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福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59-11760
利用本溪县1958-2012年的年和各季的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云量、水气压、平均风速和蒸发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5年来本溪县相对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55年本溪县年、季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冬季减小趋势最显著,秋季较强,春夏季最弱。年、季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云量、水气压、平均风速和蒸发有关,但各要素因季节而异。  相似文献   

2.
刘明芝  张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62-5463,5494
利用2008~2012年本溪县域加密自动站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本溪县近5年各区域不同时段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差异。结果表明,本溪县各地气候变化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其中中部为全县气温最高地区、北部最低、南部和东部略低;而南部为全县降水最多区域,东部略少,中部和北部偏少。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本溪山区作物生长季地表及耕作层温度变化特征,利用本溪市草河口气象站1953-2014年作物生长季地表温度、耕层温度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本溪山区作物生长季地温、耕层温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山区近62a来地表、耕作层温度呈随机性升温趋势变化,异常高温年21世纪初出现次数较多,异常低温年多出现在1996年以前;地表和浅层温度没有突变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2年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草河口镇等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分析本溪地区日照时数年、季、月变化趋势及异常等特征。结果表明:近52年本溪市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他各站均呈下降趋势;季平均日照时数及变化趋势由于季节不同存在差异,本溪市在冬季增加明显,本溪县、桓仁县在春季下降明显,草河口镇在夏季下降明显;月平均日照时数变化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异常年份较少,且异常偏多年份多于异常偏少年份。  相似文献   

5.
刘明芝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21-17023
利用1958—2009年本溪县5~20cm地温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浅层地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溪县浅层地温呈波动性升高趋势变化,春季、秋季浅层地温升温明显,夏季变化不大;利用Mann—Kendall检测方法对浅层地温进行突变检测,秋收期和生长季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王福淳  刘明芝  张海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749+4751-4749
利用1958~2013年本溪县大雾日数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本溪县近56年不同时段大雾天气出现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溪县全年大雾天数呈正态分布,以9月为最多;而年代变化则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多,90年代次之,60年代最少;秋季大雾日数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本溪地区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3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7年4—9月气温、降水、日照、无霜期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7年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及≥5℃、≥10℃、≥15℃积温均呈增温趋势;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本溪市、本溪县呈上升趋势,桓仁县呈下降趋势;无霜期终日提前,初日后延,日数增多。  相似文献   

8.
宋长远 《农技服务》2009,26(10):110-111
利用本溪地区2006~2007年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及降水资料,从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气温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为西部地区呈自西向东递减,东部地区呈自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春、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大体与年平均气温分布一致,夏、秋季平均气温略有差异,年平均最高气温分布不太明显。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趋势,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多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本溪地区近52年来温度变化特征和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闯  祝奎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018-1020
根据本溪地区1958~2009年气温序列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法,对近52年来本溪地区年和季平均气温变化特征和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2年来本溪地区气温以增温为主,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以1988年为界,可将本溪地区分为2个阶段:1958~1988年为相对冷期,1989~2009年为相对暖期;本溪地区年和季平均气温均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本溪地区3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7年4月至9月气温、降水、日照、无霜期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作物生长季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7 a本溪市、本溪县、桓仁县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及≥5℃、≥10℃、≥15℃积温均呈增温趋势;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本溪市、本溪县上升趋势,桓仁县下降趋势;无霜期终日提前,初日后延,日数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近50年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10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县单站较小尺度的气温、降水年代际气候特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61~2010年本溪满族自治县气温年均值为7.0℃,历年年平均气温随着年份的变化趋势升高明显,气候倾向率达0.517℃/10a,近50年趋势升高2.6℃;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升高2.0℃,而近20年平均气温升高不明显;春、夏、秋、冬季气温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其中以冬季最为明显。年降水量、四季降水量变率较大,稳定性较差;历年平均降水量为781 mm,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6.941 mm/10a;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且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变率大于夏季和秋季。[结论]该研究为大尺度气候分析提供气候背景,也为当地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地方性气候变化特征、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震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500-17501,17565
[目的]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方法]利用本溪地区4个常规气象站1953~2010年的月平均温度、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线性拟合方程、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测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53~2010年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8℃/10a,四季均为增温趋势,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8.16 mm/10a,除春季呈略增加趋势外,其他各季均为减少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测表明,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突变年出现在1986年,除夏季无突变现象发生外,春季突变年出现在1974年,秋季1987年为突变年,冬季突变年则出现在1981年;而年、季降水均没有突变现象出现。小波分析发现,近58年来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存在12~14、5~6和2年周期变化,年降水量存在8~12、5~6和2年周期波动。[结论]该研究为山区气候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57年来本溪地区干湿程度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1953~2009年本溪地区的年、季、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温度、降水和干湿指标的年代际变化。[结果]本溪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9℃/10 a;而降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29.01 mm/10a。干湿指数呈波动性减少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33.61 mm/10a,这与20世纪80年代后温度升高、降水减少是密切相关的。[结论]本溪地区呈暖干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祝奎  刘闯  廖晶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19-17222
以本溪市区台站数据为基础,同时选取气温和降水2个主要的气象要素指标,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累计距平法,对本溪市区1955~2011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7年来本溪市区气温以增温为主,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显著;以1988年为界,可将本溪地区分为1955~1988年相对冷期和1989~2011年相对暖期2个阶段;本溪地区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弱减少趋势,而秋季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总体来说,近57年来降水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本溪市近60年气候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赵雷  孙雪  吉奇  黄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406-6408,6422
利用本溪和丹东市1951~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分析方法,对近60年本溪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和气候突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本溪市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0.17℃/10a;各季气温均呈变暖趋势,温度增幅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年降水量和各季(除春季外)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变化。综合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本溪气候呈暖干化变化趋势;本溪市气温与降水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58-14561
利用辽宁省本溪地区1953~2008年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本溪地区降水量、气温和蒸发量变化特征,确定利用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的Z指数表征旱涝强度,该指数可以较好地表征本溪地区旱涝强度状况。分析表明,本溪地区旱涝强度指数不但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年振荡的信号也很强。Mann-Kendall方法检验结果表明,本溪地区温度发生了由冷向暖的转变,1988年气温发生突变。随着年代变化,旱涝指数发生了转变,涝的频率在减少,旱的频率在增加。运用马尔可夫链对旱涝强度指数进行预测,对指导长期预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吉奇  吴英杰  黄作顺  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590-8594
[目的]分析本溪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方法]对本溪地区1953-2005年平均温度、降水和日照等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本溪气候呈变暖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升温明显,冬季对气候变暖季贡献最大;降水为减少趋势,从1975年开始降水减少明显;日照也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降水虽然呈减少趋势,但暴雨次数增加,说明降水强度发生了变化,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增大。初霜延后,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积温增加明显。[结论]本溪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必将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