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都市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市活水公园、浣花溪公园、凤凰湖湿地公园的滨水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5个植物景观单元,综合运用AHP法、SBE法、BIB-LCJ法、SD法对其现状进行了评价,对4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了SBE法和SD法之间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4种方法对滨水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而人们对滨水植物景观美感度的心理感受强度与水的生态性、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空间序列、水岸景观以及抗干扰能力密切相关。对比综合评价模型和AHP法因子评价结果可知,专业设计者和公众都认为水的生态性、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抗干扰能力对于城市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的品质有显著影响,对于空间序列和水岸景观两项要素,两者间审美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郑州市雕塑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滨水植物景观单元,结合AHP法、景观美学指数法、BIB-LCJ法、SD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专业人士与公众在对单个因子评判上虽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保持一致。雕塑公园整体滨水植物景观美学指数为6.72,属于一般至较好水平,具有研究价值及提升空间,对美景度大于1.500的4个滨水植物景观单元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特征因子、认知因子、感受因子与体验因子是影响景观质量的4种因子,特征因子贡献率最大。滨水植物景观质量提升不仅要保证基本的物种丰富度、水的生态性等,还要注重植物色彩等观赏特性的运用,提升局部景观特色,用具生命力的植物元素塑造专类公园主题。  相似文献   

3.
以铜仁市三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按照不同植物景观进行分类,将植物景观分为与广场、建筑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园路旁植物景观和滨水植物景观4种类型,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公园内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园路旁植物景观评价最高,与园路搭配合理,营造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根据乡村滨水景观的主要自然特征,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分别对50张乡村滨水景观照片进行美景度评价,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乡村滨水景观的主导景观因子是植被类型、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景观色泽和驳岸线条4个要素;乡村滨水景观构建的基本技术要求为建造具有观赏性的人工景观、驳岸线条自然弯曲流畅、植被类型乔灌草结合、景观色泽明艳鲜亮;在构建乡村滨水景观的过程中,4个主导景观评价因子应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农田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评价农田景观质量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采用SBE法、SD法对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农田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SBE法、SD法进行农田景观评价得出评判者的景观美景度值及心理感受评判结果科学客观;2)背景建筑、作物整齐度对农田景观美景度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28.01%和27.7%,其他景观要素贡献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植物层次、农田破碎化程度、田埂线、坡度及场景整洁度;3)SD法评价要素中视线开阔度(P=0.000)、愉悦感(P=0.000)与景观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色彩纯净度(P=0.029)、种植方式(P=0.013)、新奇感(P=0.011)呈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福建甚至南方类似景观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视觉特征上的景观视觉吸引要素出发,运用SBE法和色彩量化分析等方法,构建预测模型,从空间要素、实体景物要素以及色彩结构、色彩组成方面探究景观结构要素和色彩因子对武汉东湖磨山景区滨水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景观结构要素对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为:滨水空间亲水性、空间尺度、驳岸类型;色彩因子对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主色彩占比、色彩数量、景观色泽、色彩主次分明程度。综合考量景观结构要素与色彩因子的共同影响,能更好地反映滨水景观的视觉质量。研究结果为东湖磨山景区滨水景观视觉质量提升和其他滨水景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杭州城区绿墙的植物运用种类和公众喜好程度,以及绿墙植物选择与配置的关键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对杭州城区11面植物绿墙进行测绘记录及分析,同时采用美景度评价法分析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杭州城区绿墙常用植物共有39种,包含23科34属,其中天南星科植物运用最多,且以绿色系植物为主,并对其植物配置进行公众视觉审美评价,构建绿墙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SBE(美景度值)=-3.419+0.065X_2+0.094X_3+0.105X_4+0.063X_7+0.746X_9+0.039X_(10),得出生活型构成(X_2)、生长状况(X_3)、植物覆盖度(X_4)、叶片色泽(X_7)、枝叶密度(X_9)、总体协调性(X_(10))是影响垂直绿化植物景观公众视觉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为研究对象,拍摄筛选出66张代表性照片,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公众对哈尔滨城区不同榆属景观的偏好,并基于美景度评价(SBE)准则从生态指标、美学指标、心理指标和服务指标4个方面对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进行评判,分别得出复层植物景观、密林植物景观、疏林草地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9.
采用SBE法对北京玉渊潭公园的7类20个樱花植物景观群落进行评价,结合SD语义分析法分析影响樱花景观效果的主要因素,最终建立樱花景观预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层次感、色彩丰富度、光感、林下层统一度及乔木层枝叶整齐度5个指标是影响春季樱花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玉渊潭中滨水樱花景观SBE均值最高,广场樱花景观均值最低;公园可营造更多滨水樱花景观,丰富岸线结构,调整植物群落的层次感及林下层的统一度和枝叶整齐度,并充分应用早春返青早的宿根花卉。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踏查北京3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55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法)与语义差异法(SD法)对其进行美学质量定性、定量评价,并建立美景度与主要景观因子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公园55个植物景观美景度值为-0.865 1~0.914 2,评价值相对较高的为丰富的植物群落、水面和植物相得益彰、铺装细节设计精致、园林小品与周边环境较协调的环境;植物群落景观的整体协调性、文化意境和色彩搭配3个影响因子对景观影响较大,建立的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公园景观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以郑州龙子湖公园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随机抽样获得的36个植物景观样本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得到对应的景观质量排序。然后结合语义差异法(SD法)和ColorImpact软件,以色彩量化方法对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色彩进行研究分析。最后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龙子湖公园植物景观美景度的10项色彩因子,通过运算剔除偏相关系数较小的因子,保留偏相关系数较大的因子,并得出美景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主色彩比例、色彩对比、色彩数量、层次感4项色彩因子与美景度的相关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绿地春季植物景观色彩的营造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景观形象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长春市公园、道路、居住区、广场、学校的彩叶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获得美景度值,利用语义差别法(SD法)对彩叶植物景观要素进行量化,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美景度值与景观要素的模型。结果表明:多彩型彩叶植物景观的美景度值高于独彩型和混合型景观的美景度值;受测者对彩叶植物景观要素中的空间的协调性反应值较高,对物种丰富度反应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自身特点,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多样性、与生境和谐度、绿视率、空间层次丰富度、色彩形态丰富度、展现地域特色、与背景和谐度等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从视觉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共8个评价因子建立高架桥空间景观美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等级达到Ⅰ级的有4个,占28.6%;达到Ⅱ级的有9个,占64.3%;达到Ⅲ级的有1个,占7.1%。说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的整体水平较好,植物能够适应高架桥环境,物种多样、长势良好,立体绿化较为完善,绿视率较高,雕塑小品、园建等景观要素结合较好,景观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基于SBE法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进行调查。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SBE)法,对湿地景观区域、主题植物展示区域、入口广场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美景度值与植物配置形式、观赏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区域景观评价主题植物展示区域景观评价入口广场区域景观评价;不同受测群体间对于景观美景度评价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核心成分,以南京市6所高校校园为研究区域,192处植物景观样地为研究对象,对植物景观的植物种类进行统计以及使用美景度法对景观质量评价。在调查112名公众的基础上,获得了25个景观质量评价因子,对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统计出6所高校植物景观共涉及99种植物,筛选出各所高校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前1的样地作为校园景观提升与城市绿化的优先选择。经过主成分分析,前5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为86.203%,超过85%,可以较好地表达出原有25个要素因子的总体变化,从而构建出植物景观质量的特征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植物景观不同要素因子和特征指数与景观质量等级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植物景观营建工作提出注重植物色彩品质、审美艺术性、挖掘植物文化以及选择亲民、乡土植物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众感知的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视觉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景观为研究对象,选取65张具有代表性的景观照片,由213名公众作为评价人员,使用美景度评价法对绿地景观质量进行评价。通过相关性分析群体差异与美景度的关系发现,专业、性别等群体差异对美景度没有显著影响。对江滨绿地进行景观要素分解,分为15个要素,每个要素2~4个类目,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6个与美景度相关性较大的要素,保留的景观要素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沙滩比(24.7%)、亲水性(24.1%)、植物生长状况(15.7%)、色彩对比度(14.3%)、天空比(12.3%)、景观硬度(8.8%),以此建立乌龙江东岸江滨复合型绿地视觉景观评价模型。对美景度评分最高的3个样地景观进行分析发现,6个筛选的景观要素对公众喜好作出了良好的解释。本研究可为江滨复合型绿地的设计、优化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量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在调查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基础上,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类植物景观(滨水、复层混交、因路、建筑及小品旁和色叶)作为评价样本,摄取样本照片作为评价媒介,选择49位评判人员参与评价,运用风景质量评价法中的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受过园林专业教育的学生组对植物景观的评价结果与专家组、非专业学生组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538 ~ 0.752,P=0.000~0.047<0.050),园林专业学生可初步选为预测植物景现评价的评判人员.在评判复层混交植物景观时,应根据生态学原则和美学原则分别进行评判,其余4类植物景观可将2个原则合并(P=0.237 ~ 0.920>0.050),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建要兼顾生态学和美学要求.基于评价结果,对美景度分值较高的植物景观进行分析.表5参18.  相似文献   

18.
为量化评价广州市园林绿地中木质藤本景观,将木质藤本景观分成附壁、立柱和悬蔓式,篱垣和栅栏式,棚架式,屋顶和廊架式等4类作为评价样本,拍摄样本照片作为评价媒介,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进行评价,并对评判值做标准化处理。结果表明,各类型木质藤本景观的美景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附壁、立柱和悬蔓式(0.043 9)、屋顶和廊架式(0.015 1)、棚架式(-0.019 7)、篱垣和栅栏式(-0.036 0);从色彩、层次、绿视率、植物配置、生长状况等方面对4类木质藤本景观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不同园林应用形式的木质藤本,为园林绿地中木质藤本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重庆主城多个居住区滨水植物景观的调查,把水景分为自然式水景、仿自然水景、硬质水景三种形式,形成景观空间分为开敞型空间、半开敞型空间、覆盖型空间、封闭型空间,采用SBE法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评价高的滨水植物景观结合园林植物与园林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为科学构建生态和谐、美学价值高的重庆主城居住区滨水植物景观探寻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水土流失区如何景观化治理以及如何对已治理好的水土流失地进行景观提升,在国内外此类研究极度缺乏,因此有必要对水土流失区进行景观评价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BE法和SD法对长汀水土流失区景观进行评价分析并建立模型。【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得出秋季不同比例的落叶和常绿树种搭配、不同芒萁覆盖程度、不同地被与马尾松混交、不同季相的银杏林近景和中景等13个分类景观效果差异极其显著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构建数学模型,得出贡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植被高度44.2%、树种起源29.8%、是否是经济林13.5%、绿视率8.5%与黄土裸露面积4%这5个显著因素,以及色相31.3%、植被显著度24.9%、植被种植方式24.1%、前景19.8%这4个显著特征。【结论】由多元化模型可得:低矮的植被(小于1.5 m)会大幅度降低景观的喜好度,当黄土裸露面积超过33%~67%时将降低景观喜好度,有经济林相比非经济林和没有经济林的会提高景观的喜好度;树种起源中自然种植的树种会大幅度降低公众的喜好度;景观的喜好度随着绿视率的提高而提高,图片绿色林地或草地越多景观喜好度越高;对比长汀水土流失区治理前、中、后的景观质量,治理后期的景观美景度大于治理中期景观美景度,最低的为治理前的景观,所以在无论在生态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景观层面,水土流失都是必须治理的。研究成果为提升水土流失区景观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