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洲垸型地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1993~2007年两个洲垸型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观测点调查数据,评估各种防治措施实施的效果,为策划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观测点方案"要求开展人、畜血吸虫病疫情、螺情、野粪等调查,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结果2个洲垸型观测点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由设点时(1993年)的28.5%和11.99%下降至2007年的6.13%和2.83%,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仍在高水平上徘徊,垸内残存螺点极少且找不到感染性钉螺,垸外螺情变化不大。结论调查表明洲垸型地区仍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垸外钉螺面积大,密度高,难以实施有效的药物灭螺,耕牛常年在湖洲上放牧感染血吸虫病并传播病原,这类地区是以畜源性为主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只有加强对放牧家畜的管理,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岳阳县中洲乡位于洞庭湖东畔,有耕地42840亩,其中低洼有螺湿地4000余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人畜在生产中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是血吸虫病高度流行区,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12.24%和10.48%。通过对1008亩湿地有螺稻田实施挖池养鱼,消灭了钉螺,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49.78%和57.1%,平均每亩收入比种水稻增加4-5倍,是洲垸型疫区控制、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挖池蓄水吊养珍珠蚌治理垸内低洼有螺地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牛鼻滩镇位于西洞庭湖区 ,是湖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 ,垸内有螺低洼地原种植水稻 ,居民和耕牛在耕作和放牧时易感染血吸虫病。 1997年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为 14 .79%和 16 .94 % ,通过挖池蓄水吊养珍珠蚌治理垸内有螺低洼地试验 ,试区内活螺与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率分别由设点前的 0 .0 5 8只 /0 .11m2、0 .0 0 2只 / 0 .11m2和 0 .0 345 % ,均下降至 0。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 78.94 %和 81.5 2 % ,每亩年均纯收入较种植水稻提高 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湖沼型垸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重疫区,传统的防治方法不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在同一类型的垸内水网型疫区富河水系上游军垦农场选择2个重度流行分场,实施水改旱结合消灭传染源的防治对策,辅助措施还包括垸内有螺环境的药物灭螺与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南大镇实施农业血防综合治理并观察防治效果。方法自1992年开始,在人畜同步化疗同时.逐步实施挖塘灭螺、水改旱、扩禽压(固)畜和兴林抑螺等综合措施,每年均开展家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与感染度、野粪阳性率、人群感染率及螺情调查,以及防治效果观察。结果通过综合治理,消灭了垸内钉螺,人畜血吸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随后即在一定范围内徘徊。结论农业综合治理在控制垸内钉螺和降低人、畜感染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要进一步取得更好的防治成效难度极大,必须加强血防新对策和新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封洲禁牧控制湖区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都昌县沿湖周边5192.4hm有螺草洲实施封洲禁牧,结合疫区人、畜同步查治,两年(2001~2002)来,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87.81%;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了56.7%;草洲钉螺阳性率和阳性螺密度分别下降了84.29%和75%,结果表明封洲禁牧是大湖区草洲灭螺难的特殊情况下,切断传染源,净化草洲,达到有螺无害(或微害),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平垸行洪后人畜血吸虫病的疫情变化规律,探讨其防制对策。方法选择澧县官垸乡七里村(包括原蚕场、七里、罗家湖、三合、官东),沿松滋河大堤南北走向总长度2500m,东西纵深1000m进行人畜疫情、螺情以及易感地带野粪污染的纵向观察。结果试点村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徘徊不降、人畜化疗虽可取得短期控制疫情的效果,但群体感染率第二年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试点村垸内活螺密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易感地带污染以牛粪为主,试点区湖州野粪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结论平垸行洪后尽管采取了一些防制对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控制疫情,试点区牛、羊感染率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应加强废弃烷的治理和人畜血吸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8.
湖洲垦种治理血吸虫病易感地带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寿县垸外七荆障湖洲,钉螺面积密度高,周边村民所饲养的耕牛常年在草洲上放牧,大量传染原传入湖洲,是血吸虫病易感地带,虽然多年连续查治,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仍分别迭6.9%~9.3%和6.8%~11.2%之间徘徊,并有急感病人发生.通过连续6年实施湖水退回全面翻耕种植辣油菜,钉螺面积、密度、阳性螺率,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都有明显下降,并获得了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垸内的低洼潮湿地带,适宜钉螺的生长繁殖,过去习惯于种植水稻,经济效益差,人畜在生产中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是人畜垸内感染的主要方式,为了探讨垸内灭螺的有效途径,加快湖区控制血吸虫病的步伐,我们于1996年开展了低洼有螺地带挖池养鱼灭螺试验,通过几年的效果观察,取得了良好的血防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1试区概况日龄(d)平均日增重(g)初生重倍数相对生长速度(%)日龄(d)平均日增重(g)初生重倍数相对生长速度(%)0~78~1415~2122~283.60±0.406.18±0.2611.09±0.8111.72±0.921.682.851.947.166870744529~3536~4243~49…  相似文献   

10.
目的摸清试区内血吸虫病疫情、螺情及防治措施的成效。方法用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人、牛血吸虫病感染率,用抽样等距离设框调查钉螺面积、密度、阳性螺密度及阳性螺率,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灭螺控病。结果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地理地貌环境复杂难以采用有效药物灭螺的地区,实施以查治病人病畜和“四个突破”为主体防治对策,是达到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