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森林生态和森林采伐的关系入手,分析影响伐区作业的生态因子。这些生态因子包括林地坡度,林分结构、地表植被、采伐方式、采伐强度、集材方式、集材道间距、迹地清理方式,以及更新方式等,而林地坡度、采伐方式、集材方式、迹地清理方式和更新方式等是影响伐区作业的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2.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建立12个径流场对不同林地清理方式林地肥力变化进行了6年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不同清理方式导致了林地肥力的较大差异。炼山清理迹地具有短期的激肥效应,经雨水冲刷,林地肥力急剧下降,至杉木幼林郁闭,肥力趋于稳定。其林地肥力变化可分为激肥效应期、肥力下降期和肥力稳定期,在同一林地上周期性炼山是导致连栽地力衰退的重要原因。不炼山林地6年的肥力变化可分为采伐剩余物分解初期、分解高峰期和分解末期,经采伐剩余物分解,其林地养分得到富集,肥力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鄂西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典型样地法对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3种更新方式林分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差别不大,非毛管孔隙度人工更新林地较高。土壤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水分因子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化学性质均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3种更新方式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林地土壤肥力表现出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红松、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及次生林皆伐迹地上红松幼林的生长和土壤养分含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红松迹地上更新的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低,幼林生长缓慢,土壤养分含量低;次生林和油松迹地上红松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0%以上,幼林生长快,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落叶松迹地上红松也能正常生长。指出营建红松速生丰产林,应以次生林皆伐迹地为其最佳宜林地。红松采伐迹地不应继续营造红松,应以改善林地条件、恢复其生产力为目的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促天然更新形成的米槠单优群落林地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性能与水分性状;土壤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其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土壤酶活性较强,呼吸作用强度较大,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较高的土壤肥力水平。常绿阔叶林采伐后经炼山营造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态型林地清理对杉木生长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伐迹地采取生态型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生长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 a生采取生态型林地清理方式杉木生长小于没采取生态型林地清理方式的对照林分,3 a生基本接近,5 a生采取生态型林地清理方式的大于对照林分.15a生时采取生态型林地清理方式的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蓄积分别是对照林分的110.5%、125.9%和143.1%;采取生态型林地清理方式的林分土壤肥力及物种多样性均比对照林分高.  相似文献   

7.
杨桦次生林更新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杨桦次生林采伐迹地栽植落叶松后的更新效果,并探讨了今后次生林的更新方法和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尾巨桉短周期用材林采伐迹地二代更新方式,试验研究了6年生时尾巨桉的生长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萌芽更新比植苗更新方式林分蓄积量更大,比增22.9%;净利润更高,比增34.4%。可见尾巨桉人工林采伐迹地二代萌芽更新切实可行,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从休宁县一代杉木采伐迹地的基本特点入手,分析了杉木二代林不同更新方式的林分结构特点、生长状况和投入产出情况,提出了当前条件下杉木二代林最经济适用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国有蔡家桥林场属皖南黄山山脉中低山区,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土壤酸性。该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雨量充足,年降水量1522.7毫米,是杉木的主要产区之一。为提升林地潜力、提高林分质量,笔者就人工营造的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技术进行了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代杉木采伐迹地采用人工促进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分丰产,而且可有效降低更新成本,缩短杉木成熟期,增加经济效益。人工促进杉木萌芽天然更新综合技术1.采伐前全面砍灌在林木采伐前实施砍灌,不仅费用相对较低,而且被砍除的灌木可与伐倒的林…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峡库区无干扰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群落物种组成和天然更新状况,并选择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直径分布等非空间结构参数,对马尾松天然林林分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为马尾松次生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尾松群落物种数量丰富,共出现维管束植物117种,林下天然更新状况良好,共有树种24种,数量达5 221株·hm-2,其中高度小于100 cm的幼苗占48.9%。林分随着直径增大,林木株数逐渐减少,呈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508,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60,整体处于中度以上混交;林分平均大小比数为0.50,大部分林木个体分化程度较高,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林木个体数量基本相等。优势树种马尾松属轻度聚集分布,接近中度混交,且60.2%的个体处于竞争优势或亚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选择林相较好的12年生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两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结果表明: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当年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7%和73.4%。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年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两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相似文献   

13.
云冷杉过伐林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长白山针阔比9∶1、8∶2、7∶3的云冷杉过伐混交林,探讨直径结构、空间格局、蓄积生长、林下更新以及植物多样性等林分结构问题,为恢复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提出结构调整思路。研究表明:由于过去以不合理的非经营性采伐,红松成主要择伐对象,红松不同年份各径阶株数变化幅度较大,直径18 cm开始出现缺损株数现象,缺乏中、大径组株数,导致母树数量、结实量和种源减少,造成在主要树种中红松更新最差的问题,不利于林分正向演替。不同针阔比混交林空间格局与其主要树种空间格局并非完全一致,在同一林分不同树种间存在差异。针阔比9∶1、8∶2、7∶3的混交林空间格局分别为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红松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因此,恢复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以红松和珍贵阔叶树种作为目标树种,采取目标树培育方法,伐除影响其更新和生长的林木,而将云冷杉和一般阔叶树作为伴生树种,逐渐减少云冷杉的优势,最终逐渐恢复成红松阔叶混交林;对针阔比8∶2和7∶3混交林红松分布格局,采取人工补植、间伐等措施,结合天然更新,向随机分布进行调整;采取人工补植、清理母树周围枯枝落叶层等措施人工辅助红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4.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2种林型林分更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分结构对兴安落叶松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龄56~65 a草类-落叶松林平均更新密度达1 363株/hm2,较54~63 a杜香-落叶松林和36~48 a草类-落叶松林分别高12.8%,36.5%。2)年龄36~65 a,密度315~3 263株/hm2范围内的草类-落叶松和年龄54~63 a密度865~2 241株/hm2范围内的杜香-落叶松林,在其它条件相近情况下,随着林分年龄和密度增加,林分更新呈增加趋势;随着枯倒木数量和其腐烂程度的增加,更新密度增加;随着林下草本和灌木盖度增加,更新密度呈下降趋势。3)不同水平格局的林分更新不同,当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时,平均更新密度分别为1 415株/hm2,1 165株/hm2,118株/hm2。  相似文献   

15.
对新青林业局笑山林场的天然阔叶混交林进行了抽样调查,在树种组成方面对物种丰富度、树种组成指数、树种单调度、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做了详细的分析,采用倒J形曲线对林分的株数和径阶进行了拟合,同时利用理查德方程对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模拟得出结论:现有天然阔叶混交林阔叶多,针叶少;低价树种多,珍贵树种少;分布不均匀;主要树种的连年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林木生长缓慢,生长潜力不大。应该对其进行人为的抚育更新,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构建以针叶为主的针阔异龄复层混交林。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的森林生态系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超过一半的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并退化为石漠化裸地、荒草坡、疏林灌丛地、干扰迹地和次生林地,使系统的结构改变、功能降低、内部环境恶化,物种间平衡关系破裂。针对传统的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模式单一、缺乏景观观念、自由放牧等问题,提出采用“近自然林业”理论和方法,通过确定恢复策略,采用乡土树种,发展混交林,早期抚育目的树种,天然更新,对林地进行针对性管理等技术手段,以实现滇西北亚高山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对滇中禄丰村林场具有代表性的3 hm2麻栎次生林的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林分类型,主要乔木树种的径阶分布及其在群落中的重要值,进而对林分的生态效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麻栎次生林划分为麻栎—云南松和麻栎—云南松—滇油杉2种林分类型,林木株数分布分别集中于径阶8 cm和6 cm处,以麻栎为优势树种,云南松为伴生树种.麻栎林木的优势度达50.77,重要值为71.71.林分主要乔木树种麻栎、云南松及滇油杉的林木密度分别为1 825株/hm2、650株/hm2和325株/hm2,其中伴生树种云南松和滇油杉优势较为明显.林分中乔木层最大树高20.1 m,最大胸径40 cm,均为云南松植株.其群落结构简单,物种较少,生态功能差,为低质低效林分,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黑龙江青山林场人工落叶松复层林解析木的分析,拟合了人工落叶松复层林上层木生长方程.分析了复层林上层木的生长过程,探讨了上层木蔽荫下,下层木人工更新的适宜时间,为今后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21年生高阿丁枫人工林进行了样地调查, 选取平均木作树干解析, 据此全面分析了高阿丁枫人工林幼中林期的直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以及林分状态、林木的年生长节律和结实状况,结果表明在此期间高阿丁枫人工林林木的树高生长旺盛期在3~5年, 胸径在3~7年, 材积在15年以后增长较快; 林分中林木分化不明显; 年生长期长。林分尚未进入数量成熟期。  相似文献   

20.
以红河州2003和2008年2次森林资源连续复查成果数据为依据,对5年间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林地净增17.7%;活立木总蓄积量净增9.5%.对5年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深化森林分类经营措施,改革林业发展模式,加大林政执法力度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