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云粳25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粳25号,曾用名为云粳优14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粳稻育种中心选育的粳稻优质香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优2号,云粳4号。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稻米外观和食味品质好,香味浓郁,是市场上比较看好的一个优质稻品种,米价比普通大米高0.3~0.5元/kg。  相似文献   

2.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2,(18):19
水稻品种——连粳10号连粳10号由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于2008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型较大,群体整齐度较好,熟期转色好,抗倒性较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1万,每穗实粒数124.0粒,结实率95.1%,千粒重26.2克,株高103.4厘米,全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我市粳稻优质品种布局,加快水稻品种更新换代,优选一批优质粳稻品种,进行丰产性和抗倒性直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宣粳糯7号、南粳5055、南粳9212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其株高适中,抗倒,熟期偏早,适合在我市大面积直播生产。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高粳稻氮素累积和转运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矮秆粳稻4007、武运粳和高秆粳稻豫粳和云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株高水稻累积和转运氮素的基闪型差异。结果表明,4007和武运粳的产量显著高于豫粳和云粳。矮秆粳稻4007和武运粳在分蘖期累积的氮素量低于豫粳和云粳,开花期后吸收的氮素显著高于豫粳和云粳。矮秆粳稻转运到籽粒中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以及籽粒氮素产量均显著高于高秆粳稻,而成熟时残留在茎叶中的氮素低于高秆粳稻。上述结果表明,种植矮秆粳稻更有利于水稻高产和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苏粳8号(原名苏3-28,碧风/L鉴9//常农粳1号)是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粳8号具高产、优质、食味好、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6.
<正>一、品种选择根据近年引种实验研究和示范,选用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郑稻18、新稻18、宁粳3号等作为主导品种。二、播种安排豫南稻区种植粳稻应适当推迟播种期。按照齐穗期在8月底至9月初的技术要求,宁粳3号等中熟晚粳稻品种5月15—20日播种,郑稻18、宁粳4号等中熟粳稻品种5月25—30日播种,其他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在5月20—25日播种。三、机械插秧、育秧技术(一)育秧按照泥质法育秧技术分别培育机插秧适龄壮秧。机械插秧秧苗4~5叶移栽。(二)移栽  相似文献   

7.
优质早熟晚粳糯“余粳晚糯”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粳晚糯是由二晚品种鹰优晚一号的一株不同类型的粳稻糯性单株,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粳糯新品种。该品种株叶形态好、熟期早、产量高、结实率高、耐寒性强,最高产量7530kg/hm2,平均产量5707.5kg/hm2。可作二晚种植或作救灾品种种植。此外,还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正>连粳1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601。由江苏胜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一、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8.4千克;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00.9千克,比对照连粳7号增产3.3%。株形集散适中,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较好,穗形较大,叶色淡绿,叶姿较挺,后期熟相好。江苏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盐稻15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稻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0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江苏省淮南中粳区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超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米质优、熟期适中、抗病性强等特点,是江苏省淮南中粳稻区域试验用武育粳3号作对照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综合性状突出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4年继续参加江苏省淮南中粳稻区域试验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淮南中粳稻生产试验,并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  相似文献   

11.
苏稻 《农家致富》2023,(8):40-41
<正>一、常农粳16号常农粳16号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1.特征特性该品种幼苗叶色中绿,分蘖力中等,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抗倒性强。群体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穗型较大,叶姿挺,谷粒饱满,后期转色好,秆青籽黄。联合体区试平均结果 :全生育期144.0天。株高99.8厘米,  相似文献   

12.
津粳杂2号是由天津农科院水稻所采用三系法培育而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稻瘟病、抗倒伏、米质好及熟期适中等优点。特征特性:株高110cm左右,主茎16片叶,长势挺拔,叶片宽厚,分蘖力强,茎秆粗壮,抽穗后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稻谷金黄,熟色熟  相似文献   

13.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2,(17):19
水稻品种——武运粳27号武运粳27号由江苏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后期转色好,落粒性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较绿。省区试  相似文献   

14.
水稻新品种云粳优5号是云南省农科院粳稻育种中心2001年育成的落粒型、细长优质粳稻香米新品系,组合为云粳优2号/云粳优1号。2005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综合性状好、稳产高产、米质优良为4级、长粒、有香味、较耐肥、耐寒性强、稻瘟病抗性一般等特点。云粳优5号在各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中综合表现突出、适应性广,适合在1 600~1 900m的海拔气候条件下种植,一般每公顷产量10 050~11 700kg,最高产量达12 261kg,是深受广大稻农欢迎的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宜云南省稻区种植的耐旱粳稻新品种(组合),通过对水作和旱作栽培模式下与作物生产密切相关的产量性状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24个粳稻品种(组合)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粳稻旱作较水作苗高、分蘖数和株高降低,地上部生物量明显减少;根变长,根茎比明显增大,地下部生物量明显增加;穗长缩短,产量降低,影响旱作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通过抗旱力指数法和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粳型抗旱常规稻品种11个、粳型抗旱杂交稻品种(组合)7个,分别为云粳30号、滇杂46、保粳杂2号、滇杂31、H149、H150、昌优13号、糯谷、云粳恢7号和云光109,在水、旱作条件下产量均稳定,抗旱系数为0.70~0.85,综合性状优,是适宜旱作的品系.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农家致富》2012,(16):19
水稻品种——武运粳27号武运粳27号由江苏水稻研究所、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该品种株型较紧凑,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强,后期转色好,落粒性中等,分蘖力较强,叶色较绿。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1.5万,每穗实粒数116.7粒,结实率92.8%,千粒重26.4克,株高92.4厘米,全生育期145.4天;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白叶  相似文献   

17.
苏粳8号,原名苏3-28,组合为碧风/L鉴9//常农粳1号, 为1993年配组、2002年选育而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优质、高产、食味好、熟期适宜特点,适宜太湖稻区及上海市、苏中、苏北搭配作一季晚粳稻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明确3个不同类型粳稻在湖北省粳麦生产区的生态适应性,以甬优4949、鄂香2号等5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机插条件下,设置4个播期,研究播期对3个类型粳稻产量、生育期、品质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3个类型粳稻随着播期推迟,其生育期缩短,各生育进程加快,产量不同程度下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利用率和日照时数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3个粳麦生产区温光资源条件和小麦腾茬时间,初步确定了3个粳麦区适宜粳稻品种类型和播种期,襄阳适宜选用的粳稻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孝昌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江陵适宜选用的品种类型为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和早熟晚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高原粳稻品种在云南籼稻种植区的生态适应性,以杂交籼稻宜香725为对照品种,选用6个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的高原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各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抗病性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高原粳稻在该地籼稻区均能正常安全成熟,生育期与对照品种相当或略短于对照,产量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各粳稻品种的生育期为155~161 d,产量为6 939.0~10 374.0 kg/hm~2,其中云粳39号的生育进程与对照品种同步,生育期161 d,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且综合性状好,抗逆性较强,可见云粳39号较适宜于该地籼稻区示范推广种植。楚粳28号和云粳26号的产量分别为9 738.0和9 676.5 kg/hm~2,略低于对照籼稻品种,在当地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云粳3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合系41号、云粳20号。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40.0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7.90%。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07.5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5.06%。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推广种植。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研究介绍了云粳3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