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以6个高粱不育系为母本,4个高粱恢复系为父本,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4个杂交组合,对高粱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杂种优势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产量和糖锤度外,其余10个农艺性状受加性遗传和非加性遗传共同作用,但非加性遗传作用比较突出,容易受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不宜在早代进行选择。全部自交系中,A 1整体性状优良,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组合A 6×B 3在茎粗、主穗长度、千粒重和糖锤度上SCA效应值最大,可用于选育抗倒伏和高产品种。在所有组合中,超亲优势主要体现在高粱生育期性状和穗部性状上,适宜选育晚熟型高产品种。高粱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典型作物之一,在选择高粱杂交亲本时,要综合考虑亲本GCA和组合间SCA对杂交后代的影响,在高GCA亲本的基础上选择SCA高的杂交组合,会大大提高优势杂交组合出现的概率,加快高粱种质资源的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交高粱的种质基础及优势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中国高粱生产中应用的细胞质有A1和A2两种类型。不育系的细胞核有南非高粱核体系、中国高粱核体系、倾向南非高粱核体系和印度高粱核体系。恢复系的种质主要是中国高粱和倾中国高粱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主要是南非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中国高粱,倾南非高粱×倾中国高粱,印度高粱×倾中国高粱。植株高度由高秆改良成中秆,使产量大幅度提高。不育系改良应以印度高粱与南非高粱或印度高粱杂交为主,恢复系改良应以中国高粱与亨加利高粱或中国高粱杂交为主,这样可保持两亲间的遗传差异,以便配制出高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类型高粱品种资源主要营养成分的分析,明确了吉林省高粱品种资源的淀粉、单宁、蛋白质、脂肪含量;筛选出淀粉含量高,单宁、蛋白质、脂肪含量适宜,适于酿造名贵白酒的品种;同时为育种工作提供不同营养组分类型的亲本。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199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6.51%~53.7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介于0.678~2.046之间,株高(53.75%)和穗形(50.06%)的变异系数最大,茎粗(2.027)、穗柄长(2.020)、千粒重(2.046)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86.702%。构建高粱种质资源评价方程,作为评价高粱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99份高粱种质划分为四大类群,分别对应早熟矮秆高粱、中早熟紧凑型高粱、中熟抗倒伏高秆高粱以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亲本,可在高粱新品种选育时根据育种需求有目的地选取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决制约中国高粱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工程技术问题,通过研究分析高粱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并剖析高粱产业工程技术研究的现状问题,进而探讨高粱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研究对策,针对性的提出7个对策:高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高粱育种种质资源创新;专用高粱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研发;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高粱深加工利用技术研究。旨在推动中国高粱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1986~1990年对河南省高粱品种资源(1046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抗冷1级品种29个;苗期抗旱1级品种16个;苗期和芽期均耐盐的品种8个;发病率在12%以下抗丝黑穗病品种8个;抗螟1级品种9个;耐瘠1级品种80个。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蛋含量14%以上的品种7个;赖氨酸占蛋白含量2.6%以上品种14个,赖氨酸占样品含量0.3%以上品种22个,其中赖氨酸占蛋白、占样品均高的品种5个;单宁含量低于0.1%的品种19个;具2个和2个以上优异性状的种质12个,其中具3个以上优异性状的高粱种质2个,这些高粱品种资源是最宝贵的种质材料。实践证明,利用生物措施是稳定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措施。目前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高粱品种多是抗性中上等,丰产性、品质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对近几年从国外引入的高粱种质资源的22个性状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抗丝黑穗病、抗蚜、抗旱、抗叶病、抗倒伏等综合抗性表现普遍较好。国外不育系与中国恢复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性状表现较好,杂种优势强,有些甚至可以直接应用。非迈罗雄性不育细胞质的引入,扩大了雄性不育细胞质的遗传多样性。A3、A4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可改变不育系选育程序并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作物增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施肥对土壤等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鉴选与创制养分高效利用资源,选育高产、绿色品种已经成为目前高粱产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耐瘠性鉴定、养分胁迫对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与生理学响应、养分效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氮利用效率与根系分泌生物消化抑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养分高效利用研究和氮高效利用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为高粱新品种在中低产田产量提升、减施化肥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旨在分析热带糯质资源在高粱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及对杂种优势的影响,以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自有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导入热带糯质资源,选育出稳定的不育系,并对所配组合的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M17A’所配组合的产量、穗粒重、单穗重等性状与其他组合比较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组合8的小区产量最高,为15.17 kg;穗部各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依次为穗粒重>单穗重>穗长>千粒重>轴长>着壳率>角质率,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957,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高粱高产育种中,应重点选择穗大、结实率高的种质;‘M17A’所配组合的淀粉含量与其他组合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高粱淀粉含量受遗传基因控制。对于热带种质的利用应选择大穗型,角质率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搜集与保存状况,对搜集到的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品质分析、抗性鉴定和配合力测定,初步了解贵州玉米地方品种的特点并作出评价.通过综合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特点的优异种质,编入中国玉米品种志、国家玉米种质资源目录和优异种质资源目录,并对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利用潜力与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粱耐冷种质的鉴定及利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满足高粱育种对耐冷基础材料的需求,解决高粱播后遇低温造成幼芽受冻、幼苗萎焉进而影响高粱产量的问题,对238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高粱芽期、苗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从中筛选出芽期耐冷种质15份,苗期耐冷种质11份。印度材料IS-2867和中国育成种TC1383-2、E671在芽期、苗期均为耐冷一级抗性,其中TC1383-2是中国高粱育种常用的恢复系,其耐冷特性对于耐冷品种的选育具有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地方品种、育成种和国外品种的耐冷性存在差异,无论芽期还是苗期,在中国地方品种中都有较高比例的耐冷资源,说明在中国地方品种中挖掘耐冷种质的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黑色食品在我国盛行以来,不少黑色粮食在我国相继问世,但适合于商品化生产和利用的黑色高粱食品鲜见报道.随着商品化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粮食子粒的专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高粱子粒中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单宁等主要品质性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粱种质资源的用途.近年来,黑高粱作为高粱中的优质资源被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发现并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有益的阶段性进展.用子粒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品质好的亲本系组配的杂交种,其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高粱;用这些高粱作主饲料,对猪饲喂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育成的优质高粱蛋白质含量高、单宁含量低、适口性好,饲喂结果未见异常反应,高粱子粒可提高育肥猪瘦肉的比例.可见优质黑高粱在禽畜饲养业、工业配合饲料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3.
党参种质资源生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生态型出发研究中国著名优质药材党参种质资源生态多样性。在山西各生态区征集党参资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3次重复考察党参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与抗虫性,F测验显著性分析,t测验两两比较。党参种质资源的生物学性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抗病性与抗蚜虫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评价了各种质资源的生境特征、生育特性、植株特征。山西党参种质资源生态类型丰富,应加强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桃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具有广泛性和长期性,并为培育质量更高的新品种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核心种质是以最小的资源数量和遗传重复最大程度地代表该物种整个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因此,利用目前已有的基本数据、评价鉴定数据和部分特征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构建的桃核心种质,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在桃种质的保护、利用中无效的收集较多、种质圃的占地大和管护成本高的问题,也使一些优异基因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并提高中国桃种质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和创新利用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辣椒自南美洲引进中国后,形成了十分丰富的辣椒品种并成为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作物和调味品。而当前由于单一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使大量农家品种丢失,某些种质资源也随之遗失。通过综述辣椒种质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体系。同时,从遗传关系、生物化学、细胞学等方面对辣椒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通过保护和合理的利用,辣椒种质资源的数量就会不断地扩大,进而供人类持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粱对单个养分的利用存在遗传差异和互作现象,开展全肥性的耐瘠薄分析对高粱育种与种质资源评价有指导意义。利用55个高粱品种在瘠薄和正常土壤条件下开展2年田间试验,调查生育期、株高和穗柄长等15个性状,建立耐瘠性评价方法,对高粱进行分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瘠薄胁迫下高粱生育期延长,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度增长,倒2叶面积降低,23个品种株高增高,32个品种株高降低,其余10个性状均降低。产量相关性状以及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对瘠薄胁迫敏感。株高、穗柄长、穗柄伸出长、茎粗和生育期与耐瘠性呈负相关。土壤瘠薄胁迫对高粱多个性状有影响且存在差异。在瘠薄胁迫下高粱的株高主要受穗柄长和穗柄伸出长度的影响。产量和鲜生物量是耐瘠评价的首选指标,千粒重和倒2叶面积是耐瘠评价的次级指标。本研究共筛选出晋杂31号等12个耐瘠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天南星属有毒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通过资源调查、文献资料考证发现,中国现有该属有毒药用植物31种.  相似文献   

18.
<正>针对高粱炭疽病在生产上突发流行问题,研究人员于2016-2017年连续2年,以高粱炭疽病菌菌株SY-1为供试菌株,采用人工接种方法,对74份国内外高粱种质资源抗高粱炭疽病特性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利用已知对高粱炭疽病抗性不同的20份高粱资源作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测定了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和摸清洛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根据《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2020 年实施方案》和《洛阳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2020 年实施方案》要求,于 2020 年 7-12 月完成对洛阳市 10 个县(区)的第一阶段普查征集任务。共收集种质资源 243 份,从调查结果看,果树种质资源 106 份、占比 43.6%,粮食作物 96 份、占比 39.5%,蔬菜 30 份、占比 12.3%,经济作物 10 份、占比 4.1%,牧草绿肥 1 份、占比 0.4%;粮食作物以豇豆、大豆、玉米、小麦、高粱、绿豆、小豆居多;果树以柿、梨、杏、猕猴桃、核桃居多;经济作物以油菜、芝麻居多;蔬菜以甜瓜、南瓜居多;份数较多的作物有豇豆、大豆、玉米、柿、梨、甜瓜。通过这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基本摸清了洛阳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收集的种质类型有地方品种、野生资源和选育品种,为洛阳市今后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陕棉抗病种质资源对棉花枯、黄萎病具较高的抗性、丰产性及优质性。累计在我国病区推广60万hm2,有效地控制了枯、黄萎病的蔓延,起到防病增产作用;同时为全国棉花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抗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