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评价新制剂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兽药新制剂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小鼠肌肉注射LD_(50)为4.81 mg/kg,LD_(50)的95%可信限为4.50~5.53 mg/kg;该注射液在4 h内不产生溶血现象;肌肉注射部位及周围组织均未见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肌肉注射部位充血范围0.5 cm×1 cm;以相当于临床用量2倍的剂量涂抹皮肤,停药后1、24、48、72 h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对肝脏和肾脏组织学观察表明,治疗剂量和中剂量组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清晰,而高剂量组肾小球内有大量出血,肾间质出现坏死,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融合,肝血窦间有大量出血。综上,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按照治疗剂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5,(8):61-65
18头健康猪随机分成3组,分别按每公斤体重10 mg单剂量颈部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及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环丙沙星和林可霉素的血药浓度,评价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中环丙沙星及参比注射液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3.62和15.67μg·h/mL,消除半衰期(t1/2β)12.34和5.22 h,达峰时间(Tp)1.54和0.94 h,吸收半衰期(t1/2α)0.45和0.27 h。林可霉素及参比注射液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UC为25.68和18.40μg·h/mL,t1/2β为10.74和3.59 h,Tp为1.03和0.69 h,t1/2α为0.37和0.25 h。结果表明:肌内注射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后,两药均迅速吸收,体内释放平稳,消除缓慢,具有长效和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7):79-81
氟苯尼考是动物专用的广谱抗生素,其应用剂型目前主要有注射剂、预混剂和溶液剂,国内外均为单方制剂。以氟苯尼考配伍甲氧苄啶,利用非水混合溶剂,研究了复方氟苯尼考注射液的制备;通过温度加速试验、光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试验,考察了该复方制剂的稳定性;通过肌内和血管注射刺激性试验,考察了该复方制剂的应用安全性。结果显示:处方用量为60%的二甲基乙酰胺与40%的α-吡咯烷酮是最佳混合溶剂条件。稳定性试验观察外观性状均为淡黄色,澄明度均澄清,主要成分含量稳定。试验表明:该复方制剂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易于控制,质量稳定可靠,注射应用安全,为强化氟苯尼考的临床应用效果,提供了可行的产品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建立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吡喹酮注射液中吡喹酮含量。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60:4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进样量20μL。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吡喹酮注射液的稳定性。吡喹酮在6.037~90.55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4%,RSD为0.77%,吡喹酮注射液的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100.3%。在影响因素试验10 d后吡喹酮注射液对高温(60℃)稳定,但对强光照射(4500 lx±500 lx)有一定的敏感性。在加速试验6个月及长期稳定性试验24个月后,吡喹酮注射液的性状、含量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吡喹酮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吡喹酮注射液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存放稳定,有效期暂定为2年。  相似文献   

5.
建立并验证HPLC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磷酸溶液-乙腈-甲醇(80∶1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0℃,波长210 nm。试验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在0.1~4.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8%(n=9),RSD为1.0%。该方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中的HPLC法比较,可减少盐溶液对色谱柱的污染,提高色谱系统的稳定性、灵敏度及被测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同时流动相配置方便、快速,适用于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长效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的质量影响因素,优化处方中助悬剂、湿润剂的组成,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完善了长效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的处方与规模化生产工艺。优化后的长效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处方合理,生产工艺可行,质量可控,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头孢噻呋注射液包装和贮存条件,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对该制剂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试验将头孢噻呋注射液样品60℃高温与(4 500±500)Lx强光照射放置10 d,分别于5 d、10 d取出,进行性状考察、无菌检验、粒度检查、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同时对3批次头孢噻呋注射液在(30±2)℃的条件下进行6个月加速试验,进行性状考察、无菌检验、注射液粒度检查、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结果表明,在60℃高温与(4 500±500)Lx强光照射10 d以及(30±2)℃的加速实验条件下,经过为期6个月的稳定性考察试验,其性状、无菌、粒度、有关物质等重点考察项目变化差异不显著,头孢噻呋含量变化在5%范围内,符合《兽用化合药物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规定。说明头孢噻呋注射液在密闭、避光条件下贮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适当改变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处方和溶解条件,加入适当稳定剂,调整常规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大大提高,颜色在标准范围之内,经105℃流通蒸气灭菌60 min,未见颜色变化,经微生物效价测定,含量为100.5%,可信限6.3%.说明采用该生产工艺能提高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以药物高压前后含量的变化为评价标准,通过L9(34)正交试验筛选辅料、优化处方,制备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并对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复方新诺明注射液的最优处方为:每100 mL复方新诺明注射液含有机助溶剂45%,焦亚硫酸钠0.3 g, PEG-400 3 mL,pH为8.0。质量控制结果显示,该注射液呈淡黄色,澄清,无可见异物,pH在8.0左右,无热原反应,注射液稳定性良好,用等吸收点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中林可霉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验证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中林可霉素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以0.02mol/L磷酸氢二铵-乙腈(75:25, 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波长为214 nm。试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在0.2~4.0 m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2%(n=9),RSD为0.6%。与《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的方法相比,本文开发的方法优化了流动相,使流动相含盐量大大降低,林可霉素峰形更尖锐,理论板数更高。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的研制与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研制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并对其理化性能、载药量、稳定性和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采用伪三元相图法进行处方筛选,在常温下,以黏度、电导率、折光率、Z电位、平均粒径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理化性能;在不同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以药物含量为指标考察纳米乳的稳定性;采用HPLC法测定载药量,用小鼠灌胃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乳滴呈球状,平均粒径为70 nm;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含量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良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纳米乳注射液(0.1%)属于实际无毒。结果提示,本研究研制的伊维菌素纳米乳注射液(5%)制备简单,是一种质量稳定、安全性高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现代缓释技术,以替米考星为原料药,研制出溶解度较高、疗效强、可减少给药次数的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为该药的批量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正交优化法选择最优处方,并对最优处方进行含量测定试验、稳定性试验和药动学试验。[结果]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最佳处方为:替米考星原料药2.5g/100 mL,有机溶媒(1,2-丙二醇:乙醇=9:1)占比65%,润湿剂(吐温-80)0.3%,助悬剂(羟丙甲纤维素)5%,抗氧剂(无水亚硫酸钠)0.03%;含量测定结果为合格;影响因素试验发现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对高温和强光照敏感,对湿度不敏感;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发现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稳定性良好;药动学试验发现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和实验室自制替米考星溶液的AUC分别为43.164 9μg·h·mL~(-1)和26.206 5μg·h·mL~(-1),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4.71%。[结论]本试验制得的替米考星长效混悬剂含量合格、稳定性良好、相对生物利用度高,可以批量生产,用于大型养殖场的大规模给药。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健康肥育黄牛血液制备的丙球蛋白注射液,其丙球蛋白含量达40 毫克/毫升,纯度达75% ;对犊牛腹泻治疗有效率达92.5% ,对牛流行热治疗有效率达86.6% 。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兽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中林可霉素的含量。方法:用X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05 moL/L硼砂溶液(用85%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6.0)-甲醇(4∶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4 nm。结论:在0.4738~3.7900 mg/mL的浓度范围内,林可霉素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59000X+52600,r2=0.9997,精密度试验RSD为0.20%(n=6),重复性试验RSD为0.36%(n=6)。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能有效缩短兽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中林可霉素含量的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益乳王注射液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抗菌活性较强的乳酸环丙沙星、盐酸林可霉素、青链霉素等药与益乳王注射液对594例隐性型乳房炎和非急性期临床型乳房炎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总有效率为:青链霉素组79.29%、乳酸环丙沙星71.74%、盐酸林可霉素93.10%、益乳王注射液97.44%。总痊愈率分别是益乳王注射液95.30%、盐酸林可霉素87.93%、青链霉素组71.71%、乳酸环丙沙星58.70%。试验结果证明益乳王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比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和青链霉素等抗菌素略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烯丙孕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及烯丙孕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β-环糊精以及羟丙基-β-环糊精对烯丙孕素的包合工艺。选用圆二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包合物的稳定性。以包合物中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包合条件为烯丙孕素与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3,65℃加热搅拌3 h;烯丙孕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6,55℃加热搅拌4 h。经圆二色谱法鉴定,已经形成包合物,并且具有一定稳定性。试验得出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12):2389-2396
本研究制备了丙泊酚纳米乳注射液,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考察纳米乳的载药量、稳定性,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出纳米乳的最佳配方:丙泊酚1.0%、盐酸利多卡因0.1%、泊洛沙姆188为10.0%、1,2-丙二醇10.0%、生理盐水78.8%;通过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发现纳米乳注射液的乳滴呈圆球形,平均粒径为86.82nm,稳定性良好;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药物含量,建立了纳米乳中丙泊酚、盐酸利多卡因含量测定的专属性方法;血管刺激性试验和溶血性试验表明纳米乳的安全性与市售力蒙欣相比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丙泊酚纳米乳注射液制备成功,且该纳米乳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新兽药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在兽医临床对动物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按文献标准选取临床自然病例,用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1次/d,连用3次,另以青霉素作对照,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对猪感冒,仔猪黄、白、红痢,痢疾腹泻,猪链球菌病,猪蓝耳等疾病有效率达到83%以上,治愈率80%以上,明显优于青霉素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一种传统复方中药制备成冻干粉,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对保护剂的种类和用量、药品冻干浓度进行筛选,并以绿原酸、表告依春及苦参碱含量作为冻干粉质量的主要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冻干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冻干工艺参数;通过溶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考察其安全性。结果:20%药液中加入10%甘露醇,在冷冻机中-50℃预冻5 h、-20℃低温升华干燥14 h,30℃解析干燥10 h,冻干样品25℃条件下放置12个月稳定性良好,安全性检查无溶血和过敏反应。结论:该冻干粉处方合理,制备工艺方便可行,质量安全可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考察硫酸小檗碱微球制剂的性状及稳定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小檗微球的药物含量,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了温度((40±2)℃)、光照((4 500±500)lx)、冷藏(-4℃)和冷冻(-20℃)等因素对硫酸小檗碱微球制剂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硫酸小檗碱微球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高温能够使其黏度加大和硫酸小檗碱含量降低(P0.05),但对其pH值、粒径、沉降体积比和重分散性变化影响不明显(P0.05);在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中,硫酸小檗碱微球制剂的p H值、粒径、沉降体积比、重分散性和硫酸小檗碱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硫酸小檗碱微球制剂经振荡易于混悬均匀,未发现微球凝结现象。综上所述,制备的硫酸小檗碱微球制剂性状及稳定性良好,在室温保存24个月各项指标仍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