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菌药物与甲氧苄啶联合抗菌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评价甲氧苄啶(trimethoprimum,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其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较。本试验以棋盘格法(checkboard test)测定12种抗菌药物和TMP单独试验及其联合试验时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FI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FIC index)判断各药与TMP联合作用效应,测定结果表明受试药物与TMP配伍使用均产生协同作用,使各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增强2-8倍,不同抗菌菌药物与TMP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株的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甲氧苄啶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笔者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两药联合使用的MIC,计算FIC,用不同浓度的甲氧苄啶(T肝)与2MIC的氟苯尼考混合,采用平板计数方法计算菌数,并计算杀菌率。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的MIC是1μg/mL,甲氧苄啶的MIC是8μg/mL:在甲氧苄啶浓度为261μg/mL时杀菌率最高。所以,甲氧苄啶对氟苯尼考抗菌增效的最佳浓度是261μg/mL。  相似文献   

3.
对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来制备复方注射剂的有效性,进行了配伍增效的抑菌效果研究。采用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利用临床分离的5株猪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了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以及比较复方氟苯尼考与氟苯尼考的MIC值。测得氟苯尼考、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 L和16μg/m L,两药联合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值介于0.375~0.75之间,呈现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按照5∶1的比例联合应用时的MIC值最小,抗菌效果最好。复方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氟苯尼考,比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增加了4~8倍。说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制备复方注射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供了复方配比的参考比例。  相似文献   

4.
甲氧苄啶(TMP)是一种常用抗菌药,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TMP一般用作抗菌增效剂和抗菌药联合使用,增强磺胺类药物及其他种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由于中药在抗菌方面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本文中药研究工作者对TMP与中药联合应用,增强中药抗菌效果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就20余年来TMP对中药抗菌增效作用研究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甲氧苄胺嘧啶(TMP)作为抗菌药物的增效剂,不仅能够增强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还能增强某些抗生素药物的疗效。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疑似大肠杆菌病治疗试验,研究了甲氧苄胺嘧啶(TMP)对丁胺卡那霉素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苄胺嘧啶(TMP)能使丁胺卡那霉素的抗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6.
乳酸甲氧苄啶与痢菌净联用对弧菌的抑菌效果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易造成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因此,为了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提高药效,联合用药的配伍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试验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乳酸甲氧苄啶与痢菌净单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其联用时的MIC,采用FIC指数对其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乳酸甲氧苄啶与痢菌净联合应用时呈现协同作用,其对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最佳配伍比为1∶1,对溶藻弧菌的最佳配伍比为1∶2。目前,通常使用的乳酸甲氧苄啶与抗菌药物的配伍比例为(1∶3)~(1∶5),这一比例并不适用于痢菌净,建议二者的配伍比例为(1∶1)~(1∶2)。痢菌净与乳酸甲氧苄啶联用可增强抗菌活性,降低用药成本,对治疗由敏感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氧苄啶对蒲公英体外抗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了蒲公英、甲氧苄啶及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的组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呈相加作用。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了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作用于3种细菌1、2、4和8 h后的细菌数,并计算杀菌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杀菌率进行拟合,计算出甲氧苄啶增强蒲公英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用的最优添加剂量分别为4.0、1.8和2.0 mg/g。  相似文献   

8.
抗菌增效剂是广谱抗菌药物,曾称为磺胺增效剂,因其能增强多种抗生素的疗效,故现在称为抗菌增效剂。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二甲氧苄氨嘧啶(DVD)、二甲氧甲基苄氨嘧啶(OMP)。本类药物均为淡黄色或白色结晶性粉  相似文献   

9.
抗菌增效剂--三甲氧苄嘧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甲氧苄嘧啶(Trimethoprim TMP)本身抗菌作用较弱,一般不单独应用,但与其他抗菌药物合用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早期专用作磺胺类药物的增效剂,故曾名为“磺胺增效剂”.近年来,逐渐发现除磺胺类药物外,TMP还可增强多种抗生素类药物的疗效,已成为可使5类20多种中西药物疗效增强的抗菌增效“多面手”.  相似文献   

10.
抗菌增效剂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药动学研究是临床上制定给药方案,评价药效的重要指标;残留消除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残留靶组织、残留标识物,进而制定适宜的休药期。作者简述了艾地普林、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3种抗菌增效剂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着重对比艾地普林与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显示与甲氧苄啶相比艾地普林具有更长的消除半衰期及更大的表观分布容积,且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差异较大,二甲氧苄啶常作为肠道的抗菌增效剂使用。目前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和其他色谱联用的方法,对抗菌增效剂进行药动及残留消除研究,并且也证明了该方法专一性好、灵敏度高。当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的药物失效以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而抗菌增效剂的出现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3种抗菌增效剂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各种药物在不同动物体内共性和差异性规律,以期发现该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地完善抗菌增效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抗菌增效剂是广谱抗菌药物,曾称为磺胺增效剂,因其能增强多种抗生素的疗效,故现在称为抗菌增效剂。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二甲氧苄氨嘧啶(DVD)、二甲氧甲基苄氨嘧啶(OMP)。本类药物均为淡黄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及有机溶媒。  相似文献   

12.
为了测定氟苯尼考与三甲氧苄啶(TMP)联合应用对临床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以临床上对本地区大肠杆菌病有部分疗效的药物为对照组,分感染对照组、恩诺沙星组、氟苯尼考组和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组。经对比治疗,验证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组临床疗效较好,配伍比例为5:1,药物浓度为50μg/mL,即每毫升的药液浓度含氟苯尼考42μg,TMP为8μg。  相似文献   

13.
青蒿素与抗菌增效剂联合抗鸡球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青蒿素(ART)与二甲氧苄啶(DVD)或三甲氧苄啶(TMP)联合用药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选用84只黄羽肉鸡,分为7组,除空白组外,其他试验组每只鸡经口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8×10~4个,各试验组在接种前一天开始用药至试验结束。通过鸡平均日增重、盲肠病变记分、血便记分、抗球虫指数(ACI)、免疫器官指数等指标来评价ART与DVD或TMP联合用药的抗球虫效果。结果表明ART与DVD或TMP联合用药明显减轻了血便记分和盲肠病变,且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也明显高于ART、DVD和TMP单独给药组(P0.05)。表明ART与两种抗菌增效剂联合应用在抗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时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溶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头孢噻呋与氧氟沙星、甲氧苄啶(TMP)的联合抑菌浓度指数.结果表明,头孢噻呋、氧氟沙星对5种病原菌都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噻呋与氧氟沙星联合使用时,对大肠杆菌、沙门菌、链球菌可产生协同作用,对溶血性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为无关作用;头孢噻呋与TMP联合用药时,对上述5种病原菌均具有协同作用.对实验性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呋高(100mg/L)、中(50mg/L)剂量对感染鸡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药物庆大霉素(P<0.05),极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头孢噻呋高剂量组(100mg/L)感染鸡的增重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建议临床应用头孢噻呋治疗鸡大肠杆菌病时,可采用饮水给药,剂量为100mg/L.  相似文献   

15.
磺胺类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品种很多,兽医临床常用的约20多种,磺胺类药物具有独特的优点: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低廉,能长期保存,特别是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二甲氧苄胺嘧啶(DVD)等抗菌增效剂和磺胺药联合使用后,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抗菌增效剂属于人工合成的二氨基嘧啶类药物,此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以特定的机制来增强抗菌药的药物活性。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加入抗菌增效剂而研制出的新制剂可以提高抗菌药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降低药物用量、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兽药残留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文章分析了近年来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和艾地普林与各类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制备的制剂产品,发现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同时,配合中药的使用对细菌耐药的问题有显著改善,为后期抗菌增效剂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随着对兽药制剂的研究,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剂型,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制出的制剂,针对不同的给药部位和给药途径可以对病患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减少药物达到靶部位的时间,增加患病部位的药量,此思路可为后续的研发方向提供支持和参考。文章将对抗菌药-抗菌增效剂联用制剂的研发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甲氧苄啶对黄连体外抗菌增效作用及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菌中药之一。其性味苦寒,功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主治温热病热盛心烦、吐血、痢疾、肠炎等。而甲氧苄啶(TMP)作为合成抗菌药,抗菌作用较弱,一般不单独应用;临床上TMP不仅可作为磺胺类药物的抗菌增效剂,还可以增强其它抗生素类药物以及中草药的抗菌作用。但目前有关TMP对黄连的抗菌增效作用研究较少,尤其增效的剂量关系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黄连与TMP联用的性质和增效的剂量关系。从而确定TMP对黄连抗菌增效的最佳剂量,为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磺胺类药物的安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用于临床已近50年,它具有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生产时不耗用粮食等优点。特别是1969年抗菌增效剂一甲氧苄氨嘧啶(TMP)发现以后,与磺胺类联合应用可使其抗菌作用增强、冶疗范围扩大,因此,虽然有大量沆生素问世,但磺胺类药仍是重要的化学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9.
环丙沙星与甲氧苄氨嘧啶(TMP)的体外联合抑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检测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用药产生的作用,作者进行了环丙沙星与TMP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先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两种药对13 种23 株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其FIC指数,判断联合药敏效果。结果表明,在20 株细菌对两种药联合药敏试验中,呈增强作用的占20% ,相加作用的占15% ,无关作用的占65% ,无出现拮抗作用。故除用药前确诊病原菌,并对联合药敏试验呈协同作用者,一般不应将环丙沙星与TMP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甲氧苄啶对白头翁体外抗菌增效作用及量效关系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头翁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白头翁味苦、甘,性寒,入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胆利尿等功效.而甲氧苄啶(TMP)作为合成抗菌药,本身抗菌作用较弱,一般不单独应用;临床上TMP主要用作磺胺类药物的抗菌增效剂,其还可以增强多种抗生素类药物以及中草药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