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总结前人对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从整体上诠释学界的研究情况,进而分析了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研究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史料的综合利用方面.最后,提出笔者的个人观点,旨在为学界未来关于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声律发蒙》是兰茂《韵略易通》之外又一音韵学著述,常被误为仅是练习对对联的童蒙之作,研究者少,甚而作者、书名、内容被张冠李戴。对今所见《声律发蒙》的七个版本作考辨,认为只有清咸丰十年、光绪十九年务本堂刻本及民国务本堂铅印本之初集,以及《云南丛书》本、安顺至宝堂本之二集,才是兰茂的著述。《声律发蒙》也反映了《中原音韵》之后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其在汉语语音史上的地位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3.
《海虞农家占验》,书衣题签如此,清末铅印线装本一册,一九八九年十月杪,得之于苏州古籍书店。承该店臧先生雅情,特允入其柜架之后,堆藏之所,积尘之中,搜拣而获。初繙之下,颇疑其似未经王毓瑚氏所曾著录者,及视其标价,又甚廉,祗索泉贰圆,羞涩阮囊,尚差可支付,遂购之。既归,检王著《中国农学书录》,乃果然未见入目。(王氏著例,物产志固勿收,然农家占验则在必登之属,且年代下限,其末迄于民国时期矣。)复查《贩书偶记》正续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中国丛书综录》诸书目,亦均无记载。  相似文献   

4.
从茶史文献可知,我国清代叶隽撰写了茶书《煎茶诀》,但该书在我国失传,朱自振教授等近在日本发现由日人编辑、删改后出版的“明治本”和“宽政重刻宝历本”两个版本,分别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和大阪中央图书馆。本文介绍《煎茶诀》的这两个版本,旨在为国内茶叶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一、“明治本”《煎茶诀》现藏于日本国会图书馆。附(一):王治本序,明治十二年小田诚一郎训点本全文:藏茶初得茶,要极干脆。若不干脆,须一焙之,然后用壶佳者贮之。小有疏漏,致损气味,当慎保护。其焙法:用扌卷张纸散布茶叶,远火焙之,令渐干。其壶如尝为…  相似文献   

5.
嘉道之后的《诗》学承乾嘉之余绪,固有重考据之风,然亦有其相当复杂的一面,首先是考据中有今文一派的兴起,其次是重视考据研《诗》的学者,无论是古文、今文学派,两种文本都很重视;三是所谓宋学,即重视义理、诗旨、文气的研究方法,并未因考据学的兴起而终止。王先谦的《三家诗义集疏》及其经学思想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嘉道以后《诗》学的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背景、内容的完整性、辨证论治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整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可参考桂林古本和白云阁藏本版《伤寒杂病论》编写,或按总论、外感篇、杂病篇三部分编写,或按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特色病种篇三部分编写等整合的建议,整合后有望改善现中医院校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开教学的不足, 将张仲景的医学思想更全面、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  相似文献   

7.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2):205-213
一.茶书定义与分类茶书定义典籍本指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茶文化典籍是指古代记载有关茶文化内容的图书,简称为茶书。茶书是指专门论述茶叶种植、加工、冲泡、品尝的古代茶学著作,也包括许多专门论述历代茶政、茶法和茶叶贸易的著作。但后者大多属于社会经济史和法制史范畴,如宋代的《本朝茶法》、《茶法易览》和明代的《茶马疏》、《茶马志》、《历朝茶马奏议》等,与茶艺专业没有直接关系,故就专门学习茶艺的作者来说,可暂不涉猎此类茶书。古代还有一些农学著作,如唐代《四时纂要》、元代《王祯农书》、明清的《农政全书》…  相似文献   

8.
钮琇学识素养较高,曾跻身于仕途,先后任项城、白水、高明县令。为政期间,除恶、减赋、重建置、兴教育,政绩卓著,还留有大量著作。钮氏早年就依据见闻写成《亳州牡丹述》一书,后被辑入代表作《觚剩》中,被《清史稿·艺文志》等著录,版本亦多,有临野堂本、《说铃》本及《昭代丛书》本等。全书1808字,叙述了撰述原由,按姓氏、颜色、人物等为143个牡丹品种分类,描述了异种之精品的色状及取名原由。《亳州牡丹述》在中国古代花卉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亳州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研究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笔者业余一直致力于茶史资料的搜辑整理和茶文比史研究。《茶书全集校证》是起步最早.做得最苦、然而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如陆羽《茶经》,今存最早版本为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始刊的百川学海本,上距陆羽撰成此书已近500年之久了。中唐至两未,《茶经》有过许多写本、刻本,如陈师道(1053~1102年)序就指出过,他曾据所藏的三个本子汇校成一个善本。不幸的是,这一两宋之际的善本与所有宋代刻本(仅刻人丛书的宋末百川学海本幸存)一样,均已荡然无存。版本上的先天不足,导致了《茶经》现虽存有上百种刊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方志丛书》、《中国地方志集成》收录的数百种民国方志中,《酆都县志》、《永顺县志》、《新兴县志》和《东湖县志》是4种编排了尾花的极少案例。从其中的尾花图案来看,既有对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继承,也有对西方绘画技巧的借鉴,体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点。从尾花的版式编排来看,则缺乏规范,既非有空必排,也非图文分排,说明民国方志中的尾花运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突出实践教学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整体价值。文章分 为三个结构,首先对《市场营销学》应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的优势进行研究,而后则对《市场营 销学》当前的教学现状展开分析,最终则分析了合理有效的项目教学法应用方式,希望文中内容 能够为《市场营销学》教学人员提供一些教育改良方面的可用思路。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口岸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曾一度废除禁海令,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开放港口对外贸易,茶叶口岸便不止一地。除广州外,“雍正六年厦门正日始设贩夷洋船,准载土产茶叶、碗、伞等货,由海关汛口挂验出口,贩往各番地兑换”。(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卷一)这种情况,曾刺激了中国茶叶业的兴旺,史书有载:“茶之出洋也,亦始于康熙初年,厥后轮舶踵至,华茶日兴,由福建浙江,以及安徽江西湖广等省,产茶之区,推行渐广。”(求自强斋主人《皇朝经济文编》卷四五)。但是,到了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鉴于种  相似文献   

13.
以高濂《瓶花三说》、张谦德《瓶花谱》和袁宏道《瓶史》为代表的明代花艺理论著作建构起了完整而周延的花艺理论体系,并以清、疏、淡、远为主要的审美旨趣。其中张谦德《瓶花谱》体系规整,超越此前著家随兴记录体而有意著录自己的审美理念,分品瓶、品花、折枝等八节内容来述呈其花艺思想和生活观念,在讲述折枝、插贮、滋养、事宜等具体实践经验时贯穿着"天趣"的美学观念,将自然天趣和人工维护的理则有机统一起来。无论从农学、园艺、杂艺视角还是从休闲学或者美学视角来看,我们都可从中借鉴其释放生存窘意、提升和开拓风雅的能力及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农业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附蚕桑、渔业)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2008年以前的资料已分别在2009年4期以前各期发表,本期发表的主要是2008年以后至今的资料。二.本索引主要收集《文物》、《考古》、《考古学报》三大杂志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地方杂志发表的材料及各博物馆的收藏品。  相似文献   

15.
作为汉代经学兴盛时期的诠《易》佳著,《焦氏易林》将《周易》六十四卦演化为四千〇九十六卦、配以四千〇九十六林辞,以独特的文本形式和筮占应用显示其卓异的易学建构。一方面,《易林》融《诗经》《易经》于一体,因易象立文辞、以文辞释卦象,创造出万象缤纷、运舞不休的易象世界;另一方面,《易林》揭橥易象世界之中的恒常天道与非常之变,呈现为六十四卦值日以及四千〇九十六个之卦的易学文本形式,而每一次筮占操作则成为激活《易林》文本的生存论契机。《易林》以六十四卦值日的卦气说统摄纷纭活泼的易象世界,这种易学创制是《周易》在汉代天人之学背景下的创造性诠释,是汉代易学的杰出典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为依据,结合笔者在标准制(修)订、标准评审及标准文本学习中的体会,从标准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以及标准文本内容表述格式等方面指出了农业地方标准文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如何更好地宣传贯彻农业地方标准文本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葛洪肘后备急方》是一本著名的古医书,原为葛洪(公元281~341年)所撰。葛洪是东晋朝代(公元317~420年)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本书初名《肘后卒救方》;其“肘后”,即便于携带取用之意。后由梁人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增补缺佚,得一百一首,因名为《补厥肘后百一方》。后又经金人杨用道摘取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的附方,随证类附于后,名为《附广肘后方》。现行各本,书中的葛、陶部分已混淆一起,但杨的增补部分,因列为“附方”,易于辨出。所载的兽医方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农业考古资料索引(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第五编农畜家禽说明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生产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畜家禽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己在《农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1年9月出版)第二辑发表。第五编“家畜家禽”的“猪”、“牛”部份己在《农史研究》1983年第一二期发表,第二编“生产工具”、第三编“农田水利”、第四编“农耕图”、第五编马、羊的部份己在本刊发表。本期刊载第五编中第五、六、七部份“鸡、鸭、鹅”的索引。二、本索引主要收集建国以来己发表的有关古代农业的考古资料。酌量介绍一些各地博物馆的藏品及解放前的资料。三、索引中的“时代”,均按原发表报告注明,有明显出入者酌加更改。索引中的“名称”均按原发表报告的文物名称抄录,即使原报告的所定名称欠妥者也不加更改,以便读者查阅,但在分类时则略予以调整。索引中“地点”,一般只标明省和县(市)名称,只有重要的遗  相似文献   

19.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8,(1):294-301
一.本索引按内容分为农作物、农业工具、农田水利、农作图、家禽家畜(附蚕桑、渔猎)等五编,每编再分为若干类。第一编“农作物”已在《农业考古》1987年1期、1993年1期、2000年1期、2005年3期发表。第二编“农业工具”已在《农业考古》1981年2期至1983年2期、1994年1期至1996年1期、2000年3期至2002年3期、2006年1期发表。本期发表的主要是2005以后至2007年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中《杂文》篇对“杂文”的论述,与《文选》中诗歌对“杂诗”的分类,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所谓“杂”,就是对那些内容庞杂,难以归类的诗或文章的统称,同时,“杂”还表示不入正统,带有轻视的意味。二者还有一些相异之处,“杂文”重讽谏作用,“杂诗”重言情抒怀;“杂文”可以“各入讨论之域”,而“杂诗”则难以归入其他各类;“杂诗”中有很多以《杂诗》为题的诗篇,且在以后有所发展,“杂文”则无此特点。但这些差异并不是主要的,有的差异还是因为二者的对象不同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