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马铃薯》2016,(1):18-19
近几年,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在普及推广黑色全膜双垄垄侧种植马铃薯技术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改弓型垄面为"M"型垄面,解决了大垄中间部位始终较干的问题,实现了降雨资源的最大化集纳保蓄和高效利用;改侧播为垄上脊播,增加了土壤熟土层厚度及薯块有效生长空间,使薯块生长均匀,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粉垄耕作不同深度对新植蔗和宿根蔗根系形态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差异,探索适合的粉垄耕作深度,为推广粉垄耕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桂糖42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立常规浅耕、粉垄浅耕、常规深耕和粉垄深耕4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浅耕处理下,新植蔗产量比常规浅耕和常规深耕处理分别提高了24.9%和12.4%;...  相似文献   

3.
寒地玉米“三双”高产栽培技术是继黑龙江省推广玉米大双覆之后 ,研究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栽培模式。经1998、1999两年在依安、克东等县试验示范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平均单产 1430 1kg/hm2 ,比大双覆平均单产 116 34kg/hm2 增产 2 2 9% ,总增产 889万kg ,增加收入 899万元 ,同时每公顷可节省整地费 30 0元 ,共降低费用 10 0万元 ,总计为农民增加收入 989万元 ,受到农民的欢迎。1 技术内涵与优点1.1 技术内涵 玉米“三双”高产栽培技术 ,是在 6 5cm原垄的基础上 ,实行两垄合一垄 ,一垄种双行 ,每行种双株 ;垄距 130cm ,垄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法,研究小垄密植、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免耕栽培4种栽培方法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栽培方式的大豆株高,荚数,粒数均高于小垄密植、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免耕栽培的大豆产量分别较小垄密植、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增产23.3%、124.2%和141.5%;小垄密植的大豆产量分别较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增产81.8%、95.8%。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以"大垄密植"技术为核心,合理轮作、科学整地、耐密品种为基础,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组合调控、全程机械化为保证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完整的以“大垄密植”技术为核心,合理轮作、科学整地、耐密品种为基础,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组合调控、全程机械化为保证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区马铃薯黑膜覆盖增温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铃薯》2015,(3):150-152
为了探讨半干旱区地膜覆盖对马铃薯土壤的增温和增产效果,以‘定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露地低垄、覆膜低垄、覆膜高垄杀秧、覆膜高垄有秧4种方式研究了覆膜对马铃薯耕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作用,不同的覆膜起垄方式对土壤的增温效果不同,高垄有秧的土壤温度最高,达到14.01℃,高垄杀秧为13.49℃,低垄覆膜为12.63℃,对照低垄露地为11.80℃;覆膜高垄的产量显著高于低垄种植,其中覆膜高垄有秧产量达2 176 kg/667m2,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马铃薯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安定区科技人员针对日益频繁严重的干旱导致北部各乡镇马铃薯不能适期下种和出苗而研究摸索出的一项主动抗旱栽培技术。该项技术的原理是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  相似文献   

9.
对黑龙江及国内外马铃薯生产地区的生产水平进行了比较,探讨了马铃薯生产技术当中的垄体耕翻区别。从马铃薯大垄栽培的理论依据、黑龙江省推广大垄栽培的现实依据及黑龙江省推广大垄栽培的奈件方面对采用大垄深翻提高黑龙江省马铃薯产质量的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我国北方一作区推广大垄马铃薯栽培应注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较常规的垄三栽培增产19.8%,采用此项技术创造了多块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大面积高产。生产实践证明,垄上四行大垄窄行密植是一项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新技术,适于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文章还对该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做法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外源氯化钙对低温胁迫下胡椒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胡椒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浓度氯化钙(7、14、21、28 mmol/L)处理,以去离子水为对照,低温胁迫4 d(10 ℃/5 ℃,12 h/12 h),恢复培养6 d(28 ℃/20 ℃,12 h/12 h),观察表型并测定各处理的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 mmol/L氯化钙处理胡椒可以改善寒害表型,随氯化钙浓度升高寒害表型逐渐加重;外施7 mmol/L氯化钙能够显著改善胡椒的净光合速率,随氯化钙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越来越低,氯化钙浓度过高时(达到28 mmol/L)净光合速率低于CK;与CK相比,外施7 mmol/L氯化钙能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越来越低,丙二醛含量越来越高。本研究结果为胡椒生产上抗寒技术指导和抗寒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旭一 《北方水稻》2013,43(3):71-72,75
从细胞膜系与植物抗冷性,可溶性糖、蛋白质与植物抗冷性,脯氨酸及其它氨基酸与植物的抗冷性,低温下冷害指数、电导率、原生质膜透性与植物的抗冷性等方面综述了水稻低温冷害生理研究进展,为今后的水稻冷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庞子千 《中国稻米》2021,27(6):133-134
近年,晚稻生产中后期常出现大面积叶片枯死现象,给晚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白叶枯病或药害所造成。在防治对策上首先要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如泰两优1332,科学用药,做到以防为主,早防早治,重防重治,防止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勐腊橡胶分公司在植胶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为将二代胶园建设成速生、高抗、高效,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橡胶园。充分利用现有更新胶园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采用宽行密株种植形式,合理密植、规范开垦,使土地资源利用率比更新前提高50.53%。并根据植胶小区环境,结合品种特性对口配置具有相应抗性的速生、高抗、高产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地力和品种的潜力。积极推广应用高吸水树脂春季抗旱、节水、保肥、速生栽培技术,促进胶苗速生,可比新植胶园提前一年投产开割,增加经济效益480.73万元/年。  相似文献   

15.
环鄱阳湖棉区植棉常遇的自然灾害及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磊  张允昔 《江西棉花》2009,31(6):8-12
环鄱阳湖棉区是国家优势产棉集中区,是江西的优质高产棉区。在分析了环鄱阳湖棉区棉花生产上常出现的高温干旱、涝灾渍害、雹灾、台风和低温冷害自然灾害后,提出了相应的有效预防及补救措施。以提高环鄱阳湖棉区植棉的防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冷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并对低温冷害类型、耐冷鉴定评价方法和耐冷生理研究进行初步分析,着重阐明水稻耐冷性育种的策略,通过挖掘耐冷资源来提高水稻耐冷性。首先,采用对现有品种、品系进行系统的耐冷性评价,作为配制杂交组合依据;其次,积极引进其它地区优良耐冷资源,加以改造利用;第三,利用籼粳稻亚远缘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再通过复交或回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创造新材料来提高品种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野生大豆叶片中Na+、Cl-积累导致活性氧伤害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耐盐性强弱不同的野生大豆(JWS耐盐性强,N23232耐盐性弱)为材料,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叶片中Na^ 、Cl^-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供试两种群野生大豆叶片Na^ 、Cl^-含量增加,N23232比JWS更明显;耐盐性弱的N23232叶片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和电导率迅速上升,其叶片中Na^ 、Cl^-含量变化与O2^-、H2O2、MDA和电导率增加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而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上升与MDA和电导率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在NaCl胁迫下,由于Na^ 、Cl^-在叶片中的积累而导致了活性氧的积累,活性氧诱发膜脂过氧化、破坏膜结构,导致膜结合酶H^ -ATPase和H^ -PPase活性降低,膜透性增加。耐盐种群JWS在盐胁迫下Na^ 、Cl^-积累量少、活性氧水平较低,对膜系统伤害少,膜结合酶活性高,因而能维持液泡膜正常的代谢功能,可能是其耐盐性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果蔬采后冷害机制及其防控是当前采后研究领域中倍受关注的科技问题。果蔬冷害发生是由内在因子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并借鉴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成果,果蔬采后冷害发生调控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本文综述了热带果蔬采后冷害发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和冷害防控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关注能量代谢调控果蔬采后冷害作用,重点介绍了生物技术在防控果蔬冷害上的应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冀西北高寒区微型薯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在冀西北高寒区冷凉气候条件下脱毒微型薯的高效生产技术。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单次无损害重复收获与选择采摘结合培“土”技术 ,使单位面积结薯数量提高 2 1 6 %~ 16 9 2 %。同时筛选出提高脱毒扦插苗成活率的生根液最佳组合NAA2 0mg/L +IBA2 0mg/L +GA36mg/L +6 BA2mg/L及成本较低的栽培基质 1/ 2河沙 +1/ 2珍珠岩。并在 10~ 11月霜冻期进行了地沟式拱棚生产微型薯的可行性试验 ,增加了微型薯生产周期数  相似文献   

20.
选取耐盐性较强的水稻株系‘Fl478’、‘JX99’、‘Pokkali’和盐敏感型品种‘IR29’,设置 6 个 NaCl 浓度梯度处理, 分别为 0、0.1%、0.2%、0.3%、0.4%、0.5%,采用桶栽土培的方法培育至孕穗期,研究盐胁迫对孕穗期水稻植株不同 器官 Na+ 、K+ 分配规律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胁迫下水稻株系不同器官 Na+ ,K+ 的积累效应存在差异,水稻 株系耐盐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根系,而叶鞘对 Na+ 、K+ 的吸收与分配的差异明显。(2)耐盐植株根系聚 Na+ 能力较强, 叶片、叶鞘积累较多的 K+ ,而感盐品种根系积累 K+ 和 Na+ 以缓解根系渗透胁迫,调节根系 Na+ /K+ 平衡稳态,保持水稻 正常的代谢活动。(3)叶鞘是水稻植株关键的 Na+ -K+ 调库,通过吸收和分配 Na+ 来调节根、叶、叶鞘 Na+ /K+ 平衡以提 高水稻耐盐性。(4)耐盐株系叶鞘向叶片选择运输 K+ 的能力、限 Na+ 运输能力强于盐敏感品种,叶鞘对 Na+ 、K+ 吸收 与分配运输能力的大小,决定水稻株系的耐盐性,具体表现耐盐品种叶鞘向吸收与运输 K+ 能力较强、根系限 Na+ 能力 显著高于感盐植株。(5)0.4%~0.5%盐浓度限制水稻叶鞘 Na+ -K+ 库吸收与分配能力,各组织中 Na+ /K+ 失衡,植株耐盐 性降低,受盐害程度加深。(6)盐胁迫促进水稻株系叶鞘向根系吸收较多 Na+ 和向叶片、根系输出 K+ ,却限制 Na+ 对 叶片的分配,保证根系保持较高的 K+ /Na+ ,耐盐幼嫩叶片积累较多的 K+ 以维持叶片组织保卫细胞渗透平衡,保证水稻 植株获得生活必需的光合原料,而盐敏感植株积累的 K+ 主要用于缓解组织渗透胁迫,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