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上实现了三系配套,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杂交水稻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大米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我所水稻育种工作者为达到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多年来进行不懈努力与探索。通过多年杂交水稻育种工作与实践表明,杂交水稻育种在高产基础上提高稻米品质和增强抗性越来越显得重要。众多学者认为:杂交水稻的品质受不育系品质的影响较大。因此,提高三系不育系的稻米品质和抗…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兼具配组自由度高和育性稳定的优点,将成为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袁隆平说,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第三代杂交水稻是以遗传工程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稻,克服了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系统选育、杂交选育、三系杂交自我配套三个发展阶段,育成了盐粳2号、盐粳3号、盐粳4号、盐粳5号、盐籼1号、盐籼203等系列水稻品种,对促进江苏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常规中粳为基础,三系杂交粳稻、三系杂交籼稻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发展格局,育种成就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赞誉。当前,针对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以及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不断升级,在整个水稻育种研究策略上,我所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1育种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杂交水稻成功经验对杂交小麦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回顾了我国三系杂交水稻的育种历程 ,重温了其育种经验 ,分析了杂交小麦研究落后于杂交水稻的原因。作者指出 ,对于T型、AL型和Q型杂交小麦 ,应首先解决不育系种子严重皱缩和发芽率低的缺陷 ,其次应降低恢复系的株高 ;对于K型杂交小麦 ,应着重解决易恢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1光身杂交稻育种意义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整理农家品种,60年代的水稻矮化育种,70年代的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推进了水稻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常规稻改杂交稻的三次革命,实现了水稻单产的三次突破,为解决10多亿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8.
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所以受到水稻育种界的高度重视,是因其独特的技术以及配组自由的优势,较易选育到我们所要求的形态特征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对优良实用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超大穗选育之实践进行了总结描述与思考,意在探索用常规手段实现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深遂。  相似文献   

9.
两系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所以受到水稻育种界的高度重视,是因其独特的技术以及配组自由的优势,较易选育到我们所要求的形态特征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通过对优良实用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超大穗选育之实践进行了总结描述与思考,意在探索用常规手段实现超高产杂交水稻育种之深遂.  相似文献   

10.
由广西象州黄氏水稻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黄日辉率领的水稻育种课题组,经过近10年的艰苦努力,采用亲本杂交、回交、转育、聚合选育,育成了“三系”均为红香米的杂交稻,使广西的杂交水稻育种又上一个新台阶。红香米杂交稻系列组合目前已参加广西水稻区试,不久将大面积投入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不仅为中国水稻的高产优质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国际上水稻杂交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经验和范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是水稻的生物遗传现象,是当前我国的水稻两系种植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将梳理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从三系到两系的转变,以及光温敏性不育系的组织培养在其中产生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为我国杂交水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育种简况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对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推广工作,一直十分重视,取得了许多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成果。如举世瞩目的水稻矮秆育种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技术的成功,为我国水稻亩产的大幅度提高起了巨大的作用。1987年杂交水稻推广面积达1.5亿亩,并于1980、1981两年分别与美国两个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和菲律宾国际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20,(4)
本文介绍了我国两系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对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开发及种植与推广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作物遗传育种创新研究,加强新品种开发,增加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以促进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上海交大近日发布消息称,交大生命学院张大兵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为杂交水稻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克服现有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不育系育性不稳定等问题。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12年12月19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成就。贵州省两系优质稻米品种示范种植不仅使稻农增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两用核不育系及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可协调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王海 《江西农业学报》2005,17(4):122-126
作者认为中国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体系需在解决五大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包括实用不育系选育、双季稻区超级杂交稻组合选育、杂交水稻优质化、杂交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育种、以及长江流域杂交早稻育种。健全杂交水稻种子管理体系,需要规范品种管理,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商贸。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05,(1):37-37
“国丰一号”是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所合资组建的“国丰杂交水稻育种中心”育成的三系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该品种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是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64年,作为选育杂交水稻所必需的遗传工具,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恢复系(R)于1973年育成,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随后于1974年育成几个优势强、产量高的杂交组合.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开始大面积应用.此后,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9.
内5优768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1品种名称:内5优768申请者: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育种者: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品种来源:内香5A×绵恢768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形势,任务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育种上讲,杂交水稻育种可以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从利用杂种优势水平来看,杂交水稻育种可以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与三系法比较,两系法具有配组自由、种子生产成本低、无不育细胞质负效应、易转育新不育系等优点。迄今为止,我国已育成20多个通过省级鉴定的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7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组合,解决了低温敏不育系繁殖产量低而不稳的难题,实施了光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