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科学极大发展的21世纪,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为各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草地资源调查方法也有了长足进步,新方法、新技术更为便捷、有效、精准。传统的草地资源调查方法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作为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内容必然需要新技术、新方法的纳入,同时形成新的系统。为此,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课程组进行了一些教学实  相似文献   

2.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在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该课程教材的主要变迁及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拓展专业知识面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适应新形势,改进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实习内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草地资源调查方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阐述改进草地资源调查规划教学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将“3S”技术应用到实习中的目的与意义,提出改进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原有实习内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建设是"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提升本课程对学生思想和能力发展方面的影响作用,应当从讲好草原故事、以情感人、提升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展现当代科技资料等方面入手,主动转变教师职能,完善各单元思政设计,借助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实现过程性管理,达到影响学生灵魂、以思政促进专业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开展草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是动态掌握草地资源状况、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和建设决策、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草原合理利用的重要前提。为了解决传统草地资源调查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多人协同性差、内外业分离以及数据共享难等问题,草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草地资源调查与智能分析系统。该系统由草地资源监测与智能分析系统和“草伴侣”app两部分组成。可以实现外业调查任务规划与分解、外业调查数据录入及动态传输、图像采集与智能分析、数据库自动构建与数据处理分析等功能,可为草地资源外业调查的全流程数字化作业和草地类型、牧草植物、草地盖度等相关数据的智能分析、数据共享、深度挖掘和应用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对推进我国智慧草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运用的草地分类系统,划分类型较细,侧重于对资源数量与分布的调查,着重于认识资源.针对草地分类系统及草地类型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将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引入草地资源分类中,划分草地资源类型,建立草地资源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标准,突出景观格局对草地形成及利用的作用,使分类结果更有利于草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3S"技术在区域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广泛应用.以昭苏县为例,建立该县草地资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7.
景观生态分类在草地资源分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运用的草地分类系统,划分类型较细,侧重于对资源数量与分布的调查,着重于认识资源。针对草地分类系统及草地类型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运用中存在的问胚.将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引入草地资源分类中,划分草地资源类型,建立草地资源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标准,突出景观格局对草地形成及利用的作用,使分类结果更有利于草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3S”技术在区域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广泛应用。以昭苏县为例,建立该县草地资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8.
黔南州草地资源清查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9月至10月,通过分片包干指导、集中资料汇总、草地资源清查试点县,对黔南州草地实地清查与统计,(1)完成草地资源地面监测调查样地共427个,入户调查360户,分别完成省草原监理站下达任务的103.64%和100%。(2)共完成天然草地调查样地314个,灌丛草地调查样地67个,人工草地调查样地17个、非草地调查样地20个、石漠化调查样地9个,分别完成州级下达任务的96.61%、111.67%、154.54%、181.81%、180.00%。(3)采集样方照片1 730张,其中样地景观照片428张,样方俯视照片1 302张。此次草地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黔南州草地资源情况,提升了草原生态监测技术,增强了草地系统凝聚力。但实地调查中发现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城市建设导致草地资源减少、科研监测力度不足等问题,而加强草地监测工作、推进基本草地权属确权工作开展、加强草地建设和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护与利用草地资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摸清盈江县草地资源家底,通过利用"3S"技术、遥感DOM影像,以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与国土二调图进行叠加作为基础数据图斑,对盈江县草地资源现状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盈江县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此次调查相关数据信息可为今后盈江县草地资源监测奠定基础,改变了第一次草地资源普查数据已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全县草地资源的现状,为今后盈江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地资源保护,助推盈江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面对生态退化风险,我国草地资源迫切需要现代遥感技术建立规范化遥感解译框架来支撑草地新时期的调查与管理。本研究通过对文献分析和历史资料的整理,梳理我国草地资源调查工作历程,分析草地资源调查技术的进展与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标准光谱端元空间的优势,勾画草地资源类型学-草地资源调查-管理之间的关联与尺度效应,提出多尺度融合嵌套的草地资源遥感解译框架,并建议推动草地系统知识共享平台的搭建,为草地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利用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数据,结合相关专业图件和知识,完成了肃州区天然草地类型划分、植被指数提取、草地产草量估产模型构建及产量估测.将肃州区天然草地划分为3个草地类(8个亚类),4个草地组,10个草地型,确定肃州区天然草地面积为16.83万hm2,理论载畜量3.86万个羊单位,并对其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为肃州区天然草地资源合理规划、保护、建设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塔里木大学草地学重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改革,修订教学大纲和实习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资源基础建设,从而不断优化教学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此项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是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是专业资源库建设的基础。针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探讨了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思路、建设规划以及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为研究区,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Worldview-Ⅰ和Worldview-Ⅱ),叠加数字高程模型(DEM)、坡度和土壤等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遥感解译获取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建设灌阳县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库;通过构建草地资源分类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对应关系,借助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年度变更调查成果,实现了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调查的常态化监测,拓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应用领域。结果显示,2012年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为20829.42 hm2,其中热性草丛类面积为711.09 hm2,热性灌草丛类面积为16246.76 hm2,热性稀树灌草丛类面积为3871.57 hm2,与1986年第1次草地资源普查相比减少了32125.05 hm2;借助2012-201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实现了灌阳县草地资源调查数据库的动态更新,2016年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更新为20744.18 hm2,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85.24 hm2。农业结构调整、未利用地开垦和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等人为活动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导致了灌阳县草地资源面积的减少。通过灌阳县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遥感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扩展利用的研究,实现了草地资源信息化管理和动态监测,为喀斯特山地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哲里木畜牧学院草原系于1978年正式建立。内设草原、农学两个专业,并于当年在自治区内正式招生。该系设教研室,实验室各5个,1个标本室和两处教学科研实验地。现有救职工45人,在校学生259人。该系在教学方面,坚持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取得了一定成效。几年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参加了内蒙东部地区的草地资源调查、草地建设、社会咨询等工作,完成了哲盟科左中旗230万亩、兴安盟2,200万亩的草地资源调查任务。在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郴州市草地资源情况,通过利用"3S"技术、遥感DOM影像,以20世纪80年代(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与国土部门调图进行叠加作为基础数据图斑,对苏仙区、北湖区草地资源现状进行野外调查,获得苏仙区、北湖区草地资源的最新数据。通过调查,得出苏仙区及北湖区现有草地面积3.054万hm2,比20世纪80年代的6.205万hm2减少了3.151万hm2,人工种草306.67 hm2,人工种草占比为1%,优质牧草只占25%等数据与情况。此次调查相关数据信息可为今后苏仙区及北湖区草地资源监测奠定基础,改变了之前的草地资源普查数据已不能全面、准确反映苏仙区及北湖区草地资源的现状,为苏仙区及北湖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草地资源保护、助推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经济持继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专业两届学生(实施不同实践教学方法)为例,在拓展实验教学途径、课程实践技能比赛、校外教学实习、企业家实践教学协同指导小组、创新草地保护学实习内容、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各教学环节实施基于PBL协同小组分工教–学法,探讨产、学、研、地协同背景下,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项目导向(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草地保护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素养,应在草地保护学教学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晁跃辉  韩烈保 《草业科学》2016,33(11):2360-2366
草业科学是研究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生产的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学科的特点要求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实践课程的成效反映了草业科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但随着我国草业的迅猛发展,以往的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学内容陈旧、课程时间和内容分配不合理、教学方式单调、教育资源短缺、成绩评定不合理等问题暴露出来,形式亦或内容都已不能满足培养需求。因此,在传统草业科学实践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进行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资源,改善成绩评定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教学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目标更倾向于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掌握程度都有所提升,在努力构建产业、学习及教研三方受益的培养体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学专业两届学生(实施不同实践教学方法)为例,在拓展实验教学途径、课程实践技能比赛、校外教学实习、企业家实践教学协同指导小组、创新草地保护学实习内容、实践教学信息化改革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各教学环节实施基于PBL协同小组分工教–学法,探讨产、学、研、地协同背景下,团队协作学习为主的项目导向(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草地保护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综合专业实践素养,应在草地保护学教学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柴达木地区气候干旱极干旱的特点和人工草地资源分布广的特点,从光热角度出发,对全区21个人工草地生产单元进行等次划分,为人工草地资源管理与建设规划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