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过量施用磷肥所带来的土壤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主要针对当前设施菜园地土壤施用过量磷肥所导致的磷素过量积累现状进行总结,讨论了由于磷素高度富集所带来的土壤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出了设施菜地磷肥过量已在很多地方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这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同时过量施用磷肥也制约了蔬菜的生产。因此,从减少设施蔬菜地的磷肥施入量进行集约化生产为主展开研究,可以有效降低设施蔬菜地磷肥的过量使用,提高蔬菜的磷肥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同时可有效改善周围环境的磷素污染。  相似文献   

2.
土地过量施用磷肥所带来的土壤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主要针对当前设施菜园地土壤施用过量磷肥所导致的磷素过量积累现状进行总结,讨论了由于磷素高度富集所带来的土壤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得出了设施菜地磷肥过量已在很多地方造成了地下水的污染,这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同时过量施用磷肥也制约了蔬菜的生产。因此,从减少设施蔬菜地的磷肥施入量进行集约化生产为主展开研究,可以有效降低设施蔬菜地磷肥的过量使用,提高蔬菜的磷肥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同时可有效改善周围环境的磷素污染。  相似文献   

3.
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及磷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田间小区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玉米地地表磷素径流损失、玉米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量过磷酸钙处理相比,过磷酸钙减量10%~30%可降低31.58%~39.47%的磷素地表径流损失量;磷素淋溶损失量减少了13.44%~42.73%;磷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0.6,1.78和2.89个百分点,且磷素损失量随磷肥用量的减少而降低,磷肥利用率随磷肥用量的减少而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磷素是作物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重要元素。我国北方石灰土质地区有较大面积的土壤缺磷,这种缺乏往往通过大量施用磷肥才能解决。然而这一地区土壤富含碳酸钙,PH值较高,使施入可溶性磷肥很快转化为不流性的化合物,并随时间的延长不断老化,愈来愈对植物无效。但本试区为黑土,不算缺磷区,在过去的研究中,致力于改进施磷方法,如确定合理施磷量,集中施用等。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并在小麦生产中发挥较大的作用。但磷肥当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仍然较低,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始研究不同基因型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差异,旨在筛选磷素吸收利用效率较高的品种即磷高效基因型品种。此项研究我国刚刚起步,因此,进行此项研究对丰富小麦磷素营养遗传理论充分利用土壤磷素养分资源,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环境污染及春小麦绿色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主要低产土壤之一,面积约有4700万亩,在我省淮北地区面积约有(?)000万亩以上.由于土壤磷素严重缺乏,加上氮素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治理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砂姜黑土的磷素含量、供磷能力、磷素的形态组成,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积累以及磷肥的后效问题,是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的理论依据.本文是1979—1984年定位试验的有关结果的总结,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氮磷营养状况与磷肥肥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研究磷肥肥效已经四十多年了。解放以前的研究认为,关中塿土(被称为栗钙土、浅栗钙土)施用磷肥效果不高,其原因是土壤磷素储量丰富,而磷素又被土壤所固定了。解放以后,五十年代的试验就出现了施用磷肥获得显著效果的事例。但为什么有时施用磷肥效果显著,有时效果又不好呢?规律何在?我们的研究走过曲折的道路,逐步认识到磷肥肥效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土壤、作物、肥料等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这个看来专业性很强的课题,必须在综合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必须深入农村,与贫下中农相结合,从农民的生产实践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把理论与实际,实验室、试  相似文献   

7.
小麦、夏谷一体化栽培亩产吨粮周年磷肥合理运筹研究结果表明:麦、谷两作以亩施P2O512~15公斤为最佳用量。磷肥最佳运筹比例为小麦施全年总磷量的75%,夏谷施25%。该运筹方案既可获得高产,取得相对高的经济效益,又不会造成作物对土壤磷素养分的掠夺吸收。小麦、夏谷收获后,土壤中磷素的积累与施磷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磷肥利用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应用 3 2 P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磷素活化剂在磷肥肥效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增加土壤磷素和肥料磷素的供应强度 ,促进大豆对土壤磷素和磷肥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施磷水田田表排水磷素流失特征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排灌手段模拟雨季条件下水田田表排水,研究了水田面施无机磷肥及有机无机磷肥配施48 h后、以间隔48 h连续进行4次人工排灌的磷素流失特征及其机制.结果表明:首次排水的磷素流失形态以可溶性磷为主,而其后多次排水的磷素流失形态主要为固相磷;面施磷肥时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后3次排水的田表磷素流失量与流失负荷,但对4次排水累计的磷素流失总量并没有影响,而以全磷表征的磷肥表观流失率为9%~16%.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条件下磷肥的合适用量,在2013—2016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磷对玉米产量、磷素利用率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除秸秆还田初期(2013年)外,其余年份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且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其中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增加8.08%;总体上,2013—2016年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提高了玉米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及磷素利用率,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在秸秆还田初期降低了对磷的吸收量,但随着秸秆还田时间的增加,其不再影响植株对磷素的吸收,磷素利用率为28.32%,提高了5.73个百分点;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13.49%,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了6.76%,但对土壤全磷含量影响不大。对于上述所有指标,秸秆还田配施磷肥减量20%处理与秸秆还田磷全量处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因此,玉米生产上采用秸秆还田的方式,能够降低磷肥用量,提高磷素利用率和产量,即使磷肥减量20%也不影响上述指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合理利用磷素资源,提高土壤磷素肥力,采用微区桶试验研究了磷肥、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磷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磷含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施用磷肥显著增加了Olsen-P量、土壤有机磷无显著变化。土壤有机磷与磷酸酶活性、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3.
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P_2O_5)施用量对宁夏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生产适宜磷肥用量,以指导当地玉米生产。以正大12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玉米密度为9.7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0、45、90、135和180 kg/hm~2,N 300.0 kg/hm~2和K_2O 75.0 kg/hm~2均一致。从磷肥(P_2O_5)对密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磷肥(P_2O_5)增加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率为3.1%~7.8%,通过产量获得磷肥(P_2O_5)效应方程为Y=-0.053 7x~2+15.803x+15 450(R~2=0.981 9~*),通过模拟计算最高产量P_2O_5用量为147.1 kg/hm~2,从实际最佳经济产量P_2O_5用量为112.2 kg/hm~2。经济效益角度分析P_2O_5用量在135 kg/hm~2时利润最高,比对照增收5.7%。施用磷肥(P_2O_5)促进了玉米磷素的吸收累积,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00 kg籽粒需P_2O_5量均随磷肥(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施P_2O_5 135 kg/hm~2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9.3%、22.1%和15.7%。P_2O_5用量为135 kg/hm~2时磷肥利用效率最高为36.2%(P0.05),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施P_2O_5量为45~135 kg/hm~2时耕层土壤速效磷均为当季匮缺。从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域密植高产玉米磷肥(P_2O_5)用量适宜的范围为135~147 kg/hm~2。  相似文献   

14.
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66.7万hm2。施用磷肥是玉米高产稳产的必然措施,由于磷肥价格相对较低,磷肥施用过量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磷肥利用率过低,国内化肥磷素利用率一般为15%~20%[1]。研究表明,磷肥施用方式多样,不同施用方式,其增产效果及利用率差异较大[2,3]。为探讨在黄壤上磷肥不同施用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于2006年进行了不同施用磷肥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点与材料试点位于遵义县三合镇,海拔900 m。土壤为黄泥土。供试玉米品种:遵玉3号。1.2试验设计试验设置5个处理…  相似文献   

15.
应用化学分析、吸附试验和生物诊断方法 ,系统研究了风沙土磷的有效性和利用率。结果表明 ,土壤磷素活性高低的顺序为 :紧沙土>轻沙土>沙土 ,无机磷盐是风沙区植物所能利用的土壤磷素的主要磷形态 ,且Ca -P所占的比例最大。磷固定强弱的顺序为 :紧沙土>轻沙土>沙土 ,对各处理土壤进行无机磷形态分级测定表明 ,磷肥施入土壤以后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主要是向Ca2-P、Ca8-P转化 ,Al-P和Fe -P也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靠增加化学磷肥用量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6.
吴一群  李延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03-106
通过室外土柱模拟淋洗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蔬菜地土壤全磷、无机磷含量提高,磷肥施用不仅造成表层土壤磷素含量积累,还会造成底层土壤磷素积累。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不仅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有机磷含量,而且增加底层土壤中有机磷的含量,促进磷的向下迁移。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土层土壤Olsen-P、CaCl2-P含量均逐渐增大,说明施用磷肥增加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与单施无机磷肥相比较,有机无机磷肥配施造成底层土壤中Olsen-P、CaCl2-P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中磷素淋失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会对周边水质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阐述磷素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且针对磷肥的使用、土壤自身的性质以及磷素的承运过程进行研究,目的是解析磷素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并且从中分析出磷素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出,农业土壤的磷素流失影响因素有土壤性质、含磷元素程度、磷肥使用、农业耕作以及水文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磷素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磷肥用量处理(0、50、100、150kg P2O5/hm2)的基础上,设置对照(CK)和有机酸添加(OA)处理。研究2019—2020年棉田土壤速效磷、微生物生物量磷、碱性磷酸酶活性、植株生物量、植株吸磷量、籽棉产量、经济效益、植物磷素盈余量8个向量指标进行基于雷达图分析的新疆棉田磷素健康综合评价。[结果]有机酸添加对不同磷肥用量新疆棉田磷素健康状况评价结果分别为0.254 5、0.381 3、0.390 4、0.390 2、0.406 5、0.437 2、0.394 0、0.395 1,最终排序为MAP100+OA>MAP100+CK>MAP150+OA> MAP150+CK>MAP50+CK>MAP50+OA>MAP0+OA>MAP0+CK。[结论]45 kg有机酸+100 kg P2O5/hm2处理是新疆棉田...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腐植酸与磷肥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性和淋失量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分别设计了不施肥(CK)、基施腐植酸钾追施/不追施磷肥(HA-P、HA)、基施磷肥追施/不追施腐植酸钾(P-HA、P)和磷肥腐植酸钾共同基施(P+HA)共6个处理,来探讨将腐植酸水溶性肥料中的主要原料腐植酸钾与磷肥按照不同施用方式施入土壤后对土壤磷素剖面迁移能力和淋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灌溉条件下,HA-P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素的淋出,分别比P-HA、P和P+HA 3个处理的磷素淋出总量高244.08%、78.51%和35.34%,而P-HA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素的淋出量;P+HA和P-HA处理土壤剖面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与P处理结果相似,而HA-P处理剖面各层土壤的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差异较小;HA处理会使土壤磷素淋出略有增加。研究表明,腐植酸钾与磷肥等量输入时,以腐植酸钾为基肥、磷溶液进行追肥的施用方式对土壤磷素移动的促进作用最大,有较高的淋失风险,而基施磷肥、追施腐植酸钾则可以显著控制土壤剖面磷素移动,降低土壤磷素的淋出量。  相似文献   

20.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土壤磷素流失会对周边水质环境造成的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农业土壤磷素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简单阐述磷素流失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且针对磷肥的使用、土壤自身的性质以及磷素的承运过程进行研究,目的是解析磷素流失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并且从中分析出磷素流失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最后总结出,农业土壤的磷素流失影响因素有土壤性质、含磷元素程度、磷肥使用、农业耕作以及水文条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