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红松、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及次生林皆伐迹地上红松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松迹地上更新的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幼林生长缓慢,土壤养分含量低;次生林和油松迹地上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0%以上,幼林生长快,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落叶松迹地上红松也能正常生长。指出营建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皆伐迹地为其最佳宜林地。红松采伐迹地不应继续营造红松,应以改善林地条件、恢复其生产力为目的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磐石县江南林场地处红松阔叶混交林带,由于历代滥砍盗伐。特别是经敌伪时期掠夺式采伐,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天然红松已绝迹,次生林的产量和质量低劣。为改变次生林面貌,该场特别注意营造红松人工林。为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该场从1969年起在进行红松春秋两季植苗造林的同时进行了大面积红松雨季造林试验。目前红松雨季造林面  相似文献   

3.
<正> 红松人工林,在黑龙江省人工林中占的比例较大,主要生长在东部林区的采伐迹地和次生林地的改造地上。它将接续逐渐减少的天然阔叶红松林,是有希望的后备资源,因此,必须加强对它的管理。一、试验地概况 1978年8月初,于南岔林业局浩良河森林经营所的大青川697林班9小班(56公顷),进行了红松人工林的透光伐试验。该小班的迹地  相似文献   

4.
东港市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年更新面积约150hm2,为探索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最佳树种,对其进行更新树种生长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更新红松林的保存率以及树高、胸径生长量都明显优于其它树种。因此,建议在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尽量更新红松,立地条件好的小班,可适当更新板栗。  相似文献   

5.
根据塞罕坝林场森林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观点,对塞罕坝林场今后的森林经营提出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改进次改迹地和次生林的抚育经营管理,实行采伐迹地更新项目责任承诺制,对偏远难地段的人工林间伐加大采伐强度,人工林间伐适当保留林下灌木与人工林经营采伐避免集中连片等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迹地类型更新红松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落叶松迹地更新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不足80%,幼树生长不良,土壤养分含量低,林木质量低劣,而次生林和荒山荒地迹地更新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0%以上,林木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林木质量优异.所以今后营造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和荒山荒地迹地为宜.  相似文献   

7.
红松Pinuskoraiensis常绿乔木。材质轻软、抗压力强、耐腐朽。是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主要用林树种之一。柴河林区红松人工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30%~40%,大部分分布在中、深山区的采伐迹地上。由于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天然下种力强,加之采伐后保留的部分天然幼苗、幼树,以及造林后天然的杨、作树生长速度快,很快将人工红松林处于林下被压状态,生长量下降,病虫害增多,人工造林成果遭受了一定损失。因此,及时对红松人工成林进行透光抚育,调整天然林木在人工成林中的比例,使红松林木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形成以红松为主的…  相似文献   

8.
造林包括在荒山荒地及其它无林地上进行人工造林以及在各种森林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上进行人工更新。此外,对已有的天然次生林及人工幼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进行低价值林分改造也可归入造林的范畴。一、人工林的种类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的森林称为人工林。人工林因其主要营造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种类(林种):用材林、特用经济林、防护林及卫生风景林等。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及一切间隙空地上零星或成行地栽植各种树木称为四旁植树,它在国民经济计划中的地位也相当于一个林种。培育用材林的主要目的是生产国家建设及人民生  相似文献   

9.
(一)柳毛河林场的大青杨生长特点及其培育柳毛河林场,是长白山林区我省临江林业局重点林场之一。它从一九六○年建场,共采伐木材七十一万立方米,出现采伐迹地七千三百一十六顷,除农民其它用地外,更新跟上采伐,已更新面积为五千五百八十左右公顷,其中人工林为四千一百公顷,天然更新为一千七百二十七公顷。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林区开发于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现有森林面积1664万公顷,森林活立木总蓄积15.01亿立方米。建国以来,全省国有林区建立了48个林业局,市县浅山区建立了368个国营林场,形成了一支包括营林、木材采运、加工等专业组成的50多万人的职工队伍。到1985年年末为止,全省共营造人工林185万公顷;抚育天然幼壮林200万公顷;通过封山育林,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上恢复天然次生林441万公顷;生产木材4.3亿立方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的红松采伐后,在采伐迹地上最先更新起来的是白桦,山杨以及其它阔叶树,其中以白桦为最多。如果在采伐迹地上同时采用人工更新红松,这就很容易形成人工的红松和天然更新的白桦构成针阔复层混交林,而在迹地上天然更新起来的白桦生长迅速,密度大,分布不均,若不及时的调节上层白桦林的密度,适时进行透光抚育,下层的红松就要处于被压状态。为此,我们通过对红松在不同郁闭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白桦的胸径与冠幅之间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红松和白桦混交林定量透光抚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红松是我国珍贵的用材树种。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红松天然林采伐之后,天然更新成林的过程甚为缓慢,为了加速培育和扩大这一优良树种,解放以来,广大林业工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绿化祖国”的教导,有计划地在采伐迹地上营造了大面积的红松人工林,目前业已茁壮成长起来。各生产单位为使红松达到优质、速生、高产,开展了多种抚育管理工作,收到一定的效果。为找出红松抚育管理的科学依据,我们在我院凉水实验林场(位于小兴安岭南坡海拔420米左右,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湖北宜昌大老岭林场次生林采伐迹地3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调查数据,对不同 的更新方式的林分组从树种组成、林下植被和林木生长三个方面分析了林分组成;从林地水分 物理性质和林地化学性质分析了林地肥力状况,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更新方式的林分组成和 林地肥力有明显不同;2.次生林采伐迹地更新所形成的人工林表现出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杨树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培育周期短的特点,在世界上一些缺林国家,都把营造杨树人工林做为解决木材不足的重要措施。我省森林采伐事业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对木材日益增长的需要,每年要出现新采伐迹地达××万亩以上。在天然森林资源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在采伐迹地上有计划发展杨树速生用材林,对加速迹地更新,快速培育后备森林资源,保持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所对长白山林区乡土树种火青杨、香杨做了初步调查,并从1974年开始,与  相似文献   

15.
林口林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大。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与严重破坏 ,形成了大面积低、中密度的杨、桦、柞、杂木天然次生林 ,趋向中性和耐荫的硬阔叶林阶段 ,并顽强的、缓慢地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目前仍处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弹性极限之内。在天然次生林下和林间空隙小生境 ,最适宜红松的更新与生长。当前次生林中缺少红松种源 ,只要在空白生态位上人工栽植红松壮苗 ,保留天然阔叶树 ,并适时适法进行抚育 ,为红松生长创造上方适光和侧方庇荫的环境条件 ,就能尽快恢复接近自然的阔叶红松林  相似文献   

16.
经营好天然次生林,对加快建设我省后备资源基地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间伐扶育对次生林生长的影响,给合理地培育次生林提供技术依据,于1977—1978年在吉林地区兴隆川林场设置了间伐试验标地。于1982年进行了全面复查,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一、试验地自然环境试验地位于磐石县兴隆川林场,座标为东经126°7′—126°20′,北纬43°12′—43°19′试验地属于吉林哈达岭的南麓低山丘陵区,相对高差200米左右.多为鸡爪埠地,最高山为大荒项子,海拔832米。土壤主要为暗棕壤,鸡爪岗多为白浆土,全年无霜期为115—120天。境内原有森林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现有森林主要是解放后封山育林而生长起来的天  相似文献   

17.
对腾冲县苏江林场于2012年春季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南酸枣、桤木、光皮桦与萌生杉木营造混交林,3年生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3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均达到92%,南酸枣、桤木、光皮桦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均表现了较强的速生性,各树种平均树高和胸径依次为南酸枣6.0m 和6.5cm ,桤木5.8m和6.2cm ;光皮桦4.8m和4.4cm。南酸枣更适宜作为腾冲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树种,营造速生丰产的工业原料林。  相似文献   

18.
根据塞罕坝林场目前的树种结构与林分生长状况,提出了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冠下引种红松的建议,通过对红松生物学特性以及自然分布区与塞罕坝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的分析,认为塞罕坝林冠下引种红松是技术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塞罕坝地区3.5万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从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方面,系统研究和总结了塞罕坝地区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可供选择树种,探索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人工林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问题。对塞罕坝机械林场人工林迹地更新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树种选择问题,其核心问题是适地适树问题,特别是选树适地。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大部分地区,华北落叶松一代林的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均明显优于其他乔木树种。在华北落叶松一代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进行连作,尽管其表现明显优于其他供试乔木树种,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衰退的问题。在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代林的采伐迹地上进行更新造林,首选树种仍为华北落叶松,但第三代人工林是否还可以将其作为首选,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20.
在红松人工林迹地上,更新公,樟子松成活率90%以上,树高,地径生长快。红松,日本落叶松生长不良,5年生幼林保存率仅公45%左右。因此,红松人工林皆伐后,油松,樟子松是较适宜的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