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1 根据季节、天气选择捕捉机遇 甲鱼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温度范围25~30℃,这种温度下,甲鱼摄食旺盛;20℃以下摄食下降;15℃停止摄食:10~12℃时进入冬眠,伏于水底泥中不食不动;当超过33℃时,甲鱼的摄食能力也减弱。一般的规律是:立夏以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寒露以后就钓不到甲鱼了。所谓“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潜柳湾,秋天来了入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总结的就是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1998,(9)
1.季节、天气选择甲鱼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温度25~30℃,20℃以下摄食下降,15℃停止摄食,10~12℃时进入冬眠。一般规律是:立夏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所谓“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潜柳湾,秋天来了入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总结的就是甲鱼随着季节的变动、水温的变化而在不同场所的活动规律。2.根据“梅花爪”印寻甲  相似文献   

3.
白甲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白甲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 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与鲤、鲫等鱼类相比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5℃条件下,鱼种的尾日增重为0.205 g/(尾·d).野生白甲鱼,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4.
甲鱼为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当水温降到20℃以下时,活动减少,行动迟缓;15℃以下时,停止摄食;12℃以下时,即潜入塘底泥沙,进入冬眠,直到翌年4月,水温升高到15℃时,才慢慢开始活动,摄取食物。如何做好甲鱼的安全越冬? 1.选好越冬池应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池底有10~20厘米厚泥沙的塘作为越冬地。 2.加喂精料进入秋季,  相似文献   

5.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早期阶段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 ~33 d)白甲鱼(Onychastoma sima)的生长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20±1.5)℃时,初孵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分别是(10.28±0.05)和(7.79±0.08)mg.白甲鱼仔鱼在孵化后第4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48%,第6天初次摄食比率达到100%.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3.5 d.本研究中还观察到白甲鱼仔鱼PNR点的出现时间与完全饥饿组死亡时间相隔只有2d,说明白甲鱼仔鱼一旦到达生长的不可逆点,将会在短期内迅速面临死亡,因此,在此阶段须满足白甲鱼仔鱼各种生长条件,保证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发育,减少早期因环境不利而造成的死亡或生长停滞现象.  相似文献   

6.
一、投饵技术 金鱼的食量直接受外界温度影响.当外界温度在0℃左右时金鱼处于休眠状态,5℃以上开始摄食,8℃以上摄食明显,高于30℃时摄食量明显下降.最适温度为20~28℃因此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抓紧喂养.  相似文献   

7.
<正>前言近年来,甲鱼养殖作为广大农(渔)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有效控制甲鱼越冬死亡量,还困扰着不少养殖户。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尤以4~5月份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20%,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甲鱼是一种变温的两栖爬行动物,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它的活动能力和摄食强度。在天然条件下,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为20~35℃,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在不同温度(16、20、24℃)下摄食孔石莼Ulva pertusa的碳收支,对3种规格(S组为1.2 g±0.1 g,M组为4.0 g±0.3 g,L组为8.5 g±1.1 g)岩虫的碳收支吸收和利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和体质量对岩虫摄食碳有显著性影响(P0.05),碳摄食率在温度为20℃时达到最高;同一温度下,岩虫摄食率随体质量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可用关系式COC=a Wb来表示,b值范围为-0.47~-0.89;岩虫对碳的吸收率整体达到了50.2%~76.9%,以温度20℃时最高,显示了岩虫对孔石莼有较高的吸收率;各温度下,随体质量的增加岩虫最小碳需求量减少,S组与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温度为16~24℃时,由呼吸和排泄消耗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最大,为47.3%~64.9%;生长累积的碳占摄食碳的比例在20℃时最高,范围为19.1%~44.1%。研究表明,岩虫在20℃时有较高的碳摄食率和碳积累率,可以为岩虫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温度对葛氏鲈塘鳢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测定4、8、12、16、20、24和28℃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结表明,在温度范围内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36%~19.72%和-0.962%/d~3.009%/d。温度对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4~24℃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条件下达到最大值,温度继续上升至28℃时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葛氏鲈塘鳢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4℃。  相似文献   

10.
5.日常管理(1)水质管理。夏季水温达到33℃,黄鳝摄食量下降,34℃时就会停止摄食,35℃以上开始死亡。当池水达到33℃时,要抽取低温清水注入池中,以调节池水温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花鳗鲡的养殖效益.[方法]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条件下,探讨不同温度对花鳗鲡日增重、摄食率及特定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规格为(197.62±7.98) g/ind的花鳗鲡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29.5℃,在适温范围内的最大日增重为1.831 g/d,最大摄食率为0.738%/d,最大特定生长率为0.831.规格为(451.49±12.78) g/ind的花鳗鲡摄食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8.5 ~29.5℃,在适温度范围内的最大日增重为2.860 g/d,最大摄食率为0.659%/d,最大特定生长率为0.588.[结论]花鳗鲡生长适宜的温度为28.5 ~29.5℃.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湿度对面包虫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相对湿度为70%~85%;高温低湿时生长期较短;温度低于20℃、湿度低于70%时,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明显降低;个体较大的雌虫在室温27~33℃、羽化后15~30 d的日产卵量较大;面包虫在饵料充足时的自残率约为20%.  相似文献   

13.
鲇仔鱼的摄食和生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鲇Parasilurus asottts L仔鱼摄食和生长试验的结果表明,在自然水温(18~2l℃)条件下,鲇仔鱼6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为22%;8日龄卵黄囊消失,此时饥饿仔鱼的摄食率最大(74%);混合营养期为6~8日龄,耐饥饿临界点(PNR期)发生在9~10日龄。鲇仔鱼14日龄时已开始吞吐人工饲料,但不能较好地摄食;到19日龄时,能较好地摄食生长。在22~28℃下,鲇仔鱼的生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差异不显著,表明该温度范围适合仔鱼生长。  相似文献   

14.
吴琼 《新农业》2008,(4):31
育雏效果直接影响蛋鸡发挥生产性能,是后续饲养的基础。 1.温度进雏前24小时预温至33℃,1~3日龄雏鸡适宜温度为34℃,冬季温差大,控制在35~36℃,1周龄为31~34℃,以后每周降3~4℃,降至20℃。温度适宜鸡活泼好动,散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白甲鱼生物学特征与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甲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常生活于0~36 ℃的中下层流水水体中,最适摄食生长温度为18~28 ℃,植物食性,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为主,3龄以上性成熟,绝对怀卵量为9~26粒/g,成熟卵直径1.99~2.31 mm,产卵季节为2~4月,产卵水温18~27.5 ℃.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进行种苗繁殖和分段培养,体长3 cm时放养密度为4 000~5 000尾/667m2.  相似文献   

16.
<正> 1 测水体温度定投饵量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17.
(续第2期第19页) 蛋鸡的培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72周龄或淘汰). 1.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①温度和湿度.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弱,产热能力和保温能力都较成年鸡差,且对温度敏感,因而在育雏前3周要注意保温和控温.小鸡出壳后1~3天,温度控制在34℃~35℃:4~7天,温度降至32℃~33℃;以后每周降低2℃~3℃,至室温达20℃恒温.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饥饿和摄食草鱼分别在20℃、30℃时的排泄,结果指出草鱼排泄氨和尿素、但以氨为主,约占总氮排泄的80%。饥饿鱼的排泄昼夜变化较小,在20℃时氨氮和尿素氮的日均排泄分别为2.68mg/kg·h和0.65mg/kg·h。摄食对草鱼的排泄有显著性影响,摄食后5~8小。时达到高峰,氨氮排泄为8.15mg/kg·h、尿素氮为1.82mg/kg·h,摄食后24小时恢复到摄食前水平,日均排泄氨氮为5.4mg/kg·h、尿素氮为1.35mg/kg·h。温度对鱼的排泄有显著影响,排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20.
1、温度.刚出壳后的雏鸭,其绒毛短,自身还缺乏调节体温的能力,此时若外界温度不适宜,就会影响雏鸭的成活率.要求雏鸭在1~2日龄时,其温度应掌握在30℃左右,3~7日龄时为30~25℃,1~2周龄时为25~20℃,2~3周龄时为20℃左右,3周以后就可以在常温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