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桃根腐线虫病病原的形态诊断和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根腐线虫病在江苏普遍发生,是国内的一种新病害。在严重发病的徐州眺苗圃病株率和病根率分别高达100%和81%。在幼根上病斑黄褐至褐色,大小不一。未栓化的桃根未见受害。典型病株表现衰退,株矮叶黄,根系发育不良。人工接种来自桃根内外的一种短体线虫,按种桃苗都表现出与自然诱发相似的症状和在病斑内繁殖同样的线虫。按该线虫的主要形态特征和测计数据,鉴定为胡桃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vulnus)。调查和接种的结果表明,草莓也是胡桃短体线虫的一种自然寄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我国在玉米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病原学、致病性和寄主抗性机制与综合治理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以往我国学者关于引起茎基腐病病原学的不同观点。根据2种病害的病原镰孢菌在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学、同功酶和DNA等不同水平的多态性分析,镰孢菌在寄主根和茎组织内侵染过程示踪和孢子捕捉试验结果,重点讨论了2种镰孢菌病害在病原学侵染规律方面的相互关系,概述了2种病害寄主抗性生理生化机理、抗性遗传和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短体属线虫(Pratylenchus Flipjev,1936)又称根腐线虫,是一类重要的迁移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且危害性大,在我国多个省份皆有发生危害。本文采用改进的贝尔曼漏斗法从河南省商丘市、荥阳市和洛阳市的3个玉米土壤样品中分离出根腐线虫,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基于rDNA的 ITS和28S D2-D3区序列以及mtDNA-COI序列对供试根腐线虫进行了分子鉴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均表明来源于商丘样品的SY-1和SY-2种群分别为咖啡短体线虫(P. coffeae)和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 scribneri);来源于荥阳样品的XY-1种群和洛阳样品的XC-250种群,均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 scribneri)。基于rDNA-ITS、28S D2-D3区和mtDNA-COI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与已知鉴定结果相一致,本研究鉴定的短体线虫种类,分别单独聚类在各自分支。本研究明确了河南省玉米田3个病样品的病原种类,发现采自商丘的病样品存在两种根腐线虫复合侵染的现象,且3个病样品均发现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 scribneri)的存在,研究结果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及其病原线虫种类,对14个县(市)45个采样点小麦根腐线虫进行了分离调查,分别通过人工接种测定其致病性和杀线剂处理研究其危害性,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病原。结果显示:小麦根腐线虫在河南省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中北部的10个县(市)34个沙质土壤采样点均分离出小麦根腐线虫,而在南部土壤粘重地区的小麦根内和土壤中均没有分离出根腐线虫;15%涕灭威颗粒剂处理土壤后小麦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较对照明显上升,产量增加13.6%;该线虫能够侵染小麦,并明显抑制小麦生长;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以敏捷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agilis为主。  相似文献   

5.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寄生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测试表明,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对长江中游地区栽种的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茅均能侵染,这些植物是该线虫的良好寄主,但感染率差异不显著。该线虫能侵染玉米,但很难完成生活史,不侵染供试的红三叶草和紫苜蓿2种非禾本科牧草。在不同的寄主根内,线虫发育速度有差异,单位重量根内虫口数亦有异,黑麦草内最多,鲜根有线虫4.45条/g,鸭茅最少为1.26条/g。  相似文献   

6.
 根结线虫(Meloidogyne)侵染寄主对寄主体内核酸含量有影响,通过先提取核酸再用紫外光吸收测定核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植株体内根结中的核酸含量(包含RNA、DNA)比同株健部根及健株健根均高,用不同寄主和不同种线虫作材料,结果也证明根结内的核酸含量较健株及同株健部高。  相似文献   

7.
《植物医生》2002,15(5):30-31
1 梨黑斑病侵染途径与发病症状梨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原物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病枝梢、病芽、病果上越冬 ,次年春从病组织上产生新的分生孢子 ,靠风雨传播。当孢子萌发后 ,通过梨树皮孔、气孔侵入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 ,引起初次侵染。然后在梨树整个生育期可多次产生新孢子进行侵染危害 ,形成重复侵染。梨黑斑病主要危害叶、果实 ,新梢。在嫩叶初期侵染后 ,产生针头大小圆形黑色斑点 ,随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 1cm左右的病斑 ,病斑中心呈灰白色 ,边缘黑褐色 ,有时呈同心轮纹 ,病斑多时可相互结合成凹陷的不规则…  相似文献   

8.
1991~1993年小麦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avenae)的寄主范围,侵染和在各寄主体内的发育能力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裸大麦,米大麦,家燕麦,野燕麦,黑麦草,鹅冠草,苇状羊茅,球茎草芦和鸭等10种植物是线虫的良好寄主,玉米能被线虫侵入寄生,但很难完成生活史,红三叶草和紫苜蓿不被线虫侵染,线虫在不同寄主体内发育进度有差异,黑麦草内线虫数量最多,平均每克鲜根内有线虫3.45  相似文献   

9.
 探究南方根结线虫Me3毒性与非毒性群体对抗感寄主趋向性和侵染能力,为揭示毒性群体致病机理及防治根结线虫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使用以水琼脂为介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辣椒抗病品种HDA149和感病品种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2龄幼虫(J2)数量,来揭示南方根结线虫对抗感辣椒品种根尖的趋向性效应,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毒性与非毒性线虫数量,对其侵染能力进行比较。J2 趋向性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时间点,HDA149 和茄门辣椒根尖处附近聚集的毒性群体 J2 数量总是显著多于非毒性群体的 J2数量;J2 对抗感辣椒的选择性结果表明,不论是毒性群体还是非毒性群体的 J2,在相同的时间点,茄门根尖附近聚集的线虫数量显著多于HDA149根尖附近的线虫数量;荧光定量 PCR 检测线虫侵染结果显示,毒性群体 J2侵入到辣椒根系的数量相对非毒性群体的 J2 更多。总之,相比南方根结线虫Me3非毒性群体,毒性群体的 J2 对寄主根系有较强的趋向性,并且侵染效率更高;相比于抗性寄主,Me3毒性群体和非毒性群体的 J2 对感病寄主有更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陈家庆 《广西植保》2000,13(3):19-20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 ,水果生产及其加工业的发展 ,桃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适应生产需要 ,现介绍桃树的几种主要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方法 ,供参考。1 桃炭疽病 Gbeosporium serotinumEll.et EV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 ,也能侵染新梢、叶片。幼果期染病 ,果面呈暗褐色 ,并逐渐萎缩硬化成僵果残留枝上 ;果实膨大期染病 ,果面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 ,且随果实的膨大而扩大 ,为红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纹 ;近成熟时发病 ,果面病斑连成不规则大斑 ,后期果面覆盖满桔红色粘质小粒点 ,最后病果软腐脱落或形成僵果。新梢染病为中间暗…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形态学、同工酶和 mtDNA-PCR 对采自海南岛9个市县的南药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有南方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西班牙根结线虫等5种根结线虫危害海南岛南药。5种根结线虫均能在海巴戟上寄生与危害,而南方根结线虫寄主非常广泛,可危害大多数调查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南药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比较形态学、同工酶和mtDNA-PCR对采自海南岛9个市县的南药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有南方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西班牙根结线虫等5种根结线虫危害海南岛南药。5种根结线虫均能在海巴戟上寄生与危害,而南方根结线虫寄主非常广泛,可危害大多数调查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13.
王桂清  陈捷 《植物保护》2006,32(5):26-28
利用玉米灰斑病菌株20-47、感病玉米品种(掖单13)和抗病玉米品种(沈单10号),在人工气候室和自然条件下对影响玉米灰斑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和寄主生育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是属偏高温高湿类型的病害,在温湿度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病害就难以完成侵染发病;病菌接种侵入的最佳温度为25℃左右,水滴条件下侵染最容易;土壤条件特别是氮、磷肥如果施用不均匀、不足或过多,也都可以对结果产生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增施氮、磷肥能提高玉米对灰斑病的抗性;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光对鉴定结果的影响不明显,但光暗交替更有利于寄主发病;寄主不同生育期对病原菌侵染寄主的影响不同,11~12叶期(喇叭口期)接种,病菌较易侵染。  相似文献   

14.
根结线虫(Meloidogyne)侵染寄主对寄主体内核酸含量有影响,通过先提取核酸再用紫外光吸收测定核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植株体内根结中的核酸含量(包含RNA、DNA)比同株健部根及健株健根均高,用不同寄主和不同种线虫作材料,结果也证明根结内的核酸含量较健株及同株健部高。病株除根结外,不同部位核酸含量却反过来比健株的对应部位  相似文献   

15.
洪海林 《植物医生》2004,17(2):13-14
1樱桃细菌性穿孔病 1.1症状识别樱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为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桃穿孔致病型(Xanthomonas can pestris PV.pruni).侵染叶片后,初呈半透明水渍状淡褐色小点.后扩大成圆形或多角形,不规则病斑,紫褐色或黑褐色,周围有一淡黄色晕圈.继而病斑干枯,易脱落穿孔.  相似文献   

16.
柿树炭疽病菌在越冬枝条上的菌态及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树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侵染造成的,在全世界产柿国家均有发生。近几年该病在浙江淳安地区的无核柿Diospyros kaki上危害严重,病原菌侵染柿树新梢后,产生数个病斑,如果条件适合,病斑互相融合,环绕枝条一圈或连成一片,引起叶片脱落,枝条当年死亡;如果病斑较少,病斑随着木栓化的形成和气温升高  相似文献   

17.
 1987-1989年,经过广泛的田间调查和致病性试验证实了我国的一种新病害——玉米根腐线虫病。病该病在所调查的河北、山西、河南、山东和江苏5省普遍发生,在17市(县)的玉米根样和根际土样中病原线虫出现的频率分别高达92%和82%,玉米病株表现为根系稀少,根部发生坏死病斑,地上部瘦弱矮小。  相似文献   

18.
大豆烂根病又叫大豆秆腐病、大豆炭腐病,是大豆的一种根部病害,在山东省分布广泛。2000年,平阴县刁山坡镇部分农户在刨掉苹果树的土地上种植未经定名的春大豆时,大豆烂根病严重发生。6月12日调查死苗率达50%以上。未死植株长势衰弱,单株产量降低,出油率下降。笔者与有关单位就病原发生条件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1症状和病原病菌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和根部。茎基部受侵染后,皮层皱缩,形成菱形灰褐色病斑,下部叶片变黄,植株生长矮小,结夹少,千粒重下降。发病严重的,病斑可绕茎一周,引起植株萎缩枯死。根、茎的内皮组织…  相似文献   

19.
芜菁夜蛾线虫对小木蠹蛾侵染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室内试验结果证明:芜菁夜蛾线虫的5个品系Agriotos、All、Mexican、NC 116、Florida对蛀干害虫小木蠹蛾幼虫有很高的侵染力;但不侵染蛹。用Agriotos品系作试验,剂量和温度影响小木蠹蛾的死亡率和致死速度。当剂量大于25条线虫/木蠹蛾幼虫时,死亡率可达92%以上,同一剂量对一年、二年生幼虫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在15-30℃的范围内,线虫均能侵染和杀死寄主,但30℃不能在寄主尸体内繁殖。25℃为线虫浸染的最适宜温度,寄主死亡率最高,死亡速度也最快。一头5龄和7龄木蠹蛾幼虫能繁殖侵染期线虫16万和48万头。在10℃低温中,线虫不能侵染寄主,但并不死亡,当移入适宜的温度后,能迅速恢复活动。在35℃高温中,线虫则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20.
黄芪,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且种植、采收、储藏技术简单易行。 2000年全市种植 0.24万 hm2中药材,其中黄芪 0.1万 hm2,占 1/3以上。近几年发现,田间部分黄芪苗 3片真叶前整株萎蔫直至死亡,平均死苗率 20%,严重田达 80%。成株期田间调查, 70%黄芪根部中断表皮有纵向裂口,呈铁锈色,并伴有褐色病斑,严重影响黄芪的品质和商品价值。采样室内镜检发现,黄芪萎蔫苗根部组织内有线虫,经鉴定为根腐线虫。成株期根部裂口组织内也发现有根腐线虫,并有大量镰刀菌菌原。为此,初步判断:苗期死苗主要为根腐线虫引起;成株期黄芪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