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残膜回收机在新疆地区的应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方面广泛应用的同时,使用的地膜回收的不及时和不彻底所造成的农田地膜残留已经对环境及农作物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残膜回收机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针对新疆地区残膜回收机的研究现状,本文简述了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总结归纳了新疆地区农作物种植周期不同时段所使用残膜回收机的主要机型和特点,并阐述残膜回收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残膜回收机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增产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农田残膜的回收也成为了棘手的问题.目前,国内残膜在田里影响土质的情况比较严重,并造成大量白色污染.文章针对农田留有残膜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分析了国内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苗前期、秋后及春播前使用的3种残膜回收机性能,并提出了推广使用联合残膜回收机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增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同时农田残膜的回收成为了棘手的问题.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农田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现状,指出在云南农业生产中使用残膜回收机的不适应性,并提出了在云南推广使用残膜回收机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已经被广泛使用,因为回收不及时、不彻底而造成的残膜污染日益严重,残膜回收机由此应运而生。残膜回收机构是残膜回收机的核心部件,现有机构主要采用搂膜、筛膜和勾膜3种原理,基于这3种原理设计出不同实现形式的残膜回收机构。现有残膜回收机构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残膜性质和机构结构而造成的作业问题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在后续新型残膜回收机构的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膜覆盖虽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残膜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和国内外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残膜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目前,新疆农业种植长期使用地膜,对土地的污染十分严重,据农经部门抽样检测每亩土地的残膜量达二十公斤左右,影响作物播种与出苗率,据测算可影响作物产量10%—20%,若长期不进行残膜回收,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增产、增效,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有的残膜回收机具大都是采用搂、耙等方式进行残膜回收,或者是需要采用动力输出方式进行残膜回收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机具简单价格便宜,残膜回收率不理想;另一方面是残膜回收需要消耗太多的动力,机具价格昂贵。因此,现在市场缺乏一种残膜回收率高而  相似文献   

7.
垄作作物采用覆膜种植是农户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收获后遗留在地表的残膜尚无有效回收工具,铲键式残膜回收机是适用于垄作残膜回收的机械回收方式。简要介绍了铲链筛分式、铲链针刺式和铲链齿式3种不同类型的铲链式残膜回收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田间性能试验对不同铲链式残膜回收机的起膜、拾膜、膜土分离、脱模、集膜装置等作业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机具结构提出优化对策,开发了一种可提高回收效率的拖拉机牵引式残膜回收装置,为垄作作物残膜回收机的设计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前地膜成为农业生产的必备资源,田间残留大量的地膜,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农业快速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现阶段残膜回收的技术不成熟、残膜回收设备存在的问题较多,研究残膜在棉田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及相关特性对残膜回收机具的设计至关重要.以新疆昌吉市大西渠镇和阿克苏6团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两地区棉田中残膜的分布情况、拉伸特性、残留量以及悬浮特性,为捡膜机理的研究与新型残膜回收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田残膜作为农业污染物的一种且持续难降解,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文综述了地膜在田间主要分布情况、残膜存在的主要危害以及残膜回收方式。具体概述了残膜对土壤中生物菌群及离子组分的影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威胁以及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残膜还存在降低棉田肥力、不利于化肥减量、降低作物产量、造成白色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赤峰市是农业生产大市,农用地膜投入量大,废旧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为切实做好农用残膜回收工作,真正了解农业生产区内农膜回收现状,通过对赤峰市松山区地膜使用和回收情况调查了解,总结当地农膜使用的现状和回收率情况,分析残膜回收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赤峰市农业残膜回收问题相关政策提...  相似文献   

11.
地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残留污染的有效防控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户是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基本单元,其行为直接影响防控成效。本研究采用互联网发放调研问卷的方式,在我国新疆、山东和湖北3个地膜使用具有代表性的省(自治区),对农户的地膜购买、使用、回收和处理行为开展调研,共收集389份有效调查问卷;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影响农户回收与处理地膜的因素。结果表明:调研农户中有85.9%的农户地膜购买渠道为农资零售店,且购买时有68.3%的农户主要关注地膜质量,53.2%的农户关注地膜价格;调研农户中有64.5%的农户在购买地膜时通过其拉伸强度来判断质量,但只有49.5%的农户了解新国标对地膜厚度的规定。在新疆地膜主要用于棉花、瓜类和玉米,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96.3%、48.3%和96.0%;在山东地膜主要用于花生和瓜类,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72.9%和92.3%;在湖北地膜主要用于瓜类和烟草,作物地膜覆盖率分别为40.1%和100%。地膜使用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提高收入,在新疆还有增温与保水、在山东有增温、在湖北则有控草等差异化的因素。人工回收是...  相似文献   

12.
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地膜覆盖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南方的高山冷凉地区,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地膜用量达145.5万t,覆盖面积达1 831.8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分析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一膜两(多)用、机械化地膜回收等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的现状,提出未来应对地膜残留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策略,为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和残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程度对农用地膜污染处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53-6355
随着广大农村对农用塑料薄膜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农用塑料残膜清理回收十分困难,土壤中塑料农用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此,该研究在南京市、莱州市和晋中市6个村镇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户使用地膜现状、地膜污染认知情况以及废膜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对地膜使用及处理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差别化管理及技术推广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膜机械化技术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梳理我国地膜机械化技术研究成果,以覆膜播种与残膜回收两大类典型机具为对象,分析对比其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总结剖析当前地膜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中,主要存在因苗膜错位、覆土不均、打孔成穴机构不可靠造成的空穴率高、出苗率低等问题。在机械收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膜厚度小、强度差,增加了机具作业难度;现有机具的适配性单一,核心工作部件的可靠性不高,并且机收成堆(条)的地膜转运困难,后续处理工艺不完善,降低了农户的积极性。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措施:1)研究人员在设计覆膜机具和残膜回收机具时应当与农艺相结合,改善机具作业效果及自身可靠性;2)提高我国农用塑料地膜质量,加快可降解地膜的研制。综上,加快研发优质可靠的覆膜、收膜机械是拓宽覆膜种植技术应用领域、提高覆膜地区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农用地膜残留系数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地膜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残膜污染越来越引起重视,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定位点采样,对主要覆膜作物及典型覆膜农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对3种主要覆膜作物、不同土壤类型设立定位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初步摸清了影响地膜残留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规律。从本次研究发现,所有监测地块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均低于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在全国17个省(市)调查的平均残留60 kg/hm2的水平,也没有超过GB/T 25413-2010《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室》中地膜污染的一级标准;同种种植制度不同年限当季地膜残留系数差异不明显,而年均地膜残留量呈上升趋势;种植制度、覆膜年限、土壤类型、回收习惯和地膜质量对地膜残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为寻求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适宜的农用地膜厚度,揭示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及地膜残留的影响规律,并评价其经济效益,选择当地主栽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下通过设置4种地膜厚度(0.006、0.008、0.011 mm和0.012 mm)的田间试验,研究地膜厚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膜厚度对株高有促进作用,出苗率在0.008 mm处理最高。生育期土壤水热状况:增厚地膜可提升4周内0~20 cm土壤贮水量,随后作用相反,播后4周是土壤贮水量响应的拐点,并且在5周内可促进地表以下5 cm处的土壤积温。0.008 mm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经济效益均最高。土壤残膜量随地膜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回收难度随之降低,且加深翻耕深度加重了20~30 cm土层的残膜污染,需要通过加强残膜回收机具的研发利用来削减残膜系数,降低农田白色污染,提高土壤环境承载力。推荐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马铃薯种植采用0.008 mm地膜配套适宜残膜回收机具以获得优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对膜侧种植农艺原理、参数、优势,配套播种机具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指标,机具应用时耕整地要求、机具安装调试、播种等内容作了全方位的阐述解析,并对现有膜侧播种机具取籽结构、适用范围和优化改进方向进行了探讨。通过膜侧种植技术及配套播种机具应用研究表明,膜侧种植技术在保留地膜覆盖优点的同时,铺设地膜宽度由70cm缩减至55cm,可捡拾地膜投入量约21.4%,同时作物种植在地膜外边缘3-5cm处,避免了根茬对地膜、土块的缠绕,有利于地膜的机械化回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覆膜种植面积不断增大,农田里残留的各种地膜数量不断增加,造成了农田的"白色污染"。研究农田残膜的回收和再利用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了解宁夏地区农田残膜回收和再利用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出宁夏农田残膜回收和再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质量标准规范生产;积极进行研发和选型工作,确定适宜机型;强化财政补贴政策;制定规划、纳入考核项目等农田残膜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并探索确定适宜宁夏应用的残膜机械化回收与加工再利用配套机具技术和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治理残膜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芬 《北京农业》2011,(12):174-175
本文通过对农用地膜污染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残膜对环境和农作物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回收残膜、治理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