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晋麦68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有性基因转移方法选育而成。由于其亲本聚合了胜利麦与燕大1817及早洋麦等黄土高原核心种质特性,因而具有抗旱、优质、稳产的突出特点。山西省区试结果:产量超过对照晋麦5号15.5%,产量构成三要素比晋麦5号更合理。国家品质测试中心分析结论为:结构成分合理、品质优良、抗病性能强,是山西省中部、陕西省延安地区及甘肃庆阳地区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
优质旱地冬小麦品种晋麦68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麦 68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由于其亲本聚合了胜利麦与燕大 1 81 7及早洋麦等优异种质特性 ,因而有抗旱、优质、稳产的突出特点。山西省区试结果 :产量超过对照晋麦 5号1 5.5%。该品种结构成分合理 ,品质优良 ,抗病性能强 ,是山西省中部、陕西省延安地区及甘肃庆阳地区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3.
<正>豫麦158(漯6073)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以Ta182C6b C2/14IWS007//郑麦9023矮败核不育杂交组合作母本,黄淮麦区丰产广适品种和欧美等抗源材料作父本,经2004年、2005年2轮开放自由授粉(开花前拔除劣株),使优良基因充分交流,优良基因和目标性状通过轮选方法得以有效聚合,形成矮败轮选群体Ⅱ(03TaⅡ),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  相似文献   

4.
GS豫麦34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GS豫麦34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S豫麦34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等优良特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因此高产栽培模式应是在保证666.7m^2成穗40-44万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合杂交方式,育成适宜黄淮北片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需要的新品种郯麦98。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综合抗病性强,品质优良。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字2009057),并进入2009~2010年国家黄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本文根据郯麦98的生长发育特点,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渝麦10号是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亲本69—3—4为母本,与引进亲本3380通过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突出,高产稳产,品质优。  相似文献   

7.
为加快小麦优良新品种推广应用步伐,筛选适宜运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良新品种,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收, 2020-2021年度运城市安排引进 15 个小麦新品种进行引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冀麦 418 、乐土 808 、邯麦 19 、烟农 1212 、石农 958 、冀麦325 稳产性丰产性较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运城市小麦主推品种在当地小麦主产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张国庆 《中国种业》2013,(10):24-25
中麦175是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选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在晋城市表现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早熟性和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品质优良。2008年以来在晋城市推广,现已成为该市种植面积最大,唯一跨两个麦区种植,且肥旱地和水地均表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晋城市种子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实施推广,为全市小麦高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开麦22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利用高产、耐旱、抗倒的周麦18作母本,高产、抗病的百农矮抗58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2014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等突出特点,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河南省及周边高产麦区种植,市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新麦26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利用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标记,优良低分子麦谷蛋白亚基互补和聚合,累加了5+10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2008年、2009年国家区试混合样化验,品质名列参试品种第1位,各项指标均能达到甚至远远超过国家强筋小麦一级标准,是本院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的一次重大突破。于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麦2010007),并已申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1新麦26号品种介绍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稳系数(HSC)法和Eberhart-Russell法对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绵麦1403两年的高稳系数HSC分别为83.43%和85.36%,均高于对照品种川麦107;绵麦1403的回归系数(b)分别为1.06和0.98,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川麦107。表明绵麦1403不仅产量水平高,而且稳产性能好,并具有广泛适应性,是一个优良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厚德麦981是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16为母本、才智97(5)-3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为进一步了解厚德麦981的生产特性,利用2017-2020年国家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厚德麦981的产量、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厚德麦981增产效果显著,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均较小,适应性高,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黄淮南片的河南大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高中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3.
豫麦21优良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牛子敬,张先德,程华东(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466001)(项城市种子公司466200)豫麦21是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用(百农61×豫麦2号)F1作母本与(鲁麦1号×偃师4号)F1作父本,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1992、1...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特异分子标记对郑麦583和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河南省品种比较试验、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及国家黄淮麦区品种比较试验的共630份小麦材料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检测到549份材料含有RhtB1-b基因;592份材料含有RhtD1-b基因;513份材料含有Rht8基因;422份材料同时含有3个矮秆基因,169份材料仅含有2个矮秆基因,说明3个主要的矮秆基因在河南小麦育种过程中被聚合使用。此外,分析发现,矮秆基因Rht8与株高和每公顷穗数,以及千粒重具有显著相关性。郑麦583等小麦品种聚合了这3个矮秆基因,具有优良的丰产性,通过选择和利用矮秆基因对于培育具有丰产性优点的小麦品种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淮麦 33 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烟农 19/ 郑麦 991 杂交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大、综合抗性强、结实性较好、适应性较广、面粉品质优。面对当前兼具优质高产品种赓续乏力的尴尬局面,持续保持淮麦 33 推广应用势头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持续稳定保持淮麦 33 的品种纯度和优良种性,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对淮麦 33 优质强筋类小麦品种提纯保优推广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梳理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6.
垦啤麦1号新品种垦啤麦1号属多棱春性啤酒大麦。是黑龙江省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用Azure×Hazen有性杂交育成。其籽粒饱满,皮薄,酿造品质优良,经2年微型制麦分析,表现很好,其中1990年红日公司日方分析,麦芽无水浸出物80.4%;1993年中国农...  相似文献   

17.
藁优系列强筋麦品种是由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在历年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小麦品质鉴评中其品质均居强筋麦组前列。藁优系列强筋麦不仅品质好,而且抗病性、抗倒性、丰产性等综合性状优良。在适宜的生态区域、良好的土壤条件下,使用优质的种子,通过精细整地、精准播期播量、科学运筹肥水及一喷综防等科学栽培措施的实施,获得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高稳系数法(HSC),结合变异系数和稳定性参数,对2001—2002年度山东省高肥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l3个品种(系),进行了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烟475、烟农23是两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种,潍62036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稳系数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评价作物高产稳产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GS豫麦2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子敬  赵虹 《种子》1998,(2):24-26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试和河南省区试、生产示范资料,对GS豫麦2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呆在明:GS豫麦2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等优良特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次之,有效穗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兼顾667m2成穗(40万上下)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强筋小麦新麦18号系谱和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新麦18号的品质性状、农艺性状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新麦18号品质性状属双亲互补且超亲遗传,年际间品质性状稳定。在产量与品质两个负相关性状选育上有重大突破。新麦18号遗传基础丰富.农艺性状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5+10优质亚基和含有偏凸山羊草的抗病基因来源于母本(C5/3577)F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