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1961—2011年沈阳市0.8、1.6、3.2 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计距平、信噪比等气候学诊断方法,分析沈阳市各深层地温年、季、月变化趋势及异常、突变等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年平均地温均呈增温趋势;且随着深度的加深,其月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并具有滞后性;年、季平均地温异常年份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异常偏高年份明显多于异常偏低年份;且均发生了气候突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7年抚顺市国家基本气象站0.8 m、1.6 m和3.2 m逐月地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法和突变检验,分析抚顺市各深层地温年、季、月变化趋势和异常特征。结果表明,近37年抚顺市0.8 m、1.6 m和3.2 m年平均深层地温呈增温趋势,其中3.2 m增温幅度最大。从层、季平均深层地温的气候倾向率来看,除夏季0.8 m和1.6 m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各层各季均呈现增温趋势。随着深度的增加,深层地温月变化具有滞后的特性。近37年共16次出现异常,其中9次异常偏低,7次异常偏高,各层各季的深层地温异常偏高年份均出现在1998年以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1981—2018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泽当镇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山南市深层地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8年山南市0.8~3.2 m地温的年代际变化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2011—2018年的各深层地温最高,而20世纪80年代各深层地温最低;0.8~3.2 m深层地温的年平均值均呈一定的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664、0.067 4、0.057 9℃/a。由此可见1.6 m深层地温的增加趋势最为明显,其次为0.8 m,而3.2 m深层地温的增加趋势最为缓慢;0.8~3.2 m深层地温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深层地温的最低值大多出现在春季与冬季,而深层地温的最高值大多出现在夏季与秋季;地温主要影响冬小麦籽粒、茎秆比及理论产量,而且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其中春季地温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为冬季。相比而言,夏季与秋季地温对冬小麦产量并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1959~2008年辽宁省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  李志江  李岚  明惠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869-12870
利用1959~2008年辽宁省0、5、15、20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积距平气候统计方法,分析辽宁省各浅层地温年、月变化趋势及气候异常等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年平均地温以0.171~0.823℃/10a的升温率显著上升。年代变化趋势存在共同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前期至中期变化平稳,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初期处于50年以来的低温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尤其80年代以后,各浅层地温增温显著,其中21世纪初期处于50年以来的高温期。辽宁省近50年浅层5、10、15、20cm月平均地温4~10月异常年份较多,且异常偏暖年份明显多于异常偏冷年份。就年平均温度而言:异常年份较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0年临河地区5、10、15、20cm各浅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和累计距平气候统计方法,分析各浅层地温年、月变化趋势及气候异常等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年平均地温以0.669~1.922℃/10a的升温率显著上升。年代变化趋势存在共同的特征:20世纪60年代初期处于50年以来的低温期,8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各浅层平均地温在波动中上升,其中20世纪末期处于50年以来的高温期。临河地区近50年各浅层月平均地温4~10月异常年份较多,就月份而言,异常偏冷均出现在4、5和6月;7月无异常;异常偏暖均出现在8、9和10月,就年平均地温而言,无异常年份。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20,(4):212-216
为了全面分析天水55年来各深层地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天水国家气象观测站1964—2018年0.8、1.6、3.2 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对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64—2018年天水各深层地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升温幅度为0.398~0.426℃/10 a。0.8、1.6 m深层地温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3.2 m深层地温最大值出现在秋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季。春、秋两季1.6 m土层平均地温的变化最活跃;夏、冬两季各层地温的变化特点正好相反,夏季深层平均地温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冬季则相反。气温和浅层地温与深层平均地温的年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变化尺度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检测天水各深层地温序列的突变现象发现,各深层平均地温在2001年前后均发生了突变,表明从2001年开始天水的深层平均地温进入了增高时期,以突变点2001年为界,增暖后时段的平均值比增暖前高0.37~0.52℃/10 a。  相似文献   

7.
张焕平  张占峰  汪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153-2156,2178
利用1981~2010年青海8个观测站0.8、1.6、3.2 m地层的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方法,对近30年青海年、季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青海0.8、1.6、3.2 m地层年平均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升幅最大值为0.62~0.69℃/10a;各层均以玛多升幅最大;近30年大部分站四季平均深层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季升幅最大,冬季最小;年、季深层地温突变时间绝大部分站点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层年平均升温幅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年平均气温与各深层地温均为正相关;降水与深层地温的相关性不明显;冻土深度与各深层地温均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调整农作物种植并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佳木斯、桦南、富锦、扶远4站1961~2010年温度资料,分析了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升幅为0.249~0.412℃/10 a,各地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表现为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气候突变,佳木斯、桦南、富锦年平均气温在1981年发生气候突变,扶远在1984年出现气候突变;佳木斯、富锦、桦南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后期异常偏低,桦南、扶远、佳木斯在2007~2008年异常偏暖,富锦在90年代初异常偏暖,各季平均气温异常在各地出现的年份不尽相同。[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三江平原佳木斯地区的气温预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区1961-2010年以来资料完整的32个气象站点的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疆环塔里木盆5个区域冬季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增暖趋势,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集中出现在80年代末以后,冬季最暖年的出现具有统一性、大范围的特性暖温年多发生在80年代后,且90年代是50年中最暖的时期,冷年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平均气温异常的年份为:1966年、1977为气温异常偏冷年,无异常偏暖年。  相似文献   

10.
山东冬季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和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山东省80个代表站1961~2005年12、1、2月平均气温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冬季气温的分布类型和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气温变化存在3种基本空间分布类型,其中总体一致性暖(冷)型是主要分布类型,概率高于80%,其中严重/异常偏暖年份都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严重/异常偏冷年份则发生在80年代中期之前。另外两种类型东暖(冷)西暖(冷)型、南暖(冷)北暖(冷)型也偶有出现,但未达到异常标准。冬季及各月标准化气温第1主成分年际变化线性增温趋势显著,在不同年代存在2~6a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近57年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方法]选取邢台市1954~2010年的降水量、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地温等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等方法,对近57年来邢台市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其具体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近57年来邢台市年降水量呈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以20.952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增温速度最快,平均气温次之,最高气温增温速率最慢;年相对湿度以1.460%/10 a的速率减少;0 cm地温呈上升趋势,但5~20 cm浅层地温均呈现出下降趋势,0.8、1.6 m深层地温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3.2 m地温则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年总云量以1.673成/10 a的速率增加,年日照时数以100.600 h/10 a的速率减少;年平均气压和年最低气压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年最低气压下降趋势很明显,而年最高气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结论]该研究为邢台市农业生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军  程晓辉  黄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55-2256
[目的]分析1954~2010年邢台市气候特征。[方法]根据邢台市1954~2010年的气候资料,利用折线图、趋势图、气候变率及统计图表,对邢台市57年来气候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果]1954~2010年邢台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最慢,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速率最快。年平均降雨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均呈现出逐步降低趋势;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1954~2010年邢台市0、5、10、15和20 c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6、15.7、15.8、15.8和15.8℃。1981~2010年邢台市40和80 cm、1.6和3.2 m的年平均地温分别为15.2、15.2、15.4和15.4℃。可见,深层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该研究为指导邢台市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姚付龙  李海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0-5553,5592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增暖趋势,近50年的年均温以0.3℃/10a的速率显著升高,但各季节温度上升率不同,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西天山北坡地区50年来的年降水量总体呈相对增多趋势,从年降水量来看,平均以16.9 mm/10a的速率明显增加;从季节降水量来看,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在近50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3.2~11.2 mm/10a,夏季增幅最大,秋季经历了80年代的降水小高峰后,近20年降水量略有下降。[结论]西天山北坡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普布次仁  赵林  除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85-387,432
[目的]分析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定日站和聂拉木站地面观测资料,对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温、地温、蒸发量、降水量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定日和聂拉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定日尤为明显。1986~2010年平均地温也呈上升趋势,聂拉木更为突出,近25年以0.9℃/10 a的速率上升。冷暖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但冷季平均温度上升的速率高于暖季。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呈现地域差异性,定日站降水量和蒸发量从80年代初开始均呈增加趋势,而聂拉木站从80年代末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均略有减少。两站的年积雪总量均呈减少趋势,而聂拉木积雪总量变化幅度较大,60~80年代末积雪总量增大,但90年代开始减少。[结论]该研究为珠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55~2009年广西防城港市温度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方法]以广西防城港市1955~2009年温度实际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和累积距平法,对近55年该市温度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5年来防城港市年平均气温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全国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秋、冬季的平均气温均具有明显的增温趋势,仅春季增温趋势不明显;防城港市夏季、冬季和全年平均气温均先后在20世纪80年发生了突变,秋季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突变,春季则没有发生突变;冬季从80年代中期开始由偏低阶段过渡到偏高阶段,年平均、春季、夏季、秋季均为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由偏低阶段过渡到偏高阶段。[结论]该研究为趋利避害指导农业生产和充分合理利用该地区的气候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四川省156个台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四川50年来平均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区域和季节差异。[结果]50年来,全省及各气候区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升高趋势。21世纪前10年的平均气温升幅明显,全省48.7%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0.5℃,32.3%的台站升温幅度为0.5~1.0℃。冬季升温幅度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50年来,全省累年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区域差异为-1.2~20.9℃,温差达22.1℃。全省1961~1997年平均气温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之后呈比较明显的波动式升温趋势。全省60~90年代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相对平稳,为8.56~8.86℃。全省及各气候区年代际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均出现在21世纪前10年,但最低值出现的年代有所不同。[结论]该研究为分析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雪松  王东  周贵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282-21283,21362
[目的]研究近50年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方法]根据1961~2010年宿州年积雪日数及相关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及完全相关系数法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宿州积雪日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50年来宿州积雪期呈现出缩短趋势。除≥20 cm厚度的积雪日数外,各级厚度积雪的年积雪日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积雪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84 d/10a;年积雪日数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前期呈现由少到多的态势,7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步入少积雪的时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逐渐增加,90年代中期~2003年又进入少雪期,2004年至今呈现出多雪、少雪交替的振荡。影响宿州年积雪日数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平均气温,其次为平均地表温度。[结论]该研究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宿州的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商丘市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选用商丘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分析商丘市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年平均气温日较差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M-K等方法确定气温突变年。[结果]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122、0.255和0.488℃/10a的速率上升;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趋势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和年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以-0.217和-0.292℃/10a的速率下降。从空间分布上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为东部增幅大,西部增幅小;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东部减幅大,西部减幅小;年极端最高气温西部减幅大,东部减幅小;年平均最高气温有增有减。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均在1997年前后发生突变;年平均最高气温没有明显的突变点;年极端最高气温在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在1989和1999年前后发生突变。[结论]该研究对商丘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区域气候规划、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建梅  孙金森  陈林祥  马英洁  徐桂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1-11342,11379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山东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用诸城市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诸城市近50年平均气温以0.383℃/10a的速度上升,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近50年平均降水量以18.7 mm/10a的速度下降,春季、冬季略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呈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最为明显,以20.9 mm/10a递减。近50年气温异常低温仅出现1年,异常高温出现了7年,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未出现降水异常偏少年份,降水异常偏多年份为6年,年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