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中自由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ESR波谱技术对不同茶类成茶和苦丁茶,七叶参茶的自由基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稳定的自由基,不同成茶自由基含量因茶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各茶类自由基含量高低依次为黑茶、青茶、红茶、黄茶,绿茶、白茶。  相似文献   

2.
不同茶类抗烟毒诱发细胞微核率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分析测定不同茶类抗香烟雾水溶物诱变的效果。结果表明,各茶类茶叶都具有明显降低香烟雾水溶物诱发细胞微核率的作用,抗诱变效果为绿茶、乌龙茶明显优于白茶、红茶,而绿茶与乌龙茶及白茶与红茶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这几年,国内外茶市上因对普洱茶的推崇让很多茶友开始了对陈茶的追捧.殊不知除普洱茶等黑茶之外,其它茶类如红茶、白茶、绿茶、黄茶及青茶均有优质陈茶.  相似文献   

4.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分析测定不同茶类抗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变的效果.结果表明,各茶类茶叶都具有明显降低香烟烟雾水溶物诱发细胞微核率的作用,抗诱变效果为绿茶、乌龙茶明显优于白茶、红茶,而绿茶与乌龙茶及白茶与红茶之间差异不大;各茶类1∶50 茶水比抗诱变能力强于1∶100 茶水比;抗诱变效果与茶叶中儿茶素含量高低呈正相关.由此提示饮茶可能是吸烟与被动吸烟者抗烟毒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漳州野生茶鲜叶制成4个茶类,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工艺野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野生茶红茶花果蜜香浓郁,白茶清香带花蜜,乌龙茶清香带青花香,绿茶较清香带栗香花香。4个茶类野生茶均带有不同程度的苦感,其中绿茶滋味浓厚、苦涩味最明显;白茶味浓醇、甘爽,稍带苦;红茶的滋味浓醇、厚带甜,回味甘,微苦;乌龙茶滋味浓醇、爽口,微苦涩。审评得分:红茶(90.8分)白茶(87.5分)乌龙茶(86.5分)绿茶(84.8分)。分析认为,采用不同工艺加工而成的野生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品质优,不同茶类间品质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茶类香味风格特征明显,体现漳州野生茶多茶类适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茶叶除作为饮料外,在国内外已发展为多种用途,例如作菜肴、糖果、糕点、药用茶等等。 (一) 饮料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茶类作为饮料,按大类有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和红茶之分,以及再加工茶类,如熏花茶和蒸压茶等。至于大类中又有小类,除按形状、色香味和茶树品种不  相似文献   

7.
前言台湾有一句话,“文章、风水、茶,识者没几人”,茶的博大精深,要把它完全学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茶,依据颜色来分,有五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依照茶叶制造的过程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来分: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属于青茶类的半发酵茶也就是广义的乌龙茶。由于占台湾制造半发酵茶的原料——茶菁大都属于青心乌龙、红心乌龙种或黄心乌龙等品种,所以,台湾出产的半发酵茶就被一般人笼统的称作“乌龙茶”。其实,台湾出产的半发酵茶类,在制作过程中,从发酵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九十,都属于半发酵茶。在半发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视     
国际红茶价格走低目前,世界茶类生产和消费结构虽仍以红茶为主导,但其比例却呈下降趋势,而绿茶和特种茶(包含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等)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普洱茶,已成为特种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种之一。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特种茶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而绿茶的价格则相对平稳,但红茶由于供过于求价格持续走低。另外,红碎茶味浓宜加配牛奶或糖,但人们为求健康逐渐转向饮单纯茶(不加配味料)的生活习惯也导致红茶消费力放缓。粮农组织关于章鱼国际市场报告2004年章鱼市场的突出特点为:供应量减少;价格急剧上涨。2005年市场情况依…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处于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2011—2015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人数由4.2亿增长至4.71亿,增幅为12%。在茶叶加盟和茶类消费结构方面,绿茶、乌龙茶等作为我国产量靠前的茶类,是茶叶市场主流消费产品,占销售总量的50%以上。红茶、黑茶、白茶等茶类也不断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面积比2015年增加近100万亩,总面积接近4400  相似文献   

10.
正湖南种茶历史悠久,自古名茶荟萃,品种丰富,现已形成U型优质绿茶带、雪峰山脉优质黑茶带、环洞庭湖优质黄茶带、湘南优质红茶带四大优势茶类主产区,成为全国著名的"绿茶优势产业带""中国黑茶之乡""中国黄茶之乡"。茶叶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全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全省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湘茶品牌效益日益  相似文献   

11.
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生产的白雪毫茶属于高档绿茶类,其茶树品种名称为桂热2号,属于乔木型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白茶、黄茶、红茶等,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2.
阮逸明 《农业考古》2002,(4):327-334
前 言茶叶因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的不同 ,区分为不发酵茶类 (绿茶、黄茶 ) ,部份 (半 )发酵茶类 (乌龙茶、白茶 )及全发酵茶类 (红茶 ) ,另有后发酵茶类 (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 )的黑茶。乌龙茶属部份发酵茶类其制作过程包括晒青 (日光萎凋 )、晾青 (室内萎凋 )、作青 (搅拌 )、炒青、揉捻及干燥等工序缺一不可 ;在晾青、作青过程 ,进行部份发酵 ,而产生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及滋味。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 ,创制于明末清初 ( 1 7世纪中前叶 ) ,于十八、十九世纪曾风迷欧美 ,十九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闽北扩展至闽南、粤东及台湾 ,自十九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3.
多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是茶叶重要品质成分。本研究将金观音、黄观音、福云6号等7个福建茶树品种春梢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4种茶类(绿茶、白茶、红茶和乌龙茶),并分析比较了鲜叶原料及其所制茶类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的模式差异。结果表明,基于供试茶样(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可将4种茶类及其鲜叶原料划分成3个主要类群:绿茶、白茶和一芽二、三叶鲜叶样;乌龙茶和中、小开面二至四叶鲜叶样;红茶样。鲜叶原料采摘标准是乌龙茶有别于其他茶类的首要影响因素。通过供试茶样儿茶素类和游离氨基酸的靶标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可进一步比较白茶与其他茶类化学轮廓的模式差异。茶叶在加工过程中简单儿茶素较酯型儿茶素更易趋于氧化减少,萎凋工序则有助于白茶游离氨基酸(苏氨酸和亮氨酸)的形成或保留。  相似文献   

14.
对湘西茶叶茶多酚和咖啡碱等8种活性物质及含量进行检测及系统分析。按照GB/T 8313-201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对湘西茶叶主导品牌: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等8种活性物质及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比6大基本茶类开展系统分析。古丈毛尖和保靖黄金茶的主要活性物质是:茶多酚、咖啡碱、EGC、EGCG、ECG等5种组分,GA、+C、EC等3种组分含量均1%。保靖红茶和古丈红茶主要活性物质是:茶多酚和咖啡碱等2种组分,其他6种组分含量都1%。比较6大基本茶类的茶多酚含量,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与茶叶发酵程度呈正相关,说明:发酵程度越高,茶多酚降解越多。本研究可以为湘西茶叶地理标志产品分析提供科学依据,为湘西茶叶的茶树推广和品牌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茶多糖中单糖组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统一的茶多糖(TPS)制备工艺从不同等级的绿茶及不同茶类样品中制备出TPS,并对分离纯化后的各TPS样品中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茶样的TPS主要由Ara、Gal、Glc 3种单糖组成,这3种单糖在绿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2:2:1;在乌龙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2:3:1;在黑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1:3:2;在红茶TPS中摩尔比例近似3:4:1.绿茶和乌龙茶TPS的糖醛酸含量在17%~23%之间,而黑茶TPS和红茶TPS的糖醛酸含量分别为6.23%和1.95%.  相似文献   

16.
高海生 《中国土特产》1996,(3):32-33,30
茶叶掺假的鉴别检验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高海生茶叶为山茶科植物茶树的叶子经加工制成的饮品。其主要风味成分为咖啡碱、单宁、茶多酚、茶氨酸、果酸物质等。茶叶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青茶、白茶和红茶六大类,其中以绿茶和红茶较为多见。茶叶掺假...  相似文献   

17.
农百荐书     
正书名:跟着视频学品茶内容特色:本书从讲解茶的基础知识出发,介绍茶文化、茶具、择水、茶室等相关知识,重点讲述了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花茶这七大类茶的主要产地、品质特征、选购注意事项、茶叶保存方法等内容。书中涵盖了69种茶的冲泡方法、品饮指南,是一本很适合新茶客、茶艺初学者使用的参考书。此外,读者通过扫描  相似文献   

18.
靖安白茶     
《农业考古》2020,(2):F0002-F0002
靖安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生态条件优良,境内多山,山地的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微量元素和空气、水源等要素非常适合种茶,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为靖安县白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黄茶)中的一种,虽然也属于绿茶,但其内含物却与普通绿茶不同,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的2-3倍,其中在人体不能合成的22种氨基酸中,白茶的氨基酸中就有10多种,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清炎消火、降脂减肥、调降血糖、降低尿酸、保护肝脏、抗辐射等有很好的作用。白茶还具有观赏性,外形美观,芽毫完整、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汤色黄绿清澈,口感毫香鲜爽、滋味清淡回甘,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是不可多得的茶叶珍品。  相似文献   

19.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新品种,用其原料与不同茶类国家级对照种进行制作绿茶、乌龙茶、黑茶的适制性对比试验,并与其亲本及国家级对照种进行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桂香18号继承了母本适制性广的优良特性,产品品质独特,制作的各种茶类产品品质优,花香突显,其中绿茶、红茶品质均优于母本对照种和国家级标准对照种;乌龙茶品质与国家级乌龙茶标准对照种相当,优于母本对照种;黑茶品质与母本相当,优于广西六堡茶(黑茶)标准对照种。为今后推广该品种适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