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兴安岭林区冻土及湿地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研究中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对大兴安岭林区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冻土地带的湿地和森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研及现地考察 .结果表明 :大兴安岭的冻土退化、原始湿地萎缩和新生湿地扩张将会对大兴安岭的森林及环境造成威胁 .作者认为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是冻土退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和森林破坏 (大面积采伐或森林火灾 )导致冻土退化 ,不但影响冻土上层的原始湿地 ,也导致新生湿地的扩张 ,林地被湿地取代 ,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对冻土、湿地、森林的相互制约机理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2.
森林具有吸收CO2和储存碳的功能.森林火灾会引起碳泄露,加速温室效应,减少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即实现增汇减排,减缓温室效应.森林可燃物是火灾的物质基础,采取有效措施对可燃物进行管理可减少森林火灾,比较计划烧除、清理、绞碎覆盖碾压和掩埋4个方式预防森林火灾的效果和固碳效益.清理可燃物和掩埋可燃物所达到的防火效果是最好的,其次是计划烧除,最后是绞碎覆盖碾压;掩埋最有利于提高森林固碳效益,其次是计划烧除和绞碎覆盖碾压.  相似文献   

3.
李文  李勇鹏 《现代农业科技》2012,(6):236-237,242
计划烧除是控制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文通过分析计划烧除的有益作用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结合玉龙县实施计划烧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期性计划烧除是人类科学用火,进行营林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经济实用性、生态保护性、降低火灾风险性、维护火生态顶级系统等优点。本研究从生境、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周期性计划烧除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结果有利于更好掌握生态系统计划烧除的基本规律,使火真正成为营林工具和手段,充分发挥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计划烧除在林火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林区的林火与森林恢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大兴安岭是我国大面积的国有林区,是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该林区也是我国森林火灾严重的林区之一。每年春秋干旱、风大,是火灾的危险季节。该地区也是我国雷击火的主要发生区。 大兴安岭林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森林火灾经常发生,据1971—1980十年火灾资料统计,森林火烧面积占全国森林被烧面积的1/2。因此,研究该区森林火灾与森林恢复之间的关系,对该区森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频繁发生是引起森林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森林火灾与森林演替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通过对森林火灾轮回期、树种对火的适应性等的分析,来探讨森林演替规律和用火恢复森林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罗太霞 《吉林农业》2010,(8):186-186
计划火烧又称计划烧除,是森林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计划火烧具有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危险性,降低防火成本低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提出要加强计划火烧管理,变火灾为"火利"。  相似文献   

7.
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烧除是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措施,为了正确评价计划烧除后生态环境的响应,以滇中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一年一度的周期性连续低强度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计划烧除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土壤表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影响减弱。有机C、全N、全P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显著低于未烧除样地;全K、速效P、速效K在0~10 cm土层,硝态N、pH值在0~60 cm土层显著高于未烧除样地。2)计划烧除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容重在0~20 cm土层计划烧除样地高于未烧除样地,毛管持水量在0~10 cm土层低于未烧除样地。3)计划烧除改变了土壤表层团粒结构,减弱了土壤抗蚀能力。计划烧除使土壤粉粒、黏粒、有机碳含量在0~10 cm土层下降,沙粒在0~10 cm土层升高,土壤可蚀性因子K在0~40 cm土层增加,土壤可蚀性增强。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影响主要在于土壤表层,随着土层加深受到计划烧除影响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大兴安岭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森林,但是大兴安岭除了是我国重要的林业产地之外,湿地资源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对目前大兴安岭内的自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着重讲述了该地区特有的湿地类型,同时还提出了大兴安岭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提高保护的措施。1.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自然现状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的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针叶林分布地,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树木的天堂,实际上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得天独厚的历  相似文献   

9.
【目的】计划烧除是森林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地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优化林区计划烧除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云南松林计划烧除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结果】(1)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土壤0~40 cm土层中粒径>2.00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粒径>2.0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减小,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增大,抗蚀指数减小,40~60 cm土层中土壤抗蚀性指标无明显变化。(2)计划烧除后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减小,凋落物持水性能与拦蓄能力减弱,植物根系被烧毁。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凋落物和根系减少是林地内土壤抗冲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结论】计划烧除使土壤表层抗水蚀能力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计划烧除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火烧后地表凋落物和植被根系减少,抗冲性能减弱。图1表6参37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近年来尤溪县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情况进行介绍,从开展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工作的必要性、计划烧除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计划烧除的技术措施以及最终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做出了小结。旨在为今后进一步推动林缘农田可燃物计划烧除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林区草甸火顺风蔓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1~1983年在大兴安岭地区测得的草塘沟火烧试验数据,对影响草甸火蔓延的几个重要因子(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大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可燃物干重量)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风速(V)和可燃物含水率(M)对火蔓延起决定性作用。据此,利用该二项因子V和M进行了二元线性回归,建立草甸火顺风蔓延速度预测模型:R=0.3370+0.0660V-0.0052M。复相关系数R_0=0.818。此模型可为大兴安岭林区火烧防火线安全用火,合理调配点火与扑火力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火是一个活跃的生态因子,经常作用于森林生态系统,而且它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火能烧毁森林,严重破坏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火可以作为营林的工具和手段,用火可以改善森林环境,有利于维持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本文主要从干扰与自我更新、逆演与顺演、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及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等五个方面剖析了火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规律。并且指出以上五个指标可作为确定火灾性质、评价火在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中的作用及开展营林用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周期性(烧除周期为1年)计划烧除条件下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状态,以及这类可燃物相应的火行为特征,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地表可燃物火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评估计划烧除的生态意义以及林火管理与扑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燃烧法,并结合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探究云南省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样地内,计划烧除林分下的可燃物种类、载量、含水率等特征对室内模拟火场温度、火焰高度、热辐射、蔓延速率、烧除率、火强度等火行为的影响。  结果  (1)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主要是凋落的松针,外加少量枯落的松枝和球果以及枯死的蕨类,种类较单一且林下可燃物大多为细小可燃物。(2)2018—2020年间,云南松纯林林下地表枯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39%、8.04%、9.89%,平均载量分别为(0.937 ± 0.303) kg/m2、(0.926 ± 0.253) kg/m2、(0.669 ± 0.248) kg/m2。(3)实验室内模拟火行为包括:火强度为(245.95 ± 130.51) kW/m,火焰高度(0.92 ± 0.22) m,火场温度达(437.5 ± 171.6) ℃,热辐射(6.3 ± 0.9) kW/m2,蔓延速率为(1.1 ± 0.3) m/min,可燃物点着时间为1 s,烧除率为62%左右。(4)自然状态下的云南松的死亡率约为1.33%,在2018、2020年外业调查时,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死亡率分别为0.93%、1.27%,云南松具有一定的抗火性和耐火性。  结论  (1)周期性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纯林:林分郁闭度较大,林下易燃植被较少,以松针凋落物和草类为主。(2)计划烧除可有效减少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地表可燃物的平均载量不到1 kg/m2。防火期内,云南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的含水率低于10%,极易被引燃,但火焰高度在0.5 ~ 1.5 m范围内,火强度不高于750 kW/m,属于低强度地表火;火场温度高,热辐射强,火蔓延速度一般,火场可人工控制;实验室模拟烧除率高,燃烧效果好。(3)在易火生境以及对火有一定适应性的林分中,开展周期性计划烧除必要且可行。   相似文献   

14.
依据实地调查和测量,结合室内燃烧床模拟野外计划烧除试验,考虑可燃物载量(x1)、温度(x2)、可燃物含水率(x3)、风速(x4)、坡向(x5)、坡度(x6)、林带高度(x7)、蔓延速度(x8)、火线强度(x9)及计划烧除防火隔离带宽度(y)等因子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预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y=-12.371+4.182x1+0.435x2+0.013x3+0.083x4+0.017x5+0.916x6+0.540x7,对计划烧除防火隔离带宽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x6、x7、x1、x4、x3、x2、x5,利用该模型,可以用易于获取的可燃物特征、地形因子、气象因子、林分因子来开设防火隔离带,为合理开展计划烧除和营林用火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火预测预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危害森林的诸因子中,火灾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灾害,各林业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林火研究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林火预测预报的应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有林国家林火管理的有力工具.林火预测预报从二十世纪20年代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林火预测预报分为火险天气预报、林火发生预报和林火行为预报.林火预报研究中的杀键问题是选择主要的林火因子和合适的林火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森林火灾预报预测模型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对当前森林火灾预报预测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在技术与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GIS技术、遥感技术和数学建模等技术的森林火灾预报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建立森林火灾本底数据库,分析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诱发因素,建立森林火险预报模型与林火蔓延预测模型来对森林火灾进行预报与预测。参8  相似文献   

17.
秦岭林区公路在森林防火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以保障防火物资和大量人员快速到达火场,可以以防火线的作用预防林火蔓延缩短扑火时间,减少扑火费用和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借用多种形式恢复不能通行的林区公路,注意5个衔接,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合理布局,对森林防火工作、林区经济发展、动植物保护、森林观光旅游、森林资源管护工作都有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