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力学、运动学、材料学、工艺学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秦陵铜车马典型构件──车轮和轴的性能结构。结果表明,秦代在机械工程方面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秦陵铜车马部分青铜、金、银构件中的小孔的尺寸、结构形态,以模拟试验方法,从加工形态特征和科技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秦代使用金属钻头,进行钻削加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秦陵铜车马中镶嵌工艺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陵铜车马制造工艺过程中,包含了许多加工工艺方法,镶嵌工艺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例举了秦陵一、二号铜车马中应用镶嵌工艺进行装饰,装配和修补的实例和基本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代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秦陵出土的铜车、铜马、铜俑等大量文物的测量与考证,论述了秦代制造工艺的标准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及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的兵器和秦陵铜车马为主,从零件几何参数的标准化、加工工艺的标准化以及产品规格的系列化等方面,综合研究和考证了秦代机械工程标准化的主要特征及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铜车马的系驾关系和受力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重心位置,牵引力角度和车辕的设计对铜车马牵引性能的影响,从而说明了铜车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考查和测绘了秦陵铜车马及在兵马俑坑出土的构件,在史料分析及实物考证的基础上,研究了秦代工程技术语言产生的条件,探讨了以文字式、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图形、实物或模型式以及多面图形等五种秦代工程技术语言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秦陵一号铜车的立伞结构,并从力学、机构学、联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考证,从而探讨了秦代在机械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陵出土的一、二号铜车马,综合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晚期至秦代青铜器的制造技术与生产组织水平.以二号安车为例,对其铸造工艺进行分析发现,在二号安车3400多个零部件中,绝大部分为铸造件,反映了秦代机械制造行业中,仍以铸造部门为主。其工艺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铜锡合金配比比《考工记》中的“六齐”更合理,更完善;②型范和范芯的应用更灵活.③广泛应用分铸法,以嵌铸、铸焊和包铸等方法组装成整车。  相似文献   

10.
以秦陵铜车马及秦俑坑出土的实战兵器为典型,结合先秦时期重要的科技著作《考工记》,分析探讨了秦代机械设计中的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兵器──铜镞,从尺寸、形状、表面粗糙度等几何参数精度及表面加工质量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研究考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秦陵三棱钢镞的结构功能、制造工艺、几何精度及相应的机械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提出秦代具有磨削工艺及其尺寸符合正态分布等观点。  相似文献   

12.
秦汉墓葬中,经常发现有陶仓、陶困等储粮模型明器的随葬。据目前所知最早的陶困出现于春秋晚期的秦国墓地中,并于西汉中后期开始在中原乃至全国范围内盛行开来;而陶仓最早出现于西汉早期的关中汉墓中,在东汉时开始骤然增多,并盛行全国。陶团最先出现在春秋晚期的秦墓,与秦国的农业发展和秦人的价值观及丧葬习俗分不开,而陶困和陶仓的流行时间的不同与它们不同的文化内涵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秦代官府文书和汉代告地策的行文格式的对比,认为所谓告地策的行文程式,实际上是秦代官府文书的一种照搬。如果按照这种官府文书的行文程式来检讨那些被认为是告地策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真正的告地策都是出土于湖北江陵一带,而且一共也就5块而已。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铭文是特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而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出现了与铭文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物勒工名。到秦代,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贯彻,初步形成了秦代的物勒工名制度。这对促进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已呈现体系化的特征,它包含农业灾害预防思想、农业减灾思想和农业救荒思想三大部分。中国古代的减灾和救荒两大思想体系由此成为有机整体,研究这一时期的农业减灾救荒思想对于后世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秦俑坑大量出土兵器的研究,了解秦代机械工艺技术水平,从而为我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依据。通过对秦代弩机和镞的结构、合金成份、铸造方法、机械加工技术的分析和模拟制造,验证考证分析的可靠性,进一步说明秦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秦王朝之建立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由此跨入整体发展时期。秦统一,推动了中国农学的哲理化趋势;加强了中国农业的政策制度建设;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远播。秦农业是秦、汉帝国之兴盛与建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招抚流亡、鼓励垦荒、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与民休息等政策,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过近70年的努力,呈现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