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关键因子方面进行了分析,综合论述了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影响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因素和培养条件的控制,并针对脱毒难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脱毒率诸如结合化学处理等的有效措施,指出了茎尖培养脱毒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苗6种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进行了DAS-ELISA检测与分析,并比较不同茎尖脱毒方法的效率,旨在确定怀玉山高山马铃薯的病毒种类,并筛选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结果表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感染的病毒包括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6种。"单纯的茎尖培养"以及"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只能脱除部分病毒,而"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热处理→茎尖培养"可脱除全部6种病毒。本试验成功获得了脱毒效果较好的编号为5-1-2和6-4-1以及脱毒效果最好的编号为5-3-2和6-2-2的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茎尖再生脱毒苗。本试验结果为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脱毒苗的工业化生产及其主粮化背景下高山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茎尖脱毒新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效的马铃薯茎尖脱毒方法,在对马铃薯脱毒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马铃薯脱毒种薯进行室内块茎拔高(50~80 cm)培养,切取大茎尖(0.8~1.0 cm)消毒、无菌培养,然后切取小茎尖(0.2 mm)以及茎尖重复培养,以探索马铃薯脱毒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马铃薯PVX病毒、PVY病毒、PVA病毒以及PSTVd类病毒具有很好的脱毒效果。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应用克服了马铃薯的病毒病和类病毒病的危害,是目前解决马铃薯退化最为有效的途径。文章从马铃薯茎尖脱毒的原理、影响病毒去除的因素以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述了近几年来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从马铃薯生产概况及危害马铃薯的主要因素、茎尖剥离发展历史及原理、茎尖脱毒技术要点、影响马铃薯茎尖脱毒效率的因素方面作了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退化是由于无性繁殖导致病毒连年积累而形成,而马铃薯幼苗的生长点的生长速度大于病毒繁殖速度,利用这个生长时间差切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苗,由脱毒苗快速繁殖可获得脱毒种薯。制取马铃薯脱毒苗的关键技术是茎尖培养、病毒检测、脱毒苗快繁。  相似文献   

7.
从脱毒种薯生产程序、茎尖培养获得试管苗、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3个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并对该项技术在鹤岗地区应用取得的效益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植株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病毒病是导致马铃薯退化的直接原因,通过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可获得脱毒植株,从而达到脱除马铃薯病毒,恢复马铃薯原有优良性状的目的。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要点作出系统的归纳。  相似文献   

9.
由于马铃薯传统种植方法可引起病毒积累,因而造成品种严重退化。为明确恢复马铃薯种性的方法,本文对马铃薯秦芋32的茎尖脱毒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培养基配方MS+0.5 mg/L 6-BA+0.5 mg/L NAA最适宜秦芋32的茎尖组织培养。因此,可用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获取无病毒种薯,恢复种性,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但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易因病毒侵害导致其品质和产量直线下降。茎尖培养脱毒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马铃薯脱毒方法。通过茎尖脱毒生产脱毒苗,继代扩繁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生产优良种薯,是保证马铃薯高产、优质的得力措施。基于此,针对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茎尖离体脱毒培养方法,以康0101-2马铃薯品种为对照,研究了MS、LS2种基本培养基对秦芋30号、秦芋31号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S培养基促进了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茎尖分化,使脱毒苗扩繁系数显著增加;在马铃薯脱毒薯试验中使用MS+2.0mg/LBA的配方,显著缩短了脱毒脱毒薯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青海省的主要粮食型作物之一,目前本省在不断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修建马铃薯种薯贮藏窖、防虫网棚等,组建脱毒马铃薯组培室,开展马铃薯茎尖脱毒及组织培养工作,通过反复试验、总结,掌握了马铃薯茎尖剥离、试管苗培养及快繁育技术,保证地区马铃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系无性繁殖作物, 易受病毒的重复侵染而造成植株体内病毒积累, 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快速有效的脱毒方法可以获得无毒苗、提高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热处理、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化学处理等4种脱毒方法.另外还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的检测技术,如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马铃薯脱毒核心种苗的获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榆林是我国马铃薯五大优生区之一。马铃薯病毒可直接导致其种性退化、产量和质量大幅度降低。.马铃薯脱毒主要是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去马铃薯PVS、PVY、PVS、PLRV和PSTV等病毒、类病毒。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的技术要点有培养基的配置、块茎的选择、钝化和催芽处理、.茎尖剥离、接种,培育出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假植到网室,缓苗后进行移栽用于大田生产。通过科学化管理,可生产出脱毒种署用于推广,这样可以提高优良品种特性,提高种薯产量和质量,有效延长马铃薯品种服务生产的年限。  相似文献   

16.
以三个感染了不同病毒的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不同的马铃薯脱毒技术,对脱毒效率及脱毒苗的成活率进行对比研究,筛选出不同病毒种类最适宜的脱毒技术方法。用茎尖剥离,热处理结合茎尖剥离技术和病毒唑结合茎尖剥离技术,设计不同的热处理周期和病毒唑浓度对材料进行脱毒处理,在计算植株的成活率及成苗率的基础上对其进ELISA检测法检测脱毒率。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方法中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和病毒唑加茎尖剥离的复合脱毒的方法在提高试管苗的脱毒率上有明显的优势,单一的茎尖剥离处理的茎尖成活率及脱毒率普遍较低。通过变温热处理加茎尖剥离处理中(5周)热处理时PVY, PLRV, PVS均可达到较高的脱毒。脱毒率最高为V病毒100%。病毒唑浓度为45mg/L时,通过病毒唑及茎尖剥离方法得到的PVY和PLRV的最高脱毒率为100%。PVS的最高脱毒率为92%(结论)。比起单一的茎尖剥离技术复合脱毒技术较有优势,在5周的热处理加茎尖剥离技术(只取一个叶原基的茎尖)处理适合PVS病毒的脱毒。变温热处理培养后茎尖剥离处理适于PVY病毒脱毒。试验中三种方法均适合脱去PLRV病毒。经过设计不同的热培养温度和化学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业科学》2016,(8):10-15
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是超低温保存种质资源方法在脱毒领域一个新的应用,为今后解决马铃薯病毒病、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提供一条崭新的高效利用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超低温冷冻技术在马铃薯脱毒中的发展过程、应用技术原理、常用操作方法,明确指出目前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在国内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今后还需在冷冻材料选择、冷冻时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完善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取得马铃薯脱毒苗进而生产出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可以有效防止马铃薯种薯退化,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文章主要从材料准备、消毒和剥离技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方法、组培苗的继代扩繁等方面介绍了马铃薯脱毒苗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马铃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作物,在大田种植易受病毒感染,病毒在体内经过几代的积累可使品种的种性发生退化,影响马铃薯的品质、产量等性状。经研究发现,病毒在茎尖靠细胞间连丝传播,其速度慢于茎尖生长,因此茎尖生长点一般不带病毒。马铃薯脱毒就是采取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取无病毒试管苗。马铃薯脱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马铃薯生产中的病毒性退化问题。马铃薯新品种蓉紫芋5号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是克服病毒侵害及解决马铃薯退化最为有效的途径。为保持马铃薯新品种‘吉薯1号’的品质,本研究以马铃薯新品种吉薯1号茎尖为外植体,对其脱毒方式和组织快繁培养基组分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以0.1%升汞8 min+75%酒精30 s对马铃薯茎尖脱毒后,用MS+6-BA 2 mg·L~(-1)+GA_30.2 mg·L~(-1)+NAA 0.2 mg·L~(-1)培养基进行茎尖分化培养,再经MS+PIX 1.0 mg·L~(-1)培养基继代,可满足工厂化育苗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