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在室内及田间试验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2.02;和74.02;,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其次是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81.84;和67.24;;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的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69.25;和67.99;,对白粉病的防效也较好.25;乙嘧酚水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250 g/L已唑醇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10;苯醚菌酯悬浮剂12 g a.i/hm2处理在室内试验中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效略低.[结论]250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新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制剂,以替代三唑酮或与之轮换使用.[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1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结果]40%环丙唑醇WP 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达到95.23%;其次分别是12.5%氟环唑SC 900 g/hm2、25%乙嘧酚ME 1 200 g/hm2、50%醚菌酯WG 150 g/hm2,第2次施药后10 d的防效分别为82.45%、78.34%和70.33%.参试药剂在连续使用2次的情况下,对小麦较安全.[结论]40%环丙唑醇WP可在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是实施小麦综合防控技术的理想选择.12.5%氟环唑SC、25%乙嘧酚ME、50%醚菌酯WG均可替代三唑酮及其复配剂作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3.
打瓜白粉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打瓜白粉病在新疆严重危害的现状,研究6种杀菌剂对打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6种药剂的防效差异.[结果]两次施药后第14 d,10;苯醚菌酯悬浮剂5000倍液防效最高,防效达73.80;.10;苯醚菌酯悬浮剂10 000倍液、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400 g/L氟硅唑乳油7 500倍液和25;乙嘧酚悬浮剂1 500倍液的防效也较好,药后14 d分别达69.69;、69.56;、68.48;和67.32;.[结论]4种药剂防效较好,推荐在生产中交替使用.提出了打瓜白粉病防治原则,明确了该病的初侵染来源和防治始期.防治打瓜白粉病的关键是抓住发病始期,选用高效杀菌剂及时喷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药剂.[方法]研究了几种化学药剂对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化学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12.5%氰菌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的防效只有45.05%,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达到60.34%;采用化学药剂加人工剪除感病、感虫的果粒、果穗的方法防治酸腐病取得较好效果,其中必备+吡虫啉组合的防效最好,达到94.31%.[结论]该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进行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以筛选出适合于治疗烟草白粉病的杀菌剂。【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30%醚菌酯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29mg/L,其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25%乙嘧酚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88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57%;对照药剂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15.49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只有31.76%;其他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醚菌酯和乙嘧酚,但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结论】醚菌酯和乙嘧酚均能有效地防治烟草白粉病,且效果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为生产提供了更高效可供替代的化学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6.
葡萄白粉病是葡萄上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不仅降低葡萄产量,还严重影响葡萄品质和经济效益;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高效安全杀菌剂,明确供试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种生产上已登记杀菌剂开展葡萄白粉病田间药效评比试验;[结果]所有供试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5个化学杀菌剂中25%乙嘧酚磺酸酯ME有效成分用量120.0 mg/kg和40%苯甲·吡唑酯SC有效成分用量228.6 mg/kg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达80%以上,且持效性较长;在3个生物杀菌剂中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0%多抗霉素WP,其有效成分用量111.1 mg/kg,末次药后7d、14d的防效分别为72.5%和71.7%;[结论]上述试验杀菌剂中,25%乙嘧酚磺酸酯ME、40%苯甲·吡唑酯SC和10%多抗霉素WP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它供试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葡萄白粉病病菌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江阴市于2017年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设计药剂用量水平下,在发病初期用药1次,50%叶菌唑水分散粒剂18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理想,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8.5%和99.5%;25%吡唑醚菌酯SC 6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次之,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7%和98.7%;75%戊唑·百菌清WP 9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位列第三,病叶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94.7%和97.9%;15%三唑酮WP 1 200 g/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一般。  相似文献   

8.
研究针对2018年兰州和平地区部分桃园白粉病的爆发为害,结合实际防控展开药剂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桃树白粉病在6—7月间病原菌传播效率最高,再侵染最为频繁,是病害园内迅速发展时期。在此时期使用三唑类杀菌剂20%三唑酮EC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5%肟菌酯WG防效表现最佳(P0.01);取代苯类杀菌剂75%百菌清、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80%福美双WP、细菌微生物杀菌剂1 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WP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P0.05);苯并咪唑类杀菌剂50%甲基硫菌灵SC 1 000倍液防治效果相对较差(P0.05)。  相似文献   

9.
蒋承耿  刘琼  陈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098-1099,1102
[目的]筛选烟草青枯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方法]采用室内抑菌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法研究了几种杀菌剂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40%硫酸链霉素SP室内抑菌效果较好,EC50为65.39 mg/L,其次是3%中生菌素WP,EC50为361.51 mg/L;36%三氯异氰尿酸WP和0.1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FG的EC50分别为426.40和708.09 mg/L。20%噻唑锌SC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第3次施药后30 d的平均防效达70.08%,3%中生菌素WP和72%农用链霉素SP防效分别为66.95%和61.42%;各药剂处理与空白对照相比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为贵州六盘水市烟草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5种防治豇豆白粉病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晓芳 《农技服务》2010,27(1):48-48
豇豆白粉病是严重威胁豇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为加强此病害的防治,促进农民增收,开展了不同药剂在豇豆白粉病防治上的田间小区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千绿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成本较克丹、三唑酮高,但三唑酮对产量有影响,因此建议选用防效高、成本低的克丹杀菌剂。  相似文献   

11.
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哈密地区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研究,摸清葡萄白粉病发病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明确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进行商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筛选试验,为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保障.[方法]2003-2009年,定点对葡萄白粉病发病时间、发生规律、筛选药剂进行试验.[结果]葡萄白粉病初期发病为6月下旬-7月初,发病高峰期为7月下旬-8月中旬.温度20-30℃、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有利于病害流行.杜邦福星、敌力康、40;信生防效,分别达86.89;、1.84.02;和81.32;,[结论]加强葡萄防病栽培技术的应用,在葡萄白粉病发病初期采用杜邦福星、敌力康、信生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统防统治,喷药2次,间隔10 d喷一次,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白粉病.  相似文献   

12.
几种药剂对亚麻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了40;福星EC、43;好力克SC和40;信生WP等对亚麻白粉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0 d,40;福星EC 30 g a.i./hm2,43;好力克SC 64.5 g a.i./hm2和40;信生WP 30 g a.i./hm2对亚麻白粉病的防效分别可达85.60;、78.29;和74.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设施秋延晚无土基质栽培条件下番茄白粉病的发病状况,筛选适宜生产的低毒、高效农药.[方法]通过5点取样法,对病害进行分级和调查.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不同农药对番茄白粉病防效差异.[结果]秋延晚番茄白粉病9月28日发生,11月20日达到高峰.11月初温室的平均温度13℃左右,湿度75;左右,适合番茄白粉病的发生及扩散.番茄白粉病发病初期,7种杀菌剂防效均在99;以上.发病前期,40;腈菌唑防效为86.36;,防效最佳.[结论]番茄白粉病在田间为水平和垂直扩展;秋延迟茬口番茄9月中下旬开始发病,是施药的最佳时间,腈菌唑为药剂防治的最佳选择,氟硅唑、醚菌酯、烯唑醇可作为轮换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6种杀菌剂对烟草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药刺。[方法]以烟草硒26为供试品种,通过喷雾处理比较6种常用杀菌剂对烤烟后期白粉病、赤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药剂对烟草白粉病和赤星病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中以15%三唑酮WP防治白粉病效果最佳,50%退菌特WP对赤星病表现较好的防治效果。白粉病防治在高山烟区还可选用80%的杜邦克露WP,在低山烟区可选用50%退菌特WP;赤星病防治在高山烟区可选用75%百菌清WP,中山烟区可选用15%三唑酮WP。在兴山烟区大田后期选用15%三唑酮WP和50%退菌特WP可综合防治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通过轮换用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烟草赤星病和白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华东葡萄抗白粉病株系‘白河-35-1’中克隆VpMYBR1基因,并进行基因表达与功能分析,为揭示抗白粉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 和RACE技术克隆VpMYBR1 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利用半定量和定量RT-PCR技术进行不同器官和不同处理后的表达分析;通过花序浸染法转化拟南芥,对转基因及未转化对照植株抗白粉病鉴定、台盼蓝染色和抗病标记基因表达分析研究基因功能。【结果】VpMYBR1基因cDNA序列全长539 bp,有22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75个氨基酸,包含1个Sant/myb结构域,GenBank 登录号为HQ284197;VpMYBR1基因在‘白河-35-1’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叶中的表达量最强,花序和果实中表达量最弱;VpMYBR1基因的表达在抗白粉病的华东葡萄‘白河-35-1’与感病的‘湖南-1’、抗病的毛葡萄‘商-24’叶片接种白粉菌6 h后达到最大值,而且在‘白河-35-1’中最高,达接种前的28倍。同样,VpMYBR1基因在SA、MeJA处理后的‘白河-35-1’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商-24’和‘湖南-1’;将VpMYBR1基因导入野生型拟南芥,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台盼蓝染色和抗病标记基因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通过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HR)提高了转基因株系的抗病性。【结论】从华东葡萄克隆了VpMYBR1基因,基因表达及功能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提高转基因植株白粉病抗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环化的中国华东葡萄白河35-1经白粉菌接种诱导后的叶片所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选抗病相关基因序列。【方法】根据植物抗病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的保守结构域NBS的P-loop区和LRR设计特异引物,采用三维文库筛选法,对环化的葡萄白粉菌接种诱导后的叶片cDNA文库进行PCR筛选。【结果】共建组池24个,每个组池中含有单菌落768个,包含18432个克隆。从中筛选出具有抗病基因保守序列的阳性克隆585个,其中具有NBS保守序列引物筛选出330个,LRR保守序列引物筛选出255个。对获得的阳性克隆中的插入片段进行了测序,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去除重复序列后,获得422条具有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的基因序列,其中具有NBS保守序列的250条,具有LRR保守序列的172条,共有NBS和LRR保守序列的25条。【结论】经翻译分析,其中8条编码产物包含NBS的P-loop结构域(GW787739—787742、GW787746、GW787747、GW787749、GW787758),5条编码产物包含LRR结构(GW787743、GW787744、GW787750、GW787751、GW787753),1条华东葡萄特有基因(GW787754)。从中选出具有不同抗病结构域的10条基因进行病源侵染过程中的基因实时定量表达分析,发现其中5条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被白粉菌接种所诱导,可能与白粉病侵染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葡萄霜霉病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调查研究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流行动态,以期提出合理的用药时间和药剂种类.[方法]采用5点法对新疆北部昌吉市葡萄霜霉病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采用叶盘法测定不同药剂对葡萄藉霉病菌的敏感性;采用生测法筛选葡萄霜霉病田间药剂.[结果]6-7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是导致北疆葡萄霜霉病流行的主要因子之一.霜疫必克、杜邦易保对葡萄霜霉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毒力,对葡萄霜霉病菌比较敏感,属一个敏感水平,杀毒矾次之,而甲霜灵对葡萄霜霉菌表现出极不敏感.通过两年对10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在葡萄霜霉病发病期喷施安克、霜疫必克、杀毒矾,隔7d喷一次,连续喷2次,相对防效达61.59;-71.70;,比其它药剂防效明显.[结论]新疆昌吉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危害程度与降雨日持续时间和雨量大小呈一定的相关性.安克、霜疫必克、杀毒矾三种杀菌剂具有良好控制病害蔓延效果,且属低毒农药,对葡萄安全,对环境污染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