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探究酒用糯高粱品种茅粱糯2号在贵州地区栽培时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肥密互作栽培技术提高其产量及品质,为糯高粱田间栽培提供参考依据.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酒用糯高粱优质品种茅粱糯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互作对糯高粱茅粱糯2号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茅粱糯2号的净光合速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的交互作用表明,32.4万株/hm2+基肥340.61 kg/hm2+追肥176.63 kg/hm2(A3B2)处理的产量最高(6371.84 kg/hm2);24.7万株/hm2+基肥340.61 kg/hm2+追肥176.63 kg/hm2(A2B2)处理下的品质最高,茅粱糯2号的单宁含量最高(2.32%);其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均达最高(分别为17.32%、58.67%、75.9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粒数、穗数、穗重、千粒重、总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呈显著正相关;与单宁含量呈负相关.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显著影响茅粱糯2号的产量及品质.针对贵州地区糯高粱的产量和品质,茅粱糯2号品种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互作以A3B2和A2B2为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未施肥、施农家肥、施农家肥+大豆高粱间作和施化肥处理茅粱糯1号的农艺性状和酿酒品质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处理的产量、单穗质量、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优于单施农家肥。单施化肥处理高粱种子中的单宁含量高达2.26%,施用农家肥(1.66%)和间作(1.63%)处理使得单宁含量处于适宜酿酒的范围。与施化肥相比,农家肥和间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种子中的淀粉含量。单宁含量、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三者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知,通过农家肥、间作和化学肥料配合使用能够维持茅粱糯1号的酿酒品质。该研究为开展高粱“减肥增效”和改善高粱“酿酒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高粱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酿酒品质,筛选出适宜遵义市生态区域种植的优质酒用高粱品种,为酱香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原料保障。【方法】选取贵州辖区内种子企业已登记(或正在登记)的黔高8号、红珍珠、台糯9号、红缨子、红茅糯6号、茅粱糯2号、金粱糯1号和金粱糯8号等8个酒用高粱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品种的产量及籽粒酿酒品质。【结果】8个参试品种籽粒千粒重、不完善粒及淀粉含量均符合贵州省地方标准《酱香型白酒酿酒用高粱》(DB 52/T 867-2014)要求,其中,红缨子和茅粱糯2号产量高(分别为276.03 kg/667m2和254.39 kg/667m2),抗性好,而且淀粉(总淀粉含量分别为65.25 g/100g和64.85g/100g)及赖氨酸(分别为0.20 g/100g和0.21 g/100g)含量高,蛋白质(分别为9.99 g/100g和9.84 g/100g)、脂肪(分别为3.9 g/100g和3.85 g/100g)及单宁(分别为1.71%和1.93%)含量适中,粗纤维(分别为1.55%和1.65%)及灰分(均为1.5%)含量较低,是生产酱香白酒的优质酒用高粱品种。【结论】红缨子和茅粱糯2号可在遵义市作为酒用型优质高粱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4.
糯高粱杂1代酿酒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糯高粱杂种1代籽粒粗蛋白、单宁、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平均优势、超亲优势和相对优势均为负值。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对照优势为正值。粗蛋白、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负向优势。单宁和直链淀粉含量呈负向部分显性,表明利用糯高粱F1显性效应有一定困难,育种时应注意高值亲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高粱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榆林市横山区不同品种高粱的品质并对当地高粱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试验选用4个高粱的地方品种(分别来自波罗镇、石湾镇、高镇镇和塔湾镇),对其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波罗镇高粱品种直链淀粉和赖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21. 11%和0. 14%,支链淀粉、总淀粉和单宁含量居中,营养价值较高且适口性较好,可饲用;石湾镇高粱品种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最低,分别为45. 56%和65. 07%,直链淀粉、赖氨酸和单宁含量居中,可提取直链淀粉用于食品工业或环保领域;高镇镇高粱品种支链淀粉、总淀粉、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56. 05%、69. 39%和1. 87%,直链淀粉含量最低,仅有13. 34%,赖氨酸含量居中,适用于酿酒和酿醋;塔湾镇高粱品种赖氨酸和单宁含量最低,分别为0. 09%和0. 45%,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均居中,可通过合理的营养强化制作高粱加工食品。  相似文献   

6.
酒用高粱种植密度、施肥量与产量间的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酒用高粱茅梁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有机肥用量和施肥方式,采用二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拟合产量与种植密度(x1)、施肥量(x2)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考察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籽粒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加大种植密度和施肥量会使植株增高,但旗叶、倒2叶和倒3叶叶面积减小;50%基肥+25%穗肥+25%粒肥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产量形成,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量。变量x1、x2和穗粒质量(y1)、小区群体产量(y2)之间均符合二元二次多项式模型,且拟合效果较好。在处理1~10中,高粱籽粒中单宁、脂肪、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66%~1.99%、3.44%~7.45%、3.97%~8.17%、52.90%~65.83%、61.07%~70.20%,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比例在86.59%~93.82%之间,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减少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利于提高籽粒的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7.
杂交高粱泸糯8号的产量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交高粱泸糯8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培育的酿酒专用糯高粱,其支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适中,糯性好,出酒率高,酒质优,是酿造国家名酒的最佳原料。本文就如何发挥杂交高粱泸糯8号产量优势,通过反复生产实践,提出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要点,以便在川南适宜种植区域加快推广,为酿酒企业提供更多的优质专用酿酒糯高粱,酿造出更多的国家名酒,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高粱赤杂2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高粱淀粉积累规律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随籽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第Ⅲ播期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75.5%和66.91%,第Ⅴ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为8.67%。第Ⅱ播期支链/直链淀粉比值最高为8.19。适时播种(赤峰地区在5月中旬)有利于提高高粱籽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改善籽粒品质。适时晚播有利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适时播种能够提高高粱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粱是酿酒和饲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其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的比值大小与白酒品质及饲料质量密切相关.传统的高粱成分化学检测方法已不适合高通量测试,采用改进最小二乘法(modified PLS)对高粱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进行光谱预处理、得分处理和结果监控建立高粱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预测模型,旨在得到一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高粱是酿造白酒和食醋的主要原料,其淀粉组成和结构是影响高粱酿造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动态,解析高粱淀粉合成与积累的酶学调控机制,了解不同糯性高粱胚乳淀粉的超微结构特点,以期为酿造高粱的优质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粘3号、辽杂19和辽杂10号3种不同糯性的高粱品种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酶学及扫描电镜技术检测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观测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研究淀粉合成过程中相关合成酶类的调控作用。【结果】淀粉合成过程中,不同胚乳类型高粱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糯高粱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则表现双峰曲线变化趋势。UDPG、ADPG、S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正相关,SBE、DBE活性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GBSS活性与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表现正相关的趋势,但相关不显著。不同胚乳类型高粱淀粉粒的充实过程表现相似变化趋势,在开花后的14—35 d充实较快。糯高粱的淀粉粒较小,直径在10 μm以内,内部有圆孔型或楔形空洞。粳高粱淀粉粒较大,呈不规则球形,内部空洞极少。半粳半糯型高粱淀粉粒粒径分布较广,多数分布楔形或星形空洞,少部分无空洞。【结论】UDPG、ADPG、SSS是调控淀粉合成的关键酶,GBSS、SBE、DBE是调控淀粉组分比例的关键酶,SBE、DBE活性高是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不同淀粉组分比例可能是影响淀粉粒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高粱是酿造白酒和食醋的主要原料,其淀粉组成和结构是影响高粱酿造品质的主要指标。通过研究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变化动态,解析高粱淀粉合成与积累的酶学调控机制,了解不同糯性高粱胚乳淀粉的超微结构特点,以期为酿造高粱的优质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粘3号、辽杂19和辽杂10号3种不同糯性的高粱品种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酶学及扫描电镜技术检测淀粉积累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观测淀粉积累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成过程及结构特征,利用相关分析研究淀粉合成过程中相关合成酶类的调控作用。【结果】淀粉合成过程中,不同胚乳类型高粱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淀粉去分支酶(D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糯高粱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则表现双峰曲线变化趋势。UDPG、ADPG、SSS活性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速率显著正相关,SBE、DBE活性与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GBSS活性与粳高粱、半粳半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糯高粱直链淀粉积累速率表现正相关的趋势,但相关不显著。不同胚乳类型高粱淀粉粒的充实过程表现相似变化趋势,在开花后的14—35 d充实较快。糯高粱的淀粉粒较小,直径在10μm以内,内部有圆孔型或楔形空洞。粳高粱淀粉粒较大,呈不规则球形,内部空洞极少。半粳半糯型高粱淀粉粒粒径分布较广,多数分布楔形或星形空洞,少部分无空洞。【结论】UDPG、ADPG、SSS是调控淀粉合成的关键酶,GBSS、SBE、DBE是调控淀粉组分比例的关键酶,SBE、DBE活性高是糯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的主要原因,不同淀粉组分比例可能是影响淀粉粒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氮、磷、钾水平对苦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完全施肥方案以黔苦6号为试验对象,测定其株高等生物学性状和籽粒中部分营养保健成分(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的N、P、K配比对黔苦6号的产量及品质有明显的影响。黔苦6号的株高、主茎分枝和主茎节数在N2P2K2时最高,单株粒数在N2P3K2处理最多,单株粒重和亩产量在N2P2K1处理最高,千粒重在N2P1K1处理最高;总淀粉含量在N2P1K2处理最高,在N0P0K0处理最低;直链淀粉含量在N0P0K0处理最高、N2P0K2处理时最低;支链淀粉在N1P2K1处理最高;黄酮含量在N0P2K2处理最高,支链淀粉和黄酮含量在N0P0K0处理最低。综合产量和品质的研究结果,认为N2P2K1水平处理在14个处理中最好,而通过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和一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得到的施肥信息其施肥量及产量为:N,75.62 kg·hm-2;P,24 kg·hm-2;K,17.21 kg·hm-2;Y,1539.95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酒用糯高粱红粱丰1号在贵州地区种植时的最佳株距和行距,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红粱丰1号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株距对红粱丰1号产量、农艺性状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产量、株高、穗长、茎粗、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而单宁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在贵州地区种植红粱丰1号时,以行距为70 cm、株距为25 cm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土壤肥力、施肥及其互作对高粱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不同肥力条件下高粱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连续6年长期定位试验的不施肥、氮磷钾配施、氮磷钾结合有机肥和秸秆还田3个处理采集土壤,分别代表低肥力(LSF)、中肥力(MSF)和高肥力(HSF),每个肥力水平设不施肥(NF)和施肥(CF)2个处理,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籽粒成熟后每盆单独收获测产,测定并计算地上部及籽粒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土壤氮磷钾养分依存率及氮磷钾肥养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对籽粒中淀粉、单宁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高粱地上部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但施肥后LSF、MSF和HSF 3个处理具有相同的生物量和产量。土壤基础肥力对籽粒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施肥时LSF、MSF及HSF籽粒淀粉含量为67.99%—69.33%;但施肥降低高粱籽粒淀粉含量,随土壤基础肥力的升高,影响更为明显,HSF的CF处理淀粉含量仅为60.75%,比NF处理降低了九个百分点;土壤基础肥力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值没有影响。不施肥时LSF籽粒单宁含量最高,达13.69 g·kg -1,MSF和HSF的籽粒单宁含量分别为10.67和10.78 g·kg -1;施肥降低了LSF和HSF处理籽粒单宁含量,降幅达30%;尽管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但不施肥处理蛋白质含量较低,为50.98—68.54 g·kg -1;施肥显著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施肥后LSF、MSF和HSF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8.13、118.13和117.19 g·kg -1。土壤基础肥力显著影响了土壤地力和肥料对籽粒产量贡献率,LSF、MSF和HSF肥力下施肥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90.2%、51.7%和8.5%。不施肥时随土壤基础肥力提升,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含量增加;与对应土壤基础肥力比较,施肥提高了籽粒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HSF为例籽粒和秸秆中氮的吸收量分别由319.42和481.63 mg/盆增至597.11和924.92 mg/盆,造成了养分的奢侈吸收,降低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而在LSF和MSF情况下施肥提高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 【结论】 施肥能使低肥力土壤获得最大产量潜力;土壤基础肥力影响籽粒产量,但对籽粒淀粉、单宁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远小于施肥;低肥力不施肥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最高,高肥力施肥明显降低籽粒淀粉和单宁含量;施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远大于土壤肥力。施肥提高低土壤肥力植株氮磷钾收获指数,降低了高肥力养分收获指数,低肥力土壤合理施肥能实现籽粒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高粱品质与酿造清香型大曲白酒之间的关系.[方法]试验选用4个高淀粉高粱杂交种晋杂22号、晋杂23号、晋杂34号、晋糯4号进行了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试验,对其出酒率和基酒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晋杂34号酿造大曲清香型白酒品质最好,晋糯4号对于提高白酒出酒率方面有显著的作用.[结论]研究可为清香型白酒生产提供优质酿酒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期对高梁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杂17号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高粱子粒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随子粒灌浆过程推进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其中,Ⅳ播期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最高,为76.9%,69.1%和8.77;Ⅲ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为8.49%.适时晚播(沈阳地区在5月10~20日)可提高高粱子粒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和支链/直链淀粉比值.改善占占质.高粱灌浆期气候因子的温度指标对淀粉积累具有重要影响,灌浆期间适宜淀粉积累的日平均温度为19.5~20.5℃.  相似文献   

17.
高粱籽粒中的淀粉是胚乳的主要成分,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总淀粉及其组份含量的高低与酿酒产量和质量有重要关系。该研究选取4个糯不育系与5个糯恢复系组配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总淀粉、支链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配合力,为遗传改良提供参考。1配合力方差分析总淀...  相似文献   

18.
一、优质、高产糯高梁杂交种--泸糯3号 该杂交种是用糯不育系45A与糯恢复系1R配组育成,属糯性中秆早熟杂交种,一般亩产450公斤,比地方种增产3成以上.抗炭疽病,生育期约120天,比青壳洋高粱早熟10天左右.株高180厘米,穗型中散.籽粒红褐色,千粒重约23克,胚乳糯质.籽粒含粗蛋白9.21%,单宁0.36%,总淀粉68%(其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95.8%).根据酿造试验结果,酿大曲酒出酒率比粳高粱高3%,酿小曲酒比粳高梁高6%.属酿造饲料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高粱品种与酿酒品质之间的关系,选用10个糯高粱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并与酿酒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川糯梁1号、晋糯4号和金糯粱4号3个品种在农艺性状、产量与酿酒品质等综合表现较优,适宜作白酒酿造的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20.
糯性普通小麦的选育及其淀粉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小麦胚乳淀粉一般由20%~30%的直链淀粉和70%~80%的支链淀粉组成。在自然界,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如玉米、水稻、高粱等均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几乎为0的糯性类型。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自然界存在糯性小麦。由于小麦淀粉的构成及品质与面条品质关系密切,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