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战伟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2):210-213,217
为提高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途径,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河南省2000-2008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9年来,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增长态势,而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的作用贡献较小;河南省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异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演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首先采用中国柑橘2008—2014生产成本与收益数据,借助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柑橘主产省份柑、桔全要素生产率演进及其分解进行测度与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外部因素。【结果】考察期内中国柑橘主产省份中,柑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较高,桔相对较低;分省来看,不同省份间全要素生产率差距较大;考察期内,柑橘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波动基本趋于一致,但同时也受效率变化的影响;所考察的6个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化率、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公顷人工总成本、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与种植规模,均对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影响显著。【结论】为促进中国柑橘生产效率的提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柑橘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适当调整生产经营规模并推广机械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全要素生产率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晨 《广东农业科学》2009,(12):223-227
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广东1985-2006年农业经济增长的伞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定量测度,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本对产出的弹性高达0.65,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仪为0.35;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分刖为80.609%、-1.012%和20.403%,即资本对产出的贡献率最大,而劳动对产出的贡献率却为负值.广东农业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6个明显的波动区间.最后就如何提高广东未来农业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小麦生产效率数据包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南23a小麦生产效率变化进行时序一截面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综合技术效率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规模效率的下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偏低,1993年以来虽然有较大改善,但仍缺乏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2003—2013年河南省18个地市粮食投入产出数据,用SFA模型(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河南省粮食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特征,揭示2003年以来河南省粮食增长的变动轨迹及源泉,进而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驱动型增长模式,技术进步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则成为全要素增长的潜在动力,粮食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替代了劳动力要素,河南省需要在合理配置要素投入、加速技术推广与扩散提高技术效率的同时加速农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参数的DEA方法对河南省2000-2011年粮食生产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构成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生产综合技术效率的增长主要与纯技术效率的提高有关,而规模效率的低下则是制约其提高的原因;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带来的,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十分缓慢,有些年份甚至出现倒退现象;各市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也不尽相同.河南省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8.
井莉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8):2311-2318
【目的】研究环境规制对我国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我国粮食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超越对数函数测算2011—2019年我国粮食全要素绿色生产率及分解值,采用Tobit模型探究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人力资本水平和粮食生产财政支出对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的影响。【结果】从整体上看,我国31个省份(除港澳台)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年的1.002增长至2019年的1.080,呈波动变化趋势;未考虑环境规制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从2011年的1.032增长至2019年的1.035,也呈现波动的增长趋势,各年平均值高于考虑环境规制因素。在考虑环境规制因素的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增长而增长,技术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抑制趋势。从不同地区来看,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高西低趋势。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呈先弱后逐步增强的变化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粮食生产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先增强后逐步减弱的发展趋势。从不同影响因素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来看,人力资本对全国及东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呈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生产财政支出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应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的功能性优势,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与要素资源配置,转变不同地区粮食生产发展方式;相关部门应加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对人才扶持力度;相关决策机构应加强规范粮食生产环境立法机制,发挥发挥政府差异化粮食生产环境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农户养猪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吉林省1989-2005年农户饲养生猪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生猪生产效率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饲养生猪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于规模效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而呈递增趋势,各市(县)生猪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其技术进步的变动趋势一致,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河南省粮食增产及粮食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DEA-Malmquist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研究2009-2016年河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规律及河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与粮食生产的二元全局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2009-2016年河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曲折上升趋势,驱动因素由技术进步单项驱动转变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步驱动。河南省粮食产出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二元全局空间相关性呈"Z"字型发展,二者并未完全实现均衡协调发展。并依据测算结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玉米制种实现超高产高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密度×化控量二因素复裂区试验设计,对春播晚熟玉米品种富农22号进行超高产制种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富农22号玉米最适应处理是处理A3B2(密度为9.75×104株/hm2、喷施玉米健壮素675mL/hm2)制种玉米群体的经济产量最高为18040.05kg/hm2,生物产量31102.5kg/hm2,单株粒重185.03g,经济系数0.58,植株与经济性状表现较优;全生育期总光合势535.51×10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6.31g/(m2·d)、平均干物质生产率211.2kg/(hm2·d).[结论]通过化控来降低制种玉米植株高度可显著改变物质生产、分配的方向和部位,提高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例和转化效率.过稀或过密种植以及化控剂用量少或过量使用都将对创建适宜群体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降低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算福建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并判断其变动趋势,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利用Luenberger-Hicks-Moorsteen(LHM)指标具备加性完备条件,基于自由处置壳(Free disposal hull,FDH)模型构造LHM TFP指标,将县域划分为一般县(市)、贫困县和发达市(区),测度2003—2018年福建省全省及县域的农业TFP,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分析其收敛性特征。【结果】2003—2018年福建省农业TFP整体上呈增长趋势,2018年达0.840,年均增长率为5.731%;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31%、2.032%和4.930%,表明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技术效率变化拉低TFP增长。从福建省一般县(市)、贫困县、发达市(区)的划分来看,各区域农业TFP及其分解指标与全省层面表现基本一致。福建省全省及一般县(市)、贫困县农业TFP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发达市(区)农业TFP不存在收敛趋势。TFP低的县(市)有追赶效应,城镇化、工业化对福建省全省及一般县(市)农业TFP收敛过程有促进作用,但工业化对贫困县农业TFP收敛具有抑制作用。【建议】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集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各县域应因地制宜,发达市(区)发挥技术引领与辐射作用,一般县(市)着重提升技术效率级规模效率,贫困县则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业优势,实现农业劳均产出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服务外包和契约选择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南省3 305份农户调查数据,以服务外包为研究视角,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河南省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样本农户小麦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7,土地的产出弹性最大,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小;2)服务外包程度越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越高;3)服务外包中,农户签订空合约、口头合约等非正式契约比书面合约更能提高其生产技术效率,农户与服务提供方关系的远近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鼓励农户参与服务外包;鼓励农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质量,甚至通过纵向合作实现服务规模化;当前不应强推生产的合约化,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兼顾环境约束,因而无法反映出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文章采用Malmquist Luenberger指数分析了2000-2012年碳排放约束下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约束下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分地区来看,河南省各地市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显著,其中,豫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MODIS数据监测河南省耕地雪盖的可行性,为减灾抗灾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多天的MODIS数据,通过计算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结合第2、4波段的波谱信息及植被指数,将雪、云与其他地物分开,再结合MODIS的云掩膜数据去除云的影响,实现雪盖的提取.[结果]2008年1月16、29、31日耕地积雪覆盖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3.04%、68.43%和65.23%,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以南粮食主产区,且呈由西向东逐渐推移发展趋势.[结论]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辅助下,利用MODIS数据进行大面积雪情监测是可行的,监测结果得到地面调查支持,可进行业务化运作.将遥感监测结果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相结合,进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可为减灾抗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蔬菜生产的时空变迁与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丽艳  穆月英 《新疆农业科学》2019,56(10):1948-1958
【目的】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与其比较优势的一致性,从调整比较优势角度促进全国蔬菜生产合理布局。【方法】基于2000年到2016年中国蔬菜生产数据,系统分析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变迁,利用综合比较优势分析法和资源禀赋系数分析法,测度中国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利用面板回归,分析比较优势对蔬菜生产布局的影响。【结果】中国蔬菜产量前10位的省份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70%,东部地区10个省市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总产量的40%以上。东部地区整体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资源禀赋系数大于1,中部地区小于或等于1,东北地区小于1;西部地区基本等于1。各地区综合比较优势每变化1%,会引起其蔬菜播种面积占全国比重同方向变化0.8%。【结论】中国蔬菜生产集中度较高;东部地区是中国蔬菜主产区,在蔬菜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其主产区地位在不断下降;东北地区蔬菜生产在中国的地位明显下降,其比较优势也呈现同步明显下降;西部地区蔬菜生产在全国地位明显上升,其比较优势同步上升。比较优势是中国蔬菜生产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让实现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的愿望更加迫切,但农业发展往往面临着资源、劳动力等约束。合理测度农业生产效率是了解农业发展现状、挖掘和弥补发展轨迹中存在问题的前提。【方法/过程】以闽台为例,利用超效率DEA测度农业生产效率并进行比较,通过投影分析寻求生产投入与产出的改进方向。【结果/结论】整体上看,台湾在纯技术效率上具有比较优势,而福建省农业生产较为粗放,闽台农业合作存在优势互补的现实基础;目前闽台农业生产存在投入冗余,过度施肥现象尤为严重。未来,应努力强化质量兴农和技术创新、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以及有意识地积极深化闽台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4,因此河南的小麦生产和发展状况对全国的小麦生产与供求平衡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利用统计数据,结合生产实际对河南省1949年以来小麦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表明:58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1.24%,总产量增加了8.8倍,单产提高了7.1倍。自1999年以来,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和总产也不断增加,2006年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到河南省小麦播种面积的41.75%,总产量占到河南省小麦总产的39.32%。近年来,随着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河南省小麦高产、超高产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河南省小麦单产平均水平还不到6000kg/hm2,不同区域之间小麦单产水平差别较大,品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生产资料投入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作者认为今后应该要大力推广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品种的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加强优质小麦的研究与管理,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环境资源禀赋刚性约束下应更注重农业的绿色发展.假设农业污染排放系数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参数,基于动态测算农业面源污染非期望产出,运用SBM超效率模型和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主要农作物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①粳稻和大豆的环境技术效率大于1,而玉米、小麦和棉花的环境技术效率小于1;②棉花、粳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