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用微波和反应釜处理绿茶、红茶和岩茶三类茶样,检测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分析发现,Li、Na、Mg等18种元素5个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RSD≤5,微波消解组占72.22%,反应釜消解组占70.37%;Na、Mg、Al等12种元素5个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满足RSD≤5%,微波消解组占88.89%,反应釜消解组占91.67%;对测得各种元素含量平均值,满足平均值相对误差≤10%,18种元素占85.19%,12种元素97.22%。综上,在茶叶检测元素含量时,可以选择价格低廉的反应釜消解,进行样品前处理。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石墨消解-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天然橡胶中铅、镉、铜、铬等14种无机元素的方法,旨在为天然橡胶中多元素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通过优化石墨消解法的前处理条件,再应用ICP-MS测定天然橡胶样品中14种元素(Ba、Na、Mg、K、Ca、Cr、Mn、Fe、Ni、Cu、Zn、Cd、Pb、Co )的含量,采用在线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和信号漂移,以确保数据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检出限范围为0.0014~0.020 mg/kg,方法回收率86%~96%,RSD在0.53%~6.13%,得到的线性关系良好,充分满足实验要求。石墨消解法操作简便,可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消解全过程,消解时间固定,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同时,设备以及耗材成本较低。与传统干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本检测方法更适用于天然橡胶中14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具有耗时短、干扰小、检测范围宽、处理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橡胶样品的多元素检测分析。已应用本实验方法,快速测定了我国6个橡胶主产区中的天然橡胶样品。  相似文献   

3.
杨大鹏  刘晶 《茶叶》2016,(2):73-75
通过ICP法检测了四种福鼎白茶中铝及铅元素的含量及其溶出特性,比对不同等级的福鼎白茶,粗放管理与正常管理茶园中的同级别茶,以及新工艺白茶饼与散白茶中两种不同元素的含量以及溶出特性的差别。结果显示白毫银针中铝和铅元素含量比低等级的白牡丹低;而粗放管理茶园中茶叶的铝和铅元素含量与精细管理茶园相比差异并不显著;溶出率结果显示,新工艺白茶饼的元素溶出率较同级别传统工艺的白茶低。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的研究,旨在于分析传统国产人参与新型水培人参中的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两种不同培育类型的人参进行进行无机元素的检测,涵盖Cu、Zn、Fe、Mn、Al、Mg、Ni、As、Pb、Cd、Cr、K、P、Na、Ca等15种元素。结果表明:线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4-0.70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左右,回收率为95.8%-105.2%之间,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可以快速、同时测定人参中多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通过两种人参成分的差异,为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培育类似人参的新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波消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对稻米中20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同步定量测定。微波消化与常规温消化法相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20种元素的平均检出限为0.0426μg/g,回收率在85~104%之间,变异系数平均为1.62%;与NBS等标准物进行了对比,显示出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均较理想。分析测定了51个优质米,结果表明符合质控要求。本方法消化样品快速、完全、污染少,仪器测定灵敏度高、重演性好,适合于稻米及其它生物、环境样品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采用美国热电原子吸收光谱(ICE3500)石墨炉法检测甘蔗中的有害元素镉、铅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仪器灵敏度高、数据准确可靠,适用于检测甘蔗中镉和铅重金属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分析了长白山区特产葛枣、软枣、狗枣猕猴桃果中化学成份,定性、定量检测出其所含的有机酸、蛋白质、脂肪、糖类、氨基酸(17种)和无机元素(26种)。结果表明三者均富含多种营养和活性成份,是值得开发利用的宝贵野生果树资源。  相似文献   

8.
评估工业园区、交通要道、城镇郊区及港口区等典型地块周边土壤重(类)金属污染风险,可为其周边土壤农业利用提供依据。以盐城市域西部复垦地块、老204国道-城镇工业园典型区块以及沿海港口区周边农用地74个点位及所种植物(小麦、大麦与芦苇)为对象,进行锌(Zn)、铜(Cu)、镉(Cd)、铬(Cr)、镍(Ni)、铅(Pb)、汞(Hg)、砷(As)的检测及其环境质量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测点位土壤8种元素均超出江苏省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超出点位在30%以上的元素分别是Cd(100.00%)、Cu(75.68%)、Zn(60.81%)、As(51.39%)、Hg(36.00%);参照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的筛选值,Cd、As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6.67%、4.00%;以管制值为参照,仅Cd超标,超标率为20.27%。单项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结果表明,老204国道-城镇工业园典型区块及以西土壤Cd中重度污染点位多,环境质量风险较高;以东点位为Cd轻度污染,风险较低。对8种重(类)金属有效态含量及植物中相应元素检测,结果显示,这8种元素含量均...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波消化、电感耦台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对稻米中20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同步定量测定.微波消化与常规湿消化法相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20种元素的平均检出限为0.0426 μg/g,回收率在85~104%之间,变异系数平均为1.62%;与NBS等标准曲进行了对比,显示出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均较理想。分析测定了51个优质米,结果表明符合质控要求。本方法消化样品快速,完全,污染少,仪器测定灵敏度高、重演性好。适合于稻米及其它生物、环境样品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的糙米为材料,分别于2014和2015年测定了Ca、Fe、Zn和Se 4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利用34个SSR标记对两年矿质元素含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种矿质元素在两年间的鉴定结果存在极显著差异,呈显著正相关。籼稻的Ca、Se平均含量高于粳稻,Ca(2014)、Se(2014)在籼粳稻间呈显著性差异;粳稻的Fe、Zn平均含量高于籼稻,Fe(2015)、Zn(2014,2015)在籼粳间呈显著性差异。矿质元素含量与稻作区经纬度、海拔等因素相关,Fe平均含量在桂南稻作区最高,Zn平均含量在桂中稻作区最高;Ca、Fe、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中含量最高,Se在红米中含量最高;Ca和Zn平均含量在黑米与红米、黑米与白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e无显著差异。4种矿质元素含量在2年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159~0.557,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014年4种元素含量间无显著性相关;2015年Se和Fe、Z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Zn和Fe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Zn和Ca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SSR标记共检测到167个等位基因,平均4.91个,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74,遗传信息量为0.522。经Pearson相关分析,4种矿质元素共关联到18个相关位点,其中8个位点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茶叶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分析茶叶中的Pb、Cd、Zn、Cu等重金属元素都有较高的灵敏度。该方法出现于本世纪50年代中期,是基于气态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为基础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它在地质、冶金、机械、化工、农业、食品、轻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我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用于检测食品中铅(GB/T5009.12—2003)、铜(GB/T5009.13—2003)、锌(GB/T5009.14—2003)、镉(GB/T5009.15—2003)等元素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参中镉元素的含量,并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GB5009.15-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镉的测定》,对人参中镉元素进行检测,确定数学模型,寻找不确定度分量,对各分量不确定度合成,最后算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人参中镉元素最大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表示为:Y=(y±0.11)mg/kg, k=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原子吸收火焰光谱法检测人参中的铜元素含量,并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GB/T 5009.13-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铜的测定》,对人参中铜元素进行检测,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验过程中不确定来源进行分析,对各分量不确定度进行合成,最终形成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结论:结果表明,我实验室使用该方法对人参中铜含量的检测,不确定范围较小,检测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甘蔗品种重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情况,本研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了12个广东主栽甘蔗品种蔗汁中Ca、Mg、S、Si、Fe、Zn、Se、Co、Mo九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2个甘蔗品种蔗汁中Ca、Mg、Si、S四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分别为25.80~117.25、30.39~68.96、17.24~41.93和108.59~772.66 mg/kg;Fe、Zn、Se、Co、Mo五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分别为774.5~1119.5、380.1~616.6、17.2~71.0、0.5~19.7和1.0~5.8μg/kg。不同甘蔗品种间差异显著,4种中量矿物质元素与5种微量元素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19%~50.71%和12.63%~182.39%。对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相关分析表明,Ca、Mg、Fe三种元素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Ca与Fe)、0.794(Ca与Mg)、0.716(Mg与Fe),说明甘蔗对这几种元素具有协同吸收的效应。本研究明确了广东地区主栽甘蔗品种9种重要矿物质元素的含量情况,并且发现果蔗品种‘Badila’的主要矿物质元素都具有较高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富含矿物质元素甘蔗品种选育及蔗汁加工产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西洋参中汞元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对西洋参样品进行前处理,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对西洋参中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曲线方程为I=368.6265*C+19.1408,r~2=0.9995;方法检出限为0.013μg/L;方法回收率为95.57%~104.1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稳定,适合西洋参中汞元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周琦  祝遵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296-2303
本研究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 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的水解氨基酸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对 香水莲花茶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同时测定香水莲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从而了解香水莲花茶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营养价 值。研究结果表明:香水莲花茶中氨基酸种类丰富,4 种不同颜色的香水莲花茶均含有 17 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 27.19%~31.69%,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Glu)及天门冬氨酸(Asp);香水莲花茶含有人体所需各种必需氨基酸, 占氨基酸总量的 28.76%~36.60%,鲜味氨基酸占总量的 25.02%~32.44%,药用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量的 60.65%~ 64.39%;香水莲花茶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 SRC 值为 77.67~79.94,第一限制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半胱氨酸(Met+Cys), 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与模式蛋白含量相当;花茶中矿质元素含量丰富,Na、K、Ca、Mg 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在 安全范围之内。因此,香水莲花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了解长白山种质圃种植药材的外源性污染现状,预估污染风险,保证种质圃中药材朝鲜淫羊藿项目的顺利展开,针对种质圃种植朝鲜淫羊藿,进行朝鲜淫羊藿药材和根际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铅、镉、砷、汞、铜含量检测,以及朝鲜淫羊藿药材中21类41种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表明,长白山种质圃园区内种植的朝鲜淫羊藿药材,外源性重金属及农药污染风险隐患较低,可以展开长白山区道地药材朝鲜淫羊藿项目后续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采集武夷山市区香樟、广玉兰、紫薇、悬铃木和杜英5种行道树叶片及土壤样品,检测Cu、Zn、Ni、Cr和Pb共5种重金属含量,并运用多元统计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成因及5种树种的重金属富集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u、Zn、Ni、Cr和Pb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分别是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3.3、4.7、2.6、6.1和2.7倍;5种树种叶片的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广玉兰对重金属富集能力显著,可成为武夷山市行道树主力。  相似文献   

19.
以安溪铁观音为供试茶样、研究了茶汤中茶叶10种矿质元素(K、Ca、P、Al、Fe、Mn、Sr、Ba、Zn)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以及冲泡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茶叶中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次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指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一ae~bx,10种元素的浸出量与茶叶冲泡时间之间具有显著的对数函数相关,相关方程为Y=a+blgx,各元素在两方程中的相关显著性均为a<0.01;(2)性质相近的元素,如Ba与Sr在上述函数中的变化行为更为相近;(3)元素K、Zn、AI、Mg浸出地在30%以上,可认为是易浸出元素,而元素Mn、Fe、Sr、Ba…  相似文献   

20.
以海南山苦茶叶为原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对不同产地山苦茶叶元素含量进行比较,并对万宁产山苦茶叶、茶渣及其经热水浸提后乙醇沉淀法分离的水溶性粗多糖中的1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苦茶叶水溶性粗多糖得率为16.7%,山苦茶叶中14种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常量元素钾、钙、镁、钠、硫、磷和微量元素钡、锰、铁、锌、铜、铬、钼、铍。不同地区的山苦茶叶各元素含量稍有不同,总体差异不大。对茶渣和粗多糖的各元素含量及其形态分布分析发现,山苦茶各元素(除钾外)的不溶态(36.9%~9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