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平  郭照良 《水产科学》2006,25(10):517-519
将虾塘水配制成含亚硝酸氮1.0 mg/L、0.5 mg/L的水体,按虾塘养殖密度放入体长(9.2±1.0)cm的南美白对虾,向每组试验水体中接入小球藻培养液,密度分别为1.0×104cells/m l、2.0×104cells/m l和3.0×104cells/m l,每组设一不接种小球藻培养液的对照组。96 h后测定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小球藻能显著降低试验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当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一定时,小球藻液的适宜接入密度为2.0×104cells/m l。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在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2μmol/L、5μmol/L、10μmol/L的HSP90抑制剂根赤壳菌素(radicicol)对斑马鱼发育期胚胎进行处理,监测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时期两个HSP90功能抑制标志基因BAG3(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3)和HSPB1(heat shock protein beta-1)的mRNA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发育状况。结果如下:(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BAG3和HSPB1 mRNA水平在根赤壳菌素处理胚胎1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hpf)或24 hpf后显著增高,Western blot检测到5μmol/L根赤壳菌素处理胚胎24 hpf后HSP70表达上调,证明该实验条件下HSP90功能受到抑制;(2)根赤壳菌素处理后斑马鱼胚胎发育变缓,胚胎成活率统计显示:2μmol/L、5μmol/L、10μmol/L根赤壳菌素处理24 hpf胚胎成活率分别是95%、77%、35%,成活率随根赤壳菌素浓度的增高而降低;(3)5μmol/L根赤壳菌素处理72 hpf可见部分个体色素沉积减少、心包膜增大、肌肉萎缩等发育畸形。研究结果证明HSP90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根赤壳菌素在5μmol/L时已达到较佳抑制效果且成活率较高,而且胚胎发育出现了各种形态学变化,为后期研究HSP90调节斑马鱼胚胎发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3'-二甲基联苯胺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表观毒性影响.试验证明4.32 mg/L以上高浓度的二甲基联苯胺都能导致斑马鱼受精卵发生卵黄凝聚,使胚胎发育终止而死亡.低浓度下2.16 mg/L的二甲基联苯胺对斑马鱼受精卵的发育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但有近一半的胚胎存活,这可能是影响其胚胎发育成活的一个临界浓度;还发现低...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全氟辛烷磺酸对鱼类胚胎的毒性作用,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和致畸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对斑马鱼胚胎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81、6.58、3.44、2.67μg/mL,安全质量浓度为0.27μg/mL,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为高毒。全氟辛烷磺酸质量浓度越高,胚胎孵化率越低、死亡率越高,并伴随明显的心率增加、行动迟缓等现象。在全氟辛烷磺酸胁迫下,斑马鱼胚胎发育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畸形现象:囊胚期(2.7~6.0 h)出现卵凝结,卵黄细胞隆起不明显;原肠胚期(6.6~10.6 h)出现卵黄外突、原肠外突和卵凝结;分裂期(12.1~23.8 h)胚胎尾部畸变和卵黄囊异常;成形期(23.8~52.1 h)胚胎出现心肌肿大、心率不稳、后静脉血流减慢或停止、脊椎和尾部弯曲、色素沉积减少等现象;孵化期(54~80 h)幼鱼出现明显的尾部萎缩和曲折、色素沉积减少、脊椎弯曲、心包腔肿大等现象。当全氟辛烷磺酸质量浓度为1.00~1.58μg/mL时,其致畸作用相对较弱;质量浓度在2.51~10.00μg/mL时,会诱导胚胎出现...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氨氮、亚硝酸盐对龙虎斑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进行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龙虎斑幼鱼[体质量(59.37±7.11)g,体长约10 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8.57±1.61)℃,pH为(7.7±0.1),盐度为(28±1),溶解氧为(5.5±1.0)mg/L的条件下,氨氮对龙虎斑的24、48、72、96 h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43.15、40.16、37.71、33.43 mg/L,安全浓度(SC)为3.343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LC50分别为1.599、1.488、1.397、1.239 mg/L,SC为0.1239 mg/L;亚硝酸盐对龙虎斑的24、48、72、96 h LC_(50)分别为306.72、227.09、131.40、90.41 mg/L,SC为9.041 mg/L。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龙虎斑的毒性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对鱼体的LC50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半静态水的条件下,研究了铜离子(Cu~(2+))、镉离子(Cd~(2+))和汞离子(Hg~(2+))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发育的单一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48 h、72 h、96 h致死率和72 h、96 h孵化抑制率作为生理毒性终点,以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作为毒性评价标准。结果表明: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48 h-LC50分别为0.58 mg·L~(- 1)、0.72 mg·L~(- 1)和0.000 46 mg·L~(- 1),72 h-LC50分别为0.39 mg·L~(- 1)、1.15 mg·L~(- 1)和0.000 30 mg·L~(- 1),96 hLC50分别为0.08 mg·L~(- 1)、0.19 mg·L~(- 1)和0.000 18 mg·L~(- 1);Cu~(2+)、Cd~(2+)和Hg~(2+)的72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5 mg·L~(- 1)、0.01 mg·L~(- 1)和0.000 04 mg·L~(- 1),96 h孵化抑制率的LC50分别为0.06 mg·L~(- 1)、0.05 mg·L~(- 1)和0.000 11 mg·L~(- 1);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Cu~(2+)、Cd~(2+)和Hg~(2+)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率和孵化抑制率均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72 h孵化抑制率可以作为斑马鱼胚胎最敏感的毒性终点指标。分别用单一毒性Cu~(2+)、Cd~(2+)和Hg~(2+)的96 h-LC50值,按毒性单位1∶1两两混合,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协同作用;按毒性单位1∶1∶1混合共存时,对斑马鱼胚胎在第48、第72、第96小时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苯硫脲对斑马鱼黑色素生成及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苯硫脲抑制斑马鱼黑色素生成的最佳浓度及苯硫脲对斑马鱼早期发育的影响,用0.05~2.O mmol/L苯硫脲处理28-体节期斑马鱼胚胎,用1.0~15 mmol/L苯硫脲处理受精后2、10、24 h的斑马鱼胚胎.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育时期,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苯硫脲最佳浓度是不同的;且发育时期越早,斑马鱼对苯硫脲毒性越敏感;苯硫脲低于0.2 mmol/L时对斑马鱼孵化、存活和早期发育无显著影响;0.2 mmol/L苯硫脲导致斑马鱼孵化率降低;0.5~2.0 mmol/L苯硫脲导致斑马鱼的孵化率和存活率均降低,并引起斑马鱼畸形.  相似文献   

8.
Zn2+和Cd2+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重金属Zn2+和Cd2+对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和Cd2+对受精后24 h(24 hpf)的受精卵进行染毒实验,统计了斑马鱼胚胎48 hpf的卵凝结和心律,72hpf的卵凝结、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结果显示,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镉的毒性比锌大。斑马鱼胚胎对Zn2+和Cd2+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均为72 hpf。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72 hpf的发育毒性比48 hpf的发育毒性大。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1时,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趋向于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2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由48 hpf的协同作用转为72 hpf的拮抗作用。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2︰1时,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在凝结时为协同作用,在孵化时为拮抗作用。结果表明,Zn2+和Cd2+在不同毒性单位配比下,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不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毒性单位配比下,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不同毒理学终点的联合毒性也不完全相同。此外还发现,联合作用不仅与化合物的剂量有关,还与染毒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对硝基酚对稀有鲫( Gobiocypris rarus)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记录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特征,并对稀有鲫的心率、死亡率、孵化率、自主运动频率及孵出仔鱼体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硝基酚会导致稀有鲫胚胎发育延迟,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现象。随着对硝基酚浓度的提高,稀有鲫的胚胎孵化率、96 h成活率降低,各时期的死亡率与畸形率均增加。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分别是14.162、10.282、4.484、4.160 mg/L,安全浓度( SC)是1.63 mg/L。  相似文献   

10.
非离子氨、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测定了非离子氨与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非离子氨对加州鲈鱼、白鲢的96hLC50分别为0.89mg/l和1.56mg/l ,加州鲈鱼对非离子氨的急性毒性比白鲢敏感;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96hLC50分别为112.2mg/l和43.2mg/l,白鲢对亚硝酸盐的急性毒性比加州鲈鱼敏感;非离子氨对加州鲈鱼、白鲢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89mg/l和0.156mg/l;亚硝酸盐对加州鲈鱼、白鲢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2mg/l和4.32mg/l。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Cu2+、Pb2+、Cd2+、Cr6+ 4种重金属对鳙胚胎发育及仔鱼存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除0.5、1.0 mg/L的Cd2+可促进胚胎发育速率外,其余3种重金属均不同程度地减慢胚胎孵化速率;受精卵孵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孵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Cu2+、Pb2+、Cd2+、Cr6+对鳙仔鱼的毒性强度为Cu2+>Cd2+>Pb2+>Cr6+.根据试验数据求得4种重金属对鳙仔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及安全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2.
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囊胚时期是胚胎发育过程的关键时期,利用i TRAQ蛋白质质谱分析技术,检测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sphere时期的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分析该时期表达的蛋白质的相应功能和参与调控的生物过程。以野生型斑马鱼发育至sphere时期即4 hpf的胚胎为样本,利用i TRAQ标记与LC-MS/MS串联质谱技术,结合数据库比对,对该时期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鉴定分析。检测结果共鉴定到的总蛋白数为1 178个,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功能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广泛参与了细胞信号传递、细胞运动和细胞骨架构建、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物质合成与代谢等各项重要的生命活动过程。研究表明,利用i TRAQ标记的方法可以对4hpf时期的斑马鱼胚胎中的蛋白质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并初步建立了斑马鱼早期发育关键阶段sphere时期的蛋白质组表达图谱,以期为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学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0mg/L、0.5mg/L、1.0 mg/L、2.0mg/L)和不同作用时间(24h、72h、120h、168h、264h)对草鱼鱼种外周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草鱼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0mg/L组红细胞数量最少,与1.0mg/L、0.5mg/L组差异极显著(P<0.01),1.0mg/L组与0.5mg/L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亚硝酸盐的作用时间延长,实验组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120h内变化明显。72h与24h比较差异显著(P<0.05),120与72h差异极显著(P<0.01),120h、168h、264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镜检血涂片共观察到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四种白细胞。实验组血栓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的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1.0mg/L与2.0mg/L浓度组草鱼血栓细胞比例接近,并低于0.5mg/L浓度组。实验组草鱼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的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1.0mg/L、2.0mg/L浓度组草鱼淋巴细胞比例接近,并高于0.5mg/L浓度组;三个浓度组草鱼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接近。实验组单核细胞均高于对照组,但由于比例较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仔虾毒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3.0%时,氨氮24,48,72和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91.32,53.92,40.70和25.77 mg/L;盐度为2.5%时,分别为91.95,50.05,35.76和33.71 mg/L;盐度为2.0%的条件下,分别为164.46,98.56,71.05和44.13 mg/L;盐度为1.5%时,分别为97.19,63.97,31.83和26.04 mg/L;盐度为1.0%时,分别为74.79,21.89,13.55和10.81 mg/L;盐度为0.5%时,分别为58.17,12.98,10.46和6.01 mg/L;在盐度3.0%,2.5%,2.0%,1.5%,1.0%和0.5%时,氨氮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577,3.371,4.413,2.604,1.081和0.601 mg/L。指出,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增强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提出,斑节对虾仔虾育苗应在盐度2.0%、氨氮对斑节对虾仔虾的毒性最小时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5.
亚硝酸钠对鲫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亚硝酸钠浓度(0.5mg/L、1.0mg/L、2.0mg/L和3.0mg/L)处理不同时间后对鲫鱼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后24h,各浓度处理组的CAT活性增加;当处理时间延长时,2.0mg/L和3.0mg/L处理组CAT活性受到抑制,抑制程度与其剂量高低和暴露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表现出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而0.5mg/L和1.0mg/L处理组CAT活性在暴露后48h显著升高,在96h时下降至稍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AT活性对亚硝酸钠胁迫较为敏感,提示有可能成为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的一个合适的生物指示剂。  相似文献   

16.
依照水生生物毒性方法,在溶解氧5.0~6.0mg/L、水温27.0~28.0℃、p H8.0~8.2条件下,用分析纯NH_4Cl和NaNO_2配制成总氨氮(非离子氨)浓度为0(对照组)、37(2.26)mg/L、42(2.56)mg/L、49(2.99)mg/L、56(3.42)mg/L、65(3.96)mg/L、75(4.57)mg/L、87(5.31)mg/L和100(6.10)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mg/L(对照组)、0.49mg/L、0.65mg/L、0.75mg/L、0.87mg/L、1.15mg/L、1.55mg/L和2.10 mg/L,研究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对平均体质量(1.39±0.60)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大刺鳅幼鱼总氨氮的24h、48h和96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35mg/L、77.15mg/L和76.05mg/L,非离子氨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8 mg/L、4.71mg/L和4.64mg/L,亚硝酸盐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77mg/L、0.921mg/L和0.798mg/L,总氨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的安全浓度分别为7.61mg/L、0.46mg/L和0.0798mg/L。亚硝酸盐对大刺鳅幼鱼的急性毒性强于氨氮,对亚硝酸盐的毒性也比其他鱼类更敏感,在生产中应特别注意监控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亚硝酸盐氮对金鱼鱼种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亚硝酸盐氮对体长(6.50±0.50) cm、体质量(9.12±0.45) g金鱼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金鱼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的增加而明显降低;亚硝酸盐氮对金鱼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328.726、784.352、731.890、341.470 mg/L,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70.889~1648.393)、(578.031~1064.193)、(580.943~922.001)、(283.320~411.504)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4.15 m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硝酸钠(0、0.5、1.0、2.0 mg/L)和不同作用时间(24、72、120、168、264 h)对草鱼种外周血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草鱼红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0 mg/L组红细胞数量减幅最大,2.0 mg/L组与1.0、0.5 mg/L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1.0 mg/L组与0.5 mg/L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亚硝酸盐作用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红细胞数量逐渐减少,120 h内变化变化明显.72 h与24 h比较差异显著(P<0.05),120 h与72 h差异极显著(P<0.01),120、168、264 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镜检血涂片共观察到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4种白细胞.实验组血栓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亚硝酸盐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单核细胞由于数量极少,变化不明显.实验表明,亚硝酸盐对草鱼外周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2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水温(28±0.2)℃、盐度29.8±0.2、pH8.0±0.2和溶氧6.0mg/L的条件下,将体长(49.28±4.79)mm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幼虾放在盛水20L的100L白桶中,用NaNO2(分析纯)溶于新鲜海水配制成2000mg/L的母液,使试验组水中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为151.36、239.88、380.19、602.56、954.99mg/L,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亚硝酸盐氮对日本囊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NO2^--N毒性效应与质量浓度和胁迫时间呈正相关。在同一时间下日本囊对虾的死亡率随着NO2^--N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同一质量浓度下对虾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O2^--N对日本囊对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806.100、970.939、780.050、427.391mg/L,安全质量浓度为42.739mg/L。NO2^--N质量浓度为151.36、239.88、380.19、602.56、954.99mg/L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是120.008、111.954、94.207、78.810、60.102h。试验表明,日本囊对虾养殖水体中NO-2-N质量浓度应控制42.739mg/L以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一极体的释放,诱导菲律宾蛤仔四倍体,观察诱导各组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0.5、0.7mg/L及1.0mg/L的细胞松弛素B均能有效抑制第一极体的释放,获得四倍体诱导率分别为58.2%、55.1%及55.2%,无显著差异;随细胞松弛素B用量的升高,菲律宾蛤仔早期胚胎发育速度略有减慢,各发育阶段胚胎畸形率显著提高,畸形形式增加,孵化率降低。综合分析,0.5mg/L的细胞松弛素B适于诱导菲律宾蛤仔四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