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调查了两广二号的原蚕1~2龄蚕人工饲料育对一代杂交种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蚕1~2龄颗粒人工饲料料育、3~5龄桑叶育,其一代杂交种的单蛾产卵量增加,对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无不良影响,但对杂交后代的强健性有一定的影响;两广二号正交(9·芙×7·湘)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有所降低,两广二号反交(7·湘×9·芙)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周晓舟 《广西蚕业》1997,34(1):23-24
桑蚕原种“湘·7的母蛾二重交试验结果表明;母蛾重交两次比单交一次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加,不良卵率有所下降。母蛾与一雄蛾交配1小时后再与另一雄蛾交配3.5小时的交配方式,与对照单交4.5小时相比.其单蛾总产卵量和良卵数增幅分别达10.98%和11.16%,不良卵率下降13.93%。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环境条件与遗腹卵发生的关系,重点调查分析了广东现行生产用种(9·芙×7·湘,正反交)在不同地区及蛹期不同温度保护下的遗腹卵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由于养蚕制种等技术的差异,蚕品种遗腹卵的发生有明显的不同;7·湘×9·芙的遗腹卵率比9·芙×7·湘的高,其差异达显著水平;蛹期保护以25℃为优,低温保护(21℃)则遗腹卵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桑蚕“两广二号”产卵率与产卵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目前在广西推广的桑蚕“两广二号”杂交种,其母蛾交配后,在室温25℃产卵与室温30℃产卵相比较,正交(932·芙蓉×7532·湘晖)在25℃条件下,产出卵率高3.88%,不良卵率降低1.18%,反交(7532·湘晖×932·芙蓉)产出卵率高4.76%,不良卵率降低1.87%。  相似文献   

5.
蛹斯温度与母蛾遗腹卵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中国蚕业》2001,22(4):16-17
在制种过程中,有些母蛾中的卵不能全部产出而遗留在母蛾腹中,这些遗留在母蛾腹中的卵简称遗腹卵.有报道:遗腹卵的多少与蚕品种及饲养管理有关;与母蛾的生理成熟度有关;还与交配产卵的温湿度有关.近两年在制种过程中发现苏6原种遗腹卵有增多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茧制种量的高低.为了探明蛹期保护温度与母蛾遗腹卵的关系,本文设3种不同的温度进行蛹期保护,并按常规方法进行制种,调查了各区母蛾的产卵数、遗腹卵数和遗腹卵率.现将2001年春蚕期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桑褐斑病被害叶桑叶质量的变化,分别就该病叶片对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是全龄使用桑褐斑病被害叶(病情指数34.67%)相比全龄使用正常叶其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下降4.88、6.95、35.04、42.58、16.93个百分点,而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却分别降低16.55、12.07和8.08个百分点.应重视和加强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新九×7532、9·芙×7·湘蚕种即时浸酸后置于有NaCl溶液的缸中保护,冷藏时间90天,实用孵化率保持在88%以上,冷藏至120天,其实用孵化率仍不低于85%。9·芙×7·湘蚕种即浸后冷藏至140天的养蚕结果,孵化率为80%左右,稚蚕发育不够齐一,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低于正常冷藏的蚕种。对即浸冷藏期不同的蚕卵进行生化分析,粗脂肪、山梨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冷藏天数增加而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常规冷藏的蚕种。  相似文献   

8.
黄扬文  凌荣 《广西蚕业》1999,36(3):16-17
利用福尔马林较强的物理刺激性,对盛产卵后15小时、21小时的四元反交种(7·湘×9·芙)进行浸渍试验,以观察对不良卵的影响。结果在日平均温度28℃、26℃、21℃时进行福尔马林刺激处理,不受精卵、死卵均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1,38(1):11-14
通过对四个品种四组不同成熟度母蛾交配所产卵的良卵率和孵化率的调查,发现母蛾不同成熟度交配,蚕卵的良卵率和孵化率均无显差异,但随着母蛾成熟度的提高,良卵率和孵化率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0.
桂蚕N2在繁育过程中,中系原种存在不良卵较多的问题,使蚕种折净率低,蚕种产量、质量受影响。为了探明所配雄蛾对产卵性能的影响,设计两个中系亲本分别与不同品种雄蛾交配的试验,调查各处理所产蚕种的无效卵圈、产卵量和不良卵率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NC9C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数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和良卵率的影响显著;NC99R与不同品种的雄蛾交配,对无效卵圈影响不显著,对单蛾产卵量影响显著,但对良卵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刘杰  李志  王妍  阴平  徐延东 《中国蚕业》2008,29(4):37-38
通过对雌蛾翅采取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后,调查对交尾、产卵、体内残留卵及孵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蛾双翅正常区交尾、产卵、孵化情况最佳,体内残留卵量最少,交尾率、受精卵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0%、87.5%和86.9%,单蛾平均产卵数为256粒,产卵净度达80.0%。采用剪掉1/4双翅、1/4前翅、1/4后翅雌蛾和卷缩翅雌蛾进行制种,交尾率分别为66%、59%、56%和40%,单蛾平均产卵数分别为143粒、140粒、134粒和141粒,受精卵率分别为49.7%、45.0%、46.2%和55.3%;同雌蛾双翅正常区相比交尾率、产卵量下降,体内残留卵量多、受精卵率低。  相似文献   

12.
汤庆坤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1):29-31
从种茧中选出与该品种特性不符的不良茧及发育不良蛾单独制种,与正常蛾所制蚕种对比,结果表明: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毒率明显高于正常蛾所制蚕种的毒率;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合格卵圈率明显小于正常蛾所制蚕种不良茧和不良蛾所制蚕种的不受精卵圈率、不产卵蛾圈率、卵量不足蛾圈率均大于正常蛾所制蚕种,因此,种茧选择和母蛾选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蚕种毒率和提高蚕种品质。  相似文献   

13.
用上年复制种的滞育卵经复式冷藏处理到夏蚕期饲育进行家蚕有滞育多化性品种一年一次保种试验,试验组的发育经过、茧质、单蛾产卵量比对照组没有差异;体质和黑种率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良卵率、孵化率有明显下降,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扬文 《广西蚕业》1997,34(2):32-34
蚕种质量是衡量一个制种单位制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对于严重影响蚕种质量的因素,除微粒子病毒外,还有不良卵特别是不受精卵增多的问题。近年来,不受精卵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场蚕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受精卵多的问题,尤以反交种7·湘×9·芙比较突出,反交种7·湘×9·芙的不受精卵率在90年代初在2~3%左右,1994年秋为5%,而1995年秋第2批上升至15%,严重影响了蚕种质量,也制约了我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受精卵率,提高蚕种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开展干热空气处理蚕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技术工作,解决卵龄控制在12 h以内的技术处理要求,调查了广东省现行生产品种两广二号杂交原种母蛾的产卵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 28 ℃的条件下,两广二号杂交原种母蛾产卵多集中在前5h内,5h后产卵量明显下降,其中7·湘×芙·9在投蛾后的1h就达到产卵高峰,在5h内的产卵量占母蛾总产卵量的92.94%,在9h内达96.47%;芙·9×7·湘则在投蛾后的2~4h为产卵高峰,在5h内的产卵量占母蛾总产卵量的85.21%,在9h内达92.78%;两广二号杂交原种母蛾的产卵规律符合干热空气处理蚕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卵龄控制在12 h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严会超  林健荣 《蚕业科学》2005,31(2):218-220
以9·芙×7·湘及其原种为材料,通过幼虫期不同给桑量饲养、蛹期不同温度保护、不同交配时间及交配前后药物处理,调查家蚕的遗腹卵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幼虫期良桑饱食,蛹期以24~25℃保护可减少遗腹卵的发生;延长交配时间和使用催产素等药物对减少遗腹卵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家蚕“两广二号”正交(芙·9×湘·7)品种的雌蛾在产卵期提供明暗两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暗产卵的速度总是比明产卵的快且集中,如在交配5小时的黑暗条件下,产卵最快且集中,4小时内产卵量达87.61%,6小时内产卵量达97.89%;而明亮条件下,4小时内产卵40.72%,6小时内产卵83.10%。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产卵有利于提高蚕种的一日孵化率。另外,各处理在明、暗条件下,对单蛾产卵量、不受精卵率的发生影响不是很大,但不同的交配时间处理对卵量有显著的差异,对不受精卵的发生有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夏伐桑树的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比春伐桑树分别平均提高0.05%和0.025%,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分别降低0.005 g、0.0045g和0.055%;夏伐桑树的产卵量、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比春伐桑树分别提高4.28%、2.58%和3.045%.试验表明,夏伐桑树与春伐桑树在幼...  相似文献   

19.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2):9-11
通过桑蚕日系(7·湘)和中系(9·芙)的雌蛹后期不同冷藏时间与发蛾率、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率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雌蛹冷藏天数的增加,有发蛾率逐渐降低、产卵量逐渐减少、不受精卵率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日系蛹冷藏2天以内,中系冷藏3天以内不明显;日系冷藏3~6天,中系冷藏4~6天,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桂蚕N2"原原种繁育的过程中单蛾产卵量偏少的原因,调查"桂蚕N2"4个亲本NC99R、NC9C、NJZ、NJ7的单蛾产卵数和遗腹卵数。结果显示:NC99R单蛾平均造卵数仅476粒,与其余品种相比明显少,是导致该品种单蛾产卵数低的重要原因;NC9C单蛾平均产卵率仅有67.43%,导致了该品种单蛾产卵数偏低。分析表明,"桂蚕N2"的两个中系亲本的单蛾产卵数明显偏少,是导致该品种原原母种单蛾产卵量少的主要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改善原原母种蚕期饲养、蛹期种茧保护以及延长交配时间等措施来提高中系品种的产卵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