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引进稻种资源农艺与品质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东  江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83-15185
[目的]挖掘稻种资源的特异性和功能性基因,拓宽我国水稻品种的遗传基础。[方法]引进日本优质水稻品种125份,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种植,根据《中国优特稻种资源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其农艺与品质特异性。[结果]筛选出矮秆型资源、多穗型、高糙米率、低垩白率、有色米、香米资源、新性状功能型资源等13个类型,共计386份特异农艺性状和特质品质性状稻种资源,并综合各项指标筛选出J210、W110、W115、加高成等11个农艺和品质性状较优的品种。[结论]筛选出的优质品种资源可供育种亲本选用,也可作大面积优质稻谷区域推广试验。  相似文献   

2.
贵州优异稻种资源的多点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42份贵州各类优异稻种资源的光温特性和主要农艺性状在各评价点的变化状况以及相互联系进行了研究,并认为稻种资源的异地多点评价,是充分发挥种质资源利用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非洲引进的70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了28个农艺性状和稻瘟病抗性的鉴定评价。结果表明,28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e′)平均值为1.12;引进的非洲稻种表型具有丰富的变异,但是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不高。通过考察鉴定,初步明确其主要特性是红米多、品质优、高结实率和抗病性好。从这70份非洲稻种资源中筛选出16份优异资源,可供深入研究与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贵州地方稻种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多目标决策在水稻资源和育种上的应用,为贵州水稻遗传研究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和水稻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方法,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50份贵州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大糯表现最优,其次是野芒禾、白糯谷和野马糯稻。2)通过聚类分析将50份贵州地方稻种资源分为5类,第Ⅰ类早熟大粒型,第Ⅱ类表现一般,第Ⅲ类高秆、多穗、低结实率、小粒型,第Ⅳ类为高秆、高结实率、大穗型,第Ⅴ类为早熟、矮秆、多穗、高结实率型。其中,前3类表现为低产类型,后2类表现为高产类型。应用多目标决策综合评价最优的稻种资源正好在第Ⅳ类和第Ⅴ类中,表明,多目标决策在对稻种资源的综合评价中是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引进日本优质水稻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日本优质水稻品种125份,在四川雅安生态条件下进行种植观察,初步评价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从中筛选出株型、产量构成因素、生育期等综合农艺性状较为理想的W132、W155等24份优良品种资源,为更好地利用这些稻种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材料的引进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进意大利小麦种质资源 2 8份 ,并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分析、综合评价 ,筛选出 3份优质强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收集鉴定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2019年,通过“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实施,对广西61个县(区、市)188个乡(镇)265个村(屯)的地方稻种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对收集资源的分布特点和种质类型进行分析,对各表型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结果】从广西各地收集地方稻种资源476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在广西四大稻作区均有分布,稻种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融水、上思、凤山、资源、隆林和东兰等6个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边远地区。从垂直分布上分析,稻种资源主要分布在0~400 m的低海拔地区,收集资源232份,占收集总数的48.74%。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包含籼稻、粳稻、早稻、中晚稻、粘稻、糯稻、水稻、陆稻、深水稻及有色稻等类型,且多数的农艺性状具有较丰富的变异类型。收集及鉴定评价出香糯、米粉特用、大穗、大粒等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结论】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多样性丰富,且普遍具有株高较高、穗粒数多、结实率高的特点。收集、鉴定评价出珍稀特异地方稻种资源9份,可用于产业开发及育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对新组配玉米组合进行多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和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可知,单穗粒重与产量关联度最大,轴粗与产量关联度最小。结合各组合性状构建最优品种,利用12个农艺性状权重计算各组合与最优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筛选出10个综合性状好的、接近最优品种的新配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保山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充分挖掘保山稻种资源有利性状提供依据.[方法]从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保存的1800多份稻种资源中随机选取96份稻种资源,用农业行业标准(NY/T1433-2014)公布的水稻品种DNA分子鉴定的48对SSR引物进行基因型评价,并对其中的52份在1987年做了相关表型记录的稻种资源进...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辽河平原推广利用的优质糯高粱种质资源,对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和DTOPSIS法3种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6.69%~47.84%,各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76份糯高粱种质资源的16个主要农艺性状综合成为了9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主成分),这9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7.169%。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求出的综合评价得分、根据灰色关联度法求出的加权关联度、根据DTOPSIS法求出的相对贴近度分别筛选出排名前30的种质资源,并结合这3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价,从176份参试种质资源中选出了10份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分别为QNR、9705、2011-30、忻粱52、102A、护脖矬P4、Jan-88、9701、0657、4126,为西辽河平原地区糯高粱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空间诱变突变品系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选用新稻11号干种子搭载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经多年南繁北育,对筛选出的10个高代突变品系农艺经济性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突变品系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XD11-6产量最高,比新稻11号(CK)增产8.52%.与对照相比,供试突变品系植株偏高.穗长变短,千粒质量偏高,精米率提高,生育期提前.简单和偏相关分析中分别有5对和2对性状相关性极显著.植株高度与穗长和千粒质量关系密切,而千粒质量更多受生育期的影响,表明空间诱变可望在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精米率及生育期等方面对水稻进行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来自不同春夏谷区的60份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夏播,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的平均表现不同,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进行。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谷子单株产量相关的各农艺性状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直径、主穗长、主穗直径、单株穗重、生物学产量、出苗—抽穗期天数、生育期等与产量性状呈正相关。其中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78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的水稻植株稳定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的依据。[方法]在田间调查了转Pi-d2基因水稻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转基因水稻稻米理化特性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外源基因Pi-d2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整齐一致,与对照相比,一半左右植株株高变高或矮。分蘖数、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少部分表现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稻米的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水稻改变了原亲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并未改变。[结论]转Pi-d2基因入水稻中对植株株高影响明显,但对稻米的理化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鲜食型糯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素菊  王晓明  林绿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16-1617,1692
对鲜食型糯玉米42个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和决策分析.结果表明:穗长、行粒数、穗粗、秃顶长和株高与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秃顶长和行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粗、行粒数、株高、穗长和穗位高对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有直接的作用;穗长、行粒数、穗粗和株高是提高杂交组合(F1)单穗鲜重和单穗净重的主要决定性状,穗位高则是主要限制性状.  相似文献   

15.
以株两优120为供试水稻品种,在湘南丘陵地区进行早稻"3415"施肥试验,以各处理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该地区早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对湘南丘陵早稻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有效穗总粒数穗长千粒重实粒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到优异的种质资源用于水稻育种研究,对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5份爪哇稻分8期播种,考察了株高、穗长、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和播始历期共8个农艺性状。以超级稻Y两优1号为模型构建的理想品种的农艺性状值为参考序列,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求得理想品种与各爪哇稻的关联度系数,根据关联度系数大小对爪哇稻品种排序。结果表明,爪哇稻各农艺性状既受自身遗传背景的影响,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每个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爪哇稻各农艺性状间的密切程度不同,要想提高爪哇稻的结实率,应注重筛选每穗实粒数和单株穗数较高的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筛选出LABELLE-2、IR71217-24-1-2、IAPAR9、MUAT MENIA 16238、C711098、IRAT 109、MD762、MD756、KIYALEH和PANTIA等综合性状较好的爪哇稻品种。  相似文献   

17.
转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的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的水稻植株稳定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米质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学和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田间调查了转Pi-d2基因水稻植株的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转基因水稻稻米理化特性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外源基因Pi-d2的导入可引起受体植株后代农艺性状可遗传的变异。大部分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整齐一致,与对照相比,一半左右植株株高表现显著差异;分蘖数、穗长、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少部分表现增加或减少的趋势。稻米的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转抗病基因水稻改变了原亲本的总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胶稠度和糊化温度并未改变。[结论]将Pi-d2基因转入水稻中对植株株高影响明显,但对稻米的理化特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对四川2001 ~2010年审定的131个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的农艺与米质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相关分析认为.结果表明,表现比较活跃和对典型相关变量贡献相对较大的农艺性状主要有千粒熏、穗着粒数和穗长,而米质性状中则主要是粒型(粒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这说明产量构成因素(千粒重、穗着粒数、穗长)以及粒型(粒长、长宽比)和垩白米率是构成四川杂交水稻农艺和品质性状之间的主要关联性因子.  相似文献   

19.
从优质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为受体亲本的转抗真菌基因后代中,选择抗病的转基因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对其杂交一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则多呈负相关,不同的环境对单株谷重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关系均产生影响;(2)稻米的垩白粒率与整精米率呈显著负相关,垩白面积与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关系最密切的是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穗数和垩白度、整精米长及长宽比。在转抗真菌基因杂交稻组合选育中,除了适当控制单株穗数降低垩白度外,米质与产量是可以同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大蒜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并对大蒜种质资源进行初步鉴定及综合评价,以期全面了解大蒜种质资源特性,对今后开展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创新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株高、假茎直径、叶长、叶宽和单头鳞茎重等12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计算其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84份大蒜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14.072%~67.993%,其中,假茎直径、叶长、叶片数和鳞茎盘厚的变异系数均大于4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不同农艺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鳞茎高、鳞茎横茎、鳞茎盘直径、鳞芽背宽和鳞芽高是影响蒜头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蒜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6.226%,主要因子为鳞茎横径、株高、单头鳞茎重、鳞芽高、鳞茎高、鳞茎盘厚和叶片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20.00处可聚为七大类群,其中第Ⅳ和Ⅴ类群种质的综合表现较好,且大部分为贵州本地资源。通过计算184份大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得分,筛选出综合得分较高的21份种质,其中有20份种质来自贵州。【结论】184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差异较大,其中贵州大蒜种质资源综合表现优异,是筛选优良大蒜种质资源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