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生育期多茎参人参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吸收利用情况.运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生育期3、4年多茎参人参的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变化研究中发现,不管是全氮,全磷,还是全钾.展叶期到花期这个时期他们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全氮含量3年多茎参高于4年多茎参,绿果期全氮含量最低,红果期全氮含量达最高值;全磷含量在花期最低;枯萎期全钾含量最高。通过对各主要养分的测定分析,发现在不同的生育期多茎参人参中各养分形态及含量的吸收和利用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肥料种类及其相互配合追施提高花生产量的效应,确定适宜的追施肥料种类和配施方式,为花生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覆膜滴灌条件下,于花针期设置追施氮、钙、硼肥及其相互配施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追施氮、硼、钙肥相比,三种肥料配合施用后单株果针数、结果数和荚果干重分别增加了18.61%~24.0%,12.50%~23.00%和12.13%~21.60%,进而提高了产量,且氮、钙和硼肥配合施用促进了花生的地上部干重、主茎高和分枝数,有利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故以花针期追施一定比例的氮硼钙肥或氮钙肥能够有效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夏花生出苗和高产高效,本研究采用漫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夏花生田土壤理化性状、植株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及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各土层地温在昼间7:00、9:00、11:30及14:30均高于漫灌,但滴灌处理土壤容重在0~15 cm土层显著低于漫灌。滴灌处理显著增加了0~30 cm土壤含水量,且提高了各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和花生茎、叶、果壳中氮和磷含量,显著提高了花生荚果氮含量及积累量和花生茎、叶中磷和钾的积累量。与漫灌相比,滴灌处理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33.0%、33.9%、36.4%;夏花生产量显著提高,达17.8%。综合分析表明,膜下滴灌提高了花生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增强了作物对土壤养分与水分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不施肥为对照,设4个不同施氮量,通过玉米单作及间作紫花苜蓿栽培模式,探索两种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性状及白浆土碱解氮/全氮、有效磷/全磷和速效钾/全钾等供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4个施氮水平下,与玉米单作相比,间作紫花苜蓿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225 kg/hm~2的施氮量在玉米单作及间作紫花苜蓿模式下均可极大促进作物对碱解氮的消耗,在降低白浆土碱解氮/全氮幅度上最具优势。施氮量为175和225 kg/hm~2时,与玉米单作相比,间作紫花苜蓿能极大减少全氮中碱解氮的损失。在低供氮水平下(140 kg/hm~2),玉米间作紫花苜蓿能够使磷素活化系数(PAC)保持稳定;在较高施氮条件(225 kg/hm~2),玉米间作紫花苜蓿能显著提升PAC。在玉米单作条件,200和225 kg/hm~2的施氮量更有助于玉米消耗白浆土中的有效磷,使PAC降至1.4%和1.2%,此时全磷各形态很难转化为有效磷。玉米间作紫花苜蓿可有效防止白浆土磷素有效性的降低,PAC处于3.2%~6.4%。无论间作与否,200 kg/hm~2施氮量均可使白浆土速效钾/全钾显著增加,将施氮量提升至225 kg/hm~2,两种栽培模式下白浆土的速效钾/全钾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夏播花生营养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花育2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肥料种类对夏播花生营养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施肥可以提高花生根、茎、叶、果中的氮、磷、钾含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含量较高,单施无机肥处理在花生出苗60 d前的含量高于单施有机肥,而在出苗60 d后则不如单施有机肥处理,不施肥处理的含量最低;(2) 施肥均能提高花生籽仁中蛋白质、脂肪、油酸的含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含量高于其它各施肥处理,其它各施肥处理的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花生较为理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
膜下滴灌对花生施肥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膜下滴灌对花生施肥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设膜下滴灌和传统栽培方式下施用不同肥料处理,利用差减法计算肥料利用率与农学效率。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单独或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处理的农学效率高于不滴灌处理;膜下滴灌单独施肥可提高氮利用率14.50%、磷利用率5.00%、钾利用率10.77%,配合施肥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7.20%、7.88%、16.62%。由此表明,膜下滴灌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花生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需要比常规稻投入更多的肥料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在施肥与不施肥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常规稻、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在稻谷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农学效率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在相同肥力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及施肥增产效果高于常规稻,其高产建立在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磷、钾吸收量的基础上;杂交水稻对肥料的利用效率高于常规稻,生产单位重量稻谷的养分需求量与常规稻无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杂交水稻并不需要比常规稻投入更多的肥料。  相似文献   

8.
在大田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2号和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设置4种不同追施氮肥的方式,分别为:(A)拔节期施纯氮160kg/hm~2、(B)拔节期施纯氮80kg/hm~2+开花期施纯氮80kg/hm~2、(C)孕穗期施纯氮160kg/hm~2、(D)开花期施纯氮160kg/hm~2;施肥方法均为开沟追施。研究了小麦季4种不同追施氮肥方式对下茬花生各生育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周年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处理的氮肥运筹方式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荚果中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分配比例均较高;小麦籽粒产量最高、花生荚果产量较高;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周年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前茬小麦基施纯氮105kg/hm~2、孕穗期追施纯氮160kg/hm~2和花针期追施25kg/hm~2(C处理)是小麦套种花生种植模式下最佳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合理施肥已成为限制花生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制定花生减肥增效施肥方案,本研究采用黑曲霉菌生物肥替代部分化肥,设6个施肥处理,系统研究了化肥减量并配施菌肥对花生衰老特性、干物质积累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化肥减量10%配施黑曲霉菌生物肥可显著提高花生功能叶片抗衰老相关酶(SOD、POD、CAT)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肥料滴灌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滴灌施肥条件下设不施氮(N0)、不施磷(P0)、不施钾(K0)和氮磷钾均施(NPK)4个处理,以传统灌溉施肥方式(施用量同NPK处理)为对照,研究滴灌水肥一体不同肥料配施夏玉米产量与氮磷钾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相较于磷钾肥,玉米对氮肥更敏感。N0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整株氮磷吸收量均显著降低,其叶片钾含量、茎鞘磷含量极显著增加,导致叶片钾积累量、茎鞘磷积累量显著增加。P0和K0处理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均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分别导致磷素和钾素吸收量显著降低。不施磷钾肥处理氮素从秸秆向子粒的转运受到限制,子粒含氮量下降,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降低。滴灌条件下,氮磷钾肥平衡施用玉米养分吸收均衡、分配合理,物质生产和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灌溉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分层减量施肥对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分层减量施肥对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层施肥和分层减量施肥均可提高花生LAI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营养器官、果针(子房柄)和荚果干物质积累,花生单株结果数、果质量和荚果产量显著提高。三层施肥效果优于二层施肥,施肥层次相同,随施肥量的减少花生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降低趋势。在机械化施肥条件下,分层减量施肥可作为实现花生减肥增效的一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不同钙肥用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利用与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钙肥对花生养分吸收利用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本研究以花育22(HY22)和白沙1016(BS101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大田定位试验,设3个钙肥处理(0kg/hm~2、75kg/hm~2、150kg/hm~2),研究了不同钙肥用量对花生农艺性状、抗氧化酶活性、养分含量、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钙肥增加了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促进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显著增加了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增施钙肥显著提高了花生叶片SOD和POD活性,降低了MDA积累量。增施钙肥促进了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荚果氮、钾含量和各器官钙含量以及单株饱果数、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产量均显著增加,且施钙量为75kg/hm~2时,产量最高。钙肥增施,显著增加了花生养分利用效率、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钙肥利用率,其中施钙量为75kg/hm~2时,氮素利用效率最高。可见,本试验条件下,施钙量为75kg/hm~2时效果最佳,为花生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鉴于橡胶生产上已越来越多采用自根幼态无性系苗和籽苗芽接苗新型种植材料,本研究开展了针对这2种新型种植材料橡胶幼树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1)自根无性系幼树比芽接幼树的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在4个施肥水平中,分别高25.4%、32.1%、66.7%和32.9%,其中,除水平1(不施肥)外,其他均相应达到极显著差异。(2)2种幼树的整株NPK累积量均随施肥量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除芽接幼树叶片的全氮累积量高于其他营养器官外,2种幼树各器官的NPK累积量均在茎干中较高,侧根中较低,且自根无性系幼树的NPK养分年累积量均高于芽接幼树,养分累积量顺序均表现为全氮>全钾>全磷。(3)2种橡胶幼树的NPK肥料利用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均表现在低量施肥处理下较高,且从大到小顺序为钾肥>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生育后期水分胁迫下施氮对花生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花育25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通过防雨棚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花生氮素吸收、分配、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荚果充实期设置水分条件分别为充足灌水(W 0)、轻度干旱胁迫(W 1)和中度干旱胁迫(W 2),设置5个施氮(N)水平,即0kg·hm^-2(N0)、45kg·hm^-2(N1)、90kg·hm^-2(N2)、135kg·hm^-2(N3)和180kg·hm^-2(N4)。结果表明,W1N2处理下花生经济产量、全株生物量、籽仁和全株氮素积累量均达最大值。与其它氮肥处理相比,同一水分条件下适量施氮(N 2)处理增加花生产量,提高收获指数。花生各器官中来自于15N原子标记的肥料中的15N原子百分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同。正常供水和轻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花生植株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而中度干旱胁迫下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条件下,W1N2处理(轻度干旱胁迫和施氮90 kg·hm^-2)处理下花生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适宜,氮素向生殖器官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合浦县闸口公社新平大队江辰生产队,全队有水田121亩,多年来,他们每年安排40亩低产水由来种花生(其中春花生30亩左右,秋花生10亩左右)。实行花生与水稻轮作,解决了粮、油生产的矛盾,改良了土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改善了社员生活,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总结其经验,花生与水稻轮作有六大好处: 一、改良土壤提高地力该队的花生与水稻轮作的土壤鉴定分析的结果是:轮作多年的土壤比不轮作的同等田类,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有机质,分别增0.00985%、0.01412%、0.007%、0.19%。按10公分土层计算,全氮量、全磷量、全钾量、有机质,每亩分别增3.6斤、5.1斤、2.08斤、684斤。详细参看下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氮肥用量对小黑麦生物量和氮素积累特性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氮高效利用型小黑麦品种PI429186和氮低效利用型小黑麦品种CIxt74为材料,对不同施氮量下小黑麦各生育期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麦各生育期的生物量均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生育期同一供氮条件下,PI429186的生物量显著高于CIxt74。小黑麦根、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及氮素阶段性积累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增大。PI429186根、茎、叶的氮素积累量和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均高于在同一生育期同一供氮条件下的CIxt74。因此,为提高牧草产量,宜推广使用氮高效利用型小黑麦,且在氮肥施用方式上宜采用基肥加追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为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于2018年和 2019年在山东省沂南县设置减氮配施钙肥试验,选用品种龙花5号为试材,探明氮钙运筹对花生光合特性、产量、肥 料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量相较,减氮25%和35%处理降低了花生的主茎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 速率、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但对出米率无显著影响。氮肥不变的前提下,增施钙肥可促进花生主茎高的生长,增 加花生叶面积指数、SPAD、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氮钙运筹情况下,减氮25%配施300 kg∙hm-2 钙肥处理的净光合速 率、叶面积指数、产量、肥料贡献率最高。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得出,2018年减氮25%配施311.15 kg∙hm-2 钙肥时花生 产量最高,2019年减氮25%配施304.99 kg∙hm-2钙肥时花生产量最高。本试验为花生均衡施肥、高产、稳产提供理 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19.
南方小花生植株高大的地方良种与矮化改良的品种并存。为探明其需氮规律,实现差异化施肥的高产管理,以湖南主栽的高秆地方良种安化小籽、矮秆现代品种湘黑小果为材料,设置4个基施复合肥用量0、450、600、750 kg/hm2,分别代表土壤背景(CK)、低肥(F30)、中肥(F40)、高肥(F50)水平,于4个生育时期测定并分析植株各器官氮含量、积累与分配状况。结果表明:氮含量以高秆品种果>叶>根>茎为序;矮秆品种则以叶>果>根>茎为序。叶、根氮含量表现为高秆<矮秆,而茎、果反之。增施肥料对氮含量的影响程度总体趋势为茎>叶>根>果,利于营养器官的氮素同化吸收。氮积累量两品种各器官以叶>果>茎>根为序。除苗期外,其余时期的全株、叶、茎氮积累量表现为高秆>矮秆;根在苗期、结荚期为高秆<矮秆,其余时期相反;果则为高秆<矮秆。施肥利于营养器官前期的氮素积累。氮素分配率两品种均以叶最高,荚果和茎其次,根最少。地上部为高秆>矮秆,而地下部反之,说明矮秆植株吸收的氮素更利于转运到荚果。...  相似文献   

20.
崔广林  李隆云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118-212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青蒿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选用当地主栽青蒿品种渝青 1 号为材料,设置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施肥水平。于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及蕾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根、茎、 枝和叶 4 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青蒿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青蒿对钾肥 的需求量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高肥和中肥处理整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根>茎。低肥处理整 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茎>根。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整个生育期磷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 >枝>茎>根。苗期和蕾期生长阶段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枝>茎>根,分枝初期和分 枝盛期生长阶段 3 个施肥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枝>叶>茎>根。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积累趋势影响不大,但可 显著影响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养分累积吸收量在生育前期较少,生育中后期急剧增加。 养分累积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青蒿中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存在差异,生产中 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采取合理施肥措施,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