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全息定域选种技术山东省郯城县种子公司(276100)王成超1选好优良单株。未建立株行圃以前,在纯度高的种子田或品种较纯的大田中选择单株(穗),以后可在株(穗)行圃内进行。选择优良单株(穗)时,严格按照原品种典型性状(如剑叶与主茎夹角的大小,有芒或...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小麦单株种子生产潜力及相关性状特征,以57个不同基因型F2代小麦超高产单株为材料,对超高产单株产量性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通经和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超高产单株(≥80 g/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2)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结实小穗数、穗粒重和容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株高、穗长和千粒重相关不显著;(3)株穗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决定单株产量的65.33%,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株粒数分别决定单株产量的19.92%、18.15%、13.72%和5.6%。≥80 g/株的单株田间选择概率为0.00518%。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玉米自交系主要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选择代表性的父本、母本自交系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其主要植株性状和单株产量。结果表明,穗行数、行粒数、穗位高、雄穗分支数、节间长与单株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其中,穗行数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达0.8824。株高与节间长、穗位高(r=0.7372)、穗行数和雄穗分支数显著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r=0.6631)。出籽率与穗行数、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穗行数、行粒数等穗部性状直接影响自交系的单株产量,但株高等同样是自交系选育的关键性状,自交系选育要兼顾穗部性状和植株性状,以获得株型适中兼大穗型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4.
多年实践,水稻原种生产采用选择单穗、德行比较的方法比选择单株、株行比较的方法更有利于选择效率和种子纯度的提高,"整穗育秧法"是将不脱粒的整个单穗带枝梗育秧,本田以单穗、单行、单段、单本插秧为基础,进行穗行比较选择为基础的水稻三圃原种生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墨白964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夏九成  杨克诚  张怀渝 《作物学报》2004,30(10):980-989
用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法改良MW964在四川生态条件下的适应性。经过4轮混合选择后群体的播种至抽丝日数、播种至散粉日数和雌雄间隔(ASI)有显著的选择增益,株高、雄穗主轴长度、秃尖、穗粗、行粒数、穗重、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有显著的相关响应,且多数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随着选择的进行有所下降。C0、C1、C2和C3测交种群体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当前,水稻品种提纯复壮技术,以“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方法,却通过建立“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生产原种,被认为最合理、有效。我认为,水稻品种是个大群体,三圃提纯技术不利于将一个群体中的优良个体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而且在生产实践中,建立数百至上千个株(穗)行圃,数十至数百个株(穗)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挖掘矮秆超大穗小麦亲本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潜力,为小麦高产、超高产育种选择优良亲本和最优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选用5个矮秆超大穗小麦品种(系)作为父本,8个多抗丰产小麦品种(系)作为母本,按NCII遗传交配设计,采用8×5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了40个杂交组合,对小麦亲本及杂种F1的株高、主穗长、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8个性状进行了考察,并在基因型方差分析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评价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父本中A1、A3、A4是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其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特别是穗长、主穗粒数、结实小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高,而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是很理想的矮秆超大穗多粒亲本材料。母本中B5、B6单株穗数一般配合力较高,株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低,可作小麦高产杂交育种的矮秆多穗型亲本使用。结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分析:组合B5×A3单株穗数、主穗产量、单株产量、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最高,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较低,可作为的矮秆、多穗、粒重高且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B2×A4主穗长、单株产量、单株穗数特殊配合力效应都较高,而株高特殊配合力效应低,可作为矮秆大穗高产的重点杂交组合。遗传力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千粒重、主穗长、主穗产量皆在70%以上,表明这4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小,而狭义遗传力的分析除主穗长、主穗粒数、主穗产量、株高大于50%,其余4个性状均低于50%,说明受环境影响大,不宜早期选择,应该适当推迟选择的代数。  相似文献   

8.
1基本程序 三级水稻种子生产是把种子繁育工作提早到从品系中间试验表现突出开始,从育种家种子中选择遗传性状稳定、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的单穗。设立穗行圃,在全生育期根据品种的特征特性,严格去除分离行、变异行和混杂行;成熟时在具有该品种典型性的众多穗行内普选单穗,用于下一年设立穗行圃,其余全部穗行混收,  相似文献   

9.
株系循环法繁育稻麦原种优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原种质量提高 “三圃制”或“二圃制”,由于每年需要选择和种植大量的单穗(单株)。一方面,因所选单穗(单株)过多,入选标准统一难,使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因所选单穗(单株)田间种植面积过小,密度过大,也给田间鉴定和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穗行(株系)间的有些微弱差异不容易被发现。株系循环法,因所种株系较少,每个株系种植面积较大,株系间的差异容易被发现。此外,基础群体一经建立,就可以循环往复,源源不断的生产原种,而无需年年选种,因而也有利于保持种性,从而有利于原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优良种质资源,拓宽玉米的遗传基础,对引进的美国BSSS玉米群体中143个单株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各性状均分离出优于对照自交系掖478的群体单株,其中穗粒重优于对照的占79.24%.选择到各性状均优于对照的群体单株15株.行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穗行数通过行粒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为较大正效应.因此,在BSSS玉米群体中选择行粒数偏多,千粒重偏重,穗行数适当偏多的后代,更有可能选育到丰产性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旨在为小麦育种和生产上预防倒伏、提高稳产能力提供参考。以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远缘杂交组合的82个高代系为试材,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测定并分析抗倒性影响因子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株高与抗倒性呈负相关关系,成熟期茎壁厚与抗倒性呈正相关关系,各个性状的抗倒性排序为株高>成熟期茎壁厚度>单穗重>单株重;(2)粒宽、穗粒数和单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0.413**、0.767**);(3)倒伏引起千粒重、单穗重下降,导致减产;(4)小穗数、小穗粒数及穗粒数等产量因子及抗倒影响因子的杂种分离世代都出现小于低亲值的遗传特点,分离子代产量接近高亲值的单株占1.5988%,杂交育种中分离世代最低群体需在120株左右。选择茎壁厚、植株高度适中、增加粒宽(饱满大粒)和穗粒数(大穗、多花结实性好),有望筛选出高产抗倒品种。  相似文献   

12.
四个糜子主栽品种在甘肃会宁的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会宁,选用陇糜10号(B1)、陇糜11号(B2)、晋黍9号(B3)、龙黍21号(B4)等4个糜子品种,设4月23日(A1)、5月4日(A2)、5月12日(A3)、5月24日(A4)、6月3日(A5)等5个播期,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品种B1的株高、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2的株高、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1播期表现最高,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B3的株高、主茎粗、单株草重等指标均在A2播期表现最高,单株穗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3播期表现最高;B4的主穗长、主茎粗、单株穗重、单株草重、千粒重等指标均在A4播期表现最高;品种B1、B2、B3、B4分别在A2、A1、A3、A4播期的产量最高,为3 413.31、3 603.47、2 883.11、2 733.03kg/hm 2。综合播期对不同糜子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会宁糜子产区及相似生态区,品种陇糜10号(B1)适宜的播期是5月4日左右;陇糜11号(B2)适宜的播期是4月23-28日;晋黍9号(B3)适宜的播期是5月7-12日;龙黍21号(B4)适宜的播期是5月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5个欧洲玉米种质量BRC选系为母本,以代表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5个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25个杂交组合,研究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与我国主要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及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与国内主要种质的杂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单株产量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的增加,亲本的选择对于产量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各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株高>穗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穗位高.综合分析认为,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PN78599类群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容易组配出强优势组合,利用欧洲玉米种质BRC选系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应着重单株产量、穗粗、行粒数、穗长的选择,放宽穗行数、百粒重的选择,并选择适当的株高、穗位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育种科研技术持续进步、新品种的不断推出以及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农民朋友对品种的选择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作为种子企业就必须从种子生产的各个环节抓起,增强质量意识,确保种子质量。1基础材料关作为大田用种繁育所用的基础材料,直接由穗行圃种子提供。即选优良单穗,采取将不脱粒的整个单穗带枝梗育秧,整行、单株、单段插秧,每隔9段种一行标准样品作对照,定期进行穗行比较鉴定,去劣存优,优系混合,提供给种子生产者作为繁育用种的基础材料。改变传统的水稻三圃原种生产程序,去掉株系和原种生产程序。这样既加快了品种的更新速度,减少了种子生产成本,适应了市场需求,解决了原种无市场、市场无原种的问题,又能缩短生产年限,减少种子混杂的几率。  相似文献   

15.
坡耕地高产玉米指示性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培均 《种子》1997,(1):21-25
利用灰色关税分析.研究坡耕地玉米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坡耕地高产玉米的主要特征是果稳长,行粒数多,穗行数和千粒重适中,果穗偏细.茎秆粗,叶片数适中,株高适宜,穗位低。  相似文献   

16.
表型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改良小麦群体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吴兆苏等(1984)创建的小麦基础群体中,采用不同的选择方案,对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进行两轮选择。结果表明两轮选择显著地降低了可育株和不育株群体的株高。可育株群体株高的下降速率大于不育株群体。单株产量和单株穗数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良。相关性状穗长、千粒重等出现负向间接选择效应。轮回选择通过选株间的互交,维持了不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主要数量性状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琴  黄世全  戴保威 《种子》2006,25(3):68-70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对16个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60个杂交组合的13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得出,各农艺性状对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穗重、百粒重、穗粗、穗长、株高、穗三叶面积、秃尖长、穗位、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而通径分析得出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单株穗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穗三叶面积、株高、穗行敷、秃尖长、百粒重、穗位、行粒数。  相似文献   

18.
蓖麻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引自法国的12个品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法国蓖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单株蒴果数>单株有效穗>穗长>主穗蒴果数>百粒重>株高>全生育期>每公顷株数,结果与生产中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在对法国蓖麻的引育种、生产中,应选择单株蒴果数、单株有效穗多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玉米9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华文 《种子》2003,(4):74-76
本文通过对 14个杂交玉米品种 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果穗长、结实长、行粒数、株高与单株籽粒产量遗传相关达极显著水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各性状对单株籽粒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 :结实长 >穗粗 >千粒重 >穗位高 >出籽率 >株高 >行粒数 >穗行数 >穗长。选育春播高产杂交种时 ,要重视选择果穗结实长、果穗粗、千粒重高的类型。  相似文献   

20.
韩爱清 《种子科技》2002,20(6):364-364
高粱是最早使用“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子的作物 ,杂效种子纯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制种亲本的纯度。因此 ,亲本防杂保纯 ,特别是不育系的纯度历来备受关注。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总结 ,我认为不育系 A的防杂保纯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技术环节 :1 采取循环法进行原种生产由于不育系 A本身所特有的育性不稳定性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变异 ,因此必须正确进行选株配对 ,建立株行圃和株系圃 ,严格进行株行、株系筛选。同时 ,对保持系 B也应进行保持不育性鉴定和特征特性的选择。1.1 进行回交选育 ,不断生产株行。选择良好的单株进行配对是获得良好的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