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奶牛真胃溃疡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损及体质较敏感的高产乳牛。许多真胃溃疡患牛生前几乎不现任何临床症状,仅在剖检时才发现真胃溃疡的存在。 关于本病的诊治,除在一些教科书中有简略记载外,很少见到专题研究报道。1985年,我室对9例奶牛真胃溃疡自然病例进行了辨证施治,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中华按蚊成蚊直接在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带虫牛体(来自安徽阜阳地区)上吸血,而后将吸血蚊虫饲养12d左右(26~27℃),待蚊虫体内幼虫成熟后,剖检蚊虫取感染蚴。用E—MEM和0.5%乳蛋白水解物的等量混合液(外加10%初生犊牛  相似文献   

3.
牛肠毒血症比较少见。文献中有关牛肠毒血症的论述为犊牛肠毒血症,或称牛急性出血性肠炎,亦称犊牛痢疾。1953年,Oriner及Bracken在美国记述了犊牛的肠毒血症。本病侵害3~5日龄的犊牛,症状与羔痢相似。剖检变化主要是急性肠炎,有深红色肠内容物,同时还有肠粘膜的坏死、  相似文献   

4.
新生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并继发多种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北京地区某股份制牛场,生后1~3天的犊牛出现体温升高、气喘、腹泻等症状,共发病25头,死亡3头,死亡率为12%。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康复犊牛及其母牛IBR抗体检测,确诊为传染性鼻气管炎同时继发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奶·牛·球·虫·卵·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球虫病是由牛球虫寄生在牛小肠下端和整个大肠的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的寄生性原虫病,在多雨季节,长期在低洼、多沼泽的草甸上放牧,或牛舍潮湿,均易引起此类疾病的发生,主要发于犊牛。该病对养牛业的危害较大,据报道美国养牛业每年因球虫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几亿美元。我国牛球虫病发病率可高达87.5%,危害十分严重。该病的诊断还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及粪检卵囊来确诊。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接诊了1例患病奶牛,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真胃触诊疼痛,粪便干黑,有潜血,同时心搏动异常,心音传导性增强且四肢肌无力,根据尸体剖检我们综合判断患牛为穿孔型真胃溃疡并发低血钾综合征。治疗时,病初以改善胃肠功能为主;中期对症治疗,以口服、静注补钾为主;后期患牛全身症状明显,以抗菌消炎为主。  相似文献   

7.
美国 Brown,C.C.等报道:与2000头1岁牛同一地区放牧的同龄杂种犊牛4头,毫无病的预兆而突然死亡,剖检有严重的肠炎,并从3头犊牛的空肠或结肠中分离出了伪结核耶尔森氏菌。这4头犊牛曾在较冷的  相似文献   

8.
牛球虫病主要发生于犊牛,是由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引起的以急性肠炎、血痢等为特征的寄生虫病,在犊牛发生腹泻、粪便中带有血丝等症状时人们很难判断是由于球虫引起的疾病,给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就牛球虫病的流行规律、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一详细介绍,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脓疱性外阴、阴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成年牛、犊牛中都有感染发病。我们先后发现新生犊牛至5周龄以内的犊牛流行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毒中和试验等综合诊断,确定为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庄浪县某牛场,生后1-3d的犊牛出现体温升高、气喘、腹泻等症状,共发病25头,死亡3头,死亡率为1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细菌培养、病毒分离及康复犊牛及其母牛IBR抗体检测,确诊为传染性鼻气管炎同时继发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传染性鼻气管炎脓疱性外阴、阴道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在成年牛、犊牛中都有感染发病.我们先后发现新生犊牛至5周龄以内的犊牛流行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病毒中和试验等综合诊断,确定为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州某奶牛场常有犊牛发生真胃穿孔,临床上以消化障碍,真胃扩张或臌气,排粪迟滞,后期脱水衰竭为特征。死后剖检:真胃有穿孔。其致死率100%。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从2004年6月到2005年9月的16个月间共发生10头犊牛真胃穿孔。病死犊牛大约都在10 ̄25日龄,最小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病料细菌学检测及PCR检测对新疆石河子市某规模化牛场成年牛与犊牛的死亡病因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该场2016年3~5月份共有67头牛发病,死亡14头,其中成年怀孕牛41头,死亡8头,病死率为19.51%;2~8周龄犊牛发病26头,死亡6头,病死率为23.07%。成年牛与犊牛均表现出体温升高、口腔溃疡、腹泻,部分成年牛表现流产、产死胎、跛行等;剖检可见病死牛肠黏膜溃疡、脱落、出血等;无菌采集病死牛心血及肝组织接种于LB肉汤培养,但未检测到相关病原菌;采用BVDV特异性引物对气管拭子和肠内容物拭子进行RT-PCR检测,得到预期286bp目的条带,与Genbank登录的部分BVDV参考株的同源性为90.6%~92.6%。最终确诊,该规模化牛场成年牛与犊牛的死亡病因主要是BVDV感染。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月份,贵州省某牛场牛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等症状,为了查明病因,送检发病死亡犊牛3头进行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PCR检测结果,确诊发病死亡犊牛为支原体感染继发魏氏梭菌感染。确诊后经1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牛好转率达66%。  相似文献   

15.
某奶牛场犊牛相继发生肺炎和关节炎,为确诊该牛场犊牛群发病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方案,本试验剖检新生犊牛并采集病料,分别开展牛支原体及其他病原菌的分离培养、PCR鉴定及药敏分析;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PCR检测;制作犊牛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观察和评估。从犊牛肺脏组织分离到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口蹄疫病毒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均为阴性;肺脏组织病理切片可见肺泡结构破坏、出血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牛支原体和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别对泰乐菌素和头孢唑啉敏感,但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林可霉素和氨苄西林均呈现耐药。该犊牛群确诊为牛支原体肺炎继发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采用泰乐菌素联合头孢唑啉肌肉注射,配合对症治疗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了该场犊牛疾病。  相似文献   

16.
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剖检诊断,病原分离培养、免疫学诊断和基因探针诊断等。一、临床及剖检副结核病的感染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潜伏期通常为3—5年,最早4个月的犊牛就表现出临床症状,长的可达15年。人工感染则需较大剂量才能成功。Runkin采用每头犊牛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犊牛真胃溃疡发病逐年增多。本文针对临床上吃沙牛群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导致真胃溃疡的原因和微量元素铁、铜缺乏有关。1临床症状2014年4月,山东某奶牛场出现新生犊牛部分吞食沙子现象,由此死亡犊牛数头。由于吞食沙子对消化系统造成了损害,3~7 d犊牛就表现为精神沉  相似文献   

18.
真胃阻塞,也叫真胃积食,××军牧场饲养的爱沙尼亚乳牛多例患病,我们前往诊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死亡剖检,诊断为乳牛真胃阻塞。该场共养爱沙尼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证实低剂量(5mg/kg)非班太(Febantel)的驱虫效果,并评价在早期用三种剂量(5mg/kg、7.5mg/kg、10mg/kg)非班太对犊牛自然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驱虫效果没有差别。从同一牧场选择虫荷较重[平均每克粪便448虫卵(epg)]的14头安格斯犊牛(平均体重155kg,525日龄)。在围栏中经8天适应后,7月25日开始,7头犊牛用45.5%的非班太糊剂治疗,用药后第7天,剖检犊牛来确定残留虫体数。在适应期、治疗时、治疗后5天和剖检时分别采集直肠粪样。在用药后5天和剖检时粪便虫卵数均小于1epg,而对照组分别为765和1566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溃疡主要特征:排黑色粪便,腹围缩小,消化不良,皱胃扩张,剖检皱胃粘膜有明显的溃疡灶。重者多真胃穿孔、腹膜炎而告终;慢性病例虽不足以致死,但却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该病在我场犊牛群中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