菌株外,金山和崇明的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低,分别为4. 55%和8. 22%;其次是浦东和青浦,频率分别为10. 91%和12. 50%;松江、宝山和嘉定抗性菌株出现的平均频率较高,分别为20%、27. 27%和28. 57%。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13、2014、2015年上海郊区对多菌灵敏感的小麦赤霉病菌株的平均EC_(50)值依次为(0. 463 1±0. 033 7)μg/mL、(0. 251 6±0. 038 4)μg/mL、(0. 130 9±0. 013 8)μg/mL,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和2014年抗性菌株的平均EC_(50)值分别为(10. 650 5±1. 413 7)μg/mL和(12. 303 4±0. 626 3)μg/mL,但2015年抗性菌株EC_(50)平均值达到(20. 530 1±1. 823 0)μg/mL,较前两年的抗性水平有明显的升高(达到高水平抗性)。2014和2015年上海郊区赤霉菌抗药性菌株出现的频率明显增高,分别达到了11. 61%和15. 38%。对来自同一病穗的不同分离菌的抗性检测结果表明,上海郊区分离的抗药菌株的抗性较高且具有群体遗传的稳定性。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发生频率的增高与秸秆还田年限增加呈现出正相关性。建议加强麦类赤霉病菌抗药菌群发生动态的监测与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三七黑斑病菌对烯唑醇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分离自云南省砚山、石林、丘北和西双版纳不同地区的50个三七黑斑病菌菌株对烯唑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0个供试菌株对烯唑醇的EC50值在0.173 9~6.670 7 g/mL,平均EC50值为(1.784 5±1.195 4) g/mL,已出现对烯唑醇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其中41个菌株对烯唑醇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正态分布,将这41个菌株的EC50平均值(1.354 2±0.652 9) g/mL作为三七黑斑病菌对烯唑醇的相对敏感基线;其他9个菌株中,抗性菌株有2个,抗性指数在3~10。由此推测,供试的三七黑斑病菌已出现对烯唑醇产生抗药性的趋势。本研究为三七黑斑病菌抗药性风险评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山西神池山区露地番茄植株上采集分离到番茄叶霉病菌30个菌株,经室内测定,对代森锰锌平均EC50值为9.0671μg/ml,MIC值为50μg/ml,以此作为敏感基线。山西省6个地区的保护地番茄叶霉病菌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是83.9%,晋南地区抗性频率最高为98.7%;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的抗性频率都超过了90%。所有抗性菌株中没有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水平集中在50倍左右。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是危害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多菌灵作为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杀菌剂在很多地区已产生抗性.川渝地区是我国油菜的重要产区,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但该地区病原菌对多菌灵抗性研究未见报道.该文开展川渝地区油菜菌核病对多菌灵敏感性基线、抗性监测及抗性分子机理的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6个野生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病原菌EC50值在0.009 12~0.182 7μg/mL之间,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近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平均EC50值为(0.067 25±0.034 06)μg/mL;以5.0μg/mL作为田间抗性菌株的区分剂量,检测了2013年采自该地区10个区、县、市585株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为敏感菌株,占99.49%,仅发现3株田间抗性菌株,占0.51%;3株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达2 085倍以上,均为高抗菌株;以引物B1-1/B3-1PCR扩增抗性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测序并与标准菌株1 980比对,结果发现3株抗性菌株的198位氨基酸均由Glu变为Ala.  相似文献   

8.
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速克灵及乙霉威的抗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和菌落直径生长法分别测定了这30个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30个菌株对乙霉威、多菌灵和速克灵的抗性频率分别为70%,80%和90%;3种杀菌剂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分别为0.036 9,0.057 4,0.269 2μg/mL;3种杀菌剂抗性菌株的平均抗性倍数分别为66.0倍、421.5倍和55.3倍。表明山西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乙霉威和速克灵的抗性达到中抗,对多菌灵的抗性为高抗。建议在该地区生产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减少使用乙霉威和速克灵或与其他药剂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117个野生型菌株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结果建立了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其平均EC50为(0 0568±0 0018)μg/mL,最低抑制浓度为1 0μg/mL.1996~2000年监测了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芒果炭疽病菌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抗药菌株的频率为48 59%,其中高抗与中抗菌株比例分别为18 66%和18 00%,低抗与极高抗菌株比例分别为7 38%和4 56%,讨论了不同地区菌株抗性频率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
四川蔬菜核盘菌种群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彭州甘蓝、莴笋、菜豆、油菜4种经济作物分离所获60个菌株在含药PDA平板上测定结果表明,1 μg/ mL和5 μg/ mL多菌灵对菌丝生长抑制率平均分别为98.46 %和99.08 %;最低分别为93.00 %和94.52 %;未发现抗药性菌株,其中4个菌株的EC50均小于0.5 μg/ mL.27个菌株与菌丝融合群标准菌株配对后,11个菌株可以与之融合而属于7个融合群,它们分别来自莴笋(4个),甘蓝 (3个),菜豆(4个).其余16个菌株不与30个标准菌株中的任一菌株融合,此16个菌株相互两两配对后,得到11个新融合群,其中8个菌株只与自身融合.31个菌株RAPD结果表明,除甘蓝分离核盘菌与油菜分离株具有较大差异(欧氏距离>1.5)外,不同来源菌株RAPD带谱相似甚至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灰霉病菌对乙霉威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进行了乙霉威的抗性监测。用MIC法测出乙霉威敏感菌株114个,抗性菌株74个,并测定了4地区的抗性频率。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0085μg·mL-1,EC90值为0 2596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1 5563μg·mL-1,EC90值为3 0512μg·mL-1;抗性菌株的抗性倍数为183 09倍。晋北、晋中、晋东南和晋南的抗性频率分别为0%、26 0%、51 6%和52 3%。从山西省四大地区抗性监测结果看,晋南和晋东南抗性较强,晋中和晋北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2.
橡胶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橡胶炭疽病危害日趋严重,为了解病原菌耐药性差异,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云南省橡胶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对咪鲜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0 9 μg/mL,0.050 5 μg/mL和0.404 3 μg/mL;尖孢炭疽菌同样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90 μg/mL,0.194 6 μg/mL and 3.8347 μg/mL,但要显著低于胶孢炭疽菌的敏感性;两种炭疽菌均对代森锰锌不敏感。  相似文献   

13.
灰霉病原菌对速克灵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从山西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4地区22个市县采集分离到的188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cinereaPers.]对速克灵的抗性鉴定,得到速克灵敏感菌株76个,抗性菌株112个;并对4地区的抗性频率进行了测定。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 2307μg·mL-1,EC90值为3 1898μg·m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 7921μg·mL-1,EC90值为16 7015μg·mL-1,抗性倍数为12 10倍。结果表明,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抗性表现为低水平抗性。且MIC的室内测定表明,速克灵抗性菌的MIC值均小于25μg·mL-1,这与生产中灰霉病菌对速克灵的低水平抗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常用杀虫剂对七星瓢虫幼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定了山西晋中地区七星瓢虫幼虫对 7种菊酯类 ,5种有机磷类和其他类型的 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以LD50 值进行比较 ,七星瓢虫幼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 :高效氯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 >溴氰菊酯>甲氰菊酯 >氰戊菊酯 >氯氰菊酯 >氟氯氰菊酯 ,其LD50 值分别为 6 31× 10 -3 、 2 5 7× 10 -2 、 3 10× 10 -2 、 3 77×10 -2 、 1 0 9× 10 -1、 1 32× 10 -1μg/头和 1 71× 10 -1μg/头 ;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敏感性依次为 :杀螟松 >氧化乐果 >辛硫磷 >敌敌畏 >马拉松 ,其LD50 值分别为 3 81× 10 -2 、 6 0 6× 10 -2 、 1 5× 10 -1、 2 37× 10 -1和 3 6 8× 10 -1μg/头 ;对其他 3种杀虫剂的LD50 值为 :北农爱福丁 6 70× 10 -3 μg/头 ,吡虫啉 1 2 2× 10 -1μg/头 ,灭多威 1 34× 10 -1μg/头。并与 1991年测定的 4种菊酯类杀虫剂进行了比较 ,其抗性指数分别为 :氯氰菊酯 4 0 9倍 ,溴氰菊酯 3 96倍 ,氰戊菊酯 2倍 ,甲氰菊酯 0 94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禾谷镰孢菌对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敏感性及该药剂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河南、山东和河北等不同地区的120个禾谷镰孢菌单孢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测定了10株敏感菌株对异菌脲、福美双、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表明:戊唑醇对禾谷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范围为0.007 2~0.200 7μg/mL,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7.875倍,平均值为(0.102 6±0.045 4)μg/mL,其敏感性频率呈近似正态分布,可作为禾谷镰孢菌对戊唑醇的相对敏感性基线。戊唑醇与上述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之间相关系数低,均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11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啶酰菌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株间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EC50值在0.0021~0.2113μg·mL-1之间,平均为0.0882±0.0548μg·mL-1;根据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啶酰菌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为烟草黑胫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对从广西主要烟区采集分离到的196株烟草黑胫病菌株进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甲霜灵对196株菌株的EC50在0.0691-1.0243μg/mL,平均EC50为0.3618±0.0297μg/mL;来自田林县的菌株TL05为最敏感菌株,EC50为0.0691μg/mL;来自靖西县画洞镇的菌株ZXHD12为最耐药菌株,EC50为1.0243μg/mL;各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其中南丹、田林县的菌株较敏感,而隆林、靖西、德保、富川县的部分菌株较耐药;196株菌株中,敏感型、一般耐药型和耐药型菌株分别占1.53%、66.84%和31.63%。【结论】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已对甲霜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甲霜灵作为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主要药剂具有较大的风险,建议生产上甲霜灵与其他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从山西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不同地区蔬菜上采集分离到169株灰霉病原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表明: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0.2454mg·L-1,抗性菌株的平均EC50值为219.1650mg·L-1,最低抑制浓度1mg·L-1。以此作为蔬菜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测晋南、晋中、晋东南、晋北4个地区相比,晋南和晋中地区已产生较高水平的抗药性,其抗性频率分别为89.5%和60.0%;而晋北和晋东南地区则主要以敏感菌株为主,分别占58.9%和75.0%。因此,根据各个地区的测定结果可以得出,在晋南和晋中地区已经形成嘧霉胺的抗性群体;而在晋北和晋东南地区,抗性水平还比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菌株分布情况,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以便合理用药。从五寨县分离出的15株菌对腈菌唑的平均EC50值为0.52mg.L-1,最低抑制浓度为5.0mg.L-1,以此作为番茄早疫病菌对腈菌唑的相对敏感基线。所有菌株中有56.52%敏感菌株,40.87%低抗菌株和2.61%中抗菌株,表明低抗菌株和敏感菌株是山西省内的优势菌株,中抗菌株还未形成规模,因此可判定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还未对腈菌唑产生严重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